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和声音——“作者”身份下滨口龙介电影改编策略研究
1
作者 苏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日本新生代导演滨口龙介在《驾驶我的车》中用“媒介嫁接”来改编电影的尝试,形成以“声音”为特色的作者风格,创造性地拓展了电影的改编思维。有别于经典电影改编方式的是,滨口龙介没有拘泥于简单的文本形式转换,而是用声音打破了不同... 日本新生代导演滨口龙介在《驾驶我的车》中用“媒介嫁接”来改编电影的尝试,形成以“声音”为特色的作者风格,创造性地拓展了电影的改编思维。有别于经典电影改编方式的是,滨口龙介没有拘泥于简单的文本形式转换,而是用声音打破了不同媒介的障壁,实现了文学、戏剧、电影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独属于滨口龙介自己的“作者改编策略”。从作者策略、经典电影改编、互文理论、跨媒介研究等理论对《驾驶我的车》中以声音为核心的作者改编策略进行解读,能够为电影改编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驾驶我的车》 作者策略 文本改编 媒介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的后现代性:滨口龙介电影的形式与内核的突破
2
作者 李晓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滨口龙介是近两年来最受国际关注的亚洲导演,曾在2017和2021年分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和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滨口龙介的电影主题常常与当代人都市生活中迷乱的精神困境相关联。电影以大量的隐喻与表征,展现了精神世界与现实... 滨口龙介是近两年来最受国际关注的亚洲导演,曾在2017和2021年分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和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滨口龙介的电影主题常常与当代人都市生活中迷乱的精神困境相关联。电影以大量的隐喻与表征,展现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两重平行世界中,人们所面对的困惑和挣扎。本文也基于滨口龙介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现代性特征,对电影文本加以分析,尝试从《夜以继日》《偶然与想象》《驾驶我的车》三部电影中分析滨口龙介影片的形式与内核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日本电影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口龙介:身体感觉论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也(译) 王飞(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电影中的"身体"是什么?它既是剧中角色的身体,也是演员自身的身体。21世纪日本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滨口龙介,无论是在其早期电影,还是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引发热议的作品中,都将角色/演员的双重身体纳入到以恋爱叙事为核心... 电影中的"身体"是什么?它既是剧中角色的身体,也是演员自身的身体。21世纪日本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滨口龙介,无论是在其早期电影,还是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引发热议的作品中,都将角色/演员的双重身体纳入到以恋爱叙事为核心的情境中,并通过对话表演的场面调度方式,作出了实验性的摸索与探讨。本文在梳理、概括滨口龙介的以往剧情片中如何实现身体感觉性表达的基础之上,从知觉现象学的方法论出发,具体地分析《夜以继日》如何达到了破除/彰显身体的界线,试图为电影的身体本体论问题呈现精湛的实例性说明,为陈词滥调的恋爱片赋予现代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生代导演 滨口龙介 知觉现象学 身体感觉论《夜以继日》
原文传递
声音、表演与偶然--滨口龙介的电影艺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也 龚金浪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近年来,日本新生代导演之代表人物滨口龙介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以滨口作品为代表的日本电影在主题诉求与视听表达上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特殊性。然而,现今国内学术界仍未足够认真对待并及时回应滨口电影的艺术。本文试图在... 近年来,日本新生代导演之代表人物滨口龙介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以滨口作品为代表的日本电影在主题诉求与视听表达上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特殊性。然而,现今国内学术界仍未足够认真对待并及时回应滨口电影的艺术。本文试图在泛介绍性的说明手册与泛概念化的理论先行之间寻求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法,即,细致地追踪、感受滨口电影的肌理,并由此分析、归纳其中的不同维度——表演论的声音、重量感的影像——之间的可能性来试图回应内涵于滨口电影艺术之中的丰富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新生代导演 滨口龙介 声音 表演 对话 戏剧性
原文传递
后疫情时代改编艺术中的审美转换——以《驾驶我的车》为例
5
作者 胡丹妮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在方法论意义上,传统与新浪潮的辩证关系对后来的日本电影发展启发巨大。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全球化、电影数码转型、流媒体的崛起与新冠疫情,普通观众接近电影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电影如何处理自身文化“内向性”问题变得愈发... 在方法论意义上,传统与新浪潮的辩证关系对后来的日本电影发展启发巨大。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全球化、电影数码转型、流媒体的崛起与新冠疫情,普通观众接近电影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电影如何处理自身文化“内向性”问题变得愈发紧迫。与是枝裕和、河濑直美、黑泽清等影人一起开创日本电影“第三个黄金期”的滨口龙介在当下日本导演中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由其改编的《驾驶我的车》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艺术电影的热潮。既有对传统的接纳,也有对传统的疏离,影片呈现出一种更加多元、复杂的艺术史观。它的成功不仅是日本电影产业合理化推动的结果,更与滨口在改编村上春树小说的过程中赋予作品的灵韵息息相关,对于戏剧形式的强调、集体性的召唤、观众双重幻想的重新看见,以哲理化的艺术手段一次次向电影本体不断归返,不仅对现行的电影观念发起了一场挑战,同时也对日本应该如何在世界政治中思考问题构成了良性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驾驶我的车 改编 表演 戏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露与疗愈:电影《驾驶我的车》中“创伤”叙事
6
作者 周玲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滨口龙介的影片创作风格独特,多以自然主义为基础,注重对于细节和人物情感的表现,热衷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设置生活的谜题或困境,结合实验性的叙事方法,让电影文本和生活文本充分融合,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和复杂性。滨口龙介的新作《驾... 滨口龙介的影片创作风格独特,多以自然主义为基础,注重对于细节和人物情感的表现,热衷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设置生活的谜题或困境,结合实验性的叙事方法,让电影文本和生活文本充分融合,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和复杂性。滨口龙介的新作《驾驶我的车》也延续了这种创作特色,从故事的具象化讲述和艺术化呈现中揭露导演对情感关系的态度。《驾驶我的车》将创伤记忆作为电影文本分析的方法论,回到具体的文本层面,且探讨创伤记忆是如何在视觉表达和道具运用中被呈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驾驶我的车 创伤记忆 呈现与疗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我的车》:“戏中戏”结构中演员的身体性在场与表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艳 邹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51-154,共4页
日本新生代导演滨口龙介的作品《驾驶我的车》先后荣膺“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奖”。滨口龙介偏好将导演对演员的演技指导过程嵌套于电影的情节叙事中,形成典型的“戏中戏”结构,《驾驶我的车... 日本新生代导演滨口龙介的作品《驾驶我的车》先后荣膺“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奖”。滨口龙介偏好将导演对演员的演技指导过程嵌套于电影的情节叙事中,形成典型的“戏中戏”结构,《驾驶我的车》就是运用“戏中戏”结构的典范文本。因而,以《驾驶我的车》为文本分析对象,通过解读影片所运用的“戏中戏”结构,阐释围绕着该结构所展现的“围读剧本”和表演问题,可借此探询滨口龙介艺术观的若干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戏中戏 围读剧本 演员的身体性在场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我的车》三重互文下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郝蒋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6-150,共5页
滨口龙介导演的电影《驾驶我的车》荣获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与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电影与前文本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和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三重文本之间在情节、人物、象征、主题等各个方面存在高度的相关... 滨口龙介导演的电影《驾驶我的车》荣获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与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电影与前文本村上春树的同名小说和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三重文本之间在情节、人物、象征、主题等各个方面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在互文理论视域下,将电影、小说、戏剧之间的存在的互文符号进行剖析,深化对电影文本的读解,挖掘文本之间深层含义,实现电影文本与观众更紧密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驾驶我的车》 电影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驾驶我的车》的“第四面墙”建构
9
作者 唐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1-154,共4页
滨口龙介执导的电影《驾驶我的车》,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同名短篇小说,并与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的演出形成互文,以空间表达带动情绪表达,打造出优秀的艺术电影。“第四面墙”与“打破第四面墙”是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重要的实践和理论... 滨口龙介执导的电影《驾驶我的车》,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同名短篇小说,并与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的演出形成互文,以空间表达带动情绪表达,打造出优秀的艺术电影。“第四面墙”与“打破第四面墙”是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在《驾驶我的车》中,滨口龙介保持了对生活的冷峻观察,将车辆内景与舞台同构,建构生活的“第四面墙”,又打开了人物的内心之墙,试图进入生命里隐秘的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我的车》 第四面墙 情绪场 滨口龙介 村上春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到电影——论《驾驶我的车》的互文与空间
10
作者 刘玉 《极目》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日本新生代导演滨口龙介编剧并执导的最新电影《驾驶我的车》,其电影文本与村上春树、契诃夫的文学文本形成互文。通过跨媒介的叙事方式,滨口龙介将观众原本熟悉的文本陌生化,构造了现实与回忆的平行世界,展现了人们的挣扎与困惑。人物... 日本新生代导演滨口龙介编剧并执导的最新电影《驾驶我的车》,其电影文本与村上春树、契诃夫的文学文本形成互文。通过跨媒介的叙事方式,滨口龙介将观众原本熟悉的文本陌生化,构造了现实与回忆的平行世界,展现了人们的挣扎与困惑。人物的创伤与治愈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滨口龙介的电影具有复杂的空间观念,汽车和舞台是这部影片中的核心空间。影片通过对主人公外在空间的关注,展现人物内在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驾驶我的车》 村上春树 互文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驾驶我的车》互文性考察:论“停顿”的不同在场
11
作者 王凯强 《今古文创》 2025年第9期81-83,共3页
互文性指文本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每一文本都与其他文本构成互文关系。影片《驾驶我的车》具有显著的互文性特征,不仅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短篇小说《驾驶我的车》,而且嵌套契诃夫经典戏剧《万尼亚舅舅》,同时有机建构滨口龙介的... 互文性指文本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每一文本都与其他文本构成互文关系。影片《驾驶我的车》具有显著的互文性特征,不仅改编自村上春树同名短篇小说《驾驶我的车》,而且嵌套契诃夫经典戏剧《万尼亚舅舅》,同时有机建构滨口龙介的电影作者风格。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对电影《驾驶我的车》进行文本细读,着重考察跨文本不同的“停顿”在场,揭示不同文本之间跨越时间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村上春树 滨口龙介 停顿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我的车》:“正确地受伤”与“朗读”式对话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雄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3,F0002,共9页
滨口龙介2021年新片《驾驶我的车》该如何评价?导演在影片里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在电影史上接近于何种脉络?本文从人物设置、台词风格、镜语呈现等方面捕捉其特征风貌,将影片放到小津、布列松的电影传统里揭示其精神性的追求,同时就导演... 滨口龙介2021年新片《驾驶我的车》该如何评价?导演在影片里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在电影史上接近于何种脉络?本文从人物设置、台词风格、镜语呈现等方面捕捉其特征风貌,将影片放到小津、布列松的电影传统里揭示其精神性的追求,同时就导演对“干巴巴”地“朗读”台词的偏好做出探讨。滨口到底想要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不妨让这颗“子弹”(疑问)再飞一会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口龙介 创伤 戏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