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具“斑状”结构热水喷流沉积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红 柳益群 +4 位作者 张丽霞 周鑫 牛元哲 李旭 刘永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26,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的湖泊相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互层以及它们的过渡岩石,是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近年来,在帐北断褶带、石树沟凹陷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平...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的湖泊相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互层以及它们的过渡岩石,是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近年来,在帐北断褶带、石树沟凹陷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暗色泥岩、泥晶白云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沉积岩,该类岩石发育类似火山岩的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粗晶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及方沸石等,在岩心标本上呈"树枝状"或"雪花状"散布于基质中;基质则主要由泥晶白云石或泥质沉积物构成,富含有机质,发育水平层理及小型变形层理等。岩石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斑晶"往往为粗晶方解石或白云石的集合体,也常见黄铁矿、方沸石与碳酸盐矿物共生,"斑晶"方解石发育环带,而白云石未见明显环带。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斑晶"方解石具有低镁、低铁及锶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而"斑晶"白云石(FeO含量介于7.272%~11.086%之间)与"基质"泥晶白云石(FeO含量为1.027%)相比具有明显富铁的特点。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斑晶"方解石均一温度平均为180.68℃,"斑晶"白云石均一温度平均为320.95℃。这种特殊"斑状"白云岩和"斑状"泥质岩很可能是湖底热液喷流作用的结果。当湖水沿深大断裂下渗至地下深处,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并被加热后再沿断裂返回地表喷涌而出,热液流体携带的离子达到过饱和后就会析出方解石、白云石及黄铁矿等集合体,随热液的喷涌作用上升并破碎散落于湖底细粒沉积物内。"斑状"白云岩的发现对新疆北部中二叠统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及该区油气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晶”白云石 方沸石 热水喷流作用 中二叠统 平地泉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以准噶尔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2 位作者 李红 车飞翔 杨皓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7-1164,共18页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的暗色泥岩中,发育4层特殊的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该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岩矿特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豆粒主要有3类。第一类...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的暗色泥岩中,发育4层特殊的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该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岩矿特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豆粒主要有3类。第一类最常见,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包壳有3~7层,按核心特点又可划分为6种,第1种豆粒核心含有特殊“环带结构”方沸石,其余5种核心含有近圆形—他形方沸石、黄铁矿、火山玻璃、方解石及凝灰质等。方沸石环带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为,内部成分偏酸性,外部偏基性;将其成分与近圆形及他形方沸石进行对比,具有明显低镁、富铁、高锶的特点,认为“环带结构”方沸石应是湖底岩浆热液喷流作用形成,他形方沸石为“热水”与“正常湖水”混合后胶体沉淀形成。因此第一类豆粒是在核心(方沸石、方解石或火山玻璃等)形成后,由于湖底喷流作用发生,湖水动荡,水动能发生变化而形成明暗相间圈层。第二类豆粒,具有单层薄包壳,核心由凝灰质、泥晶方解石和火山玻璃或生物碎屑组成,其形成与火山作用关系更密切。第三类豆粒由近等大的方解石圆球粒构成,形成与生物作用有关。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发现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粒 环带结构方沸石 热水喷流作用 平地泉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沙尔布拉克金矿床中的层状电气石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秀华 陈尚迪 周云霞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沙尔布拉克金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第二岩性段第二亚段中,含矿岩石为安山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作者在赋矿层中首次发现了层状电气石岩。电气石岩与围岩产状一致,具明显的显微纹层构造;主要成分为微粒镁电气石,其次有石英、... 沙尔布拉克金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第二岩性段第二亚段中,含矿岩石为安山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作者在赋矿层中首次发现了层状电气石岩。电气石岩与围岩产状一致,具明显的显微纹层构造;主要成分为微粒镁电气石,其次有石英、长石,少量粘土矿物、毒砂和黄铁矿。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展状电气石岩属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电气石 热水喷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升庙矿床成因和找矿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志斌 李建华 +2 位作者 黄超义 刘虹 赵岩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1-800,共10页
对内蒙古东升庙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显示,该矿床的富硫和富锌2种矿体在矿体形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显示明显的差异。矿床的成矿作用有2期:第一期为热水喷流-沉... 对内蒙古东升庙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显示,该矿床的富硫和富锌2种矿体在矿体形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显示明显的差异。矿床的成矿作用有2期:第一期为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了富硫矿体;第二期为发生于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之后的低温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形成了富锌矿体。该矿床含矿地层从上到下多层富硫矿体-碎屑岩-白云质大理岩的岩石组合及富硫矿体形成以后的热液活动是形成富锌矿体的必要条件。在该矿床及其外围的狼山—渣尔泰成矿带内,众多块状硫化物矿床原生矿体之下、或多金属沉积层之下,有可能找到改造型富铜、锌、铅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升庙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热水-沉积作用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