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热堆-快堆二元循环体系技术路线分析
1
作者 肇博涛 饶倩蓝 +2 位作者 李柏良 汪宗太 霍明庆 《科技视界》 2024年第12期66-70,共5页
俄罗斯一直将核燃料闭式循环作为核能发展的基本国策,长期以快堆闭式循环为远景目标,近中期基于本国工程现实和技术发展状态,以VVER系列热堆和BN钠冷系列快堆二元闭式循环为现实目标。通过热堆-快堆二元闭式循环体系,用VVER热堆经济性中... 俄罗斯一直将核燃料闭式循环作为核能发展的基本国策,长期以快堆闭式循环为远景目标,近中期基于本国工程现实和技术发展状态,以VVER系列热堆和BN钠冷系列快堆二元闭式循环为现实目标。通过热堆-快堆二元闭式循环体系,用VVER热堆经济性中和BN快堆高发电成本,又通过快堆高增殖比弥补热堆钚的降级,以实现体系中钚材料自持、经济性优化和废物最小化管理。文章对俄罗斯向热堆-快堆二元循环体系过渡的验证条件、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厘清俄罗斯热堆-快堆二元循环体系的技术攻关重点及发展路径,为我国构建热堆-快堆二元循环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核燃料闭式循环 热堆-快二元耦合循环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池式热堆Rossi-α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和荣 冯琦杰 +2 位作者 谷振军 刘耀光 韩伟实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池式热堆Rossi-α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以PXI-6602高速同步计数卡为硬件测试平台,利用Labview8.5程序开发出了测量装置所需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程序。此外,先用Fluke-282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一路频率和... 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池式热堆Rossi-α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以PXI-6602高速同步计数卡为硬件测试平台,利用Labview8.5程序开发出了测量装置所需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程序。此外,先用Fluke-282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一路频率和幅值分别为200 Hz和5 V的方波信号,再用已开发好的Labview应用程序对这路信号进行了脉冲计数统计涨落仿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量装置达到了测量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式热堆 Rossi-α PXI-6602计数卡 波形发生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堆制备低放射性233U的钍铀转换方法
3
作者 朱养妮 长孙永刚 +2 位作者 郭和伟 王立鹏 张信一 《现代应用物理》 2020年第4期36-42,共7页
233 U比235 U具有更好的燃料特性,是具有潜在重要应用价值的核燃料,但直接使用钍铀或钍钚混合燃料在堆中辐照得到的233 U,含有大量的232 U及234 U,放射性较强,难以像235 U一样作为常规核燃料使用。基于低放射性233 U的制备需求,本文分析... 233 U比235 U具有更好的燃料特性,是具有潜在重要应用价值的核燃料,但直接使用钍铀或钍钚混合燃料在堆中辐照得到的233 U,含有大量的232 U及234 U,放射性较强,难以像235 U一样作为常规核燃料使用。基于低放射性233 U的制备需求,本文分析了232 Th-233 U转化中U同位素杂质232 U及234 U的产生途径,采用可有效减少232 U生成的热堆辐照思路,研究了热堆制备低放射性233 U的辐照工艺。利用MCNP程序对232 Th样品在西安脉冲堆堆内辐照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了辐照时间、冷却时间、多个“辐照-冷却”周期法辐照及中间产物230 Th对辐照产物的影响,给出了西安脉冲堆制备低放射性233 U辐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低放射性233 U产品中233 U的质量分数为10^-5量级,232 U、234 U与233 U的质量比分别小于10^-6和10^-3,符合低放射性233 U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放射性233 U 热堆 钍铀转化 西安脉冲 辐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堆规及热堆真空计简介
4
作者 罗世敏 《四川真空》 1990年第4期20-29,共10页
关键词 热堆 热堆真空计 偶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红外地平仪的双列硅集成热堆传感器
5
作者 卢建国 隋兆文 +3 位作者 熊斌 王渭源 黄玢 王素英 《红外技术》 CSCD 1993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报道了试用于红外地平仪的新型热堆传感器。由于尺寸小、集成热偶对数高,故设计成双列硅集成结构,集成B-Sb热偶对为112对。采用集成电路工艺和微细加工技术研制,使器件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测得器件性能为:电阻10±1kΩ,... 本文报道了试用于红外地平仪的新型热堆传感器。由于尺寸小、集成热偶对数高,故设计成双列硅集成结构,集成B-Sb热偶对为112对。采用集成电路工艺和微细加工技术研制,使器件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测得器件性能为:电阻10±1kΩ,响应率0.9~1.2V/W,时间常数<100ms.探测率D~*≈1×10~8cmHz^(1/2)/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贝克效应 热堆 响应率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熔盐热堆燃料管理方法研究与分析
6
作者 贾国斌 戴叶 +3 位作者 伍建辉 陈金根 顾国祥 蔡翔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3,共10页
为研究液态熔盐热堆的燃料管理性能,需解决复杂堆芯结构的均匀化、燃料的混合及在线后处理3个问题。本文基于确定论程序DRAGON5与DONJON5,开发了液态熔盐热堆的燃料管理程序LMSR,并进行了验证。使用LMSR对液态熔盐热堆进行计算与分析,... 为研究液态熔盐热堆的燃料管理性能,需解决复杂堆芯结构的均匀化、燃料的混合及在线后处理3个问题。本文基于确定论程序DRAGON5与DONJON5,开发了液态熔盐热堆的燃料管理程序LMSR,并进行了验证。使用LMSR对液态熔盐热堆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使用235 U与238 U启堆,加入燃料为232 Th与233 U条件下,后处理提取重金属的效率至少需要90%。此外,为维持堆芯有效增殖因数在1.0~1.005之间,加入的燃料中233 U平均等效质量富集度在4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熔盐热堆 均匀化 LMSR程序 燃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W 核供热堆水力稳定性实验数值模拟分析
7
作者 蒋志强 陈晓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4-137,192,共5页
为确定200MW核供热堆的安全性并为今后发展奠定研究基础,在改装的俄罗斯KC实验装置上,完成了该核供热堆主回路系统水力稳定性实验研究。然后应用RETRAN02程序完成主要实验工况数值模拟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对... 为确定200MW核供热堆的安全性并为今后发展奠定研究基础,在改装的俄罗斯KC实验装置上,完成了该核供热堆主回路系统水力稳定性实验研究。然后应用RETRAN02程序完成主要实验工况数值模拟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间有较好的符合,获得有益于核供热堆安全设计的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共热堆 两相流 密度波不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的重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自鸿 《杜甫研究学刊》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杜集中一首相当粗糙的作品。注家如朱瀚、边连宝批评此诗,谓其"赝作"、"粗率"。然而,现代学者却认为这首诗代表杜诗风格多样,其后更成为西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本文考察《早秋苦热》从&q...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杜集中一首相当粗糙的作品。注家如朱瀚、边连宝批评此诗,谓其"赝作"、"粗率"。然而,现代学者却认为这首诗代表杜诗风格多样,其后更成为西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本文考察《早秋苦热》从"劣等诗"到"代表作"的重读过程,说明较逊色的杜诗有极大可诠释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诗歌 重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群库的热堆基准检验
9
作者 刘桂生 王耀清 +1 位作者 刘萍 张宝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用NSLINK程序系统将当今4个最新的评价核数据库中的有关核素加工制作成了WIMS69群结构的AMPX主库,用校正后的PASC-1程序系统计算了美国截面评价工作组推荐的10个热堆基准装置的积分量,并与国外同类计算做了... 用NSLINK程序系统将当今4个最新的评价核数据库中的有关核素加工制作成了WIMS69群结构的AMPX主库,用校正后的PASC-1程序系统计算了美国截面评价工作组推荐的10个热堆基准装置的积分量,并与国外同类计算做了比较,结果符合较好.用NJOY程序系统又制作了上述4个评价库的与TPFAP程序接口的69群库,用CMB程序计算了6个栅元装置的k∞,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常数 基准检验 热堆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热堆摄类学》之作者认定分歧的形成原
10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3年第3期59-73,195,共16页
《热堆摄类学》在摄类学理论演化阶段乃至藏传因明理论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摄类学理论的产生对藏传因明摄类学理论模式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公元17世纪后西藏各大教派及寺院竞相兴起撰述摄类学教本,大规模研习摄类学... 《热堆摄类学》在摄类学理论演化阶段乃至藏传因明理论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摄类学理论的产生对藏传因明摄类学理论模式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公元17世纪后西藏各大教派及寺院竞相兴起撰述摄类学教本,大规模研习摄类学的热潮。但是,目前学界对《热堆摄类学》的作者究属何人尚未能形成定论,对该摄类学理论作者及产生年代的分歧和争论,也间接对准确评估该理论的历史地位造成了一定困难。当前诸多相关史料均指出《热堆摄类学》系第思·桑杰加措、热堆寺堪布·崔成仁青等四位学者于1698年教授六世仓央嘉措摄类学理论之需而共同编纂。文章基于该史实为蓝本,以论证《热堆摄类学》作者归属作为出发点,对其作者认定产生分歧的多重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大致有五点:一是第思·桑杰加措等人在《热堆摄类学》编纂完成后不久遭遇变故,导致后人对该摄类学理论的作者未能形成清晰的认识;二是在特殊原因或作者的疏忽所致,《热堆摄类学》的初期版本未能写明作者相关信息,这也为后期产生分歧埋下了伏笔;三是该摄类学理论的通俗称谓和繁九的实名之间的不对称,使得大众将其与其他相似理论相混淆;四是西藏寺院独特的口头理论传承模式,为作者的认定蒙上了另一层面纱;五是部分原始文献对其作者错误的记载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堆摄类学 作者 分歧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一金属热堆结构及性质研究
11
作者 卢建国 熊斌 《上海半导体》 1994年第2期11-14,49,共5页
关键词 硅-金属热堆 结构 性质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仓热堆摄类学》作者考辩
12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3期59-73,194,共16页
摄类学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仓热堆摄类学》是藏传摄类学重要文献,其作者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文章重点分析新发现的《达仓热堆摄类学》(简易版)手抄本题跋,引证史料及有关摄类学著作,认为《达仓热堆摄类学》是因仓央嘉措学... 摄类学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仓热堆摄类学》是藏传摄类学重要文献,其作者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文章重点分析新发现的《达仓热堆摄类学》(简易版)手抄本题跋,引证史料及有关摄类学著作,认为《达仓热堆摄类学》是因仓央嘉措学经需要,由第悉·桑杰嘉措、热堆寺堪布·崔成仁青等四位堪布学者吸收《赞布摄类学》等多部摄类学之精华后共同编著而成的,而其具体成书年代应为公元16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堆摄类学 作者 成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堆摄类学》与《赞布摄类学》关系考述
13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3期149-163,196,共16页
《赞布摄类学》与《达仓热堆摄类学》是成书于公元17世纪末的两部重要的摄类理论,但不少史料及研究人员误认为两者为同一理论,对摄类学发展演变,以乃藏传因明发展历史考察带来了诸多疑问。文章以史料考察、两种摄类学文本相比较的方法,... 《赞布摄类学》与《达仓热堆摄类学》是成书于公元17世纪末的两部重要的摄类理论,但不少史料及研究人员误认为两者为同一理论,对摄类学发展演变,以乃藏传因明发展历史考察带来了诸多疑问。文章以史料考察、两种摄类学文本相比较的方法,从两者为同一理论的学说原由作为切入点,分别考述了两种摄类学产生的年代、作者、内容、特色及差异,以此反驳了两者为同一理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布摄类学 达仓热堆摄类学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氧化和堆式热脱附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环境足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先河 王健 +4 位作者 范例 宾灯辉 袁胜 王明星 颜渝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8-1616,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使用技术类型不断向低碳、低能耗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转变,修复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环境足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采用环境足迹评估工具SiteWise^(TM)对重庆市某钢铁厂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化学氧化...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土壤修复工程使用技术类型不断向低碳、低能耗和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转变,修复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环境足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采用环境足迹评估工具SiteWise^(TM)对重庆市某钢铁厂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场地化学氧化和堆式热脱附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3483 m^(3)污染土壤,共排放温室气体(GHG)990.52 t,消耗能源1.57×10^(7) MJ,排放空气污染物4.94×10^(3) kg;GHG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整个工程的比例在施工准备阶段为6.0%~9.1%,化学氧化阶段为43.6%~48.1%,化学氧化+堆式热脱附阶段为45.9%~47.5%;化学氧化+堆式热脱附技术相比化学氧化技术的环境影响更大,修复单方量污染土壤的GHG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氧化技术的5.28~5.97倍。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材料消耗是对环境足迹贡献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设备使用、运输、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脱附 环境足迹 温室气体 能源消耗 空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土壤堆体热脱附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远志 王冬冬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61-164,共4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已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堆体热脱附技术具有可移动、可重复利用、处理费用低等特点,在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本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已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堆体热脱附技术具有可移动、可重复利用、处理费用低等特点,在修复有机污染土壤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应用实践,系统梳理了堆体热脱附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影响因素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堆体热脱附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对堆体热脱附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堆体热脱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附 有机污染物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方兴斌 《环境科技》 2024年第6期29-33,共5页
以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工程为例,介绍建堆热脱附技术的工艺流程、建设方案和设备组成,并对热脱附运行过程中温度、天然气用量、废水废气处理等进行分析,评估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应用结... 以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工程为例,介绍建堆热脱附技术的工艺流程、建设方案和设备组成,并对热脱附运行过程中温度、天然气用量、废水废气处理等进行分析,评估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应用结果表明,天然气加热34 d后,土壤堆体温度可达到150℃以上,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氯苯类和苯胺类有机污染物,每立方污染土壤天然气用量约为30.6 m^(3),采用“冷凝+吸附”工艺处理热脱附尾气、“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废水,可实现尾气和废水均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附 土壤修复 氯苯类污染土壤 苯胺类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乏燃料处理关键问题 为我国核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高放废液高效分离材料和热堆嬗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7
作者 吴宏春 肖国平 祖铁军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7年第8期87-88,共2页
一直以来,核电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被寄予厚望,为此国家制定了非常积极的核电发展规划。乏燃料的处理是限制核能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吴宏春教授任首席专家的863计划主题项目“高放废液高效分... 一直以来,核电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被寄予厚望,为此国家制定了非常积极的核电发展规划。乏燃料的处理是限制核能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吴宏春教授任首席专家的863计划主题项目“高放废液高效分离材料和热堆嬗变技术研究”,深入研究了高放废液关键核素分离技术和规模化嬗变长寿命裂变产物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863计划 乏燃料处理 技术支撑 高放废液 分离材料 核能发展 嬗变 热堆
原文传递
国际热核试验堆第一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丁孝禹 李浩 +5 位作者 罗来马 黄丽枚 罗广南 昝祥 朱晓勇 吴玉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1,共6页
受控热核聚变能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有效利用这种聚变能还有诸多技术难题,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国际热核试验堆第一壁材料的选用。综述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性能及选择,重点分析了铍、碳基材料、钨作为第一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际核试验 聚变能 第一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硅片的高性能热堆式气体流量传感器及其封装技术研究
19
作者 黄涛 王家畴 李昕欣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8,共9页
流量测控在生物医疗、农业监测、汽车电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现有热堆式气体流量传感器普遍存在着器件尺寸大、灵敏度低、成本高等不足,基于(111)硅片的单面微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了一款p^(+)Si/Au热电堆式气体流量传感器。采... 流量测控在生物医疗、农业监测、汽车电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现有热堆式气体流量传感器普遍存在着器件尺寸大、灵敏度低、成本高等不足,基于(111)硅片的单面微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了一款p^(+)Si/Au热电堆式气体流量传感器。采用高塞贝克系数的p^(+)Si/Au材料制作热电偶,结合“鱼骨状”隔热薄膜和嵌入式隔热腔体结构,最大程度增大了器件的热阻,降低了热损耗,提升了器件的灵敏度。同时,热电偶冷端与单晶硅衬底之间采用高导热的复合金属相连,不仅增大了热电偶冷热端之间的温度差,而且简化了工艺的复杂度。得益于单面微机械加工工艺,传感器尺寸仅有0.65 mm×0.65 mm。在此基础上,基于气体流道封装以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了集传感器芯片,气流流道以及处理电路于一体的气体流量检测模块。测试结果表明,在320倍电压放大及1.0 V的电压偏置下,该器件的归一化灵敏度约为5.4 mV/sccm/mW,响应时间为1.4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堆式气体流量传感器 单面硅微机械加工 p^(+)Si/Au 气流流道
原文传递
改进的EDM在熔盐堆热工回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冰 韩利峰 +2 位作者 陈永忠 李勇平 刘桂民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5-678,694,共5页
EDM(Extensible Display Manager)作为EPICS环境下的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开发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大型实验装置和工业控制系统中。采用现有版本的EDM作为熔盐堆热工回路控制系统HMI开发的工具,由于其Dynamic Symbol控... EDM(Extensible Display Manager)作为EPICS环境下的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开发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大型实验装置和工业控制系统中。采用现有版本的EDM作为熔盐堆热工回路控制系统HMI开发的工具,由于其Dynamic Symbol控件的运动速率是固定的,无法动态反映熔盐的实际流速。为使熔盐流速能够通过HMI人机界面动态地呈现,方便操纵员实时观察熔盐流速并做出相应的判断,需要界面显示的熔盐运动速率与流量计测定的熔盐流量相关联。针对此问题对现有EDM软件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克服了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 EDM 熔盐工回路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