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尽是沙中浪底来——评潘颂德《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
1
作者 裴毅然 《固原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潘颂德新著《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是一部从容而大气、详备而缜密、深入而厚重的新诗理论研究专著。该书既为专业人员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许多详实的史料,也便于入门者对新诗理论批评的把握与理解。
关键词 潘颂德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 特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探骊得珠之作——欣读潘颂德著《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
2
作者 顾国柱 《东疆学刊》 1992年第1期54-59,共6页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实的书:潘颂德著《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继《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一书之后,作者又完成这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次较完整的研究新诗理论的著作.捧读之后,我感觉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四十家》对我国...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实的书:潘颂德著《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继《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一书之后,作者又完成这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次较完整的研究新诗理论的著作.捧读之后,我感觉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四十家》对我国现代诗论作了认真的系统的梳理,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诗论的发展脉络.作者以其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生与流变的清晰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潘颂德 中国现代诗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新诗理论 郭沫若 袁可嘉 徐志摩 现代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浴在新诗的诗品中——评潘颂德《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
3
作者 王吉鹏 赵欣 《中外诗歌研究》 2003年第4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潘颂德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 新诗 诗品 文体 主体意识 生命关怀 诗歌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忆──关于《范泉纪念集》的随感
4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年第3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范泉 潘颂德 钦鸿 纪念 三峡 时间 灯光 忘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泯灭的记忆:《范泉纪念集》读后感
5
作者 肖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09年第5期47-48,共2页
夜凉如水,灯光晕黄,杯中的香茗散发着氤氲的雾气,正是展卷而读的时候。我手持钦鸿、潘颂德两位先生编的《范泉纪念集》(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随思绪悄悄地游走于还散发着墨香的字里行间,作为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第一人的范泉先生那... 夜凉如水,灯光晕黄,杯中的香茗散发着氤氲的雾气,正是展卷而读的时候。我手持钦鸿、潘颂德两位先生编的《范泉纪念集》(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随思绪悄悄地游走于还散发着墨香的字里行间,作为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第一人的范泉先生那曾一度被时间和记忆所湮没的音容笑貌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栩栩如生,慈祥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泉纪念集》 记忆 读后感 台湾文学研究 出版社 潘颂德 第一人 钦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泯灭的记忆——并于《范泉纪念集》的随感
6
作者 肖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范泉纪念集》 钦鸿 潘颂德 台湾省 文学研究 范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研究的硕果——评《中国现代诗论40家》
7
作者 金旭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78-80,共2页
潘颂德同志的专著《中国现代诗论40家》(重庆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是中国现代新诗理论研究的硕果,受到学界同好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
关键词 现代诗论 中国现代新诗 批评史 潘颂德 新诗理论 穆木天 学界 评论 郭沫若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总目录 被引量:1
8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朝鲜族 延边朝鲜族 延边地区 浅议 剪灯新话 潘颂德 社科版 总目录 学报主编 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
9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89年第S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诗歌 鲁迅研究 鲁迅诗歌 师专学报 大学学报 自我解剖 共产党 潘颂德 茅盾 茶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广平先生给谢励武同志的信
10
作者 杨芝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许广平 同志 先生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河南大学 《后记》 潘颂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恺其人
11
作者 潘颂德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1-31,共1页
人们提到丰子恺,谁都知道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但是,关于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报刊上发表风格颇似丰子恺的漫画家次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关键词 丰子恺 漫画家 散文家 窃比老彭 艺术教育 笔法 三十年代 潘颂德 现当代 浙江永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记 书简
12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S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日记 师专学报 书简 谢德铣 瞿秋白 大学学报 翻译问题 书信 潘颂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简介
13
作者 绍釚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63-63,共1页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潘颂德同志撰写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已由吉林省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潘颂德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从乡土诗歌作品的实际出发,从史的角度初步勾勒了我国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轨迹,对五四以来涌现出的乡土诗人...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潘颂德同志撰写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已由吉林省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潘颂德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从乡土诗歌作品的实际出发,从史的角度初步勾勒了我国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轨迹,对五四以来涌现出的乡土诗人及其诗作作出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价,其中有不少新颖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共分四章: 第一章滥觞期——五四时期的乡土诗第二章充实期——二十年代的乡土诗第三章发展期——三十年代的乡土诗第四章丰收期——四十年代的乡土诗在一章中主要介绍了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的乡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 乡土诗人 中国现代 潘颂德 五四以来 文学研究会 滥觞期 发展轨迹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论
14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S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总论 艺术特色 历史回顾 艺术特点 潘颂德 中南民族学院 抒情性 社会科学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简评
15
作者 刘丽兰 《东疆学刊》 1991年第3期79-81,共3页
由延边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是潘颂德同志在写作《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此书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同时,为给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历史的借鉴而撰写的一部富有特色的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历史进入新时期以... 由延边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是潘颂德同志在写作《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此书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同时,为给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历史的借鉴而撰写的一部富有特色的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历史进入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当代诗苑也广泛引进了西方诗论诗作,许多诗人从西方诗作中汲取了有益的艺术养料,从而开创了当代诗坛的新生面.但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当代诗坛上出现了“全盘西化”倾向.一部分诗人与诗论家盲目崇拜西方现代派诗歌与诗论.他们轻视乃至蔑视我国民族诗歌传统与“五四”以来进步的革命的诗歌传统,主张诗与政治绝缘,要求诗淡化生活,一味地追求“自我表现”.这样,近几年来我国当代诗坛从理论到创作,都出现了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诗人 史略 潘颂德 当代诗坛 诗论 康白情 诗歌传统 刘半农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当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1989年总目录
16
《东疆学刊》 1990年第Z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总目录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 诗词用韵 族属关系 民俗心态 苏南关系 写任务 潘颂德 知觉定势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缕 功不可没——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
17
作者 顾国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96-96,共1页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广大劳动人民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取材的新诗,一脉相承,并且逐渐发展壮大。由副研究员潘颂德编著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就这一路诗歌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作者在...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广大劳动人民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取材的新诗,一脉相承,并且逐渐发展壮大。由副研究员潘颂德编著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就这一路诗歌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作者在广泛地搜集资料和采访老一辈乡土诗人的基础上,理清了中国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轨迹,揭示了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趋向。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专史著作中填补空白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诗人 中国现代新诗 发展趋向 中国现代文学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发展壮大 艺术表现手法 发展轨迹 小城镇 潘颂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百年诗说》
18
作者 费碟 《中外诗歌研究》 2016年第3期4-6,共3页
去年年底,潘颂德教授给了我一本任毅先生写的《百年诗说》,到今天战战兢兢地不知翻了几遍,从春节开始想动笔,到今天下决心动笔起码也有五六次了,欲动不能,欲罢也不能,总不能老是在心头打转吧。正如陈国恩说的:“读诗是一种缘分... 去年年底,潘颂德教授给了我一本任毅先生写的《百年诗说》,到今天战战兢兢地不知翻了几遍,从春节开始想动笔,到今天下决心动笔起码也有五六次了,欲动不能,欲罢也不能,总不能老是在心头打转吧。正如陈国恩说的:“读诗是一种缘分,论诗是一种勇气”,那我也拿出一点勇气的勇气,说一说《百年诗说》。新诗发展到今天,也快有百岁生辰了,海内外学者、诗人、评论家对中国新诗从各种角度评说的,也未知其数,说艺术的说架构的,做教练的做裁判的做运动员的等等,各种评说风格各种抒写态度的都有,而象任毅这种既不是大包大揽、面面俱到地概说,也不是挑三拣四、没有章法地专论,全书对泱泱中华的诗坛状态有一种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重点突出,倾向明显,这无论对学者研究,还是对诗人创作,都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的史料价值。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看,有值得推崇借鉴和深入思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说 中国新诗 诗人创作 史料价值 潘颂德 陈国恩 勇气 评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现代文学沉思录》
19
作者 戴翊 《绥化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 郭沫若 民族革命战争 大众文学 “左联” 文学史研究 潘颂德 国防文学 中国诗歌会 鲁迅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形式美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
作者 华文 《诗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79,共1页
由诗刊社与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联合主办的’97中国新诗形式美学研讨会,于11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山东和江苏的部分诗歌理论家、诗人吴奔星、丁国成、朱先树、任洪渊、吴... 由诗刊社与东南大学文学院、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联合主办的’97中国新诗形式美学研讨会,于11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山东和江苏的部分诗歌理论家、诗人吴奔星、丁国成、朱先树、任洪渊、吴思敬、吕进、姜耕玉、袁忠岳、叶橹、潘颂德、丁芒、孙友田、黄东成、朱寿桐、张清华、江锡铨、张天来等2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美学 研讨会 华文诗歌 中国新诗 诗歌理论 南京 东南大学 任洪渊 潘颂德 文学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