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0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
1
作者 谢志南 王帅 +4 位作者 陈相兆 卢建旗 孙柏涛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工程台网站点,模拟与测定仪器地震烈度相当;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地表投影所在区域;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与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场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综合西藏自治区现场调查数据和普查数据,评估了当地典型建筑(以土/石木结构为主)房屋震害以及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仪器地震烈度 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2025西藏定日M S6.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2
作者 任瑞国 曾金艳 +2 位作者 李宏伟 郝雪景 王雷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震害指数和损失期望作为区域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高烈度区的农村砖混结构与国家标准下的未设防砖混结构具备相近的抗震能力;而大同、临汾和晋中三个地市的城市砖混结构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高烈度 砖混结构 地震易损性 平均震害指数 损失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
3
作者 王茂岑 张令心 +2 位作者 钟江荣 张云霞 张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极震区烈度的快速准确评估对于震后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极震区烈度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整理了1949年—2021年的406次震级大于5.0且极震区烈度大于Ⅴ度的历史震例;然后,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易于获取的原则,选择震级... 极震区烈度的快速准确评估对于震后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极震区烈度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整理了1949年—2021年的406次震级大于5.0且极震区烈度大于Ⅴ度的历史震例;然后,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易于获取的原则,选择震级和震源深度作为输入参数,分别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k近邻、逻辑回归以及决策树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最后,对这几种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并与已有的统计回归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方法性能更好,预测的准确率也很高;与仅选用震级作为输入参数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与现有的统计回归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准确率上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震源深度 极震区烈度 机器学习 快速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某凸出地形下建筑隔震分析与设计
4
作者 郝俊猛 张锐 陆楷 《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以云南省泸水市某中小学教学楼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YJK和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位于高烈度区域局部凸出地形下的坡地建筑进行隔震时程分析和设计,与YJK非隔震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对高烈度下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可显著延长... 以云南省泸水市某中小学教学楼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YJK和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位于高烈度区域局部凸出地形下的坡地建筑进行隔震时程分析和设计,与YJK非隔震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隔震技术对高烈度下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可显著延长结构本身周期,降低层间剪力及底部剪力,有效减弱水平地震作用,对该类型建筑具有较好的减震控制效果。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隔震设计步骤与流程,合理考虑局部凸出地形对地震作用影响,对该隔震建筑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进行时程分析和验算,为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域局部凸出地形下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烈度 凸出地形 ETABS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袋装砂堤液化数值模拟及措施
5
作者 曾远 蒋腊梅 贾敏才 《水运工程》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袋装砂以工期快、造价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袋装砂液化问题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高烈度地区,袋装砂无法像普通吹填砂一样进行密实处理,在强震作用下,袋装砂棱体的液化变形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液化问题已经成为袋装砂棱体... 袋装砂以工期快、造价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袋装砂液化问题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高烈度地区,袋装砂无法像普通吹填砂一样进行密实处理,在强震作用下,袋装砂棱体的液化变形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液化问题已经成为袋装砂棱体在海外强震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的制约。本文采用FLAC 3D对袋装砂堤在强震作用下的场地液化度、加速度等动力响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液化的措施。对袋装砂棱体结构在东南亚市场推广应用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袋装砂堤 液化 数值模拟 FLAC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大高宽比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实践
6
作者 赵楠 徐小童 +4 位作者 肖明 陶劲夫 李鹏飞 朱静怡 张祚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4,100,共5页
北京市丰台区城乡一体化小瓦窑村改造项目为高烈度区的大高宽比高装配率居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应用比例不低于35%,主体结构采用预制内外剪力墙作为承重抗侧力构件。项目主体结构高宽比为4.0~7.9,远超国家规范限值,创新性地运用抗震性能... 北京市丰台区城乡一体化小瓦窑村改造项目为高烈度区的大高宽比高装配率居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应用比例不低于35%,主体结构采用预制内外剪力墙作为承重抗侧力构件。项目主体结构高宽比为4.0~7.9,远超国家规范限值,创新性地运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总结高烈度区大高宽比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措施。重点分析与控制预制构件在多遇地震下不出现小偏心受拉,竖向钢筋平均拉应力水平不大于50%的屈服应力,并适当加强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在设防地震下构件的拉应力水平不超过2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对出现小偏心受拉的联肢墙进行加强。在罕遇地震下复核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和损伤情况,验证抗震性能措施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及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高宽比 装配式 剪力墙 小偏心受拉 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地震烈度区域电力设施抗震措施研究
7
作者 张文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97-100,共4页
电力系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年来,在我国地震集中区域尤其是高地震烈度区域内电力设施的破坏频频发生,如变电站设备损毁、输电线路倒塌等,这些现象重地影响到了灾后救援工作及后续的重建工作,同时也暴露出了... 电力系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年来,在我国地震集中区域尤其是高地震烈度区域内电力设施的破坏频频发生,如变电站设备损毁、输电线路倒塌等,这些现象重地影响到了灾后救援工作及后续的重建工作,同时也暴露出了我目前高地震烈度区电力设施抗震设计的不足。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结合业内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的内容,重点探析高地震烈度区电力设施抗震措施,希望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措施 高地震烈度 电力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高烈度区自锚式悬索桥“缆梁同步”施工的设计对策研究
8
作者 戴伟 庞彦芬 王明晔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122-125,151,共5页
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通达桥为背景工程,针对该桥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锚固墩和边墩基础规模较大的特点,利用永久基础结构实现“缆梁同步”施工的主缆临时锚固方案,对参与锚固的基础进行了安全性验算和分析。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 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通达桥为背景工程,针对该桥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锚固墩和边墩基础规模较大的特点,利用永久基础结构实现“缆梁同步”施工的主缆临时锚固方案,对参与锚固的基础进行了安全性验算和分析。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缆梁同步”与“先梁后缆”两种施工方案下,主缆和主梁架设完成后的全桥状态。通过对建模结果进行对比,以指导下一步施工。研究从设计角度对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的施工步骤和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永久基础结构 缆梁同步 主缆临时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参数的烈度评定标准对比研究——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9
作者 夏坤 肖雪 +2 位作者 董林 吴平川 崔赞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0-968,共9页
地震动参数是评定地震时地震烈度的参考依据,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缺乏某些地震灾害判别现象的地区,地震动参数就成为非常有效的判别标准之一。对岷漳地震震区及周边获取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和计算分析,得到水平向、三分向... 地震动参数是评定地震时地震烈度的参考依据,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缺乏某些地震灾害判别现象的地区,地震动参数就成为非常有效的判别标准之一。对岷漳地震震区及周边获取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和计算分析,得到水平向、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值;分别开展基于水平向地震动参数、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的烈度评定;探讨三种烈度评定方法对烈度评定结果的影响规律,从地震动参数定量参考指标角度验证现行地震烈度表与原有烈度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基于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的评定过程更为规范,结果更加具体和准确;基于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的烈度评定结果与实际宏观地震烈度符合良好,相差±1度以内的占比55%,相差±2度以内的占比91%,完全吻合率较之水平向地震动参数的烈度评定结果提高了18%。研究对于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定地震烈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评定 地震动参数 仪器地震烈度 宏观地震烈度 岷漳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网络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山有 王博睿 +4 位作者 卢建旗 王傲 张海峰 谢志南 陶冬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99,共13页
烈度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产出.如何实现快速预测目标场址的地震烈度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模型(LSTM-Ⅰ).该模型以一个台... 烈度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产出.如何实现快速预测目标场址的地震烈度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模型(LSTM-Ⅰ).该模型以一个台站观测到地震动参数的时间序列特征为输入,实现动态预测该台站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选取了日本K-NET台网记录的102次地震的5103条强震加速度记录训练了神经网络,利用89次地震的3781条数据检验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准确率、漏报率以及误报率三个评价指标评价了LSTM-Ⅰ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采用P波触发后3 s的序列进行预测时,模型出现漏报的概率为46.78%,出现误报的概率为1.25%;当采用P波触发后10 s的序列进行预测时,模型出现漏报的概率大幅降低到17.6%,出现误报的概率降低到1.14%.结果表明LSTM-Ⅰ模型很好把握住了时间序列中蕴含的特征.进一步基于LSTM-Ⅰ模型评估了Ⅵ度下台站所能提供的预警时间.本文模型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与P-S波到时差接近,说明LSTM-Ⅰ模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时间序列特征 LSTM神经网络 仪器地震烈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修正谱烈度确定我国西部地区仪器烈度的建议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玉石 周正华 兰日清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S1期119-129,共11页
基于近年来在我国西部破坏性地震中获得的加速度记录及其对应的烈度资料,利用假设检验方法,统计了多个强地震动参数与烈度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谱烈度(阻尼比20%)与震害烈度间对应关系最好.为降低误差,本文根据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 基于近年来在我国西部破坏性地震中获得的加速度记录及其对应的烈度资料,利用假设检验方法,统计了多个强地震动参数与烈度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谱烈度(阻尼比20%)与震害烈度间对应关系最好.为降低误差,本文根据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和场地条件的差异对谱烈度进行了修正.采用修正谱烈度确定的台站仪器烈度,与震害烈度完全一致的比例接近70%,说明利用修正谱烈度确定仪器烈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故建议采用本文提出的修正谱烈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仪器烈度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速报 仪器烈度 烈度 修正谱烈度 假设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新疆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江丽 阿布都瓦里斯·阿布都瓦衣提 +1 位作者 张文秀 李波 《内陆地震》 2024年第3期242-249,共8页
收集1716—2022年130次有烈度数据的破坏性地震事件,补充近期新疆区域破坏性地震烈度数据,对124幅地震烈度图,281对烈度圈长、短轴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采用数学方法拟合了新疆地区不同时间节点、不同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研究发... 收集1716—2022年130次有烈度数据的破坏性地震事件,补充近期新疆区域破坏性地震烈度数据,对124幅地震烈度图,281对烈度圈长、短轴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采用数学方法拟合了新疆地区不同时间节点、不同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研究发现,在烈度衰减过程中,走滑型和逆断型地震略有不同,不同的地震震源破裂性质会影响烈度衰减关系的长短轴,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修正因子,用于快速评估地震灾害的烈度影响场,在地震发生后,修改和完善烈度圈的长短轴数据,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震源机制解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 SMOTE和IDBO-RF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廷新 王泽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解决岩爆数据集不均衡和模型参数寻优困难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K-means SMOTE与改进蜣螂算法优化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岩爆发生机理构建指标体系;其次,使用K-means SMOTE算法对岩爆数据集进行均衡化处理,采... 为解决岩爆数据集不均衡和模型参数寻优困难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K-means SMOTE与改进蜣螂算法优化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岩爆发生机理构建指标体系;其次,使用K-means SMOTE算法对岩爆数据集进行均衡化处理,采用Robust标准化消除量纲;最后,引入Tent混沌映射和非线性递减策略组合改进蜣螂优化(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算法,寻优RF超参数,建立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IDBO-RF)并与其他模型对比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均衡处理后,各模型准确率提高10.85%~16.02%;设计的IDBO-RF预测模型平均准确率约为94.37%,较RF、GWO-RF、DBO-RF模型分别提高约7.76百分点、1.69百分点、1.11百分点;IDBO-RF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约为96.43%,优于RF、GWO-RF、DBO-RF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岩爆预测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均衡 改进蜣螂优化(IDBO) 随机森林 岩爆烈度等级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现地烈度实时估算模型——以JMA烈度为例
14
作者 李山有 肖莹 +3 位作者 卢建旗 谢志南 马强 陶冬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如何快速并且准确估计目标场点烈度是地震预警中的关键问题。常用基于衰减关系的场点烈度估计和基于P波信息的现地烈度估计往往存在大震烈度低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gn short-term memery,LSTM)的现地JMA... 如何快速并且准确估计目标场点烈度是地震预警中的关键问题。常用基于衰减关系的场点烈度估计和基于P波信息的现地烈度估计往往存在大震烈度低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gn short-term memery,LSTM)的现地JMA烈度持续估计模型。该模型以现地观测地震动的能量、能量增长率、地震动卓越周期和震源距作为输入,以该点的最大仪器地震烈度为预测目标。选取了日本K-NET台网记录101次地震数据作为训练集,94次地震数据作为测试集,训练了现地烈度估算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采用3 s时窗长度的序列进行预测时,高估的比例为1.51%,低估的比例为4.00%;并且,随着时窗长度的增加,高估和低估的比例也在不断降低。模型对高烈度(大于等于4.5度)样本的预测时效性随震源距的增加而增加,对大震远场高烈度区域能提供20 s以上的预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现地预警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实时减灾 烈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某幼儿园减震分析与设计
15
作者 侯宏涛 杨立华 +2 位作者 王琴 张鑫 王恒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5期161-167,共7页
介绍了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幼儿园为例,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了5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地震波,分析了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在不同水准地... 介绍了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某幼儿园为例,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了5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地震波,分析了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黏滞阻尼器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后,主体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实现“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塑性程度较低,损伤屈服机制合理。黏滞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罕遇地震作用下提供的附加阻尼比低于多遇地震作用,同时多组地震波附加阻尼比的离散性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烈度地震区 幼儿园建筑 Midas Gen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仪器烈度产出分析
16
作者 江昊琳 缪发军 +2 位作者 李子烨 孙小航 何奕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5-739,共5页
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部署的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进行了介绍,简述了2021年12月系统部署以来的系统产出情况,同时以系统部署以来产出的震级最大的事件即2021年12月22日江苏天宁M4.2地震为例,使用f-k方法合成各观测台站上的理论地... 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部署的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进行了介绍,简述了2021年12月系统部署以来的系统产出情况,同时以系统部署以来产出的震级最大的事件即2021年12月22日江苏天宁M4.2地震为例,使用f-k方法合成各观测台站上的理论地震图,将实际峰值加速度与理论峰值加速度进行比较,评估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产出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烈度速报系统产出的各台站峰值加速度随震中距逐渐减小,且和理论地震图的结果较为接近,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产出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速报 江苏子系统 产出分析 理论地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什7.1级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17
作者 谢江丽 阿里木江·亚力昆 +1 位作者 黄帅堂 李波 《内陆地震》 202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收集整理了新疆区域内使用的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利用模型模拟计算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的各烈度区长、短轴半径,与实际调查烈度的长、短轴半径进行绝对误差分析。本次地震高烈度区大于以往同震级的高烈度区范围40%以上,Ⅶ度区的计... 收集整理了新疆区域内使用的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利用模型模拟计算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的各烈度区长、短轴半径,与实际调查烈度的长、短轴半径进行绝对误差分析。本次地震高烈度区大于以往同震级的高烈度区范围40%以上,Ⅶ度区的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际值,Ⅵ度区长轴方向误差较小,Ⅵ度区短轴方向上误差较大,以往使用的烈度衰减关系,在高烈度区可能存在震中距偏小的情况,而在低烈度区又存在震中距偏大的情况,故在将烈度衰减关系用于快速评估地震灾害的烈度影响场时,应特别注意对衰减关系头尾限定的方法,以更准确地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调查烈度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乌什7.1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震区大跨径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减隔震技术研究
18
作者 孙建鹏 李进斌 +2 位作者 徐伟超 王毅 于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50,170,共11页
为了研究高强度地震作用下大跨径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地震响应及减隔震技术,以西双版纳黎明大桥为工程背景,选取类似场地的实际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波,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支座类型及参数变化对拱桥结构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高强度地震作用下大跨径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地震响应及减隔震技术,以西双版纳黎明大桥为工程背景,选取类似场地的实际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地震波,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支座类型及参数变化对拱桥结构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支座,减隔震支座能大幅降低结构内力,但纵向位移有所增加,且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效果要强于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器联合抗震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纵向和横向位移,进一步能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对联合抗震体系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知:最佳的参数范围是:摩擦因数为0.04,曲率半径在3 200~4 200 mm,阻尼系数为6 000,阻尼指数在0.2~0.4;在最优抗震体系下,结构位移和内力均显著降低,最大减震率分别达到了75.3%和82.3%,表明该体系大幅提高了拱桥抵抗地震的能力,为同类桥梁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大跨径中承式钢箱系杆拱桥 有限元 地震响应 减隔震技术 摩擦摆支座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长联PC连续梁桥减隔震措施分析
19
作者 李杰 郝道洪 +2 位作者 耿玉鹏 祝闯 冯腾达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5期575-582,共8页
为了明确高烈度区长联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梁桥滑动摩擦摆式支座的减隔震性能,针对设防烈度为9度的某长联PC连续梁桥,利用CSiBridge软件建立大桥空间梁单元非线性分析模型,以普通球型钢支座地震响应为基准,对比... 为了明确高烈度区长联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梁桥滑动摩擦摆式支座的减隔震性能,针对设防烈度为9度的某长联PC连续梁桥,利用CSiBridge软件建立大桥空间梁单元非线性分析模型,以普通球型钢支座地震响应为基准,对比分析铅芯橡胶支座与滑动摩擦摆式支座的减隔震性能,并对滑动摩擦摆式支座的摩擦系数和支座曲率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联连续梁桥中,相比于铅芯橡胶支座,滑动摩擦摆式支座减隔震效果更好,固定墩内力与变形更小,全桥受力更加均匀合理;对于滑动摩擦摆式支座,摩擦系数越大,长联连续梁固定墩墩底弯矩与墩顶位移越大,摩擦系数变化20%,固定墩墩底弯矩最大值变化约1.67%,墩顶位移极值变化约1.45%;支座曲率半径对长联连续梁地震响应的减隔震性能影响较小,曲率半径增大1.5 m,固定墩墩底弯矩最大值增大约0.97%,固定墩墩顶位移增幅约为0.37%~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长联连续梁桥 减隔震 滑动摩擦摆式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勇 席楠 +3 位作者 徐泰然 戴丹青 孙丽 梁建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8,共15页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实时波形,分析、判断、加工实时波形数据,及时产出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参数等信息产品,并将其推送到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在泸定MS6.8等强震袭来时均成功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分系统功能,并讨论目前平台的技术特性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烈度速报 参数速报 融合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