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滇东地区浅海、滨海及海陆交互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素新 喻建新 +3 位作者 杨逢清 彭元桥 殷鸿福 于吉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86,共6页
 对黔西滇东地区的贵州普定高窝、贵州六枝中寨和云南宣威密德3条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的大山物源成因和界线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发现:在界线粘土岩中,其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见少量高岭石、伊利石或绿泥石;碎屑物...  对黔西滇东地区的贵州普定高窝、贵州六枝中寨和云南宣威密德3条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的大山物源成因和界线地质意义进行研究发现:在界线粘土岩中,其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见少量高岭石、伊利石或绿泥石;碎屑物质中有六方双锥石英、锆石、长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物质。推断该地区在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至少经历一至两次强烈的火山作用,并且有多个火山喷发源。界线粘土岩中火山物质的富集与贫乏可能与剖面离火山喷发源的远近有关。粘土岩物源物质的成因均为火山喷发,火山灰伴随正常沉积物沉积而形成即凝灰沉积而形成,与华南大部分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粘土岩的物源成因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滇东地区 界线 粘土岩 物源 火山喷发 三叠系 黔西 早三叠世 晚二叠世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滇东地区震旦(Ediacaran)系顶部Longfengshaniaceae藻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烽 宋学良 +4 位作者 尹崇玉 刘鹏举 S.M.AWRAMIK 王自强 高林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3-1649,I0003,共8页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云南东部晋宁、江川地区的震旦(Ediacaran)系顶部渔户村组旧城段新发现的龙凤山藻科(Longfengshaniaceae)化石,与华北燕山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及北美中元古代小达尔群产出的Longf engshania化石明显不同,叶状...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云南东部晋宁、江川地区的震旦(Ediacaran)系顶部渔户村组旧城段新发现的龙凤山藻科(Longfengshaniaceae)化石,与华北燕山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及北美中元古代小达尔群产出的Longf engshania化石明显不同,叶状体形态更为多样,呈梭形、枣核形、铲形、长条带形或球囊形等,拟茎较粗壮,与叶状体的接合很平缓,部分可见盘状、短茎状、披针状固着构造和叶状体萌生现象。依据形态记述了2属6种,包括1新属2新种3相似种,讨论和修订了龙凤山藻的科、属特征。华南滇东地区这些宏体藻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表明震旦(Ediacaran)纪末期也存在后生植物的多样化发展,可能为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的爆发性演化奠定了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地区 震旦(Ediacaran)系 旧城段 龙凤山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鹏 刘少峰 窦国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93-1803,共11页
对滇东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灰岩进行地层对比表明,地幔柱上涌导致的隆升开始于茅口期,表现为茅口组同沉积过程中断层差异升降形成的水下隆升;而现今看到的茅口组的地层减薄正是水下隆升形成的沉积地层厚度差异和沉积后地表隆升... 对滇东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灰岩进行地层对比表明,地幔柱上涌导致的隆升开始于茅口期,表现为茅口组同沉积过程中断层差异升降形成的水下隆升;而现今看到的茅口组的地层减薄正是水下隆升形成的沉积地层厚度差异和沉积后地表隆升剥蚀的共同结果,但沉积后隆升的规模远远小于前人估算的千米级别。会东大桥-普格-布拖一带发育的砾岩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多期次性和砾岩的水下泥石流成因,根据其分布范围划定了第一期岩浆喷发之后滇东地区的抬升剥蚀以西昌-巧家断裂和普雄-普渡河断裂为东界。根据上述地质证据,总结了滇东地区二叠纪的构造-沉积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灰岩 泥石流砾岩 小江断裂 地幔柱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作用对滇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孔隙特征的控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常青 朱炎铭 陈尚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39-448,共10页
基于滇东地区筇竹寺组钻井岩样压汞实验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及SEM观察,从成岩作用入手研究其对页岩孔隙特征的控制。结果表明:筇竹寺组页岩孔径从超大孔至微孔均有发育,过渡孔及微孔是孔容及孔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压汞孔隙度与TOC含... 基于滇东地区筇竹寺组钻井岩样压汞实验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及SEM观察,从成岩作用入手研究其对页岩孔隙特征的控制。结果表明:筇竹寺组页岩孔径从超大孔至微孔均有发育,过渡孔及微孔是孔容及孔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压汞孔隙度与TOC含量及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脆性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基于进汞曲线形态及孔径分布,将本区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退汞效率低,孔隙联通性好的S型,及退汞效率较高,孔隙联通性较好的反S型。受控于成岩作用中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伊利石继承高岭石孔隙结构特征,随着含量的增加,开放联通型中孔、过渡孔及微孔孔容会迅速增加,孔隙度增大;但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溶解硅重结晶使部分孔隙受到石英的胶结及堵塞,成为封闭孔及半封闭孔,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孔隙度减小,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本区筇竹寺组页岩S型及反S型孔隙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控制机制 成岩作用 筇竹寺组页岩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含煤岩系微量元素特征及含铂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庆霖 赵鹏大 +2 位作者 成秋明 张振飞 周云满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采用浓集化学光谱(C-OES)、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滇东地区晚古生代及中、新生代21件含煤岩系全岩样品的22种微量元素及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各时代含煤岩系均有不同程度Pt与Pd富集现象,... 采用浓集化学光谱(C-OES)、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滇东地区晚古生代及中、新生代21件含煤岩系全岩样品的22种微量元素及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各时代含煤岩系均有不同程度Pt与Pd富集现象,且Pd/Pt<1。其中,下石炭统万寿山组含煤岩系富集As,Pt,B,Au,Pd,V,Sb,U,Pb,W等元素;下二叠统梁山组含煤岩系富集B,Mo,As,Pt,U,W,Pb,Pd,V等元素;上二叠统宣威组含煤岩系富集Pt,Cu,Mo,Pd,As,V,Ag等元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岩系富集As,B,Pb,Pt,Pd,U,W,Sb,Mo,Zn,Ag等元素;上新统茨营组褐煤富集Pt,As,Pb。结合沉积环境、火山活动等地质分析,宣威组含煤岩系中Pt-Pd-Cu等元素富集可能与二叠纪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铂族元素 微量元素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系赋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陶志刚 曹代勇 +3 位作者 李建 石显耀 林玉成 王坚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8期56-59,共4页
滇东地区位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煤田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层以NNE、NE向为主,受主要断裂影响,煤田在南北向呈带状,东西向呈段状展布,各煤矿区在平面上呈NE向带状分布。研究区煤系赋存受基... 滇东地区位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煤田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层以NNE、NE向为主,受主要断裂影响,煤田在南北向呈带状,东西向呈段状展布,各煤矿区在平面上呈NE向带状分布。研究区煤系赋存受基底主干断裂的控制作用明显,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强,北部地区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较少,煤层多保存于向斜构造中,保存较完整,煤层埋藏较深;南部受弥勒-师宗断裂带影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对煤层破坏严重,煤系赋存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构造格局 煤系赋存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石显耀 曹代勇 +1 位作者 林玉成 郑志红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12期24-27,33,共5页
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滇东控煤构造划分为4大类(褶皱断裂组合、逆冲断裂组合、伸展构造组合和反转构造组合)11种控煤构造样式,其形成机制主要以挤压作用为主,辅以局部的拉张或走滑作用,在一... 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滇东控煤构造划分为4大类(褶皱断裂组合、逆冲断裂组合、伸展构造组合和反转构造组合)11种控煤构造样式,其形成机制主要以挤压作用为主,辅以局部的拉张或走滑作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因局部应力场改变而产生的变形。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以逆冲断裂组合为主的控煤构造样式,其煤系受构造破坏显著,煤系赋存范围较小;以褶皱断裂组合为主的控煤构造样式,其煤系赋存稳定,可形成大面积开发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地区 控煤构造样式 赋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断陷岩溶盆地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特征剖析——以吴家营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宇 《云南地质》 1993年第3期301-316,共16页
岩溶断陷盆地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是滇东地区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本文系统地剖析了吴家营一带的水文地质及水资源特征,可以代表这一类型。其中,裸露型岩溶区具不均匀的洞隙系统,为快速管道流;覆盖型岩溶区含水层等效于多孔介质特征,... 岩溶断陷盆地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是滇东地区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本文系统地剖析了吴家营一带的水文地质及水资源特征,可以代表这一类型。其中,裸露型岩溶区具不均匀的洞隙系统,为快速管道流;覆盖型岩溶区含水层等效于多孔介质特征,为慢速扩散流。这类岩溶水系统的水资源大部分在山边暗河出口或大泉排泄到地表;覆盖区由于盆地断陷幅度大,往往补给不畅,水资源有限。因此,对这类岩溶水系统应着重于暗河和大泉的调查观测,对覆盖区不宜轻易投入太多的勘探工作量,不然,效果往往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滇东地区 断陷盆地 大泉 岩溶区 覆盖区 补给 裸露 特征 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滇东地区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多层合采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站伟 陈世达 +2 位作者 陶树 汤达祯 丁鹏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研究黔西-滇东地区煤岩变质程度控制下的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基于83块煤岩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曲线系统分析,建立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参数与煤岩变质程度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并探讨其对多煤层合采产层组合优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黔西-滇东地区煤岩变质程度控制下的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基于83块煤岩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曲线系统分析,建立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参数与煤岩变质程度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并探讨其对多煤层合采产层组合优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级的增高,煤岩趋于致密化,微小孔的比表面积大幅增加,对甲烷的吸附能力也显著增强;解吸关键压力节点(启动压力、转折压力、敏感压力)及各解吸阶段(低效解吸阶段、缓慢解吸阶段、快速解吸阶段、敏感解吸阶段)覆盖压差也随之增大。当镜质组反射率大于3.0%时,煤岩储渗空间及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开始趋于稳定。研究区煤岩变质程度的差异分布和叠置压力系统的空间分异,进一步导致不同煤层解吸产气过程的复杂化。从多层合采的角度而言,在煤层暴露之前,确保产层实现较高的解吸效率,才能保证合采产能和分层贡献,并据此划分出产层组合评价的七类约束条件,进而用于指导多层合采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层气 多层合采 吸附-解吸 产层组合 黔西-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场及其对滇东地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荣欢 解朝娣 +2 位作者 赵小艳 雷兴林 严鑫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1,553,共7页
根据芦山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最新研究结果,采用3个震源模型计算了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余震活动分布的关系,探讨芦山地震的发生对滇东地区影响。结果表明,90%以上芦山地震的后续地震活... 根据芦山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最新研究结果,采用3个震源模型计算了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余震活动分布的关系,探讨芦山地震的发生对滇东地区影响。结果表明,90%以上芦山地震的后续地震活动分布于正的库仑破裂应力区域,余震活动受到了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滇东地区一直处于应力闭锁状态,芦山7.0级地震的发生,可能对滇东的小江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有一定的应力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 0级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铂钯无模型定量成矿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玉清 王建琼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5,共6页
文章对滇东地区在分析、建立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川—曲靖图幅为例,探讨了采用铂钯地球化学异常与各种成矿有利地质标志相结合计算成矿有利信息量和单元总信息量,进行无模型指导下的定量成矿预测和评价的方法,圈定、评价... 文章对滇东地区在分析、建立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川—曲靖图幅为例,探讨了采用铂钯地球化学异常与各种成矿有利地质标志相结合计算成矿有利信息量和单元总信息量,进行无模型指导下的定量成矿预测和评价的方法,圈定、评价了铂钯找矿可行地段5处,找矿有利地段3处,认为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可供找矿解剖验证。同时指出了该方法普遍适用于其它矿种的预测、评价及其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与评价 无模型 铂钯元素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RT模型的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成荣 王妍 +4 位作者 张超 刘云根 张诗文 邓再春 钱慧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3期96-106,共11页
精准估算并探析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过程及趋势,可为区域森林碳储量精准估算、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法支持。基于滇东地区1997年、2002年、2007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与同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森林... 精准估算并探析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过程及趋势,可为区域森林碳储量精准估算、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法支持。基于滇东地区1997年、2002年、2007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与同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构建森林碳储量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GBRT)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森林碳储量时空变化趋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GBRT模型的精度评价指标(R2=0.94、RMSE=3.98 t/hm2、rRMSE=13.44 t/hm2、P=82.57%)均优于偏最小二乘模型、KNN(k-nearest neighbor,k最近邻)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可作为后续森林地上碳储量估算的一种新手段;(2)1997—2022年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在20 t/hm2以下面积占比呈大幅度减少趋势,大部分地区向着20~30 t/hm2范围转移,碳密度呈增长趋势,增幅为3.9%;(3)1997—2022年滇东地区森林总碳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幅为4.2%;(4)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在相邻空间单元上呈聚集状态,区域森林碳储量具有空间异质性。滇东地区森林碳储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提升空间大,部分区域的生态治理修复与森林经营管理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GBRT模型 遥感估算 空间异质性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寒武系第三阶沉积岩磁组构研究及其对古水流方向的启示
13
作者 张冬孟 程鑫 +9 位作者 卫弼天 幸龙云 刘非凡 彭晓霞 邓晓红 边紫薇 李腾 兰书琪 周亚楠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5-670,共16页
以滇东地区朱家箐剖面和古莲村剖面为例,对滇东地区寒武系第二阶石岩头组、第三阶玉案山组和红井哨组共计42个采点(319个样品)开展了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载磁矿物包括磁铁矿、赤铁矿以及少量的针铁矿,而AMS... 以滇东地区朱家箐剖面和古莲村剖面为例,对滇东地区寒武系第二阶石岩头组、第三阶玉案山组和红井哨组共计42个采点(319个样品)开展了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载磁矿物包括磁铁矿、赤铁矿以及少量的针铁矿,而AMS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携带;两个剖面样品的磁面理均较为发育,各向异性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沉积特征,但结合地层走向与椭球体主轴的分布情况,认为朱家箐剖面反映了后期近E—W向挤压应力作用造成的初始变形组构,古莲村剖面的样品则保留了原生的叠瓦状沉积组构,包括流动组构和横向组构。对古莲村剖面样品的形状因子q和叠瓦角β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玉案山组到红井哨组沉积的数百万年间,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古水流方向没有显著变化,均为SW—NE向,其物源应该来自于西侧的康滇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地区 寒武系第三阶 岩石磁学 磁组构 古水流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滇东地区的民族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卡祥 张晓慧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4-60,共7页
明清时期,滇东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相互杂居,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影响下形成了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局面。滇东地区民族融合方式虽以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为主,但也普遍存在汉族融入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现象。与此同时,... 明清时期,滇东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相互杂居,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影响下形成了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局面。滇东地区民族融合方式虽以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为主,但也普遍存在汉族融入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现象。与此同时,定居于滇东地区的各民族留存下了许多与本民族相关的地名,以各民族相关地名的分布变化为线索,可以更清晰地考察明清时期滇东地区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滇东地区 地名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页岩气调查云宣地1井钻探施工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岩 郭军 王文彬 《钻探工程》 2021年第8期12-18,共7页
云宣地1井是滇东地区一口小口径页岩气调查井,该井主要钻遇了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恶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岩石挤压破碎及井内掉块等井下复杂情况。通过钻头优选、钻井液优化、多种堵漏措施相结合... 云宣地1井是滇东地区一口小口径页岩气调查井,该井主要钻遇了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地层。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恶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岩石挤压破碎及井内掉块等井下复杂情况。通过钻头优选、钻井液优化、多种堵漏措施相结合、顶漏钻进及侧钻施工技术等针对性措施,解决了大套灰岩地层因大型溶洞或纵向裂隙发育而引起的恶性漏失、井内掉块等问题,避免了钻井液密度过大而导致井壁失稳的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机械钻速,保证该井顺利完钻。该钻探施工经验可为后期滇东地区复杂灰岩地层钻探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调查井 顶漏钻进 钻头优选 钻井液 侧钻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探讨——以云南省富源县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加飞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文章以云南省富源县为例,通过实践总结、深入调研和分析统计资料,对滇东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进行探讨,分析其运行管护存在水源工程基础薄弱、管护资金投入不足、水费收缴机制不畅、社会管护意识不高、水务改革相对滞后等问题... 文章以云南省富源县为例,通过实践总结、深入调研和分析统计资料,对滇东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进行探讨,分析其运行管护存在水源工程基础薄弱、管护资金投入不足、水费收缴机制不畅、社会管护意识不高、水务改革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加强水源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水权水务改革、完善水费收缴制度、夯实工程管护基础、凝聚社会共管力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滇东地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运行管护 整体规划 长效机制 城乡供水一体化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铂钯无模型定量成矿预测与评价
17
作者 郑玉清 王建琼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S1期207-212,共6页
针对滇东地区,在分析、建立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川—曲靖图幅为例,探讨了采用铂钯地球化学异常与各种成矿有利地质标志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成矿有利信息量和单元总信息量;建立无模型指导下的定量成矿预测和评价方法;圈定、... 针对滇东地区,在分析、建立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川—曲靖图幅为例,探讨了采用铂钯地球化学异常与各种成矿有利地质标志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成矿有利信息量和单元总信息量;建立无模型指导下的定量成矿预测和评价方法;圈定、评价了铂钯找矿可行地段5处,找矿有利地段3处,可供找矿验证。同时指出了该方法普遍适用于其它矿种的预测、评价及其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与评价 无模型 铂钯元紊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未来数年M≥6.0地震的统计预测
18
作者 邰通辉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从全概率公式出发 ,运用古登堡公式对滇东地区震级频度关系、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复发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 ,认为该地区未来 3~ 4年内有发生M≥ 6.
关键词 滇东地区 地震活动性 统计分析 云南 震级 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细粒岩中结核类型与成因分析
19
作者 张娜娜 方泽鑫 陈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1期87-92,103,共7页
本文针对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石岩头段与玉案山段细粒岩中的结核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结核与围岩的成分、形态、产状、结核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进行了分类及成因分析。发现该区域主要为同生结核及成岩结核,其中砂质结核属同生结核、部分泥质... 本文针对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石岩头段与玉案山段细粒岩中的结核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结核与围岩的成分、形态、产状、结核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进行了分类及成因分析。发现该区域主要为同生结核及成岩结核,其中砂质结核属同生结核、部分泥质结核及黄铁矿结核属成岩结核。在成因上发现砂质结核的形成与底流溶解—胶结作用有关;泥质结核的形成是早期成岩过程中收缩、层内微拉、机械压实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黄铁矿结核主要形成在强还原环境中,沉积作用末期成岩作用早期弱固结的泥岩孔隙中Fe^(2+)与H_2S反应生成胶黄铁矿后进一步结晶脱水,此后在均一性较好的泥质围岩中以"物以类聚"的方式持续生长形成球状黄铁矿结核。本次结核的研究对揭示沉积物早期埋藏和成岩环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细粒岩 结核 成岩作用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20
作者 陈志柱 张宗羲 杨楠 《云南地质》 202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通过野外露头、钻孔调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研究,初步确定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 q)黑色页岩广泛发育,其沉积厚度大而且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高、演化程度高、裂缝发育,具备了形成页岩气藏的良好基础。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有机质丰度 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