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弟书说唱文学中牡丹意象的表演功能——兼谈子弟书对于还珠楼主创作的启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 施燕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花中之王"牡丹历来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美誉,子弟书唱本将中原牡丹文化既有的"女神(女仙)"追慕情结,赋予了满族民俗特征,形成大致八类互有联系的形象结构及功能。在中原文化满族化的过程中... "花中之王"牡丹历来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美誉,子弟书唱本将中原牡丹文化既有的"女神(女仙)"追慕情结,赋予了满族民俗特征,形成大致八类互有联系的形象结构及功能。在中原文化满族化的过程中,子弟书承继了汉文化中牡丹意象的女性性别象征意味,突出了牡丹意象之于男女情爱表现尤其跨越人仙(鬼、妖)之恋的特长,通过神仙道化思想的展演,在说唱者与听众的结构性力场中,表现出清代中晚期"盛时不再"的感伤、困于"八旗生计"的满族下层民众萧索悲凉的情怀。但作为清代满族说唱曲艺活化石的子弟书,因其创作者、演唱者以及观众主要是"八旗子弟",在族群观念接受与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间"取形忘神",在说唱者与观众构成的互动链条中强化了"牡丹意象"的文化道具功能和满族人本诸等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意象 满族子弟书 题材改编 还珠楼主 主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