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热水成因硅质岩建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海生 周永章 +2 位作者 杨志军 张澄博 付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在华南地区若干个重要层位热水成因硅质岩建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热水成因硅质岩的REE特征及其与形成环境的关系。指出典型热水沉积建造的δCe为负异常,而δEu为正异常,且LREE>HREE;这种热水成因的硅质岩REE... 本文在华南地区若干个重要层位热水成因硅质岩建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热水成因硅质岩的REE特征及其与形成环境的关系。指出典型热水沉积建造的δCe为负异常,而δEu为正异常,且LREE>HREE;这种热水成因的硅质岩REE总量普遍较低,且有从热水喷口向外REE总量增高的趋势。热水成因硅质泥岩与正常沉积成因硅质泥的混合存在使稀土元素分布状况变得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热水成因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REE 热水沉积建造 震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安市铜锣山背斜三叠纪岩溶热储结构特征及热水成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建飞 刘慧中 +1 位作者 邓国仕 李明辉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3-635,共13页
为探讨广安市铜锣山背斜三叠纪岩溶热储特征、地热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热储温度及地热水循环机理,采用地热钻探、水化学与同位素取样测试、热水溶质组分图解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地热水成因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纪碳... 为探讨广安市铜锣山背斜三叠纪岩溶热储特征、地热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热储温度及地热水循环机理,采用地热钻探、水化学与同位素取样测试、热水溶质组分图解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地热水成因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纪碳酸盐岩热储结构相对完整,热储盖层、热储层和热储下部隔水层形成独立的地热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Ca·Mg和SO_(4)-Ca型,富含F、Sr、Li、B和SiO_(2)物质,其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位于铜锣山以北的大巴山一带,深部地热水补给高程大于1100 m,补给区年均温度为9℃。热储温度为56~76℃,热水循环深度为2013~3030 m。地热水在循环过程中,主要发生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解、冷热水混合过程,且冷水混入比例大于80%。结合区域地热地质条件,构建了研究区地热水成因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锣山背斜 岩溶热储结构 热水成因 水文地球化学 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作为拉尔玛金矿矿源层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林丽 殷鸿福 +1 位作者 张本仁 朱利东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拉尔玛金矿床中金与有机碳的关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实验研究,结合岩(矿)石中金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分析,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得出结论:与硅质岩相比,板岩能提供的金是... 通过对拉尔玛金矿床中金与有机碳的关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实验研究,结合岩(矿)石中金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分析,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得出结论:与硅质岩相比,板岩能提供的金是微不足道的。硅质岩中的活性金远远高于板岩,在成矿过程中易于迁移出来参与成矿;板岩中的金多为惰性金,难于活化和提供金源。大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在沉积时不仅为当时的海水提供了大量的金源,而且成岩后构成了拉尔玛金矿床主要的矿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热水成因 矿源层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亲贤地垒区地下热水成因及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军锋 郑秀清 苗春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1,共4页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分析太原市亲贤地垒区地热田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田地质模型,分析了热水补给来源和运移机制,并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亲贤地热田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属滞流型无氚老水;亲...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分析太原市亲贤地垒区地热田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田地质模型,分析了热水补给来源和运移机制,并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亲贤地热田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属滞流型无氚老水;亲贤地垒区热田具备了良好的盖层、热储、热源和水循环通道等地质条件,热水是经深循环(受深部热源加热)而形成的;热水开采量不能超过3 600m3/d,热水储存资源量为9.76×108 m3,可实现开采的地热能折合标准煤约1 5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成因 地热资源 氢氧同位素 储存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浙西热水成因硅岩的含矿性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国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皖南浙西分布着一条硅质岩带,时代为晚震旦世的皮园村组及早寒武世的荷塘组。这套硅岩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硅岩的岩石学、环境类型、物质来源,近年来关于硅岩带作为金矿源层及金矿直接产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皖南浙西分布着一条硅质岩带,时代为晚震旦世的皮园村组及早寒武世的荷塘组。这套硅岩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硅岩的岩石学、环境类型、物质来源,近年来关于硅岩带作为金矿源层及金矿直接产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区硅岩的地球化学、环境与物源的探讨都揭示了其作为热水成因的特点。笔者在积累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金矿源及其在附近寻找接触热液型的金矿床的可能性。本区硅岩作为矿源层或矿层,属于层控型,由当时海底热液喷流成岩作用和地下水热液成矿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浙西硅岩 热水成因 矿源层 层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成因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卞跃跃 赵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1-497,共7页
康定地热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高热流背景上的深循环高温地热系统。本文以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地热田内的主要两个热显示区(榆林河和雅拉河地区)的温泉和地热井的地下热水样,进行水化学... 康定地热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高热流背景上的深循环高温地热系统。本文以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地热田内的主要两个热显示区(榆林河和雅拉河地区)的温泉和地热井的地下热水样,进行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其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雅拉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水,榆林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型水,均显示了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上涌与浅部冷水混合的特点。根据地下热水同位素的结果分析计算,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起源均来自大气降水,雅拉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600~5 900 m,榆林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300~6 300 m,来源于南部的贡嘎山的可能性较大。榆林河地下热水具有明显的氧-18漂移现象,其原因为较高的热储温度,二氧化硅温标和阳离子温标的结果证明了这个判断,雅拉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72~188℃,榆林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92~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成因 康定 水化学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戴杰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76-83,共8页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边界的邻近地区。以花岗质岩石为基底的晚第三纪盆地中堆积了浅色含煤碎屑岩建造,砂岩铀矿即产于其中。本文从富铀花岗质基底岩石、铀矿源层、断裂系统、地热流体和铀成矿时代与地热活动...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边界的邻近地区。以花岗质岩石为基底的晚第三纪盆地中堆积了浅色含煤碎屑岩建造,砂岩铀矿即产于其中。本文从富铀花岗质基底岩石、铀矿源层、断裂系统、地热流体和铀成矿时代与地热活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滇西砂岩铀矿是一种热水改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 砂岩铀矿 热水改造矿床 断裂-热水成因特征 基底特征 地热流体 断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震旦纪硅岩建造的热水成因及古热水活动事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永章 刘友梅 《广东地质》 1996年第2期47-54,T001,共9页
粤西和桂东南地区前寒武系顶部的硅岩沉积建造(“震旦系D组”),具有层状,纹理状,块状和假角砾状构造,其中的元素显著地下TiO2和Al2O3,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亏损,但Ba,Sb,Hg,Ag和Bi等少数几种... 粤西和桂东南地区前寒武系顶部的硅岩沉积建造(“震旦系D组”),具有层状,纹理状,块状和假角砾状构造,其中的元素显著地下TiO2和Al2O3,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亏损,但Ba,Sb,Hg,Ag和Bi等少数几种元素例外地富集,在Al-Fe-Mn三元图中投影落在热水沉积区域,大部分微量元素在第一个因子上均有显著的因卫载葆,REE总量以低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硅岩 热水成因 热水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黄石坡沟地下热水成因初探
9
作者 汪栋刚 王忠禹 《内江科技》 2018年第12期65-65,111,共2页
卫宁北山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具找矿前景的地区,其中黄石坡沟是该地区主要的金矿点之一。前人在金矿勘查工作中,在黄石坡沟实施的三个钻孔中发现了孔口水温36℃~41℃的地下热水。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初步探讨黄石坡沟... 卫宁北山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具找矿前景的地区,其中黄石坡沟是该地区主要的金矿点之一。前人在金矿勘查工作中,在黄石坡沟实施的三个钻孔中发现了孔口水温36℃~41℃的地下热水。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初步探讨黄石坡沟地下热水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热水成因 北山地区 黄石 地下热水 找矿前景 勘查工作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息烽-开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地热水成因分析
10
作者 郭建江 蔡兴林 罗曼 《采矿技术》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贵州息烽-开阳地区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这些断裂在剖面上构成一个典型的双重构造,其底板滑脱断层为规模最大的安清断层,为现今磷矿找矿的构造边界,顶板逆冲断层为沙坝土-赶子断层,从底板滑脱断层向顶板逆冲断层,岩层褶皱和断裂作用、岩... 贵州息烽-开阳地区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这些断裂在剖面上构成一个典型的双重构造,其底板滑脱断层为规模最大的安清断层,为现今磷矿找矿的构造边界,顶板逆冲断层为沙坝土-赶子断层,从底板滑脱断层向顶板逆冲断层,岩层褶皱和断裂作用、岩石变形强度等均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并从构造角度分析了地热水成因,认为大气降水经深循环加热后,沿安清断层由东向西进入震旦系灯影组热储层中保存,在洋水背斜北部倾伏端受阻而排出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断层转折褶皱 双重构造 热水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西南九所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1
作者 周艺颖 欧阳正平 +7 位作者 徐子东 王文梅 杨勇昌 王江思 黄泽佼 马荣林 梁海艳 林毅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以往的地热勘查大多停留在生产层面,而对地热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水-岩作用、多方法评价热储温度和地热田成因机制等未深入研究。基于前人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成因机制的认识,为地热田开发提供参考。利用离子...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以往的地热勘查大多停留在生产层面,而对地热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水-岩作用、多方法评价热储温度和地热田成因机制等未深入研究。基于前人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成因机制的认识,为地热田开发提供参考。利用离子的比值及相关性、Piper图、F−浓度分布图、硅-焓图解与SiO_(2)混合模型和硅-焓方程法,探讨了九所地热田热水化学组分的来源、阳离子交换、F^(−)成因、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提出了成因概念模型。结果显示:热水化学类型为SO_(4)·HCO_(3)-Na型;SO_(4)^(2-)主要源于安山岩、流纹岩区硫化物氧化;含F矿物溶解、离子交换是F−浓度的控制因素;热储温度99~169℃,冷水混合比例80%~93%,冷、热水混合前蒸汽损失的质量分数约10%;循环深度1.8~3.8 km。概念模型揭示:热水沿构造运移,从花岗岩区流向安山岩、流纹岩区,同时汲取热能,发生矿物溶滤和离子交换,导致F^(−)、SO_(4)^(2−)等组分浓度改变,引起水化学类型演化,在水力差和浮力差双重驱动下上升,于地下浅部与孔隙冷水混合存储于沉积盖层之下形成地热田。关于琼西南地热田的热源是否存在幔源热的问题目前没有充分证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所地热田 热水化学成分 离子交换 热储温度 热水成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河西锶矿床的陆相热水沉积成因——天青石矿物化学和Sr-S同位素证据
12
作者 邓邹斌 薛传东 +3 位作者 王维 张佳慧 邓杨 李政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1430,共20页
滇西河西大型锶矿床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且中新统金顶群含石膏砂泥质岩石中也多有产出,受成矿期近S-N向逆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控制。本文通过天青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 滇西河西大型锶矿床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且中新统金顶群含石膏砂泥质岩石中也多有产出,受成矿期近S-N向逆断层和近E-W向走滑断层控制。本文通过天青石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分析,将热液期天青石分为Cls1、Cls2和Cls3三个世代,Cls1主要为他形粒状结构,Cls2和Cls3为自形柱状或板条状结构。其中,Cls2以发育Sr-Ba固溶体震荡环带为特点,指示矿石沉淀经历了快速到缓慢的结晶转换过程。Sr-S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天青石具有较均一的^(87)Sr/^(86)Sr值(0.707695~0.707792,均值为0.707740),与区域三合洞组灰岩及晚三叠世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一致;天青石的δ^(34)S值(17.26‰~17.49‰,均值为17.36‰)略高于金顶群石膏岩的δ^(34)S值(12.5‰~15.0‰)。分析认为,富Sr流体的形成可能与三合洞组灰岩受重力压实及深部热源导致的高压脱水作用有关,这些含矿热液早期聚集在三合洞组有利的构造圈闭空间内。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的构造应力变化和深部热源驱动下,含矿热液沿深切盆地基底的近S-N向逆冲构造上升运移,最后在浅表部与金顶群沉积期的氧化性湖相盆地卤水发生混合,导致三合洞组热液充填交代和金顶群热水沉积成矿作用近于同步发生。因此,河西锶矿床是一类兼具陆相热水沉积成矿特点的后生热液充填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青石 矿物化学 Sr-S同位素 后生热液充填型矿床 陆相热水沉积成因 河西锶矿床 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水白云岩成因及其分布 被引量:73
13
作者 汪华 沈浩 +4 位作者 黄东 石学文 李毅 袁小玲 杨雨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32,共8页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在钻揭中二叠统时常发现厚度不等的白云岩储层,但过去对该套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分布规律等认识不一致,制约了其勘探进程。为此,在系统分析川东地区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基底断裂对...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在钻揭中二叠统时常发现厚度不等的白云岩储层,但过去对该套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分布规律等认识不一致,制约了其勘探进程。为此,在系统分析川东地区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基底断裂对中二叠统沉积影响的基础上,初步落实了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分布范围;进而探讨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制,并提出了热次盆、热次盆沉积微相的概念。结论认为:1茅二a亚段层状白云岩储层厚度可达30m,以细—中晶、硅质白云岩为主,其溶蚀孔洞、裂缝发育,储集性能好;2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茅二a亚段白云岩为热水成因沉积(非正常海水水成沉积),基底断裂控制了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展布;3过去认为该区W67、W83、W93等3口井因钻遇特大裂缝系统从而造就了石灰岩储层高产,而此次研究则证实,这3口井均属同一压力系统,高产原因在于其储层均为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4热次盆沉积微相为川东地区茅口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勘探工作应围绕这一沉积微相的分布范围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中二叠世 白云岩 储集层 硅质白云岩 热水成因 热次盆微相 有利储集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夏县热水井氢氧稳定同位素动态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姣 张磊 +2 位作者 黄春玲 张淑亮 王洪峰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利用山西夏县热水井水样的试验数据、SiO 2温标等,对该井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热水补给源以及循环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夏县热水井δ18O的变化范围为−10.10‰~−9.47‰,δD的变化范围为−72.75‰~−71.32‰;②夏县热水井... 利用山西夏县热水井水样的试验数据、SiO 2温标等,对该井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热水补给源以及循环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夏县热水井δ18O的变化范围为−10.10‰~−9.47‰,δD的变化范围为−72.75‰~−71.32‰;②夏县热水井氢氧稳定同位素基本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但向右偏移大气降水线,说明夏县热水井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岩作用;③夏县热水井热储温度为63.7~96.0℃,循环深度为0.95~2.4 km,补给高程为1370 m;④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水岩作用特征和循环深度揭示出夏县热水井成因为来自于中条山的大气降水沿断裂入渗,经深循环作用,在地下热储层加热并通过中条山断裂富集形成热水。研究结果可为夏县地下热水补给循环过程与地震监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夏县热水 补给来源 热水成因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江市老三队地热水形成条件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卫东 张敏 初海丰 《吉林地质》 2003年第3期52-56,共5页
介绍了临江市老三队地热水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分析了它的物理化学特征,含水岩组,补、径、排条件以及热储层、隔热盖层、地热水源等,最后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成因。
关键词 热水 热储层 地温场 热水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水城区立火锰矿床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约束
16
作者 程玛莉 刘坤 张俊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2-899,共18页
二叠纪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锰富集成矿期。本文以贵州省西部水城区立火锰矿含锰岩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贵州二叠纪成锰作用的岩相古地理,讨论锰质来源及成因、沉积环境及锰沉淀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XRF、XRD和ICP-MS对水城立火锰矿含锰... 二叠纪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锰富集成矿期。本文以贵州省西部水城区立火锰矿含锰岩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贵州二叠纪成锰作用的岩相古地理,讨论锰质来源及成因、沉积环境及锰沉淀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XRF、XRD和ICP-MS对水城立火锰矿含锰岩系、顶板及底板进行矿物组成、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床含锰岩系形成于伸展拉张的台地内部裂陷盆地,锰矿石中见重晶石、石膏、天青石、菱锰矿及菱铁矿等热水沉积矿物,发育热水沉积典型纹层状构造及火山活动长石斑晶硅质交代结构,富含Fe、Mn、Co、Ni、V、Mo等热水沉积元素,具有显著Ce/Ce^(*)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Mn/Fe、SiO_(2)/Al_(2)O_(3)、Al_(2)O_(3)/TiO_(2)、Co/Ni、Co/Zn、Y/Ho比值及Fe-Mn-(Cu+Co+Ni)×10、Co-Ni-Zn、Co/Zn vs.(Cu+Co+Ni)、LogU/LogTh及Fe/Ti vs.Al/(Al+Fe+Mn)地球化学图解显示水城立火锰矿是热水沉积成因;V/Cr、V/(V+Ni)及Ce_(anom)特征值指示该锰矿床形成于氧化-弱氧化-弱还原海相沉积环境。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锰成矿作用经历了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初始沉淀及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相转化为菱锰矿相的地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热水成因 沉积环境 沉淀方式 立火锰矿 水城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屈家山锰矿热水沉积成因:元素地球化学和C-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建国 李虎杰 任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5-355,共11页
陕南屈家山锰矿属于“巴山锰矿带”中段,赋存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第3岩性段(Z2d3)紫红色钙质页岩中。矿石具有粒状(纤维)变晶、微粒泥质、微晶质(含碎屑)、胶状及条带状、微细纹层理、顺层揉皱、脉状、网脉状等热水同生沉积组构。含矿岩... 陕南屈家山锰矿属于“巴山锰矿带”中段,赋存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第3岩性段(Z2d3)紫红色钙质页岩中。矿石具有粒状(纤维)变晶、微粒泥质、微晶质(含碎屑)、胶状及条带状、微细纹层理、顺层揉皱、脉状、网脉状等热水同生沉积组构。含矿岩系中矿石的Fe/Ti、(Fe+Mn)/Ti及Al/(Al+Fe+Mn)值依次为14.53~25.11(平均21.47)、230.79~412.68(平均332.44)和0.04~0.16(平均0.10),反映成矿作用为典型的热水沉积成因。矿石的Sr/Ba值(0.04~0.56,平均0.22)、U/Th值(0.27~0.80,平均0.47)、Ni/Co值(0.24~2.84,平均1.61)和V/(V+Ni)值(0.63~0.69,平均0.66)及logU-logTh关系图解均反映其有热水沉积特征及氧化、次富氧(或贫氧)的沉积环境。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98.38~125.66μg/g,平均110.31μg/g,δEu为0.93~1.04(平均1.00),δCe为0.91~1.03(平均0.98)。菱锰矿的δ^(13)CPDB值为–8.2‰~–20.7‰(平均–11.7‰),δ^(18)OSMOW值为14.3‰~18.7‰(平均17.1‰),指示屈家山锰矿具有深源(上地幔)碳的特征,成矿时形成于拉张环境,并非正常沉积的海相环境,推测有深部热水的加入,通过估算沉积成矿时古海水的温度为78.9~126℃,平均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家山锰矿 大巴山 含锰岩系 C-O同位素 热水沉积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高燕地区菱锰矿热水沉积成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维贵 李余生 +5 位作者 朱明忠 张自贤 张俊 韩旭渊 黄治清 王学明 《地质与资源》 CAS 2016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重庆高燕锰矿床位于晚震旦世秦巴成锰沉积盆地,主要赋存于陡山沱组顶部,以鲕粒或球粒状产出.为了查明其成因,在收集该区锰矿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ZK129-3^#、ZK115-7^#、ZK127-7^#、ZK133-7^#、ZK115-11^#五个钻孔的陡山沱组鲕状菱锰矿... 重庆高燕锰矿床位于晚震旦世秦巴成锰沉积盆地,主要赋存于陡山沱组顶部,以鲕粒或球粒状产出.为了查明其成因,在收集该区锰矿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ZK129-3^#、ZK115-7^#、ZK127-7^#、ZK133-7^#、ZK115-11^#五个钻孔的陡山沱组鲕状菱锰矿进行系统采样,并测试了包括Mn、Fe、P、Si O2、Ca O、Mg O、Al2O3和LOI在内的8个地球化学指标,进而运用指相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了Mn/Al、(Mg O/Al2O3)×10^2、Al/(Al+Fe+Mn)和Si O2/Al2O3比值.结果表明:重庆高燕菱锰矿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很小,与海洋沉积有关,主要是海洋自生产物;Al/(Al+Fe+Mn)和Si O2/Al2O3值则指示其沉积过程中有热水参与,是热水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陡山沱组 热水沉积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重庆高燕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5
19
作者 周永章 付伟 +4 位作者 杨志军 何俊国 聂凤军 李文 赵文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0-608,共9页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包括蛇绿岩套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和非蛇绿岩套硅质岩两大类。本文重点分析日喀则地区彭错林、夏鲁以及泽当地区的罗布莎、江孜盆地宗卓组及四个剖面的硅质岩。其中,彭错林、夏鲁和罗布莎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江孜...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包括蛇绿岩套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和非蛇绿岩套硅质岩两大类。本文重点分析日喀则地区彭错林、夏鲁以及泽当地区的罗布莎、江孜盆地宗卓组及四个剖面的硅质岩。其中,彭错林、夏鲁和罗布莎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江孜盆地宗卓组为非蛇绿岩套硅质岩。分析表明:(1)藏南地区硅质岩剖面地球化学特征鲜明,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特点;(2)与蛇绿岩共生的彭错林、夏鲁、罗布莎硅质岩普遍具有高 Si、高 Fe、低 Al 特征,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克拉克值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Ce 异常明显或不明显,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硅质泥岩的∑REE要明显高于硅质岩;(3)非蛇绿岩套宗卓组硅质岩SiO_2含量稍低,Al_2O_3.TiO_2则相反。V、Th、Hf、Ta 等不相容元素上亏损程度较小,部分样品含量可接近克拉克值。稀土总量相对较高,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上体现为弱 Ce 正异常,负 Eu 异常,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图;(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藏南地区硅质岩多数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属性,同时有正常陆源组分的加入。其中,夏鲁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较为典型,而宗卓组硅质岩则表现出受陆源物质加入的影响显著的地球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参数 稀土元素 热水成因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热水沉积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20
作者 何俊国 周永章 +3 位作者 聂凤军 杨志军 张澄博 付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4-81,共8页
西藏南部广泛分布大规模中、新生代蛇绿岩套硅质岩、非蛇绿岩套硅质岩和硅质泉华体,本文通过对藏南日喀则、泽当等地区硅质岩的野外岩石学特征、镜下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其地质意义。藏南硅质岩普遍发育层状、纹理状、块状和... 西藏南部广泛分布大规模中、新生代蛇绿岩套硅质岩、非蛇绿岩套硅质岩和硅质泉华体,本文通过对藏南日喀则、泽当等地区硅质岩的野外岩石学特征、镜下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其地质意义。藏南硅质岩普遍发育层状、纹理状、块状和角砾状构造,化学成分与广西丹池盆地等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Fe/Ti值为12.88~30.60,(Fe+Mn)/Ti为13.25~33,Co/Ni小于1,REE总量低,δCe呈负异常,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元素富集,Eu呈正异常,反映为热水成因,个别样品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形成与藏南拆离系和伸展构造碰撞造山带所造成的构造热事件有关,Au、Sb、Cs等多金属矿化与硅质岩密切相关.赋矿岩石石英硅同位素与马里亚纳海槽现代海底黑烟囱热水沉积物相似,为热水喷流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沉积构造 多金属矿化 热水成因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