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凝血时间用于严重创伤病人术中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明华 柯纬祺 姚建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激活凝血时间(ACT)用于严重创伤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实施急诊手术的严重创伤病人(ISS>16分)3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于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30min和手术结束时分别测定(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 目的探讨激活凝血时间(ACT)用于严重创伤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实施急诊手术的严重创伤病人(ISS>16分)3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于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30min和手术结束时分别测定(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测定病人手术前体温和动脉血pH值。结果严重创伤病人术前ACT值低于正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和手术结束时的ACT值则明显高于正常(P<0.05),并且与PT、APTT及TT均显著正相关。凝血病创伤病人的ACT值高于非凝血病创伤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次ACT升高达160s以上时,发生凝血病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3%。结论ACT是总体凝血状况的敏感、快速和经济的检测指标,能为严重创伤手术病人凝血功能紊乱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激活凝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凝血时间监测体外循环肝素化水平——四种试管检测法比较
2
作者 华东平 冯卓荣 +2 位作者 俞美娟 陈宗南 葛云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53-56,共4页
对10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以白陶土、硅藻土、硅藻土G三种不同的激活凝血时间(ACT)试管与进口试管(CA510),通过Hemochron半自动仪监测肝素化水平,并进行比较。四种试管的基础值和中和后均无差异,且有非常显著相关。但在肝素化后和... 对10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以白陶土、硅藻土、硅藻土G三种不同的激活凝血时间(ACT)试管与进口试管(CA510),通过Hemochron半自动仪监测肝素化水平,并进行比较。四种试管的基础值和中和后均无差异,且有非常显著相关。但在肝素化后和转流中硅藻土试管ACT值大大延长,似不能起充分激活代作用;白陶土试管亦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而硅藻土G与进口试管最为接近且有非常显著相关。如采用硅藻土G替进口试管,宜将ACT值提高至>600作为肝素化的下限,以避免抗凝不足所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激活凝血时间 肝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应用中激活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意义
3
作者 许凤英 翟大玲 +7 位作者 徐金凤 王玉茹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明龙 朱莉 杨兵 曹克将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 0 0 0系统 )指导心律失常标测与射频消融过程中激活凝血时间 (ACT)监测及国人有效延长时间控制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 16例患者 (男 11例、女 5例 ) ,年龄 13~ 67( 40 5± 16 0 )岁。... 目的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 0 0 0系统 )指导心律失常标测与射频消融过程中激活凝血时间 (ACT)监测及国人有效延长时间控制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 16例患者 (男 11例、女 5例 ) ,年龄 13~ 67( 40 5± 16 0 )岁。共运用该系统标测和指导消融 2 0次手术 ,患者基础ACT为 ( 12 2 3± 16 3 )s,在置入EnSite 3 0 0 0球囊导管前首次肝素剂量为 ( 44 0 0 0± 10 46 3 )IU ,使ACT延长至 ( 196± 3 1 4)s。根据ACT的结果予以追加肝素 ,首次追加剂量为 ( 142 5± 63 4)IU。手术时间为 ( 3 8± 1 7)h ,术中ACT时间为 ( 2 12 6± 2 6 8)s。结果 停用肝素后 1h拔管 ,无 1例出现血栓栓塞和出血临床表现 ,球囊表面未发现血栓附着。结论 运用EnSite 3 0 0 0系统指导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时 ,国人ACT维持在 ( 2 12 6± 2 6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凝血时间 导管消融术 非接触标测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减少影响激活凝血时间1例
4
作者 胡燕华 史文文 王建波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激活凝血时间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泰文 王冰 《吉林医学情报》 1989年第6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激活凝血时间 应用
全文增补中
激活凝血时间作为达肝素在导管室中应用监测手段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正炎 胡大一 +3 位作者 史旭波 刘杰 王国宏 李田昌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298,共2页
本研究资料很好,目前专家共识低分子量肝素可以用于导管室,但临床并未普及,临床医师多有疑虑。本组通过活化X因子和凝血时间测定,证明达肝素一次注射用于介入治疗是可行的,由于达肝素在3个低分子量肝素中抗活化Ⅱ因子活性较强,因此凝血... 本研究资料很好,目前专家共识低分子量肝素可以用于导管室,但临床并未普及,临床医师多有疑虑。本组通过活化X因子和凝血时间测定,证明达肝素一次注射用于介入治疗是可行的,由于达肝素在3个低分子量肝素中抗活化Ⅱ因子活性较强,因此凝血时间可作为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凝血时间 导管室 低分子量肝素 时间测定 研究资料 专家共识 临床医师 介入治疗 监测指标 X因子 注射用 活化
原文传递
两种抗凝管对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的影响
7
作者 王晓方 于明磊 +2 位作者 宋蕾 林晓琳 林成成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为分析探讨不同抗凝管对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结果的影响,文章分别对两个厂家生产的抗凝管的管帽、管体和抗凝剂进行PTT试验。与空白或阴性对照组相比,2种抗凝管的管帽均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抗凝管A的管体对PTT无显著影响(P&... 为分析探讨不同抗凝管对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结果的影响,文章分别对两个厂家生产的抗凝管的管帽、管体和抗凝剂进行PTT试验。与空白或阴性对照组相比,2种抗凝管的管帽均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抗凝管A的管体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但抗凝管B的管体的PTT显著低于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抗凝管中的抗凝剂均对PTT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PTT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知,影响抗凝管PTT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抗凝管的管体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激活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珠法与比浊法血凝仪用于医疗器械凝血激活酶时间试验和凝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长江 陈正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2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磁珠法与比浊法血凝仪用于医疗器械凝血激活酶时间试验和凝血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组患者使用比浊法和磁珠法检测其医疗器械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PP... 目的分析探讨磁珠法与比浊法血凝仪用于医疗器械凝血激活酶时间试验和凝血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组患者使用比浊法和磁珠法检测其医疗器械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PPT实验中血凝仪变异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实验结果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医疗器械PPT和PT实验检测时使用磁珠法和比浊法均可以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激活时间 酶原时间 磁珠法 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血凝仪用于医疗器械PT与PTT试验评价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暾 梁洁 +2 位作者 单晶 郑利萍 朱蔚精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利用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半自动血凝仪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血液接触医疗器械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凝仪的组内变...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利用双磁路磁珠法与散射比浊法半自动血凝仪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血液接触医疗器械的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测量方法的血凝仪的组内变异系数(CV)均在同一数量级。在PTT试验中,两种血凝仪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进行平均凝固时间基数较小的PT试验时,两种不同原理的血凝仪得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根据研究的结果,选择双磁路磁珠法或散射比浊法血凝仪来进行医疗器械凝血相关评价均为可行,检验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但须注意对基值较小的试验,如PT试验的结果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部分激活时间 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凝血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萍 桂清荣 王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6期109-109,115,共2页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 2 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 ;结...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 2 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 ;结果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PT、APTT比正常足月新生儿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而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两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值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上常出现脐部渗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等表现与新生儿血小板数量无关 ,而与PT、APTT延长有关 ,可能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和生后没有进行常规维生素K预防。因此 ,我们建议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 ,要注意预防维生素K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间接胆红素 酶原时间 激活部分活酶时间 小板 肝功能 维生素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氨加压素和血凝酶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止血效果的比较
11
作者 王仕红 赵一凡 +1 位作者 徐忠东 彭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比较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去氨加压素和立止血减少手术出血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27例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血凝酶组(A组12例,血凝酶2kU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和去氨加压素组(B组15例,去氨... 目的比较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去氨加压素和立止血减少手术出血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27例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血凝酶组(A组12例,血凝酶2kU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和去氨加压素组(B组15例,去氨加压素0.3μg/kg,术前半小时加至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连续记录用药后的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用药后15、30、60、120、180、240分钟测量全血ACT(激活凝血时间)值,记录手术失血量、手术期和术后24小时的尿量。结果在用药后10分钟,B组动脉平均压低于A组(P<0.05),以后均无明显差异;各时点ACT值无差异;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24小时尿量无差异。结论去氨加压素静脉滴注可造成一过性血压下降,而术中对凝血功能、出血量和尿量的影响与血凝酶相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加压素 脊柱侧凸矫形术 激活凝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四项检测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玉荣 石峻 +2 位作者 郝东升 杨秋 苗丽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98-299,共2页
关键词 酶原时间 激活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探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庆海 杨文东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5期477-477,459,共2页
关键词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肝硬化患者 小板计数 因子 功能变化 激活部分激酶时间 功能障碍 酶原时间 全自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试验检测试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谷小林 彭明婷 《江西医学检验》 2003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凝血试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临床病人标本,使用两种进口凝血试剂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三个项目的比对实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PT:r2=0.975... 目的评价不同凝血试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临床病人标本,使用两种进口凝血试剂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三个项目的比对实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PT:r2=0.9758、APTTr2=0.8118、FIBr2=0.8278;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试剂的测定结果可有差异。结论更换试剂前要作比较试验,注意现行的方法与替代方法之间的差别,必要时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检测试剂 酶原时间 激活部分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云 郑军 周泽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了解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 目的:了解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足月临产孕妇和40名正常体检妇女PT、APTT、Fib、D-dimer。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比较,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显著降低(P<0.05),Fib、D-dimer明显升高(P<0.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dimer可作为反映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dimer升高还说明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学试验 酶原时间 激活部分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汪承虎 许铁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17例临产孕妇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结果:临产孕妇较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凝血酶凝结时间均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17例临产孕妇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结果:临产孕妇较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凝血酶凝结时间均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对预防、诊断临产孕妇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学试验 酶原时间 激活部分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较低水平激活凝血酶原时间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继华 董军亚 +3 位作者 陈少伯 赵鹏 郝芳 姜铁民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9期779-781,共3页
【目的】检测房颤消融术中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评价维持ACT200—300s的安全性。[方法]12009年1月一2011年9月我院行房颤消融的66例患者,根据ACT值分为低ACT组(ACT200~300s)和高ACT组(ACT〉300s),66例... 【目的】检测房颤消融术中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评价维持ACT200—300s的安全性。[方法]12009年1月一2011年9月我院行房颤消融的66例患者,根据ACT值分为低ACT组(ACT200~300s)和高ACT组(ACT〉300s),66例患者,低ACT组42例,高ACT组24例,分析两组出血和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穿刺点血肿、消化道出血、心包填塞和脑出血等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在低ACT组为2.3%,在高ACT组为2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无栓塞并发症。【结论】房颤消融术中,维持较低ACT值,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射频消融术 激活凝血时间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鞘管和血管处测定ACT值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琼芳 欧碧英 张建华 《天津护理》 2007年第6期342-342,共1页
目的:探讨在鞘管处取血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和在外周静脉处抽血测定ACT值的区别。方法: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和支架术后未拔管的患者需测定ACT时,从鞘管取血2ml和从外周血管取血2ml分别测得ACT值,记录两种取血方法的... 目的:探讨在鞘管处取血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值和在外周静脉处抽血测定ACT值的区别。方法: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和支架术后未拔管的患者需测定ACT时,从鞘管取血2ml和从外周血管取血2ml分别测得ACT值,记录两种取血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取血测定ACT值结果无明显差异(P=0.489)。结论:当患者未拔鞘管时,如需测定ACT值,可从鞘管处取血测定ACT值,此方法可减少穿刺和或皮下出血机会,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凝血时间测定值 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精蛋白中和法监测血液肝素浓度
19
作者 路西春 伏建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41-41,共1页
体外循环的安全运行和术后鱼精蛋白的使用均要求及时准确地测知患者血中的实际肝素含量,用于监测肝素浓度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应用较广的为激活凝血时间(ACT)测定,但该法需要高效价的硅藻土或专用进口仪器等.本文推荐的鱼精蛋白中和法具... 体外循环的安全运行和术后鱼精蛋白的使用均要求及时准确地测知患者血中的实际肝素含量,用于监测肝素浓度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应用较广的为激活凝血时间(ACT)测定,但该法需要高效价的硅藻土或专用进口仪器等.本文推荐的鱼精蛋白中和法具备简单实用,直接准确,更适用于国内条件等优点.1 材料1.1 微量进样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1.2 肝素钠注射液(苏州生化制药厂.批号为901127):12500U×2.0ml.1.3 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上海生化制药厂,批号为910320):50mg×5.0m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中和法 激活凝血时间 肝素钠 上海生化 浓度计 微量进样器 医用激光 进口仪器 生化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血栓弹力图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艇 陈泽欣 +1 位作者 陈守梅 韦功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4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血栓弹力图凝血激活时间(ACT)与普通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差异。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分]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快速血栓弹力图凝血激活时间(ACT)与普通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差异。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分]为研究对象,ISS<25分(A组)23例,ISS≥25分(B组)38例。对其同步进行快速血栓弹力图和普通血栓弹力图检测,记录ACT值、R值、出血量、用血量,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T值与ISS评分、出血量和用血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3,0.343,0.554(P<0.05);R值与ISS评分、出血量和输血量无相关性。死亡组患者的ACT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ACT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栓弹力图ACT值对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判断和快速科学救治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栓弹力图 创伤 激活时间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