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何建鑫 王文胜 +2 位作者 刘玉桐 刘晓亚 马志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探讨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8例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8例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氟维司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尔西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00%)高于对照组(41.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19^(+)和CD8^(+)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CD3^(+)和CD4^(+)/CD8^(+)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至随访结束,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15个月)长于对照组(9个月,χ^(2)=18.310,P<0.001);观察组总生存期(OS)(24个月)长于对照组(18个月,χ^(2)=4.157,P=0.042)。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维司群联合达尔西利能提高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时刻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达尔西利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4/6抑制剂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暴晓欢 王太宇 陈秋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37-040,共4页
本研究着重探讨CDK4/6抑制剂联合依西美坦,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从缓解肿瘤进展、提升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估疗效,同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考量其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72例(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 本研究着重探讨CDK4/6抑制剂联合依西美坦,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从缓解肿瘤进展、提升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估疗效,同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考量其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72例(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36例,依西美坦治疗)、B(36例,依西美坦+哌柏西利治疗)两组,采用随机数表法。治疗周期:两组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数据(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但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B组较A组更高,P<0.05;治疗期间,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A组,但P>0.05。结论 对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予以CDK4/6抑制剂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老年乳腺癌 CDK4/6抑制剂 依西美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天 李照廷 肖敏 《实用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乳腺癌占比最高。针对HR+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目前的主流方案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乳腺癌占比最高。针对HR+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目前的主流方案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但两者均有不足。近年来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不断前移,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HR+乳腺癌的免疫微环境和ICIs在H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各种联合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4
作者 姚沛卓 方碧云 +3 位作者 李超凡 贾艺玮 魏昕雨 张淑群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298-302,共5页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与雌激素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在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雌激素组”的概念,肠道微生物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在激素...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与雌激素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在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雌激素组”的概念,肠道微生物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潜在致病机制,并分析了肠道微生物群与内分泌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治疗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总结了肠道微生物在未来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理解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肠道微生物 内分泌治疗 激素 Β-葡萄糖醛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尔西利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细胞行为调控标志物的影响
5
作者 安云博 唐晓晨 +1 位作者 许彦军 吕宁宇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究达尔西利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张家口第一医院收治的绝经后HR+乳腺癌女性患者... 目的探究达尔西利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膜联蛋白A2(ANXA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张家口第一医院收治的绝经后HR+乳腺癌女性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81例)和联药组(23例)。单药组口服阿那曲唑,联药组口服阿那曲唑和达尔西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肿瘤最大直径、生活质量、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联药组的肿瘤最大直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ANXA2以及HER-2/neu水平分别为(2.54±0.61)cm、(14.71±3.80)ng·mL^(-1)、(40.66±7.92)U·mL^(-1)、(23.42±6.05)ng·mL^(-1)、(15.17±4.15)ng·mL^(-1),低于单药组的(3.02±0.87)cm、(16.77±3.85)ng·mL^(-1)、(46.34±8.49)U·mL^(-1)、(26.57±6.16)ng·mL^(-1)、(18.29±4.2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5、2.271、2.872、2.173、3.135,均P<0.05)。治疗后,联药组的乳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为(79.28±11.32)分,高于单药组的(63.75±1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0,P<0.05)。联药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单药组[82.61%(19/23)vs 60.49%(49/81),χ^(2)=3.871,P<0.05]。联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8%(10/23),与单药组的25.93%(21/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8,P>0.05)。结论达尔西利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HR+乳腺癌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对抗肿瘤的增殖和侵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西利 阿那曲唑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膜联蛋白A2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891a-5p及miR-383-5p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探讨
6
作者 张志强 郑爽 +3 位作者 马怡 刘爽 韩彧佳 赫丽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s(miRNAs,miR)-891a-5p及miR-383-5p与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62例HR阳性早期(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28例,出现远处转移)和未远处转移组(34例... 目的探讨微小RNAs(miRNAs,miR)-891a-5p及miR-383-5p与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62例HR阳性早期(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28例,出现远处转移)和未远处转移组(34例,未出现远处转移)。收集两组的临床乳腺癌标本,并检测组织的miRNAs表达水平。比较两组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表达水平,分析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miR-661、miR-296-3p、miR-128-3p表达水平,分析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表达水平与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之间的关系。结果远处转移组miR-891a-5p、miR-383-5p、miR-1295a表达水平明显较未远处转移组减少,差异倍数分别为-2.519、-1.812和-1.443;远处转移组miR-891a-5p表达(1.099±0.899)明显低于未远处转移组的(2.768±2.194)(P<0.05)。miR-891a-5p低表达(<1.12)预测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2.4%,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P=0.0000<0.01);miR-383-5p低表达(<1.15)预测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4%和85.3%,AUC为0.738(P=0.0013<0.01);而miR-1295a低表达(<2.08)预测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和50.0%,AUC仅为0.677(P=0.0175<0.05)。在诊断效能上,miR-891a-5p诊断乳腺癌远处转移的AUC、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miR-383-5p,miR-1295a诊断效能最差,表明miR-891a-5p、miR-383-5p低表达能预测HR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组的miR-661、miR-296-3p、miR-128-3p表达水平均低于未远处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9~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miR-891a-5p低表达患者的中位DMFS时间为48个月,5年DMFS仅为38.5%,低于miR-891a-5p高表达的86.1%(P<0.01)。miR-383-5p低表达患者的中位DMFS时间为52个月,5年DMFS为35.0%,低于miR-383-5p高表达的73.8%(P<0.01);miR-1295a低表达患者的中位DMFS时间为65个月,miR-1295a高、低表达患者的5年DMFS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miR-891a-5p、miR-383-5p有可能成为HR阳性乳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891a-5p 微小RNAs-383-5p 激素受体阳性 早期乳腺癌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生物学特点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德桐 李超 +2 位作者 许焱 丁丽 张永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HER2+)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肿瘤亚型,各大指南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不论HR阳性或阴性,均建议在抗H...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HER2+)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肿瘤亚型,各大指南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不论HR阳性或阴性,均建议在抗HER2治疗基础上首选联合化疗,专门针对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不多,其最佳治疗特别是后线治疗选择仍存在争议。晚期乳腺癌很难治愈,兼顾不同治疗手段比如化疗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显得非常重要。加之近几年针对HR+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 inhibitor,CDK4/6)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和针对HER2+乳腺癌的新型抗HER2靶向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应用,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诸多选择和疗效以及安全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HR+/HER2+晚期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进展和治疗选择,为临床医生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生物学特点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贝西利、哌柏西利和瑞波西利一线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成本-效用分析
8
作者 李梦媛 管欣 +2 位作者 嵇欣悦 王雨菲 田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分析阿贝西利、哌柏西利和瑞波西利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一线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分区生存模型对HR+晚期乳腺癌患者20年的疾病进程进行模拟,模拟周期为4周,模型产出为总成... 目的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分析阿贝西利、哌柏西利和瑞波西利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一线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分区生存模型对HR+晚期乳腺癌患者20年的疾病进程进行模拟,模拟周期为4周,模型产出为总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以5%的贴现率对成本和效果进行贴现。通过系统检索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网状Meta分析,获取阿贝西利、哌柏西利、瑞波西利联合AI的疗效参数,以MONALEESA-2试验安慰剂组的生存曲线为基础进行生存拟合和外推。计算3种治疗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和增量净货币效益(INMB)以评估其经济性,意愿支付阈值为3倍我国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测各个参数对结果的影响以及增量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经过20年的模拟,与哌柏西利+AI方案相比,瑞波西利+AI方案的ICER为58558.38元/QALY,INMB为62988.20元;与瑞波西利+AI方案相比,阿贝西利+AI方案的ICER为264928.34元/QALY,INMB为344.84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阿贝西利+AI方案对比瑞波西利+AI方案的增量分析结果不稳健。概率敏感性分析证实,当阈值为1~3倍我国2023年人均GDP时,瑞波西利+AI方案成为最经济方案的概率最高。结论当阈值为1~3倍我国2023年人均GDP时,瑞波西利+AI方案一线治疗中国HR+晚期乳腺癌患者,较阿贝西利+AI方案和哌柏西利+AI方案更可能成为最经济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阿贝西利 哌柏西利 瑞波西利 分区生存模型 成本-效用分析 增量净货币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毕钊 郑春辉 +1 位作者 王雪儿(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63-967,共5页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毒性,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手段。同时,CDK4/6抑制剂改变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对NET的优化选择提出了新的临床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应依据肿瘤生物学、疗效与肿瘤负荷,采用适应性研究设计,优化患者治疗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本文就NET的应用价值、疗效评估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亚型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CDK4/6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10
作者 王羽 邵彬 +2 位作者 刘洋 王松 张建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80-782,共3页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世界首位,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以往,治疗的药物主要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氟维司群。近几年,开启了内分泌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世界首位,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以往,治疗的药物主要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氟维司群。近几年,开启了内分泌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治疗时代。不同CDK4/6抑制剂其相关不良事件有所不同,需评估病人身体状况而制定治疗方案,但普遍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依维莫司、阿培利司、西达本胺等都是二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CDK4/6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亮丙瑞林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1
作者 李炳煌 许文叹 +3 位作者 杨长安 叶泽毅 颜少伟 李春宝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941-942,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亮丙瑞林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32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亮丙瑞林的不同分为抑那通(1M)组(77例)、抑那通(3M)组(24例)... 目的对比不同亮丙瑞林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32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亮丙瑞林的不同分为抑那通(1M)组(77例)、抑那通(3M)组(24例)和博恩诺康(1M)组(31例),比较各组的无病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的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那通1M剂型、抑那通3M剂型及博恩诺康1M剂型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需求和依从性选择不同亮丙瑞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丙瑞林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金属硫蛋白1E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
12
作者 申永强 王辉 潘驰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金属硫蛋白1E(MT1E)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46例,依据术后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复发转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金属硫蛋白1E(MT1E)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46例,依据术后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血清sTNFR-P55、MT1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sTNFR-P55、MT1E及两者联合对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截止随访结束,146例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共有32例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肿瘤坏死因子-α、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肿瘤分期为Ⅲ期占比、血清sTNFR-P55、MT1E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FRA21-1(OR=2.768,95%CI 1.107~6.920)、CEA(OR=2.751,95%CI 1.101~6.879)、肿瘤分期为Ⅲ期(OR=3.611,95%CI 1.444~9.029)、sTNFR-P55(OR=3.343,95%CI 1.337~8.361)及MT1E(OR=3.267,95%CI 1.307~8.169)均为影响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NFR-P55、MT1E及两者联合对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8.12%(95%CI 59.56~90.06)、75.00%(95%CI 56.25~87.87)、71.88%(95%CI 53.02~85.60),特异度分别为63.16%(95%CI 53.56~71.85)、75.44%(95%CI 66.32~82.80)、96.49%(95%CI 90.73~98.87),AUC分别为0.723(95%CI 0.642~0.793)、0.760(95%CI 0.682~0.827)、0.880(95%CI 0.816~0.928)。结论血清sTNFR-P55、MT1E与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有关,且血清sTNFR-P55、MT1E两者联合对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临床转归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根治术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 金属硫蛋白1E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谭要鹏 李平 刘超颖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21-822,共2页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参照组予以TE(多西他赛+表柔比...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联合组(45例)。参照组予以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化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阿那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ORR为5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3.33%(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与参照组的3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但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芳香化酶抑制剂 化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14
作者 何清安 吴文飞 肖毅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2584-2586,共3页
目的:探究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 目的:探究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研究组接受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53(CA153)、胸苷激酶1(TK1)、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恶心、皮疹、腹泻)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客观缓解率为41.94%,高于对照组的16.13%(P<0.05),临床疾病控制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61.9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A153、TK1、T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柏西利 氟维司群 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治疗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15
作者 周瑜 王永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44-0147,共4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并对比内分泌疗法相较于传统疗法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ER+)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计包含60例ER+乳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的治疗方案,实验组实施内分泌治...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并对比内分泌疗法相较于传统疗法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ER+)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计包含60例ER+乳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的治疗方案,实验组实施内分泌治疗方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雌二醇表达水平的变化、客观缓解比率的差异、生存质量以及一年内存活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了全面比较。结果 内分泌治疗组的患者表现出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客观缓解率显著提升至80.00%,相较于对照组的5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患者在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活动参与度及整体健康状况的生活质量的各方面均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且一年期内的生存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33%(P<0.05)。结论 内分泌疗法对于ER+乳腺癌患者展现出突出的治疗效益,不仅有效调控了雌二醇水平,提升了治疗效果,还极大促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 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治疗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芸菲 边莉 +5 位作者 王涛 张少华 宋金洁 杜歌 宋三泰 江泽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45-548,552,共5页
目的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96例,一组给予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n=48),另一组给予单药内分泌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基本均衡。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分别为22.9%和8.3%(P=0.049);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95%CL:2.9一5.1),单药组中位PFS为2.0个月(95%CI:1.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亚组分析中,年龄≥50岁、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解救治疗线数≤5线、存在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软组织转移及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联合组PFS较单药组显著延长。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既往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是影响两组患者PFS的独立相关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与依维莫司相关,包括1~2级口腔炎、间质性肺炎等。结论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依维莫司疗效确切,可延缓内分泌耐药导致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依维莫司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为康 陈旻 +2 位作者 李雁 郭鹏 陆俊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5-127,154,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均给予凉血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乳腺癌患者以阴虚、气滞...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均给予凉血疏肝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乳腺癌患者以阴虚、气滞和痰湿为主要表现,舌苔以舌红少苔及舌淡紫苔厚为主,脉象以弦脉多见;治疗后阴虚、气滞证候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舌象和脉象转变为正常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中医证候总分由(18.41±3.69)分下降到(12.58±2.85)分(P<0.05)。治疗后焦虑抑郁、潮热汗出、夜寐不安、腹胀、疼痛、神疲乏力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腹胀改善最为明显;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凉血疏肝方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不良反应,降低激素水平,防止子宫内膜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凉血疏肝方 激素受体阳性 阴虚 气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荣彬 王若雨 +1 位作者 吕金燕 朱金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经过我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剂量组(氟维司群500 mg组,31例)和低剂量组(氟维司群250 mg组,37例...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氟维司群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经过我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剂量组(氟维司群500 mg组,31例)和低剂量组(氟维司群250 mg组,37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的部分缓解率为9. 7%,疾病稳定率为38. 7%;低剂量组的部分缓解率为8. 1%,疾病稳定率为35. 1%。高剂量组的客观有效率(9. 7%vs. 8. 1%,P=0. 82)和临床获益率(48. 4%vs.43. 2%,P=0. 67)均略高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中位PFS时间为5. 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时间为4. 9个月,两组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4,P=0. 04)。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头痛、潮热及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500 mg氟维司群可改善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激素受体阳性 晚期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毛小玲 陆永奎 +5 位作者 农丽 王洪学 刘燕 贾昱娴 周文献 谢伟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29例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接受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和不良反...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29例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接受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20.3个月,3例出现疾病进展(PD),2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25例可评价疗效,其中4例(16.0%)获得部分缓解(PR),17例(68.0%)疾病稳定(SD),客观缓解率(ORR)为16.0%,临床获益率(CBR)为4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为6.8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非感染性肺炎、乏力等。结论:对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需进一步筛选合适的患者和探索中国患者的合适剂量及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阳性 依维莫司 内分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肿瘤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8
20
作者 童刚领 程勃然 +4 位作者 陈晓秋 吴烜 申东兰 彭安 王树滨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HR(+)MB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HR(+)MBC患者,其中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治疗者26例(阿那曲唑组),使用传统药物他莫昔芬治... 目的比较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HR(+)MB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HR(+)MBC患者,其中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治疗者26例(阿那曲唑组),使用传统药物他莫昔芬治疗者24例(他莫昔芬组),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阿那曲唑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他莫昔芬组(P<0.05)。治疗后,他莫昔芬组IL-1、IL-8、IL-10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阿那曲唑组IL-1、IL-8、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阿那曲唑组IL-1、IL-2、IL-6、IL-8、IL-10、TNF-α水平均低于他莫昔芬组(均P<0.05)。结论阿那曲唑对HR(+)MBC的疗效优于他莫昔芬;两种药物对肿瘤生长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绝经 阿那曲唑 他莫昔芬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