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林冠 王佳坤 +3 位作者 戴立 林淑瑜 欧阳容兰 刘江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23-2227,共5页
目的观察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用药不同分... 目的观察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用药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n=40)与单独用药组(n=40)。联合用药组采用rb-bFGF与罂粟碱注射液联合治疗,于5 cm×5 cm无菌纱布上涂抹300 IU/cm^(2)rb-bFGF之后将其于创面上覆盖,每日换药1次,肌肉注射罂粟碱注射液每日30 mg,每日2次。单独用药组单用rb-bFGF,用法同联合用药组。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IL-4、IL-1β]水平,治疗后3、7、10、14 d的创面分泌物评分和创缘反应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血清TNF-α、IL-6、L-1β水平分别为(65.27±8.77)、(105.21±9.14)、(20.21±1.18)μg/L,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89.26±9.32)、(128.32±8.21)、(29.36±1.28)μg/L],IL-10、IL-4水平分别为(537.75±22.92)、(162.42±17.79)μg/L,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497.41±22.63)、(137.27±17.4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分别为(1.64±0.25)、(0.97±0.24)、(0.78±0.20)、(0.38±0.11)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1.82±0.29)、(1.28±0.26)、(1.04±0.24)、(0.65±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创缘反应评分分别为(0.82±0.13)、(0.39±0.09)、(0.20±0.04)、(0.04±0.02)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1.19±0.21)、(0.68±0.11)、(0.49±0.10)、(0.21±0.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2.84±3.02)d,明显短于单独用药组[(27.94±3.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肤刺痛及红痒等不良反应。结论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中,与单用rb-bFGF治疗相比,罂粟碱注射液联合rb-bFGF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可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残余创面 罂粟碱注射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刘石 李华义 石瑶瑶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浸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浸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肌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前后疼痛介质(5-羟色胺、神经肽Y、前列腺素E2)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质量[简明烧伤专用健康量表(BSHS-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95/100),高于对照组的82.0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神经肽Y和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等BSH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肌解毒汤联合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生命质量评分,缩小创面面积,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VA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浸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解毒汤 浸浴 烧伤残余创面 疼痛介质 生命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PRP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罗友云 徐小娟 +1 位作者 何忠亮 何琴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65-006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治疗深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间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90人,分组法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与者... 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治疗深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间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90人,分组法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与者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每一组都包括45名成员。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而另一组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治疗和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采用了PRP作为治疗手段。我们对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状况,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揭示,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高达97.78%,这一数字明显超过了对照组的73.33%(P<0.05)。另外,在治疗结束后的第7天和第15天,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在生活质量上的评分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酸性成纤生长因子与PRP联合应用能改善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不适、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P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华涛 海恒林 +4 位作者 吴胜刚 李强 王黎丽 周晓英 严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35-1536,共2页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糊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无机元素钙和磷,因其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的生物诱导作用,故而具有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观察该药促...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糊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无机元素钙和磷,因其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的生物诱导作用,故而具有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观察该药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抗感染作用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诱导活性 皮肤创面 疗效观察 敷料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生物活性成分 残余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紫外线光疗用于烧伤残余创面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惠贤 童静媛 +1 位作者 吴国霞 董政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496-1497,共2页
目的观察311-纳米紫外线光疗对烧伤残余创面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40例烧伤残余创面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湿疹创面用1%碘伏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擦干后予... 目的观察311-纳米紫外线光疗对烧伤残余创面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40例烧伤残余创面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湿疹创面用1%碘伏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擦干后予炉甘石洗剂涂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311-纳米紫外线光疗机照射局部创面。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愈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米紫外线光治疗具有良好的消炎、消疹、止痒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紫外线光疗 烧伤残余创面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灼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12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朗 周国富 +2 位作者 吕志敏 任章霞 向小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创灼膏 疗效分析 治疗 残余肉芽创面 创面愈合缓慢 磺胺嘧啶银 细菌耐药性 烧伤后期 感染创面 创面用药 疗程延长 费用负担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匹罗星联合贝复济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志群 古诚 +1 位作者 刘华 蒙诚跃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520-1521,1527,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患者5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清除创面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然后外用莫匹罗星、...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患者5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清除创面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然后外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涂于创面;对照组28例,浸浴后用0.5%碘伏液外涂创面。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2、3周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创面MRSA转阴率(92.86%)高于对照组(67.86%)(P<0.05)。结论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MRSA感染,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莫匹罗星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烧伤残余创面患者TNF-a、IL-6、IL-8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首家保 毛庆龙 杨小辉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对烧伤残余创面患者TNF-a、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伴有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按先后住院时间分为A、B两组:A组40例为治疗组,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处理;B组40例为对照组,予常规换药。两组患...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对烧伤残余创面患者TNF-a、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伴有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按先后住院时间分为A、B两组:A组40例为治疗组,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处理;B组40例为对照组,予常规换药。两组患者每日抽静脉血1次,持续7d,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a、IL-6、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TNF、IL-6、IL-8的含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残余创面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以减少血浆中TNF-a、IL-6、IL-8,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残余创面 TNF-a、IL-6、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秦志强 袁寿忠 +1 位作者 刘樾 潘维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91-492,共2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 GF)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 b F GF喷雾剂均匀喷洒在清创拭干后的残余创面上 ,再辅以湿润烧伤膏外涂 ,每天换药 3~ 4次。结果 :用 b FGF结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取得...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 GF)对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 b F GF喷雾剂均匀喷洒在清创拭干后的残余创面上 ,再辅以湿润烧伤膏外涂 ,每天换药 3~ 4次。结果 :用 b FGF结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无一例出现感染 ,平均愈合时间为 6天 ,最短为 3天 ,最长的 14天 ,疗程明显缩短 ,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使用 b FGF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可大大缩短疗程 ,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残余创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浴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综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丹 王家亮 +5 位作者 余秀华 王鹏 叶以铨 邓建文 王荣军 王月玲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探讨以浸浴治疗为基础,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的综合方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研究分三组,基础及浸浴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A和B分别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治疗组联合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 目的:探讨以浸浴治疗为基础,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的综合方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研究分三组,基础及浸浴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A和B分别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治疗组联合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分别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A和B的残余创面愈合率、疗效及创面细菌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残余创面愈合率高、疗效满意、创面细菌阳性率较对照组低。结论:浸浴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及复方紫草油的综合方案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浸浴治疗 磺胺嘧啶银乳膏 复方紫草油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艺 黄金华 +4 位作者 徐刚 周杰 练慧斌 主父中印 鞠海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难治性烧伤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描述,每日于血药浓... 目的探讨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难治性烧伤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描述,每日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时立即进行残余创面换药;对照组则不限定换药时间。两组治疗2周评估创面,同时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结果两组治疗2周创面均缩小,缩小面积均大于原面积的20%,达到部分愈合标准,但均未完全愈合。观察组6例(40.0%)、对照组11例(78.6%)筛选出耐药菌,两组耐药菌筛出率比较P<0.05。结论微环境个体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愈合,并能改善残余创面的细菌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烧伤 烧伤残余创面 个体化治疗 耐药突变选择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洗清创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斌杰 李罗珠 +1 位作者 陈传俊 田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5期2864-2866,共3页
选择我科于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7例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创面处理方面,试验组采用每日或者隔日冲洗清创治疗.对... 选择我科于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7例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创面处理方面,试验组采用每日或者隔日冲洗清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每周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并观察创面情况4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第1、2、3、4w,试验组创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转阴率分别为48.4%,95.2%,98.4%,98.4%,对照组为2.2%,31.1%,73.3%,88.9%。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第1、2、3w,P〈0.01,第4w0.01〈P〈0.05)。试验组创面炎症反应明显较轻,创面上皮化速度快。冲洗清创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冲洗清创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残余创面形成的原因及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建华 彭燕 彭青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形成的原因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2月25例烧伤晚期残余创面的形成原因及非手术治疗过程。结果 25例烧伤患者的残余创面经过换药、浸浴、药物联合使用、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后创面痊愈。结论加强... 目的探讨烧伤残余创面形成的原因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2月25例烧伤晚期残余创面的形成原因及非手术治疗过程。结果 25例烧伤患者的残余创面经过换药、浸浴、药物联合使用、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法后创面痊愈。结论加强残余创面的预防,在创面形成早期就应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形成原因 非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得佳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新蕾 刘敏 +1 位作者 郭志谦 江碧川 《西部医学》 2009年第4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Hydrogel)敷料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50例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清得佳凝胶治疗,对照组(20例)用0.5%碘伏凡士林纱布治疗,根据疗效标准观察14天内创面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点根据疗效标准,...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Hydrogel)敷料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50例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清得佳凝胶治疗,对照组(20例)用0.5%碘伏凡士林纱布治疗,根据疗效标准观察14天内创面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点根据疗效标准,治疗组创面清洁,分泌物少,有效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得佳凝胶可以促进残余创面愈合,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得佳凝胶 治疗 烧伤残余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首家保 王彤华 梁国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2384-2385,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将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VSD和常规换药处理,比较2组创面肉芽生长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创面肉芽生长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将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VSD和常规换药处理,比较2组创面肉芽生长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创面肉芽生长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VSD缩短了患者的创面肉芽生长所需时间,是一种良好的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残余创面 肉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廖俊琳 周建大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25-26,共2页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41例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采取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磁波照射...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41例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采取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辅助电磁波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不仅可减轻患者的创面疼痛感,同时也可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湿润烧伤 电磁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液、维生素C联合庆大霉素治疗烧伤残余创面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焕青 张海风 张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维生素C 极化液 素治疗 庆大霉 疗效观察 联合 残余创面愈合 治疗后期 深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温裕庆 李荣兴 雷根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4期105-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观察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结果五黄中药制剂浸浴能明显缩短四肢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研究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观察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结果五黄中药制剂浸浴能明显缩短四肢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黄中药制剂外用能加快四肢烧伤残余创面愈合、能提高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黄中药制剂 浸浴疗法 烧伤残余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浴法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竹萍 樊亚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3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浸浴法 乌鲁木齐 大面积 交叉感染 预防和控制 创面分泌物 创面愈合 生物敷料 半暴露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用佐治烧伤残余创面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玉秋 刘艾平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2期92-95,共4页
对中药佐治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治疗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应根据中医相关理论,视创面大小、性质、感染程度以及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和治疗方法,并注意相关的护理事项,以提高烧伤残余创面的治愈率。
关键词 烧伤残余创面 中药外用 护理进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