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流域“五河”新水比例及其滞留时间量化研究
1
作者 李楷文 丁梦瑶 +6 位作者 范宏翔 吴华武 雷蕊宇 付丛生 李静 辛未 张赐成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8,I0027,共14页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河水(赣江、修河、信江、抚河、饶河,以下简称“五河”)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的高频率监测与分析,利用正弦拟合方法分析了降水和河水δ^(18)O和δD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五河”河水及降水氢氧同位素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57月)较为贫化,旱季(12月次年2月)较为富集,河水同位素变化与局地降水同位素、地下水同位素密切相关,说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存在良好的水文连通性;(2)“五河”流域内小于3个月的新水占比范围为3%~42%,流域内滞留时间范围为123.83~2495.0 d,其中赣江平均滞留时间最长、新水比例最低,乐安河和昌江的新水比例最高、平均滞留时间最短;(3)流域面积和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是“五河”流域新水比例的主要控制因素,坡度与新水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负相关性被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与新水比例的正相关性所掩盖;(4)修河、赣江流域较其他流域显著受到蒸发分馏的影响;(5)鄱阳湖湖水同位素值明显高于河水,且在湖口站点湖水同位素值较都昌站点偏低,这表明湖口站湖水受长江来水和蒸发分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鄱阳湖流域水文联系和水文过程进行解析,可为流域污染物的输移模拟及其机制阐释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新水比例 平均滞留时间 氢氧同位素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不同水力滞留时间对厌氧发酵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2
作者 吁安 桂伦 +3 位作者 马吉平 陈莎莎 龙云 姚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76-83,共8页
采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聚类分析、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及火山图分析等方法,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不同水力滞留时间的代谢产物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已知命名的代谢物369种,其... 采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聚类分析、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及火山图分析等方法,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不同水力滞留时间的代谢产物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已知命名的代谢物369种,其中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类化合物占比最高,占总代谢物的39.57%;通过构建OPLS-DA模型,设置VIP≥1且P<0.05,FC≥2.0和FC≤0.5为筛选阈值,共筛选出差异代谢产物474种,其中已知差异代谢物48种;随着水力滞留时间的缩短,正戊酸、己酸、苯甲酸和3-苯丙酸呈现显著的先下调后上调的现象。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厌氧发酵产沼气的代谢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水力滞留时间 非靶向代谢组 代谢产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挺水植被影响下滞水区滞留时间预测模型
3
作者 向珂 杨中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对于河道修复工程,为了增加河流地貌多样性,常会沿岸布置一些丁坝形成回流区(也称作滞水区)。滞水区的低速环流特点有利于泥沙落淤、营养质积累,为水生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影响着河道内的物质输移扩散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有... 对于河道修复工程,为了增加河流地貌多样性,常会沿岸布置一些丁坝形成回流区(也称作滞水区)。滞水区的低速环流特点有利于泥沙落淤、营养质积累,为水生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影响着河道内的物质输移扩散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采用量纲分析与遗传算法研究了挺水植被影响下滞水区滞留时间特性。对于植被化滞水区,影响水体滞留时间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类,包括混合层流动特性、滞水区形貌特征以及植被拖曳作用。首先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应用π定理引入了能够反映植被阻滞效应的参数1+C_(D)ad_(c),对于无植被情形1+C_(D)ad_(c)=1,表明物质交换不受该因素影响,而对于有植被情形1+C_(D)ad_(c)>1,表明交换活动会受到影响。其次通过分析比较,筛选了其他影响滞留时间的主控因素,包括体现来流强度的主流傅汝德数Fr,以及体现滞水区形貌特征的三维形状因子(Wdc)0.5/L和宽长比W/L。然后以上述四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了植被化滞水区滞留时间的一般性预测模型(即幂函数乘积模型)。最后基于收集的85组试验数据,采用遗传程序Eureqa对该幂函数乘积模型进行训练,拟合了植被化滞水区的滞留时间预测公式。对判定系数R2与平均绝对误差MAE的评价表明该公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各因素变化区间的分析表明该公式具有较宽广的适用范围。此外,通过比较这4种因素对模型结果的作用程度,发现宽长比W/L是影响滞水区水体滞留特性的关键参数,在开展相关工程设计时应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水区 挺水植被 滞留时间 量纲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探索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减少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晶 董青苗 +1 位作者 郑蕾 张云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5期667-669,681,共4页
目的: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优化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急诊患者在抢救室内的急救环节,以有效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患者安全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我院2020年1... 目的: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优化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急诊患者在抢救室内的急救环节,以有效缩短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患者安全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3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HFMEA模型后,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筛选出3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诊疗流程,观察组采用HFMEA模型优化后的急救诊疗流程,探讨两组患者的诊疗情况,包括入抢救室至出抢救室的用时、最终临床结局、投诉和纠纷,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较低,患者在入抢救室后的每一个环节的用时及总用时均较短。患者死亡率、投诉与纠纷的比例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模型能方便高效地识别影响抢救室患者病情救治的失效风险,建立针对性的优化方案。通过协调多科室和多部门的医疗资源,显著减少急救延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疫情常态化 抢救室患者 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与残留比例
5
作者 姜艳仙 牛鑫 +3 位作者 赖建东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4-659,共6页
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 动植物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种子传播是研究食果动物与植物之间互作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的途径(Lambert and Garber,1998;Fleming and Kress,2011;Arroyo-Rodriguez et al.,2015)。鸟类、翼手目和灵长类等食果动物是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Leighton,1993;Martins,2006;Fleming and Kress,2011;李宁等,2021),种子传播具有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更新、群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及植物种群延续等生态功能(Howe and Smallwood,1982;Jordano,2014;Yao et al.,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滞留时间 残留比例 种子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6
作者 万一瑾 朱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探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抢救流程)和观察组(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抢救)各50例,比较两组患护理效... 探讨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抢救流程)和观察组(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抢救)各50例,比较两组患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措施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抢救流程,缩短其抢救时间,避免了长时间的抢救室滞留问题,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议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抢救室 滞留时间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川图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控制研究
7
作者 梁雪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分析影响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出并验证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策略。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入抢救室的患者共129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石川图从多维度(如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量表调查进行... 分析影响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出并验证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策略。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入抢救室的患者共129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石川图从多维度(如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量表调查进行定量分析。数据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石川图分析揭示了患者经济问题、设备不便、缺乏临床路径、人性化沟通缺失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满员情况、等待床位、沟通障碍等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本研究成功地识别了影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多个关键因素,并通过综合干预策略有效地缩短了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优化急危重症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抢救室滞留时间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分析
8
作者 赵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95-0198,共4页
分析急救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影响。方法 限定76名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限定时间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基于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8名患者,分析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干... 分析急救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影响。方法 限定76名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限定时间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基于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8名患者,分析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占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通过快速干预、氧供保障、维持呼吸功能、监测和评估以及多学科合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的急性呼吸问题,最大限度上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急诊阶段,急救护理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尽早纠正呼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 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烘丝机内烟丝滞留时间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凯敏 何晋 +3 位作者 盛科 余娜 朱才生 吉德祥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99,共6页
为深入研究滚筒烘丝机内部加工过程,提升卷烟产品品质,通过对烟丝在滚筒烘丝机内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滚筒烘丝机内烟丝滞留时间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理论模型随各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丝滞留时间随着滚筒转速、... 为深入研究滚筒烘丝机内部加工过程,提升卷烟产品品质,通过对烟丝在滚筒烘丝机内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滚筒烘丝机内烟丝滞留时间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理论模型随各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丝滞留时间随着滚筒转速、半径和倾角的增大而减小;与滚筒烘丝机的长度成正比关系;随着滚筒内介质风速的增大略有减小。各工艺参数对烟丝滞留时间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倾角>半径>转速>长度>风速。通过试验验证了滚筒转速与烟丝滞留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滚筒烘丝机内烟丝滞留时间,有助于加强烘丝过程控制,提高制丝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烘丝机 烟丝 滞留时间 建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谢江宁 梁亚鹏 苗振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6-1447,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120例该院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信息,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筛选出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急诊滞留时间分为无滞留组(<6 h),轻度滞留组(6 h... 目的探讨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120例该院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信息,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筛选出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急诊滞留时间分为无滞留组(<6 h),轻度滞留组(6 h≤滞留时间<72 h),严重滞留组(滞留时间≥72 h)。分析不同急诊滞留时间对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120例老年创伤患者中10例(8.3%)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SS)及急诊滞留时间明显高于生存组,与老年创伤患者生存状况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ISS评分高及急诊滞留时间延长是老年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滞留组生存率高于轻度及严重滞留组(P<0.05);轻度滞留组生存率高于严重滞留组(P<0.05)。结论急诊滞留时间延长可明显增加老年创伤患者死亡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进行有效协调尽可能使该类患者住院,避免滞留时间延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滞留时间 创伤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滞留时间对微波热解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继兆 曾燮榕 +3 位作者 熊信柏 谢盛辉 唐汉玲 李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680,共4页
以炭毡为预制体,N_2为稀释气体,甲烷为炭源前驱体,其分压为10kPa,沉积温度为1100℃的工艺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气体滞留时间(0.05、0.1、0.15、0.2s)对微波热解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样品的体积密度及其密度均匀性的影... 以炭毡为预制体,N_2为稀释气体,甲烷为炭源前驱体,其分压为10kPa,沉积温度为1100℃的工艺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气体滞留时间(0.05、0.1、0.15、0.2s)对微波热解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样品的体积密度及其密度均匀性的影响,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了气体的滞留时间对微波热解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微波热解CVI工艺在1100℃90h内制备出体积密度为1.70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在滞留时间为0.15s时预制体呈现从内到外逐步致密的规律.同时,随着滞留时间的延长,热解炭的组织结构从低织构到中等织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复合材料 微波热解CVI 滞留时间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流动人口滞留时间及影响强度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广州 童玉芬 陆杰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平均滞留时间和相对滞留强度的定量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 流动人口 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筒内物料滞留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志刚 朱慧 +1 位作者 朱清萍 王晶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建立了颗粒物料在转筒干燥器内运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滞留时间的计算公式,用V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该仿真程序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转筒 物料 滞留时间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永霞 王韬 +3 位作者 朱晓光 杨开超 孙伟 封启明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EDLO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为核心,急诊预检、"120"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以及奉贤区中心医院参与的微信平台。纳入203例创伤患者,根据微信...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EDLO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为核心,急诊预检、"120"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以及奉贤区中心医院参与的微信平台。纳入203例创伤患者,根据微信平台的应用时间,将患者分为应用前组82例和应用后组121例。比较两组伤情特点、诊治情况及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预后(脓毒血症、呼吸机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就诊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手术情况、28 d内死亡情况、脓毒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应用后组脓毒症发生率、EDLOS低于或短于应用前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DLOS长、女性、呼吸机通气时间长、ICU住院时间长、创伤严重程度评分高及未使用微信平台是发生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 <0. 05)。脓毒症及ICU住院时间长是呼吸机通气时间长的危险因素(均P <0. 05)。呼吸机通气时间长是ICU住院时间长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可缩短创伤患者的EDLOS;未使用微信平台可增加患者脓毒血症发生风险,这可能与延长EDL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急诊滞留时间 预后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段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平均滞留时间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绍箕 罗运柏 +2 位作者 王祖武 尹兆森 王聪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5,共5页
以空气-水为介质,研究了空心球、多孔球填料单段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滞留时间与各种工况的关系。并给出计算平均滞留时间的关联式。
关键词 单段 平均滞留时间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消化道内食物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裴艳新 王德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哺乳动物消化道 食物 滞留时间 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滞留时间序列的毁伤率估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超 王军 郭治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针对机动目标在射击域中的随机滞留时间特性,分析了给定时间内统计滞留时间序列与有效射击的关系,提出一种在给定时间条件下通过求解满足有效射击的滞留时间个数的概率来估计毁伤率的方法。导出已知滞留时间序列分布下毁伤概率表示及近... 针对机动目标在射击域中的随机滞留时间特性,分析了给定时间内统计滞留时间序列与有效射击的关系,提出一种在给定时间条件下通过求解满足有效射击的滞留时间个数的概率来估计毁伤率的方法。导出已知滞留时间序列分布下毁伤概率表示及近似计算公式。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评估射击系统在随机射击状态下对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论 毁伤率 射击域 滞留时间 泊松过程 伽马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留时间法评价羧甲基纤维素钠水凝胶经皮释药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枚 张莉 +1 位作者 陈莉 李挺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672-67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凝胶剂中布洛芬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透皮屏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布洛芬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凝胶基质中布洛芬在不同时间的累积透过量,...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凝胶剂中布洛芬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透皮屏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布洛芬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凝胶基质中布洛芬在不同时间的累积透过量,采用滞留时间法评价羧甲基纤维素钠水凝胶的经皮释药特性。【结果】1.25%和2.5%甲基纤维素的布洛芬凝胶剂的外观较好,3种基质凝胶剂中布洛芬的累积透过量无显著性差异。3种布洛芬凝胶剂的稳态流量、渗透系数没有差异,表观扩散系数、表观分配系数以及滞留时间略有不同。【结论】选用的3个浓度基质布洛芬的经皮释药特性没有显著差异,临床应用该基质应考虑凝胶剂的外观和涂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滞留时间 羧甲基纤维素钠 水凝胶剂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洪伟 史文宗 +2 位作者 王耀辉 孙伟 张重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滞留...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滞留时间的因素(性别、年龄、入抢救室时间段,就诊月份、节假日,初步诊断分类、转归去向等)。结果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1984例,滞带留时间0~722 h,滞带留时间<6 h的有454例(22.9%),滞留时间>6h有1530例(77.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滞留时间>6 h的影响因素有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而性别、年龄、节假日不影响滞留时间。结论该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与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相关,应当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CA循环降低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间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洋 李姝文 +2 位作者 汪洋 张梦欢 黄朝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期29-31,共3页
成立科内质量控制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间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进对策,从规范流程,加强培训,加强医患、医护沟通与交流等4个方面进行改进。使急诊患者在绿... 成立科内质量控制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间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进对策,从规范流程,加强培训,加强医患、医护沟通与交流等4个方面进行改进。使急诊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合格率由84.8%提高到93.1%,显著降低了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绿色通道 滞留时间 PD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