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宋利 刘广周 +7 位作者 张华 卢庭启 卿春燕 杨云山 郭晓霞 胡单 李少昆 侯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2-1004,共13页
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循环,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传统水肥(F)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H)2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研... 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循环,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传统水肥(F)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H)2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F相比,H处理的产量与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30.92%与56.03%。对2022年土壤中细菌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H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且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对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可知,H处理提高了部分门(髌骨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和属(黄单胞杆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Jatrophihabitans和黄杆菌属)分类水平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F处理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产量相关,H处理中鞘氨醇单细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相关;成熟期H处理的3门(粘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2属(Ellin6067、芽单胞菌属)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及产量相关,而F处理的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及产量无关。利用PICRUSt2对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可知,H处理提高了多种细菌的代谢能力,如氨基酸代谢、外来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与代谢、糖类生物合成与代谢等。综上,与传统水肥管理相比,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代谢能力,还提高了3门(髌骨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和4属(黄单胞杆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Jatrophihabitans和黄杆菌属)的群落相对丰度,并通过降低有害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提高有益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的群落相对丰度来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产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2
作者 白江利 唐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如果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淡水资源供给不足,淡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灌溉追肥难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对水资源的科学匹配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季节性干旱高温,阴... 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如果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淡水资源供给不足,淡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灌溉追肥难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对水资源的科学匹配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季节性干旱高温,阴雨、寡照、大风、倒春寒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旱增收,种植环节面临着诸多挑战,转变传统的灌溉施肥模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迫在眉睫。积极发展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结合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肥特征,保障水源肥料科学供给高效匹配,在减少淡水资源过度消耗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养分的实际需求,节约化学肥料,达到增产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本次研究详细探讨了玉米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应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3
作者 周洋 赵如浪 +2 位作者 张文杰 邢润东 郭鑫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89-194,199,共7页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阐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解决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以常规大水漫灌(6 000 m^(3)/hm^(2))为对照,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阐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解决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以常规大水漫灌(6 000 m^(3)/hm^(2))为对照,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hm^(2)的基础上设置不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2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抽雄期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漫灌处理分别提高1.5%、11.0%,比不覆膜滴灌处理分别提高6.1%、3.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提高玉米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比漫灌处理增产8.6%,比不覆膜滴灌处理增产8.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玉米耗水量,比漫灌处理降低28.4%,灌水利用效率提高73.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2.0%;同时提高了玉米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比漫灌处理分别提高8.5%、8.6%、8.5%。与漫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成本投入增加26.9%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比漫灌处理增加808.4元/hm^(2),收入提高8.1%,比滴灌不覆膜处理增收787.5元/hm^(2),收入提高7.8%。[结论]在滴灌定额为3 750m^(3)/hm^(2)基础上采用膜下滴灌施肥可在节水37.5%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和增收,该技术在宁夏扬黄灌区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可以应用于该地区的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扬黄灌区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夏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帅 徐学欣 +5 位作者 孟繁港 徐宇凡 郝天佳 贾靖 张玉璐 赵长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W1)、拔节期+开花期(W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W3)3个不同追肥时期组合。结果表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追肥处理(N1W3、N2W3)籽粒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支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增加追氮频次改善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和淀粉的糊化特性,提高了籽粒品质。N1W3与N2W3相比,籽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不显著,但是N1W3处理减少氮肥的投入,节约投入成本,为本试验的推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施氮量 追氮时期 籽粒 品质 糊化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程乐庆 +1 位作者 谢宗远 徐其领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1期35-37,52,共4页
为明确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情况,减缓农田面源污染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开展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主区为灌溉模式,分别为常规漫灌(CG)和滴灌水肥一体化(DF),副区为施肥方式,分... 为明确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情况,减缓农田面源污染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开展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主区为灌溉模式,分别为常规漫灌(CG)和滴灌水肥一体化(DF),副区为施肥方式,分别为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氮磷钾平衡施肥(NPK),共计10个处理(P<0.05),探究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表现。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氮磷钾平衡施肥(NPK)处理下小麦养分吸收量、回收利用率、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应常规漫灌处理,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提高小麦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综上,研究可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可提高河南豫东地区小麦的产量,为进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滴灌水肥一体化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小麦种植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瑞斌 《农机市场》 2024年第8期71-73,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进步,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动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小麦种植新策略。该技术通过整合水资源和肥料管理,不仅致力于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更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进步,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动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小麦种植新策略。该技术通过整合水资源和肥料管理,不仅致力于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更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文章详尽阐释了实施该技术所需的材料与设备,同时梳理了小麦种植中的关键环节,为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农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小麦种植 养分管理 滴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7期17-19,共3页
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大棚西红柿种植的影响,开展大棚种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K)、高肥高水组(S1组)、中肥中水组(S2组)、低肥低水(S3组),对比各组大棚西红柿生长状况、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效... 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大棚西红柿种植的影响,开展大棚种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K)、高肥高水组(S1组)、中肥中水组(S2组)、低肥低水(S3组),对比各组大棚西红柿生长状况、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低肥低水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西红柿果实品质,与常规方法相比,每亩增加1.963万元,且增产效益高于中肥中水模式和高肥高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西红柿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果实品质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优质雪茄烟叶生产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跃金 王金元 +8 位作者 汪华国 洪钰 董绍昆 周济 李河 陆开凤 李飞燕 罗雪冬 王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42-44,共3页
在阐述雪茄烟叶种植中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滴灌水肥一体化在雪茄烟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做好雪茄烟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优质雪茄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滴灌水肥一体化 建议 元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要点
9
作者 苑芳 齐向阳 张茜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4期26-27,共2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实际产量以及质量的高低,能够对农业经济还有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智慧农业迅速到来,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的玉米生产技术陆续涌现,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生产成效,而智能玉米滴灌水肥一...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实际产量以及质量的高低,能够对农业经济还有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智慧农业迅速到来,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的玉米生产技术陆续涌现,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生产成效,而智能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便是其中之一。为充分发挥此项技术的价值和作用,该文就系统设计、滴灌带铺设以及灌溉、施肥等技术做出了深入探讨,以此助推玉米生产活动,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健康发展 玉米生产栽培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
10
作者 热娜古力·艾则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0109-0112,共4页
新疆地区是制干辣椒的优势产区,尤其是色素辣椒,在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当地在辣椒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新技术的有效推广示范,膜下滴灌技术已经在色素辣椒种植方面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实际生产... 新疆地区是制干辣椒的优势产区,尤其是色素辣椒,在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当地在辣椒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新技术的有效推广示范,膜下滴灌技术已经在色素辣椒种植方面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水肥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水肥供应不协调,耦合效应不足,产量品质不高的问题。新时期,在色素辣椒生产过程中应该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色素辣椒的生产实践有效结合,要从科学选择品种,加强种植地的处理,合理布置滴灌系统,明确种植方式以及强化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并搭配相应的配套措施,更好地满足辣椒的生长需求,充分发挥水平一体化种植技术的优势,并形成具有特色的色素辣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以更好地指导农户开展辣椒生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色素辣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及技术要点
11
作者 刘万通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学伟 李海峰 刘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188-0191,共4页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种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滴灌水肥一体化较比传统种植技术而言,具有节水及降低成本的显著优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在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优秀,土壤理化性质优秀、土层深厚及地势平坦的地块进行滴灌,选用“立原296”...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种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滴灌水肥一体化较比传统种植技术而言,具有节水及降低成本的显著优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在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优秀,土壤理化性质优秀、土层深厚及地势平坦的地块进行滴灌,选用“立原296”、“伟科966”、“鑫瑞76”等具有较大增产潜力及较强抗逆性的玉米品种,播种深度控制在4-5cm,播种后覆盖3-4cm。播种时,施用锌肥2kg/667m2、三元复合肥5-10kg/667m2。播种完毕后,应及时将滴灌带连通,做好滴灌工作,确保种子萌发,出苗。施肥后,滴灌清水30分钟,将管道中肥料残液冲洗干净,避免化肥残留堵塞滴灌孔。在应用建议上,应积极示范带动,加强广大种植户对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知,加速推广和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次为农业经济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滴灌水肥一体化 优势及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2
作者 郭丽 史建硕 +3 位作者 王丽英 李若楠 任燕利 张彦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8-676,共9页
河北山前平原夏玉米高产区施肥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研究华北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为该区氮素优化施用技术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14—2015... 河北山前平原夏玉米高产区施肥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研究华北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为该区氮素优化施用技术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14—2015年2个玉米生长季,在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0处理的玉米干物质重及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1处理的玉米氮含量和氮累积量较N0处理显著增加,施氮量在N1~N3范围内,不同年份间玉米植株氮含量和氮累积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含量和氮累积量上升幅度逐渐降低。N2处理的氮肥收获指数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014年,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4种施氮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2015年N2和N3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在80~100 cm土层达到累积峰,经过2年种植后,年施氮量超过240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洗加剧。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玉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99~209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187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适宜施氮量为174~18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施氮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宝悦 王激清 +2 位作者 刘社平 李文杰 张俊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针对冀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和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进行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水肥管理措施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明显增加春玉米产量,提高春玉米的肥料偏生产力;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虽增... 针对冀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和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进行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水肥管理措施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明显增加春玉米产量,提高春玉米的肥料偏生产力;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虽增加了地膜、滴灌设备的费用,但可实现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喷施除草剂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可节省用工费和水电费。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冀西北地区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产量 经济效益 冀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臧小平 朱嘉雯 +4 位作者 井涛 徐宏家 丁哲利 马蔚红 谢江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2-50,共9页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作物效应、水分效应、养分效应、环境效应、土壤生物学效应等5...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作物效应、水分效应、养分效应、环境效应、土壤生物学效应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热带果树 施肥 应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丽霞 武继承 +2 位作者 尹钧 杨永辉 潘晓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162-165,共4页
在2016-2018年连续2年进行小麦田间试验,以前期氮肥不同水平分期追施水肥一体化研究为基础,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180 kg/hm^(2),N2240 kg/hm^(2),N3270 kg/hm^(2);3个水分(W... 在2016-2018年连续2年进行小麦田间试验,以前期氮肥不同水平分期追施水肥一体化研究为基础,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处理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3个氮(N)肥水平:N1180 kg/hm^(2),N2240 kg/hm^(2),N3270 kg/hm^(2);3个水分(W)水平:W1生育期不灌水,W2生育期灌2次水,W3生育期灌3次水,共9个处理,分别为W1N1、W1N2、W1N3、W2N1、W2N2、W2N3、W3N1、W3N2、W3N3。结果表明,连续2年,与W1N1处理相比,W3N2和W3N3处理使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1.88%和15.28%。小麦各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拔节-开花期耗水量最多,开花-收获期耗水量次之,播种-拔节期耗水量最少。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以W3N2处理最低,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降低21.39%;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W3N2处理最高,与W1N1处理相比,小麦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70%。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W3N2处理下最高,因此,小麦施纯氮240 kg/hm^(2),底施60%纯氮、拔节期追施25%和灌浆期追施15%纯氮,同时在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是小麦高产又节水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滴灌水肥一体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夏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朝玉 修翠波 +3 位作者 黄俊杰 范学鹏 王圣健 宫明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本研究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5个试验点、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基于产量对12个夏玉米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穗粒数和百粒重影响显著,夏玉米品种间也存在差异;选择百粒重高、耐密性强的玉米品种在高密度(75 000株&#... 本研究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5个试验点、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基于产量对12个夏玉米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穗粒数和百粒重影响显著,夏玉米品种间也存在差异;选择百粒重高、耐密性强的玉米品种在高密度(75 000株·hm^(-2))条件下更容易获得高产。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推荐玉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推荐夏玉米品种为立原296、鲁单9088、隆平904、YF3240和登海1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品种筛选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义国 师长海 +4 位作者 万雪洁 姜雯 李玲燕 李松坚 韩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0期224-226,共3页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已在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项目组在多年的试验和探索基础上,形成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滴灌管带铺设、接茬播种、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完善,对于...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已在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项目组在多年的试验和探索基础上,形成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滴灌管带铺设、接茬播种、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完善,对于山东省更大面积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滴灌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亚辉 韩鹏 +3 位作者 王瑾 李玉荣 安艳阳 贾新旺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45-48,共4页
《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DB 13/T 2921—2018)规定了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规划安装滴灌供水系统、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有利于推动河北省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DB 13/T 2921—2018)规定了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规划安装滴灌供水系统、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有利于推动河北省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该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春播花生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型马铃薯干播湿出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云玲 张立勤 +1 位作者 张宗雄 车宗贤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87-91,共5页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产量品质及节水节肥指标、滴灌系统组成及设备安装、水肥一体化高效运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规范了沿黄灌区加工型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肃灌区 加工型马铃薯 干播湿出 滴灌水肥一体化 高效栽培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平罗县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制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立君 闫丽娟 +1 位作者 施永芳 张志明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2期12-14,19,共4页
通过分析论证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宁夏平罗县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集成创新、配套完善适应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产量水平的大田玉米滴灌施肥方案。通过开展该项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使用高氮水溶肥... 通过分析论证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宁夏平罗县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集成创新、配套完善适应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产量水平的大田玉米滴灌施肥方案。通过开展该项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使用高氮水溶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该试验研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水肥一体化 施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