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探讨脊柱手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开勇 刘鹏 +3 位作者 徐斯伟 张必萌 罗倩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79-2982,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中医脊柱手法治疗的眩晕症患者。方法:收集存在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眩晕患者78例,磁共振扫描并应用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进行筛选,双侧大脑半球存在灌注峰值不同步者列为观察组,灌注峰值同步者... 目的:筛选适合中医脊柱手法治疗的眩晕症患者。方法:收集存在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眩晕患者78例,磁共振扫描并应用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进行筛选,双侧大脑半球存在灌注峰值不同步者列为观察组,灌注峰值同步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应用脊柱手法治疗,应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估眩晕改善状况,再次磁共振3D-pcASL成像扫描观察灌注情况。结果:78例眩晕症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数为47例,占60.26%,眩晕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5.11%(40/47);对照组患者数为31例,占39.74%,眩晕症状改善有效率为45.16%(14/3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灌注峰值同步数为37例,对照组为2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分别为(37.53±13.96)、(10.65±8.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3D-pcASL成像是评估双侧大脑灌注是否均衡的有效手段;同时存在“骨错缝、筋出槽”和双侧大脑灌注失衡眩晕患者适宜脊柱手法治疗且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灌注失衡 手法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