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状态空间法的漓江上游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评价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倩 蒙吉军 王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进行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异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较高,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较低,但区县差异明显,桂林市区较强,灵川县中等,兴安县较弱;旅游资源承载力中等,但桂林市区北部、兴安县城周边、北部山区和灵川南部较高。生态旅游承载力达到和优于理想状态的面积仅占29.28%,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南部、东北部承载力较强,北部、东南部承载力较弱。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提升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实施途径,为漓江上游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提升策略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与功能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仕洪 向悟生 +1 位作者 李先琨 区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8,共5页
漓江上游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等 5种类型。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水文特征与功能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降水再分配、水量平衡和水文综合调节功能等的差别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随森林水文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漓江上游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等 5种类型。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水文特征与功能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降水再分配、水量平衡和水文综合调节功能等的差别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随森林水文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在评价各种植被类型水文功能的基础上 ,指出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水文功能最佳的植被类型。针对漓江面临的生态问题和漓江上游森林植被功能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植被类型 水文特征 生态功能评价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山区复杂地形水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修信 王培娟 朱启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为了估算漓江上游农林经济的发展对决定地表微气候环境的水热通量的影响,计算山区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地表太阳辐射以改进SEBAL模型,提出归一化水热通量使不同时相具有可比性,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改进模型反演水热... 为了估算漓江上游农林经济的发展对决定地表微气候环境的水热通量的影响,计算山区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地表太阳辐射以改进SEBAL模型,提出归一化水热通量使不同时相具有可比性,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改进模型反演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在空间上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显热通量降低而潜热通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在0.2~0.7时的影响非常显著。1989-2000年植被覆盖度均值明显降低,而2000-2006年逐渐上升,导致波文比(显热与潜热比)均值明显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归一化潜热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减少然后增加,归一化显热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增加然后减少。尽管在2006年植被覆盖度均值接近于1989年,但波文比均值仍明显高于1989年。研究区经济林、旱地农作物面积的增加,阔叶林面积减少,水源林的减少与退化,导致了显热与潜热比平均值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地形 水热通量 时空变化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丘陵山地柑桔滴灌施肥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树华 王新桂 +3 位作者 李冬兴 黄甫昭 王斌 何运林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2,共4页
滴灌施肥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高效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针对漓江上游丘陵山地柑桔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肥料过度施用引起面源污染、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在柑桔种植中引入滴灌施肥技术并根据生产实际,对滴灌施肥系统及其过... 滴灌施肥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高效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针对漓江上游丘陵山地柑桔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肥料过度施用引起面源污染、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在柑桔种植中引入滴灌施肥技术并根据生产实际,对滴灌施肥系统及其过滤装置进行了技术创新。2014年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技术改进建立的滴灌施肥系统,在更实用和易于操作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与传统灌溉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可减少肥料投入45.6%,提高柑桔产量10.2%,增加纯收入35 680元/hm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值得在漓江上游柑桔生产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丘陵山地 柑桔 滴灌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分异 被引量:6
5
作者 胡金龙 罗楠 樊亚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4,共7页
根据漓江上游1986,2000,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 根据漓江上游1986,2000,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用地类型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27年间漓江上游生态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生态风险高值区聚集在漓江上游的城镇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山林地带;漓江上游以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面积逐年增加,较高和中生态风险区减少,高生态风险区很小但扩张迅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整体格局基本稳定,呈南高北低,中间高两侧低,高风险区沿漓江两岸零散分布的格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风险 时空分异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旅游胜地视域下漓江上游生态治理的路径探索
6
作者 张弘弛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长期以来,对漓江上游生态治理存在制度碎片化和规范性不足、群众参与度低、上游企业升级改造缓慢、生态补偿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唯有高度重视漓江上游生态治理,制定漓江上游生态治理整体规划,多方筹资,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漓江生态... 长期以来,对漓江上游生态治理存在制度碎片化和规范性不足、群众参与度低、上游企业升级改造缓慢、生态补偿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唯有高度重视漓江上游生态治理,制定漓江上游生态治理整体规划,多方筹资,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漓江生态治理与保护,分阶段分步骤开展生态治理,把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促进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把漓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好,进而实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生态治理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毛竹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东 罗艾滢 +3 位作者 黄玉清 莫凌 徐广平 姚月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9,203,共10页
漓江上游毛竹林面积大,是我国毛竹最南端产区。该研究针对当地季节性干旱问题,通过模拟降水使土壤水分变化,共设立了5个毛竹水分处理小区(CK.对照;A.无降水+覆膜;B.降水5 mm+覆膜;C.降水10mm+覆膜;D.降水20 mm+覆膜),并与HM(木荷Schima ... 漓江上游毛竹林面积大,是我国毛竹最南端产区。该研究针对当地季节性干旱问题,通过模拟降水使土壤水分变化,共设立了5个毛竹水分处理小区(CK.对照;A.无降水+覆膜;B.降水5 mm+覆膜;C.降水10mm+覆膜;D.降水20 mm+覆膜),并与HM(木荷Schima superba)(自然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影响了毛竹叶片水势和叶绿素的变化,叶片白天水势下降,傍晚均可恢复到凌晨水势。C处理的毛竹午间水势下降值最小,叶绿素含量也最高。本研究区位于最南端产区,毛竹的光合生产力也属偏低水平。适当的土壤水分亏缺,毛竹表现出相对的高净光合速率(P_(n))、高蒸腾速率(Tr)、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特点;过多或过少土壤水分,则为低P_(n)和Tr,但高WUE。毛竹叶片的P_(n)与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毛竹的光合速率受气孔调节明显;Tr与午时叶水势呈负相关(符合二项式函数)关系,土壤水分问题造成的叶片水分不足同时也影响了毛竹的Tr。水分亏缺,P_(n)主要由气孔调节,但水分过多导致P_(n)的下降应该是由气孔导度的下降和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过少或过多均对毛竹生理生态过程产生负效应。相对于木荷,毛竹的P_(n)较高,但同时也消耗更多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最南产区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青狮潭灌区干支渠沉积物重金属分布规律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旗 白凯华 +3 位作者 姜大伟 代俊峰 张红艳 万祖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4,共9页
为了揭示漓江上游农业区域灌渠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选取青狮潭水库西干渠及其支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干支渠表层沉积物(0~5 cm)的重金属含量,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为了揭示漓江上游农业区域灌渠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选取青狮潭水库西干渠及其支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干支渠表层沉积物(0~5 cm)的重金属含量,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分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水稻生长的灌溉季节(平水期)和非灌溉季节(枯水期)平均值大小顺序均为Zn>Cr>Pb>Cu>As>Cd>Hg,干渠和支渠之间,灌溉季节和非灌溉季节之间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灌渠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Cd与Hg是主要污染物,不同季节和干支渠直接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差异。干支渠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与城市(城镇)污染源,其中,农业污染源占主导,贡献率为42.45%,工业污染源与城市(城镇)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33.86%与2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灌渠 重金属 沉积物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非点源污染比例计算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张楠 许景璇 +4 位作者 刘雁 代俊峰 张振宇 张红艳 徐保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0,共6页
以漓江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大埠头断面、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及其所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数字滤波法,计算2015—2020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并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非点源污染... 以漓江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大埠头断面、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及其所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数字滤波法,计算2015—2020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并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污染来源以非点源污染为主。基于水文分割的数字滤波法,2015—2020年4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平均分别为0.72、0.76、0.75、0.74。基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统计,研究区COD、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分别为0.89、0.84、0.79、0.78。(2)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时间分布规律与降雨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非点源污染比例2018年(枯水年)明显降低,2015—2017、2019—2020年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波动上升。(3)受降雨、地形、土地利用、污染源类型等因素影响,研究区上、中游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大于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非点源污染 数字滤波法 污染源普查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林下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0
作者 廖均平 何明雄 +2 位作者 方志娟 洪英 何祖华 《现代商业》 2013年第31期190-191,共2页
漓江上游地区作为漓江的水源地长以来受到环境保护的局限,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漓江的中下游地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在探索漓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上,摸索出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林下经济模式。读者通过... 漓江上游地区作为漓江的水源地长以来受到环境保护的局限,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漓江的中下游地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在探索漓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上,摸索出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林下经济模式。读者通过实地走访桂林市林业局、农业局以及兴安县林业局、农业局和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千祥村等林下经济示范点,总结出了漓江上游流域林下经济发展的如下现况、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可以为漓江上游地区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林下经济 农村经济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漓江上游沟塘水体污染状况调查及源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游少鸿 任鸣哲 +4 位作者 郭远飞 丁海静 白少元 黄欣 解庆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年第2期7-10,共4页
利用遥感监测手段结合现场抽样实测数据,开展桂北地区漓江上游流域沟-塘系统水环境状况调查。遥感共解译沟塘水体2 721处,其中疑似已污染坑塘720处,潜在污染坑塘1 350处,造成水体污染的潜在污染源1 361个,主要为农村聚居地面源污染、厂... 利用遥感监测手段结合现场抽样实测数据,开展桂北地区漓江上游流域沟-塘系统水环境状况调查。遥感共解译沟塘水体2 721处,其中疑似已污染坑塘720处,潜在污染坑塘1 350处,造成水体污染的潜在污染源1 361个,主要为农村聚居地面源污染、厂矿及城镇居民区三类。根据遥感结果选取典型污染区大河乡沟塘中水质进行现场采样监测,测定结果表明:选取的8个沟塘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COD、磷及氮,与遥感监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遥感监测 沟塘系统 水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林漓江上游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12
作者 张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4-28,共5页
桂林"漓江上游"旅游业发展迅速,既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又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线路规划、产品开发、服务及环境问题,"上游"地区可做到以下几点:规范线路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农副产品,引入旅... 桂林"漓江上游"旅游业发展迅速,既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又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线路规划、产品开发、服务及环境问题,"上游"地区可做到以下几点:规范线路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农副产品,引入旅游新业态,改良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政府提供全方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生态农业旅 广西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天保工程后漓江上游林区农民生活出路的探讨
13
作者 雷志岚 王戈 《广西林业》 2000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林区 农民生活出路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梁宗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逐渐恢复上升到90.8%,但仍略低于1989年,使得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减少。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漓江上游地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地表热场 植被覆盖度 遥感反演 时空变化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决策树的漓江上游土地覆盖分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熙 鹿琳琳 +2 位作者 王萍 周春艳 冀婷婷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3,90,共5页
针对山区植被分类受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验证数据获取困难等因素限制基于多光谱数据的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存在困难,探究利用物候信息对亚热带山区植被实施分类的效果。综合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 针对山区植被分类受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验证数据获取困难等因素限制基于多光谱数据的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存在困难,探究利用物候信息对亚热带山区植被实施分类的效果。综合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水指数(NDWI),同时考虑到海拔高度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建立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利用了不同地物类型的物候特征和光谱差异,将漓江上游地区分为8种土地覆盖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达到86.40%,Kappa系数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决策树 物候 土地利用/覆盖
原文传递
桂林“漓江上游”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探析
16
作者 孙海娜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年第8期148-148,150,共2页
本文研究对象是桂林'漓江上游'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以阳朔和海南的旅游开发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经验,希望对'漓江上游'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关键词 生态农业旅 开发 漓江上游
原文传递
漓江断流?
17
作者 曾光强 《市场论坛》 1999年第10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青狮潭水库 水资源 漓江上游 枯水期 现状分析 桂林市 水功能 农田灌溉 农田引水工程 小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配方农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药效研究
18
作者 黄文全 白秀英 宋西娟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60-63,71,共5页
为找出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有效药剂。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吡虫啉混配成不同的复配农药,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锐炜村毛竹林进行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 为找出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有效药剂。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吡虫啉混配成不同的复配农药,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锐炜村毛竹林进行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质量比例1:3,浓度3.3 g/L)配方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配方药剂;施药8 d后,死亡率达到99.3%。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使用该复配农药的最佳时期。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混合的生物配方农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效果高于化学防治,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并满足竹笋绿色生产的需要。本研究的生物配方农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绿色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瘿广肩小蜂 生态调控 毛竹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现代文明 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兼谈桂林现阶段的建设
19
作者 杨柏寿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6-79,共4页
谈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现代化工业的建设,人们总容易联想到突突的黑烟、滚滚的废水、层层的高楼,隆隆的机器,联想到建设性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因而总是耽心现代化建设破坏了古代文化,殊不知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发展现代文明才是... 谈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现代化工业的建设,人们总容易联想到突突的黑烟、滚滚的废水、层层的高楼,隆隆的机器,联想到建设性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因而总是耽心现代化建设破坏了古代文化,殊不知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发展现代文明才是对历史文化最积极最可靠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现代文明 积极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古代文化 汉字 桂林市 漓江上游 城市 城市工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运河工程(一)
20
作者 尤秈 《交通与运输》 1998年第6期41-43,共3页
运河,顾名思义是用于交通运输的河道。但它的特定涵义并非指天然河道,而是专指由人工开凿而成的河道。运河的作用是沟通相邻或附近的天然河流、湖泊或海洋,以达到缩短运输距离、改善航行条件为目的。按其沟通的水域不同,可分为内陆运河... 运河,顾名思义是用于交通运输的河道。但它的特定涵义并非指天然河道,而是专指由人工开凿而成的河道。运河的作用是沟通相邻或附近的天然河流、湖泊或海洋,以达到缩短运输距离、改善航行条件为目的。按其沟通的水域不同,可分为内陆运河和海际运河。前者如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俄罗斯的列宁运河(沟通顿河和伏尔加河)等:后者如德国的基尔运河(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和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工程 中国古代 分水岭 灵渠 内陆运河 小天平 岭南地区 少数民族 天然河道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