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测量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庞辰久 宋晓虹 王丽娅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8-140,145,共4页
目的对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以及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etomileusis,LASIK)前、后的角... 目的对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以及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etomileusis,LASIK)前、后的角膜厚度结果准确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49例(98眼)近视眼患者于LASIK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个月,分别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以及超声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对不同测量方法间的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校正系数分别为0.92和0.95)以及超声角膜测厚仪在LASIK手术前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依次为(528.40±30.73)μm、(531.56±33.09)μm、(548.90±34.17)μm和(549.92±31.35)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有高度相关性。AS-OCT测量所得的角膜中央厚度较超声法测量结果薄(21.52±14.1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00);Orbscan-Ⅱ法采用0.92校正系数时其测量结果较超声法薄(18.35±11.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P=0.000),而采用0.95的校正系数时,测量结果较超声法薄(1.02±11.5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P=0.543)。LASIK手术后第1个月,上述仪器测量结果依次为(448.85±35.53)μm、(434.37±42.07)μm、(448.39±43.26)μm和(445.71±34.84)μm。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较超声法测量结果厚(2.52±9.61)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6);Orbscan-Ⅱ法采用0.92校正系数时其测量结果较超声法薄(11.47±15.0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00),采用0.95的校正系数时,测量结果较超声法厚(2.68±15.95)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5,P=0.250)。结论LASIK手术前,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较小,手术后测量结果与超声测量结果一致;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采用厂家默认校正系数时手术前后测量结果均较薄,采用合理校正系数时测量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角膜厚度 眼前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rbscan-Ⅱ 超声测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皮质激素用药方法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怡 白继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的预防作用及不同用药方法的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研究,对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208例(416眼...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的预防作用及不同用药方法的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研究,对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208例(416眼)根据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实验组术后使用碘必殊滴眼液4次/d,用药1周,再用0.1%氟美瞳滴眼液3次/d、2次/d、1次/d,用药各1周。对照组术后用0.1%氟美瞳滴眼液4次/d、3次/d、2次/d、1次/d,用药各1周,加托百士滴眼液1周。观察指标:在术后第1周、第1个月进行眼压检测,用裂隙灯观察术眼,统计DLK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分期。结果LASIK术后第1周和第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别眼压增高者停用激素眼药后眼压很快恢复正常。术后第3天,实验组有7眼(3.3%)发生DLK,全为Ⅰ期;对照组有25眼(12.0%)发生DLK,其中Ⅰ期20眼(80.0%),Ⅱ期5眼(20.0%)。术后第7天,实验组有1眼发生DLK,对照组有18眼(8.6%)发生DLK,其中Ⅰ期15眼(83.3%),Ⅱ期3眼(16.7%)。对两组的DLK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短期应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DLK的发生率并缩短病程,眼压升高作用不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咸平 费安裕 +3 位作者 李辉军 赵春娟 叶晓玲 方燕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141眼)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治疗。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6.00D,计55眼;Ⅱ组-6.00^-8.75D,计40... 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141眼)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治疗。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6.00D,计55眼;Ⅱ组-6.00^-8.75D,计40眼;Ⅲ组≥-9.00D,计46眼。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检查所得的角膜后表面数据,分析术后裸眼视力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3个月,裸眼视力4.4~5.2,平均4.98±0.12,三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有36眼视力<5.0且近视屈光度高于-1.00D为屈光回退眼,105眼为正常眼。术后各阶段随访时发现,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角膜最薄处厚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角膜后表面负性屈光度增大,角膜后表面Diff值增高,屈光回退组各指标不同阶段(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0.033、7.739、6.500,均P<0.01);但正常眼组各指标不同阶段比较,除角膜最薄厚度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最薄厚度F=5.485,P<0.01;其余均P>0.05)。设术后第3个月的裸眼视力为因变量(Y),X1为术前近视屈光度,X2为角膜切削比,X3为术后第3个月角膜后表面最高点Diff值,X4为术后第3个月和术后第1周角膜厚度差,X5为术后第3个月和术后第1周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5.09-0.034X1+1.785X2-2.216X3-0.002X4+0.081X5(F=21.474,P=0.000)。结论LASIK治疗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欲取得较好疗效,应考虑不同因素,如术前近视屈光度、角膜切削比、术后角膜增殖和术后角膜后表面改变等因素均有可能对LASIK的疗效造成影响,尤其是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必要时采取部分矫正屈光力,以提高角膜切削比值,减少角膜的前突,将剩余屈光度用日后配戴低度眼镜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屈光回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屈光回退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明环境下对比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雷蕾 张建华 +3 位作者 郑磊 冯华章 王倩 樊琪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测试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明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评估其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来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各38例(最佳矫正视力均达20/20)。由同... 目的测试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明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评估其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来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各38例(最佳矫正视力均达20/20)。由同一术者以博士伦217z系统对两组患者行常规标准LASIK手术。在明环境下,以CGT-1000分别对术前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进行检查。应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明环境下,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在有眩光情况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无眩光情况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在2.5、1.6、1.0、0.7deg这几个高频空间点上较低中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均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在术后第3个月时较术后第1个月时有所恢复。各组在各时段有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环境下,LASIK手术前后低中度近视患者对比敏感度均优于高度近视组;术后两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高度近视组下降更为明显;对比敏感度随着时间推移有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图伦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疲劳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华 梁荣 罗栋强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观察施图伦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LASIK手术后第1周主诉视近疲劳症状的患者111例(222眼),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用药外,治疗组加用... 目的观察施图伦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LASIK手术后第1周主诉视近疲劳症状的患者111例(222眼),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用药外,治疗组加用施图伦滴眼液。定期观察两组视疲劳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评分,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视疲劳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1周两组的评分分别为5.62±2.18和6.0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周和第3周,治疗组的视疲劳评分分别为4.72±1.65和3.24±1.13,对照组分别为5.66±2.54和3.8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图伦滴眼液可以有效缓解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图伦滴眼液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沈丽君 许琛琛 +1 位作者 王勤美 方海珍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后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发生情况。方法对43例(85眼)在我院行LASIK矫治近视的近视患者采用眼部B超检查,观察其术前与术后第3天、...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后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发生情况。方法对43例(85眼)在我院行LASIK矫治近视的近视患者采用眼部B超检查,观察其术前与术后第3天、第1、第3、第6个月的PVD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PVD发生率为11.8%;术后6个月随访中共有21眼(21/75,28%)新发生PV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较长是术后发生PVD的高危因素;未观察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后段并发症。结论LASIK可诱发PVD,眼轴较长者更易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中未观察到严重眼后段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动态眼压计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磊 雷澄 +1 位作者 李新宇 董洁玉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通过与Goldmann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的比较,评价轮廓动态眼压计(dynamiccontour tonometer,DC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和术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术... 目的通过与Goldmann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的比较,评价轮廓动态眼压计(dynamiccontour tonometer,DC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和术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术前以及术后第1周和第4周,分别用GAT和DCT测量30例60眼的眼压,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 thickness,CCT)和GAT读数相关,而与DCT读数无关。术前眼压和术后第1周、第4周的眼压比较,GAT读数分别下降(5.00±1.12)mmHg和(5.45±1.13)mmHg,DCT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导致的CCT变化可影响GAT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但对DCT无影响,因此,DCT更适用于正常眼以及曾接受LASIK手术眼的眼压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动态眼压计 GOLDMANN眼压计 眼压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眼5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蒋宏苏 周七华 +1 位作者 王钢 伍卫华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眼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对32例(55眼)远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随访5年。其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为+4.26D(+0.75~+6.50D)。结果术前+0.75~+3.00D组和+3...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眼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对32例(55眼)远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随访5年。其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为+4.26D(+0.75~+6.50D)。结果术前+0.75~+3.00D组和+3.25~+6.50D组术后5年其平均等效球镜值≤1.00D分别占85.5%和72.5%。术后1年至54个月,所有术眼平均都存在远视增移+0.51D(+0.25~+2.00D),术后5年,其等效球镜值≥+0.50D者为50.9%,≥+1.00D者占16.4%。远视增移在40岁年龄组为+0.61D(0~+1.10D),41~55岁年龄组为+0.45D(-1.20~+1.30D)。结论LASIK治疗中低度远视是有效的,在5年的随访中,患眼始终存在屈光回退,其回退的程度大于年龄相关性远视的增移。LASIK治疗远视的长期稳定性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屈光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isyse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芬 李双农 +2 位作者 朱思泉 董喆 翟长斌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Verisyse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两组高度近视患者,一组15例(26眼),近视屈光度数为-8... 目的研究Verisyse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两组高度近视患者,一组15例(26眼),近视屈光度数为-8.25~-21.00D,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植入矫正;一组15例(27眼),近视屈光度数为-9.00~-16.00D,行LASIK矫正。术前行常规检查,包括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底等,术后1d行裂隙灯检查,术后1周测裸眼视力并行裂隙灯检查,术后3个月查视力、验光以及iTrace综合仪测量高阶像差。结果PIOL组和LASIK组有效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73±27.60和92.5±24.79,PIOL组高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OL组和LASIK组安全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21.28±32.78和105.32±32.06,PIOL组高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屈光度数在±1.0D范围内者PIOL组和LASIK组分别占80.8%和92.6%。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在4mm瞳孔下彗差(RMS-COMA)、球差(RMS-SPHERICAL)、三阶像差(RMS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OL术后彗差比LASIK术后大,球差比LASIK术后小,但两者术后的高阶像差在4mm瞳孔下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VerisysePIOL植入和LASIK均能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在术后3个月时,PIOL的各项视觉与屈光参数--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等与LASIK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甚至有些效果好于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黄斑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琛琛 王勤美 +2 位作者 李乐平 余野 方海珍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7-28,31,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黄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48眼,术前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平均为(-7.43±1.38)D,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行海德...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黄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48眼,术前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平均为(-7.43±1.38)D,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行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系统(Heidelberg retinal tomography,HRT)-Ⅱ检查,监测黄斑中心凹、0.5mm区、1mm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分别为(0.80±0.24)mm、(0.96±0.27)mm、(0.92±0.26)mm和(0.83±0.23)mm,手术前后相比,术后第3天、第10天较术前增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术后第10天的增厚与术中切削深度存在显著相关性(r=0.286,P=0.049)。而黄斑0.5mm区和1mm区视网膜厚度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SIK术对黄斑中心凹存在着暂时性的轻微的影响,1个月后恢复正常,并无远期的不可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视网膜厚度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球差变化的诸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季鹏 毕宏生 +4 位作者 王兴荣 马晓华 王宝晶 王桂敏 王桂英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切削深度、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对术后球差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94例(185眼),患者屈光系统四阶球差值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切削深度、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对术后球差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94例(185眼),患者屈光系统四阶球差值采用Zywave像差仪测量,术后第6个月患者球差值与术前值相减所得即为球差变化值(用ΔSA表示)。角膜后表面的前凸值采用Orbscan-IIz裂隙光扫描地形图测量,记录术中治疗光区直径和切削深度。采用多元逐级回归方法分析手术中切削深度、治疗光区直径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与术后球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四阶球差值为(-0.08±0.16)μm,手术切削量均值为(96.11±24.63)μm,治疗光区直径为(6.39±0.25)mm。术后第6个月,四阶球差值为(-0.96±0.61)μm,ΔSA为(-0.89±0.62)μ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44.00±12.00)μm。经相关性分析,ΔSA变化与切削量(r=-0.50,P<0.01)和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r=-0.49,P<0.01)呈负相关,与切削光区直径(r=0.31,P<0.01)呈正相关。结论LASIK治疗近视后,患者的四阶球差呈负性增大趋势,球差变化值与手术切削深度及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呈负相关,与切削区直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四阶球面像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型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悦 赵绍贞 孙慧敏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对MoriaM2130型(以下简称M2)一次性微型角膜刀头(自带刀片)与微型角膜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9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患者(113眼),随机使用两种刀来制作角膜瓣,记录角... 目的对MoriaM2130型(以下简称M2)一次性微型角膜刀头(自带刀片)与微型角膜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9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患者(113眼),随机使用两种刀来制作角膜瓣,记录角膜瓣直径、蒂长,术后应用共焦显微镜测量瓣厚,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使用M2一次性刀头与M2刀片时,制作的角膜瓣平均厚度分别为(139.35±19.07)μm、(126.92±11.50)μm(t=4.096,P<0.01)。同一患者双眼使用同一把刀,两眼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2型一次性刀头与刀片均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次性刀头使用更方便,角膜瓣下干净,但角膜瓣厚度的平均值较高,标准误差较大。M2型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相对稳定,但角膜瓣下残留相对多的金属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角膜刀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角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敏 周翔天 +4 位作者 方海珍 王勤美 盛文 吕帆 瞿佳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价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Panoramic 200)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共301例(601眼)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Panoramic 200的眼底检查结果,将P... 目的评价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Panoramic 200)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共301例(601眼)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Panoramic 200的眼底检查结果,将Panoramic 200检查结果与三面镜检查确诊结果相比较。结果Panoramic 200发现了有较大临床意义的眼底病变31眼,三面镜检查确诊眼底病变40眼。Panoramic 200对眼底疾病筛查的敏感度达到77.50%。结论Panoramic 200为LASIK术前眼底疾病的筛选提供了一条简便、高效的途径,但不能完全替代三面镜眼底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屈光不正 眼底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细胞变化的共聚焦显微镜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丽萍 孙慧敏 赵少贞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e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细胞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方法激光角膜原位镶磨术患者27例(48眼),男11例(17眼),女16例(31眼)。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3、7、10天、1个月、2个月、...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e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细胞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方法激光角膜原位镶磨术患者27例(48眼),男11例(17眼),女16例(31眼)。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3、7、1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中央角膜组织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48眼(100%)术后第1天角膜基质出现“激活细胞”。高度近视(65.51±11.48)μm与低中度近视(47.72±13.55)μm含基质“激活细胞”深度存在明显差异(t=-4.499,P=0.000)。基质激活区域深度与激光脉冲能量、切削深度呈正相关(r1=0.578,P=0.008;r2=0.559,P=0.010),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r1=-0.554,P=0.047),与年龄无关(r=0.417,P=0.023),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相关(r=-0.628,P=0.003);术后第7天基质中出现了“无细胞区”;前基质细胞术后早期变化无显著性;术后1个月,后基质细胞数目较术前有明显增加。结论LASIK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细胞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镶磨术 激光原位/方法 基质细胞/超微结构 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兵 张琴 +2 位作者 金露 陈建军 王勤美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25眼)年龄为12 ̄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mm外四...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25眼)年龄为12 ̄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mm外四个方位厚度检测、1%阿托品散瞳验光、角膜直径测量、wavefront或OPD-scan波前像差仪进行坐位时的虹膜识别后行LASIK治疗。弱视眼屈光度远视1.50 ̄7.50DS,散光为1.00 ̄5.00DC,激光仪使用visxstarS4或Nidek EC5000 CX-Ⅱ激光仪,两种激光均具有眼球主动追踪和虹膜识别技术。术后辅助弱视训练,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弱视眼远视切削均值达(3.75±1.20)D,最高限度为6.75DS,术中术后无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术眼残余屈光度均值(1.09±1.13)D(P<0.01),最佳矫正视力由0.24±0.17提高至0.67±0.37(P<0.0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丢失。结论视觉敏感期后的弱视仍具有可塑性,术后1年的随防表明LASIK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敏感期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不同对比度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双倩 王勤美 贺极苍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中、高度近视患者在明和暗两种环境中不同对比度下对视力的影响,以及中、高度近视组之间视力的比较。方法56例(56眼)接受LASIK治疗的患者,找出其优势眼,根据术...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中、高度近视患者在明和暗两种环境中不同对比度下对视力的影响,以及中、高度近视组之间视力的比较。方法56例(56眼)接受LASIK治疗的患者,找出其优势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值(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成中度和高度2个不同屈光度数组。其中中度近视组SE在-3.25D至-6.00D之间,29例;高度近视组SE在-6.25D至-10.00D之间,27例。术前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ion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屈光力、不同对比度的视力检查,包括:明环境(105Lux)亮背景(250cd/m2)下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以及暗环境暗背景(25cd/m2)下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复查UCVA、BCVA、屈光力、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结果对比度为10%、5%时,中、高度近视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度与高度近视组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在暗环境暗背景中四种对比度,中度与高度近视组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3个月,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术后早期,明环境亮背景低对比度下,中、高度近视组视力明显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力逐渐上升,但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屈光度数愈高,视力下降愈明显。暗环境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高度近视组在术后早期视力出现轻度下降。多功能视力检查可敏感、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视功能状态,弥补临床仅依据视力评价疗效的不足,利于临床对视觉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近视 对比度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分医学验光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畅 贺美 +2 位作者 丁清 屈淑娥 莫海燕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5分医学验光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的影响及重要性。方法运用日本Topcon KR8100全自动验光仪和Topcon CV3100全自动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美国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手术。参... 目的探讨5分医学验光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的影响及重要性。方法运用日本Topcon KR8100全自动验光仪和Topcon CV3100全自动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美国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手术。参考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结果,在综合验光仪上调整度数,进行5分医学验光。以3分初级验光为对照组。结果LASIK手术前采用5分医学验光的患者,其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占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91.5%)。术后6个月,5分医学验光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0.25D的患者分别为65.00%、60.00%,与对照组(36.00%、3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分医学验光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0.50D的患者分别为28.00%、32.00%,与对照组(46.00%、48.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分医学验光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0.75D的患者分别为7.00%、8.00%,与对照组(18.00%、18.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分医学验光优于3分初级验光,对LASIK手术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对LASIK术前进行5分医学验光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近视 医学验光 常规验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冲洗针头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爱祥 张芯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06-307,共2页
目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瓣下冲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术中利用现有的工具做到完美的瓣下冲洗并非易事。本研究介绍一种新型的瓣下冲洗针头的研制与应用。方法我们所用的针头前端呈扁平状... 目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瓣下冲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术中利用现有的工具做到完美的瓣下冲洗并非易事。本研究介绍一种新型的瓣下冲洗针头的研制与应用。方法我们所用的针头前端呈扁平状,与针头体部成90°直角,共有三个孔,一个和普通针头一样在顶部,另两个在针头前端扁平部,在LASIK手术中,当针头连接注射器时,三个孔同时出水冲洗层间。结果相比较于普通针头,我们所使用的冲洗针头确实有效,并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随访24 h内术眼主诉明显疼痛与流泪的百分率从44.44%下降到13.77%。结论临床证明,使用这样的针头确实能够达到如下目的:缩短手术时间,获得更成功的层间冲洗,使角膜瓣更快地愈合,获得更完美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角膜瓣下冲洗 冲洗针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使用开睑器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学斌 方芳 +1 位作者 莫纯坚 王红俊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索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不使用开脸器制作角膜瓣的方法。方法在LASIK手术中,助手用双手手指将上下眼睑尽量开大的方法代替传统开睑器开睑进行角膜瓣的制作。用双手手指开睑时,力度适... 目的探索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不使用开脸器制作角膜瓣的方法。方法在LASIK手术中,助手用双手手指将上下眼睑尽量开大的方法代替传统开睑器开睑进行角膜瓣的制作。用双手手指开睑时,力度适中,防止眼睑滑动的同时尽可能开大睑裂,保证手术者开阔的视野和操作空间。结果32例(63眼)患者包括:小睑裂者20眼(占31.75%),痉挛或张力性眼睑者31眼(占49.20%),眶骨高而眼球相对凹陷者8眼(占12.70%)和厚脂肪型眼睑者4眼(占6.35%)。手术中角膜板层刀运行匀速平稳,角膜瓣制作成功,未出现与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不使用开睑器制作角膜瓣的方法扩大了角膜板层刀的运行空间,能有效控制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该方法适合用于小脸裂者、痉挛或张力性眼脸者等此类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还可以避免改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所引起的疼痛和改善较慢的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开睑器 角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卓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眼LASIK手术的患者150例(300眼),按手术前角膜厚度分为四组:Ⅰ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483.0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眼LASIK手术的患者150例(300眼),按手术前角膜厚度分为四组:Ⅰ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483.00±35.60)μm;Ⅱ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16.00±36.33)μm;Ⅲ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46.00±36.23)μm;Ⅳ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79.00±37.30)μm。应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期制作角膜瓣厚度160μm,每位患者用同一角膜刀制作双眼角膜瓣,手术顺序为先右眼后左眼。由MICKOPACH200P+(SonomedInc.)超声测厚仪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为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对角膜瓣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角膜瓣厚度波动范围为79186μm,平均为(138.05±21.37)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710,P〈0.01)。②角膜瓣厚度与法 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标识值(160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16.60,P〈0.01),角膜瓣厚度比标识值薄。结论①角膜厚度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两者呈正相关,手术前角膜越厚,角膜瓣越厚。②本研究所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比预期值薄,角膜瓣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角膜厚度 角膜瓣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