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弹性粘性阻尼滞迟隔振系统参数识别 被引量:8
1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辛文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研究了非对称弹性粘性阻尼滞迟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方法,该模型中弹性恢复力与位移变形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加载方式,通过位移控制,运用滞迟回线分解法及最小二乘法识别模型参数。通过仿真试验可以看出... 研究了非对称弹性粘性阻尼滞迟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方法,该模型中弹性恢复力与位移变形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加载方式,通过位移控制,运用滞迟回线分解法及最小二乘法识别模型参数。通过仿真试验可以看出,该方法简单,方便,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 迟隔振系统 参数识别 滞迟回线分解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构件的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姜洪源 夏宇宏 +1 位作者 敖宏瑞 A.M.Уланов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94-1297,共4页
利用金属橡胶的弹性性能 ,设计了一种以金属橡胶作为阻尼元件的隔振器 ,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静态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金属橡胶隔振器刚度、密度及振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利用 Masing理论 ,建立了金属橡胶隔振器数学模型 ,利用数... 利用金属橡胶的弹性性能 ,设计了一种以金属橡胶作为阻尼元件的隔振器 ,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静态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金属橡胶隔振器刚度、密度及振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利用 Masing理论 ,建立了金属橡胶隔振器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隔振器 滞迟回线 阻尼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非线性干摩擦副的接触作用机理及其仿真结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宇燕 黄协清 宋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81,共5页
从金属橡胶材料的干摩擦阻尼产生的机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金属橡胶非线性干摩擦结构单元力学模型,该结构单元由一对带有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弹性元件构成,它们既表示了金属丝之间的摩擦特性,同时也表示了螺线卷线匝在受力变形时的... 从金属橡胶材料的干摩擦阻尼产生的机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金属橡胶非线性干摩擦结构单元力学模型,该结构单元由一对带有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弹性元件构成,它们既表示了金属丝之间的摩擦特性,同时也表示了螺线卷线匝在受力变形时的弹性特征。以建立的金属橡胶材料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多个摩擦副单元串联组成的结构,深入研究了线匝的摩擦接触,通过对结构单元组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对金属橡胶元件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滞迟回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在静态载荷作用下,研究了结构单元的摩擦系数、结构单元的摩擦角对金属橡胶结构摩擦耗能的影响,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研究了载荷的幅值、载荷的频率、载荷的初始相位对摩擦耗能的影响,此项研究工作大大减少了静态和动态试验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摩擦副 摩擦系数 摩擦角 滞迟回线 静动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脉冲发放型人工神经元
4
作者 袁晓 虞厥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2-65,共4页
从可编程神经脉冲振荡器(PNPO-ProgrammableNerualPulseOscilator)的数学原理出发,理论上探讨了构建恒定脉宽PNPO模型的原理和条件,提出一类脉冲发放型人工神经元电路,模拟生物神经元输... 从可编程神经脉冲振荡器(PNPO-ProgrammableNerualPulseOscilator)的数学原理出发,理论上探讨了构建恒定脉宽PNPO模型的原理和条件,提出一类脉冲发放型人工神经元电路,模拟生物神经元输出等幅、恒宽、频率可编程的离散电脉冲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滞迟回线 OTA器件 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IBER FAILURE ON QUASI-STATIC UNLOADING/RELOADING HYSTERESIS LOOPS OF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龙彪 宋迎东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1年第1期94-102,共9页
The two-parameter Weibull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fiber strength distribution.The stress carried by the intact and fracture fibers on the matrix crack plane during unloading/reloading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 The two-parameter Weibull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fiber strength distribution.The stress carried by the intact and fracture fibers on the matrix crack plane during unloading/reloading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global load sharing criterion.The axi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intact fibers upon unloading and reloading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fiber sliding relative to matrix in the interface debonded region.The interface debonded length,unloading interface counter slip length,and reloading interface new slip length are obtained by the fracture mechanics approach.The hysteresis loop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tresses considering fiber failure are compared with the cases without considering fiber failure.The effects of fiber characteristic strength and fiber Weibull modulus on the fiber failure,the shape,and the area of the hysteresis loops are analyzed.The predicted quasi-static unloading/reloading hysteresis loop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hysteresis loops matrix cracking interface debonding fiber fail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