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组织结构型点纹织物的形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超
-
机构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1,共3页
-
文摘
从织物组织角度观察分析了浮长型点纹、局部变化组织点纹、不同组织相嵌的点纹和双层组织的泡状点纹等织物的形成方式,分析了这些织物为突出表面点纹效果而应注意的经纬配置关键点,可供设计组织结构型点纹织物参考。
-
关键词
织物组织
点纹织物
织物设计
-
分类号
TS105.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纱线结构型点纹织物的形成
- 2
-
-
作者
陈超
-
机构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7年第1期65-67,共3页
-
文摘
从织物经纬组合角度观察分析了点纹织物的形成方法,有利用左右捻丝、加捻丝与无捻丝相互配合而成的点纹,不同热缩性能原料并用而成的点纹,利用花式纱线而成颗粒状点纹。分析了这些织物为突出表面点纹效果而应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可供设计纱线结构型点纹织物时参考。
-
关键词
纱线结构
点纹织物
-
Keywords
hard twist thread
pyrocondensation
fancy yarn
-
分类号
J523.1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点纹十二卷的组培与快繁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刘春梅
张红
-
机构
德州学院农学系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3期32-32,37,共2页
-
文摘
点纹十二卷是一种重要的小型盆栽观赏植物。该文以点纹十二卷叶腋间的健壮幼芽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的分化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mg/L+NAA 0.01mg/L;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IBA 0.1mg/L。
-
关键词
点纹十二卷
组培
快繁
-
Keywords
Haworthia margaritifera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
分类号
Q949.718.23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新石器时代篦点纹陶响器研究
- 4
-
-
作者
刘凯
-
机构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3期100-103,共4页
-
基金
2021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及‘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音乐史》课程改革研究”(M202101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陶响器,它们表面带有相同的篦点纹路,存在于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及屈家岭文化之中,十分具有特色。文章通过对出土实物的分析,对其出土概况、形制、纹饰特征做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展源流问题,指出其从江汉平原地区发源,后向周边扩散,向西流传至今四川省巫山大溪地区,向北流传至今湖北省雕龙碑地区。
-
关键词
篦点纹
陶响器
江汉平原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点纹斑竹鲨晚期胚胎侧线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倩
宋佳坤
郭弘艺
范纯新
程生福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与神经科学研究所
美国马里兰大学
长风海洋世界
-
出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4,共9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8年科研计划资助项目(073205109)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701)
-
文摘
通过阿利新蓝染色、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点纹斑竹鲨晚期胚胎侧线系统的分布、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与多数软骨鱼板鳃类相一致,包括有机械感受功能的侧线管和陷器,以及有电感受功能的罗伦氏壶腹器。侧线管分布呈典型的"七管模式",其内的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内远离体表的一侧,由覆盖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组成。陷器分布于背部两体侧线管之间,单个陷器位于两盾鳞间,深陷在真皮中,由1短管通向表面,管壁不规则,上段由表皮细胞组成,管深40~60μm。罗伦氏壶腹器由管孔、罗伦管和罗伦瓮3部分组成,呈长颈瓶状,很多罗伦管都较长,从1 mm~50 mm不等,管壁规则;罗伦瓮由7个罗伦小囊组成,每个小囊直径约50μm。通过与其他软骨鱼类进行比较,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分布和感受器结构不但印证了软骨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也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
-
关键词
点纹斑竹鲨
侧线系统
管道神经丘
陷器
罗伦氏壶腹器
-
Keywords
Chiloscyllium punctatum
lateral line system
canal neuromast
pit organ
Ampullae of Lorenzini
-
分类号
Q954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波点纹的纹饰风格及应用迁徙研究
- 6
-
-
作者
胡慧翎
周睿
胡明珠
-
机构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喀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AIGC参与下数字内容生产的价值共创机理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72374171。
-
文摘
波点纹是一种具有装饰性和视觉效果的设计元素。文章通过对波点纹历史的整理,总结出波点纹的起源、繁荣、多元化发展的演化,再进一步分析了波点纹的风格化与隐喻对于设计的影响。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波点纹在图案装饰化、排列秩序错视觉、静态视觉动效化、产品图案肌理化和撞色引入街头潮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出波点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形式,体现出波点纹应用领域广、存在时间长、并在现代设计中成为轻松活泼、自由独立和生命力的象征,也强调性别平等和多元性。随着AIGC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助力加持,波点纹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数字创意和实体商品应用空间。
-
关键词
波点纹
波点图案
装饰图案
纹饰设计
AIGC
-
Keywords
polka dots
polka dot pattern
decorative pattern
ornamental design
AIGC
-
分类号
J53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秦汉丝织品上散点几何纹的文化含义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张文
徐纯中
邱夷平
-
机构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0,共7页
-
文摘
两湖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的散点几何纹锦以其神秘的纹样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基于此,研究了散点几何纹的图案构成,比较了散点几何纹图案与商周时期几何纹图案和古象形文字的异同,并运用图像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散点几何纹图案与楚国古老的巫觋文化的关系,以及散点几何纹图案所包含的象征意义。研究认为,散点几何纹是受到巫觋文化影响的代表,它的图案的变化和打散具有实用性的同时也代表了象征的意义。技术的革新造就了散点几何纹,同时散点几何纹也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文化,促进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丝织品
散点几何纹
商周几何纹
古象形文字
演变
巫觋文化
-
Keywords
during Qin and Han dynasties
silk fabrics
scattered geometric motif
geometric motif in Shang andZhou dynasties
ancient hieroglyph
evolution
witch culture
-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豹纹点刺加拔罐艾灸治疗蚂蚁咬伤性皮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蓝旭霞
-
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横栏医院康复科
-
出处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5期120-120,共1页
-
文摘
目的观察研究豹纹点刺加拔罐艾灸治疗蚂蚁咬伤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门诊的45例蚂蚁咬伤性皮炎患者,于硬结部位消毒后进行点刺,后用适合口径的火罐快速用闪火法吸附。拔罐后消毒,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点刺部位上方,以患者自觉舒适无灼热感为宜。每天治疗1次,视情况治疗1~5次。结果全部45例患者接受首次治疗后,显效38例,症状消失;有效7例,均为片状水肿、红肿面积>10cm以上者,经1次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继续治疗3~5d,症状消失,转为显效。结论豹纹点刺加拔罐艾灸治疗蚂蚁咬伤性皮炎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减轻病人的痛苦,具有明显确切的疗效,且操作简便,不会留下色素沉着,适宜临床推广。
-
关键词
豹纹点刺加拔罐艾灸
蚂蚁咬伤性皮炎
-
分类号
R246.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嫩江流域青铜时代陶器纹饰初探
- 9
-
-
作者
赵湘萍
-
机构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3期19-20,22,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嫩江流域原始文化陶器造型与装饰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B013)成果
-
文摘
从嫩江流域各文化考古发掘资料中分析青铜时代陶器纹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和纹饰具有的特点。展示嫩江流域各个文化的文明进步。
-
关键词
嫩江流域
青铜时代
陶器纹饰
篦点纹
-
分类号
J522
[艺术—艺术设计]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考古发现谈中山国的崇“山”特点
被引量:6
- 10
-
-
作者
陈应祺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5年第5期85-86,共2页
-
文摘
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两座战国中山王墓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相继发掘以后,引起了我因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山国的物质文化,保护好遗留下的遗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连续几年在三汲公社范围内对中山国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通过对中山国的观察与分析,战国中山国的文化性质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出土的大批文物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山形器饰为它处所罕见,成为中山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因而得到的印象是:中山国是崇山的。本文拟通过山形器饰的观察,对中山国崇山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
关键词
中山
考古发现
瓦当
灵寿
建筑饰件
山字形
瓦钉
遗址
点纹
古城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青墩出上麋鹿角上刻划纹之文化涵义探析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徐冬昌
-
机构
江苏南通博物苑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5期299-301,共3页
-
文摘
在江苏南通市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遗物中,有大量的麋鹿骨骼和骨角器(包括已被加工的半成品).它们的经济意义不言自明,笔者还注意到,麋鹿角不仅被用来制作生产工具,少数角上的刻划纹和锥点纹,还体现了先民们的观念形态和精神文化.1980年,《考古学报》第4期发表了张政烺先生的《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一文,张先生在该义的”补记”中,曾特别提到青墩出土的骨角柶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纹.其原文如下:
-
关键词
麋鹿角
文化涵义
易卦
探析
锥点
刻纹
点纹
卦画
残段
奇数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湖南零陵地区印纹陶种类及分布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唐解国
-
出处
《南方文物》
1997年第2期52-59,共8页
-
-
关键词
印纹陶
零陵地区
遗址
水波纹
格纹
菱形纹
点纹
云雷纹
线条交叉
永州市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点翠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陈丹玉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9期18-21,共4页
-
文摘
点翠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其经久不衰的一抹翠蓝令人难以忘怀,并且深受人们喜爱。在明清时期,点翠工艺发展到了顶峰。从流畅的线条,到翠蓝色彩的运用,再到丰富的纹样造型,无一不显示着传统工艺的审美情趣,这些带着历史积淀和时代烙印的点翠纹样更是一种图形装饰语言。论文从点翠的发展历史、工艺技法和发展现状等角度入手,通过对现代具有创新性的点翠首饰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点翠纹样的造型特点和设计规律,以及将其应用在图形设计中的一些启发,从而更好地延续点翠优秀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点翠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
关键词
点翠
点翠纹样
图形设计
-
分类号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九江县龙王岭遗址试掘
被引量:15
- 14
-
-
作者
白坚
曹柯平
杨隆庆
陈晓东
翁松龄
-
机构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九江市文化名胜管理处
九江县文物管理所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6期174-179,共6页
-
文摘
龙王岭遗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县马回岭乡东南约2公里的山岗上,它北距仓房村约300米,张家河自东向西从其北缘流过;遗址高出河床约30米,属河旁丘陵台地类型,地势大体呈东北端较高、西南部略低之斜坡状,面积约7500平方米.(参见本期《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遗址调查》文之图一)该遗址系1983年文物普查中发现。
-
关键词
九江县
遗址
泥灰
红陶
早商文化
叶脉纹
云雷纹
夹砂
遗物
点纹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江西万年类型商文化研究
被引量:6
- 15
-
-
作者
李家和
杨巨源
刘诗中
-
机构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西鹰潭市博物馆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3期142-160,271-272,共21页
-
文摘
本文作者用较丰富的考古材料,论述了江西境内存在于商殷时代的土著文化——万年类型文化,这一文化后来与当地另一支商文化——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的吴城类型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传承悠久的越文化.作者认为,福建黄土仑遗址发现的一批商周时代的遗物,实际是万年类型文化南播的结果,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福建境内的越文化与江西境内的越文化是否有着渊源上的关系?福建境内的青铜时代文化是通过什么途径与中原文化发生联系的?越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又是如何接受中原文化的诸因子的?
-
关键词
商文化
角山
刻符
点纹
遗址
刻划符号
足盘
旋纹
陶瓷器
江西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逆向工程中多视曲面拼合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杨飞云
钟高健
鞠俊亭
鞠鲁粤
-
机构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5,128,共3页
-
文摘
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地用于逆向工程中的多视曲面拼合算法,即点纹法。系统阐述了点纹法的思路,主要包括:在候选点云的基础上生成纹路圈,在某幅视图中取点p,并做出切平面,把这些纹路圈投影到切平面上形成二维点纹,其它视图也如此产生相对应的点纹,并进行基于二维轮廓的多视曲面拼合,阐述了改进的ICP算法和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算法。点纹法与其它多视曲面拼合算法相比,能够大大提高曲面匹配的精度,在模式识别和逆向工程中有现实的使用效果。
-
关键词
点纹法
纹路圈
多视曲面拼合
数据融合
RBF网络
改进ICP算法
-
Keywords
Point fingerprint
Geodesic circle
Multi-view surface registration
Data fusion
RBF network
Revised ICP algorithm
-
分类号
TP391.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江西德安石灰山商代遗址试掘
被引量:11
- 17
-
-
作者
李家和
-
机构
江西省文物工作队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Z1期13-25,共13页
-
文摘
石灰山商代遗址,是九江地区文物普查训练班于1982年3月在德安县发现的,笔者随即在4月上旬前往勘察,以为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当年秋冬季节,由省队李家和、刘林,清江县博物馆黄水根,德安县博物馆周迪仁、顾新明等同志组成考古小组,进行试掘.试掘工作自10月5日开始,至12月7日结束,计开5×5米探坑12个,连同扩方,揭露面积330平方米,取得一批重要遗迹和文化遗物.德安县位于赣北,庐山西南脚下,赣江下游、鄱阳湖西南岸;她北与瑞昌、九江相接,东与星子为邻,南与永修、安义、靖安毗连,西与武宁接壤,处在南浔铁路与公路干线之上.
-
关键词
石灰山
遗址
泥灰
江西德安
二期文化
文化遗物
商文化
点纹
复原器
红陶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上饶县马鞍山西周墓
被引量:8
- 18
-
-
作者
李家和
卢国复
杨巨源
-
机构
江西省上饶县博物馆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Z1期38-44,263,共8页
-
文摘
1989年5月初,江西省上饶县文化局和博物馆组织的“文物保护宣传车”在章宅桥村新唐(土昏)活动时,得知村民章加文、章加双兄弟,去年在马鞍山取土烧制砖瓦时,挖掘出一批文物,在县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下,经过反复宣传文物保护法和耐心细致的说服,章氏兄弟献出收藏的出土文物33件.月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地、市、县及鹰潭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赴实地调查、清理,又取得一批实物资料.
-
关键词
江西省上饶县
马鞍山
点纹
腹径
器物
青釉
底径
釉瓷
陶器
博物馆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江西万年类型商文化遗址调查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李家和
杨巨源
王炳芳
-
机构
万年县博物馆
江西省文物工作队
万年县博物馆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Z1期26-37,共12页
-
文摘
(一)概况据现有资料得知,在江西境内,有两支商文化同时并行发展.其一是万年类型商文化,60年代初期发现,属江西上著青铜文化范畴;其二是吴城类型商文化,1973年首次在清江县山前乡吴城村发现,它的主要内涵是属于中原商文化系统的.为加深对万年类型商文化内涵的认识,我们于1983年11月间,继鹰潭市角山商窑试掘清理之后,再次前往万年县中合乡,
-
关键词
泥灰
商文化
遗址
夹砂
点纹
残片
原始瓷
折纹
刻符
江西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江西吴城青铜文化不是中原商文化的一支
被引量:4
- 20
-
-
作者
彭适凡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112-117,共6页
-
文摘
七十年代初期,江西清江吴城遗址的发现,是建国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夏鼐同志认为,解放以来,在中原以外发现的众多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其中盘龙城和吴城尤为重要”。对吴城遗址所代表的青铜文化,很多同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这支青铜文化究竟是土著青铜文化,还是中原商文化的问题,至今还存在着争论。
-
关键词
商文化
青铜文化
遗址
陶器
土著
点纹
江西
城文化
二里冈
文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