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刺激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并促进成骨
1
作者 药文鑫 王毅 +1 位作者 蔡林 冯晓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765-6771,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易引发病理性骨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调节骨质疏松症骨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不同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W... 背景:骨质疏松症易引发病理性骨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调节骨质疏松症骨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不同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方法:通过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检索1995年1月至2024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osteoporosis,plant-derived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exosomes,osteoblasts,osteoclasts”为英文检索词,以“骨质疏松症,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外泌体,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5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天然靶向性等优点,这些特性不仅确保了其在体内的稳定存在与有效作用,还避免了不必要的免疫反应,为长期治疗策略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可以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以及促进成骨-抑制破骨双重作用抗骨质疏松症;此外,部分植物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因具有骨靶向性,未来或将成为新型示踪靶标和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植物泌体样纳米囊泡 泌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工程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BMSCs-源外泌体通过Keap1/NQO1/Nrf2信号通路缓解脑出血大鼠神经损伤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方 唐仕军 麦麦提依明·托合提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生长因子(rat nerve growth factor,RtN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BMSCs exosomes)缓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大鼠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BMSCs exosomes。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生长因子(rat nerve growth factor,RtN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BMSCs exosomes)缓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大鼠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BMSCs exosomes。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ICH+RtNGF组,ICH+BMSCs exosomes组,ICH+RtNGF+BMSCs exosomes组,每组12只。建立ICH大鼠模型,并给予RtNGF或BMSCs exosomes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制备各分组大鼠脑组织石蜡组织切片,并对其进行HE染色。qPCR法测定各分组大鼠脑组织中Keap1/NQO1/Nrf2信号通路蛋白质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组化(IHC)法测定各分组大鼠脑组织中Keap1/NQO1/Nrf2信号通路蛋白质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中存在多处明显的组织腔隙和血凝块。ICH+RtNGF组、ICH+BMSCs exosomes组和ICH+RtNGF+BMSCs exosomes组均有所改善,且ICH+RtNGF+BMSCs exosomes组缓解神经损伤效果最好。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中Keap1,NQO1和Nrf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上述3种蛋白质IHC相对染色评分升高(P<0.05)。与ICH组相比,ICH+RtNGF组、ICH+BMSCs exosomes组和ICH+RtNGF+BMSCs exosomes组上述检测指标水平降低(P<0.05),且与ICH+RtNGF组或ICH+BMSCs exosomes组相比,ICH+RtNGF+BMSCs exosomes组上述检测指标水平更低(P<0.05)。结论RtNGF联合BMSCs exosomes治疗ICH大鼠,可通过Keap1/NQO1/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缓解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鼠神经生长因子 BMSCs-源外泌体 Keap1/NQO1/Nrf2信号通路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炎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对LPS诱导的MAC-T细胞炎症的影响
3
作者 李杨 王昭元 +5 位作者 何兴丽 刘鹏 王梓 李晓琳 宋杨阳 沈冰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97-5107,共11页
【目的】外泌体是细胞通讯和组织微环境建立的关键因素,其对炎症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及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静脉血,... 【目的】外泌体是细胞通讯和组织微环境建立的关键因素,其对炎症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及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静脉血,离心后获得血浆,并对血浆进行超速离心,分离得到血浆源外泌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孵育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后MAC-T细胞中促炎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验证孵育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后NF-κB通路相关蛋白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通过CCK8和Hoechst染色验证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对MAC-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效果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奶牛乳房炎血浆源外泌体可显著下调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23、IL-1α、NFRK、MyD 88、TNF-α、IL-1β基因mRNA的表达(P<0.05);健康奶牛血浆源外泌体仅对IL-1β基因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奶牛乳房炎血浆源外泌体显著降低NF-κB通路蛋白TLR4、MyD88和TNF-α的表达(P<0.05);健康奶牛血浆源外泌体NF-κB通路蛋白表达与LPS组无显著差异(P>0.05)。CCK8与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奶牛乳房炎血浆源外泌体可促进细胞增殖,缓解细胞凋亡;健康奶牛血浆源外泌体可恢复一定的细胞活力。【结论】奶牛乳房炎血浆源外泌体可通过NF-κB通路缓解LPS诱导的MAC-T细胞炎症。本研究结果将为血浆源外泌体在奶牛乳房炎中发挥的抗炎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血浆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源外泌体 NF-ΚB通路 抗炎 奶牛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源外泌体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璐 陈涛 江波涛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前,关于肾损伤与外泌体的临床研究大多集中在尿源外泌体上,特别是在肾脏疾病患者中,尿源外泌体提供的信息可能直接反映肾脏的生理状态,有望作为肾脏疾病的一种新型分子标志物,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此外,尿源外泌体也可用于部分肾脏... 目前,关于肾损伤与外泌体的临床研究大多集中在尿源外泌体上,特别是在肾脏疾病患者中,尿源外泌体提供的信息可能直接反映肾脏的生理状态,有望作为肾脏疾病的一种新型分子标志物,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此外,尿源外泌体也可用于部分肾脏疾病的治疗,并且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从尿液中分离出的外泌体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和监测肾脏疾病的作用及其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以为尿源外泌体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肾损伤 尿源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及地质评价——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例 被引量:62
5
作者 沈扬 贾东 +2 位作者 宋国奇 丁咸宝 李茂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9,共9页
在油气近源富集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油气在远离烃源区被发现。对于这部分油气藏如何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与烃源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有何不同?本文根据油藏(圈闭)—烃源的空间配置和成藏联系,将其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三种类型。与... 在油气近源富集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油气在远离烃源区被发现。对于这部分油气藏如何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与烃源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有何不同?本文根据油藏(圈闭)—烃源的空间配置和成藏联系,将其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三种类型。与源内相比,源外有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机制。源外成藏虽较源内苛刻,但在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局部富集形成大油气田。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实例进行典型解剖,提出生烃凹陷丰富的烃源、高效的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其得以源外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源外地区作为一个新的勘探领域,具备很大的拓展潜力和空间。在油气勘探中,应注意源外成藏的可能性,并采取针对性的以输导条件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开展源外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 成藏机理 输导体系 车排子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蒙启安 赵波 +6 位作者 梁江平 孙国昕 彭建亮 包丽 李迎霜 霍丽明 马永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46,共14页
勘探证实,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已发现的富拉尔基油田、江桥油田、二站-阿拉新油气田、白音诺勒油气田和平洋油气田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距离生油凹陷30~100km,成藏要素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构造地质学、... 勘探证实,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已发现的富拉尔基油田、江桥油田、二站-阿拉新油气田、白音诺勒油气田和平洋油气田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距离生油凹陷30~100km,成藏要素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深入剖析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表明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在四个鼻状构造带和超覆带上,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指出该区油气成藏和富集程度受构造和沉积砂体类型双重控制。典型油气藏解剖表明,该区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发育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及岩性上倾尖灭等油气藏类型。结合构造、断裂、沉积及油气运移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不整合面、断层和砂体是油气输导通道,为今后该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斜坡区 油气藏要素 西部斜坡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源内与源外油气成藏的烃源灶差异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文智 张斌 +5 位作者 王晓梅 吴松涛 张水昌 刘伟 王坤 赵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5,共12页
源内和源外油气成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烃源灶的要求明显不同。基于中国陆相已知常规油藏的源-藏对应关系和页岩油烃源灶特征研究,论证常规油藏与页岩油的烃源灶差异性。常规油气藏大多数都分布在源外,其形成是油气受浮力作用... 源内和源外油气成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烃源灶的要求明显不同。基于中国陆相已知常规油藏的源-藏对应关系和页岩油烃源灶特征研究,论证常规油藏与页岩油的烃源灶差异性。常规油气藏大多数都分布在源外,其形成是油气受浮力作用发生由分散到富集的过程,油气聚集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母质丰度,但需要较高的排烃效率和排烃量,烃源岩TOC门限值为0.5%,最佳区间为1%~3%。源内油气藏以页岩油气为主,是油气在源内的滞留,缺少大规模运移富集过程,对烃源岩质量和规模要求更高。中高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2%,最佳区间为3%~5%,中低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6%,且越高越好;有机质类型以Ⅰ—Ⅱ_(1)倾油型有机质为宜。开展烃源岩品质与分级评价,寻找规模优质烃源岩富集区和富集段,是油气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必须关注的科学问题,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富集区选区和选段、经济发现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油气藏 源外聚集 页岩油 内滞留 灶差异 有机质丰度 陆相 优质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 被引量:23
8
作者 潘树新 卫平生 +5 位作者 袁剑英 王天奇 赵志魁 赵占银 王立贤 雷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9-604,共6页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牧吉油砂矿和套保油田等油区。笔者在松南西斜坡发现一条大型"人字"形沟谷体系,该沟谷体系对白城水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河道上的探井都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套保和图牧吉油田(距离主力生油凹陷达120km)的成因也与沟谷体系有关。嫩一、二段湖相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沟谷体系的高孔—高渗储层以及单倾斜坡使得长岭凹陷生成的油气具备了向西部斜坡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因此,盆缘发育的"人字"形沟谷体系及其控制的河道沉积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高速公路",只要存在圈闭条件,沿着"高速公路"就可以实现"源外"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论 盆缘沟谷体系 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 源外找油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隆起区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模式——以松辽盆地杏北地区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付广 薛盼 +1 位作者 孙同文 张利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13-17,共5页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气主要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北部和南西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北部扶余油...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气主要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北部和南西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北部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为:①断裂侧向输导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运移通道;②北部背斜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为:①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侧向输导并聚集提供了运移通道;②反向断裂规模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油气成藏有2种模式:①断裂侧向输导背斜构造高部位油气聚集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中央背斜带北部;②砂体侧向输导反向断裂遮挡油气聚集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南西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 隆起区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谷蛋白源外啡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修启 张兆敏 +1 位作者 阎祥洲 陈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78,89,共5页
食物来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选择适当的蛋白酶 ,水解麦谷蛋白 ,经分离纯化可以得到大量的外啡肽。文中综述了麦谷蛋白源外啡肽的分离与纯化、阿片活性评定及其生理功能。根据麦谷蛋白资源丰富、成本低 ,安全性好的特点 ... 食物来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选择适当的蛋白酶 ,水解麦谷蛋白 ,经分离纯化可以得到大量的外啡肽。文中综述了麦谷蛋白源外啡肽的分离与纯化、阿片活性评定及其生理功能。根据麦谷蛋白资源丰富、成本低 ,安全性好的特点 ,建议选择与胃蛋白酶和胰弹性蛋白酶酶学性质相近的微生物蛋白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谷蛋白源外啡肽 微生物蛋白酶 分离 纯化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焕来 陈岩 王卫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4-1335,共12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外斜坡区断砂配置运聚机制及有利分布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砂体连通分布区和砂体所在地层顶面砂体输导油气汇聚区,确定油气成藏期砂体输导油气分布区;通过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与断裂侧向封...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外斜坡区断砂配置运聚机制及有利分布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砂体连通分布区和砂体所在地层顶面砂体输导油气汇聚区,确定油气成藏期砂体输导油气分布区;通过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与断裂侧向封闭所需的最小填充物泥质含量的相对大小,确定油气成藏期河道砂体上倾方向断裂侧向封闭部位,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扣村断裂与沙一下亚段砂体配置分布区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扣村断裂与沙一下亚段砂体配置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其东部,有利于西北歧南次凹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扣村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聚集成藏,与目前扣村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其东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斜坡区 油气运聚 断砂配置分布区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广 王宏伟 +1 位作者 韩国猛 浦秀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0-1708,共9页
为了明确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先统计研究区已知井点砂体地层砂地比值,将最小比值作为能储集油气砂体的所需最小值,圈闭出能储油砂体分布区;再通过计算得到砂体地层顶面古构造脊分布,将二者叠合部位确定为沿砂体... 为了明确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先统计研究区已知井点砂体地层砂地比值,将最小比值作为能储集油气砂体的所需最小值,圈闭出能储油砂体分布区;再通过计算得到砂体地层顶面古构造脊分布,将二者叠合部位确定为沿砂体侧向运移向断裂输送油气路径;然后计算圈出断裂侧向封闭部位,将其与能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叠合,该叠合部位即可判定为断砂配置圈闭油气部位。笔者建立了预测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的方法,既将输送油气路径和断砂配置圈闭油气耦合部位预测为油气聚集有利部位。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中。预测结果显示,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源聚集有利部位主要有2处,均分布在赵北断裂西部,与目前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斜坡区 断裂 油气聚集 有利部位 预测方法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对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要素空问匹配关系和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有3个要素:齐家一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小幅度构造及岩性圈闭和被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西斜坡区萨...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要素空问匹配关系和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有3个要素:齐家一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小幅度构造及岩性圈闭和被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圈闭位于齐家一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区侧上方,主要由4条输导通道沟通:第1条输导通道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第2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第3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富拉尔基;第4条输导通道从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油气主要分布在运移输导通道上或附近;运移输导量越大,油气越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 斜坡区 油气成藏要素 空间匹配关系 萨二 二三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光油田复杂源外油藏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才 黎锡瑜 +1 位作者 樊晓伊 侯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春光油田是一个具有多油源供给、多输导体系和多油品的复杂油气聚集区。车排子凸起本地不发育有效烃源岩,其供烃距离长达数十千米至上百千米,属于典型的源外油藏,导致春光油田成藏条件复杂,油气圈闭识别难度大,成藏特征非常独特。从油... 春光油田是一个具有多油源供给、多输导体系和多油品的复杂油气聚集区。车排子凸起本地不发育有效烃源岩,其供烃距离长达数十千米至上百千米,属于典型的源外油藏,导致春光油田成藏条件复杂,油气圈闭识别难度大,成藏特征非常独特。从油气来源分析出发,通过断裂、板砂、不整合面三方面分析了油气输导体系,建立了重点含油井区成藏模式,总结了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光油田具有明显的"双向供烃"特征,油气主要是通过不整合面、板砂和断层面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油田 车排子凸起 输导体系 源外油藏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特征差异性研究:以松辽和渤海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彪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536-544,共9页
为了研究富油气凹陷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特征、明确分布规律,以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及运移通道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松辽和渤海湾盆地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与断砂组合输导模式之间关系的实例分析,对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 为了研究富油气凹陷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特征、明确分布规律,以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及运移通道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松辽和渤海湾盆地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与断砂组合输导模式之间关系的实例分析,对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的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特征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为先垂向后侧向,以垂向为主;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为侧向,断裂仅起侧接作用。②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主要有牙刷状和树枝状2种;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主要有同层阶梯状和跨层阶梯状2种。③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为始于断裂的线状;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为穿过断裂的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区 源外斜坡区 断砂组合 油气输导特征差异性 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坡中隆与向斜区油气成藏特征的差异性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生云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4期102-107,112,共7页
为了掌握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分布规律,应用石油地质油气成藏理论,在升平坡中隆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油藏类型及油分布规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造成升平坡中隆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油成藏特征差异性的成因进行了... 为了掌握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分布规律,应用石油地质油气成藏理论,在升平坡中隆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油藏类型及油分布规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造成升平坡中隆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油成藏特征差异性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升平坡中隆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在油气藏圈闭类型上具有显著区别,升平鼻状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断背斜和断块圈闭是其油藏的主要类型,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背景下形成的断层—岩性圈闭是其油藏的主要类型;油输导通道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不同是升平坡中隆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油分布规律不同的根本原因,升平坡中隆葡萄花油层砂体中油侧向运移路径及分布控制着油在坡中隆上呈大面积分布,而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及其分布控制着油在断裂密集带内呈断续条带状分布。此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及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坡中隆 向斜区 油聚集 差异性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中南部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峻桥 王海学 +7 位作者 吕延防 孙同文 张梦迪 何伟 孙永河 张桐 王超 曹兰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2,共11页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中南部为例,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不同产状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油水分布规律,从断裂形成演化规律和断层圈闭形成机理入手,对比分析顺反向断裂的断层圈闭发育部...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中南部为例,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不同产状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油水分布规律,从断裂形成演化规律和断层圈闭形成机理入手,对比分析顺反向断裂的断层圈闭发育部位、垂向调整油气分布层位和断层圈闭形成时期的差异。研究表明,源外斜坡区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差异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1)顺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发育部位不同,顺向断层圈闭发育在处于"硬连接"阶段的断裂上盘,其分段生长点处为断层圈闭发育部位,而反向断层圈闭受地层掀斜作用发育在断裂下盘断距最大部位;(2)顺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不同,顺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为断裂开始进入"硬连接"阶段时期,而反向断层圈闭形成时期即为断裂开始活动时期;(3)顺向和反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分布层位不同,顺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后,油气分布具有单层和多层分布的特征,而反向断裂垂向调整油气通常表现为单层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源外斜坡 顺向断裂 反向断裂 断层圈闭 横向背斜 断裂控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源外泌体——心肌细胞损伤修复的新工具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芃 曹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外泌体是胞内来源的胞外小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通过富含的多种蛋白质及miRNA等遗传物质调控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过程发挥生物学作用。干细胞(SC)疗法在功能性心肌细胞损伤修复中表现了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间充质... 外泌体是胞内来源的胞外小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通过富含的多种蛋白质及miRNA等遗传物质调控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过程发挥生物学作用。干细胞(SC)疗法在功能性心肌细胞损伤修复中表现了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源外泌体可以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生存能力,这表明MSC在心肌细胞损伤恢复中发挥的有益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外泌体有关。因此,外泌体疗法可能是心肌细胞损伤修复的一个无细胞治疗策略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对SC源外泌体在心肌细胞损伤修复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干细胞源外泌体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油气运移主控因素及优势路径刻画——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斜坡区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传超 张新涛 +3 位作者 郭涛 姚城 郭瑞 张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3,共5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制凸起斜坡区油气聚集成藏模式。结合盆地流线模拟技术,对凸起斜坡区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进行精细刻画,共刻画13条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的构造、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断-脊” 源外斜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源外泌体及改良外泌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悦 何洁琼 陈军 《医学综述》 2021年第4期664-668,673,共6页
干细胞疗法可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而干细胞源外泌体可能是干细胞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主要载体,外泌体内包含脂质、蛋白质、信使RNA、微RNA等,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可通过抗凋亡、抗纤维化、抗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 干细胞疗法可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而干细胞源外泌体可能是干细胞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主要载体,外泌体内包含脂质、蛋白质、信使RNA、微RNA等,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可通过抗凋亡、抗纤维化、抗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通过各种方法改良干细胞源外泌体,提高了体内移植后外泌体的保留率及其对心脏的靶向性,进而显著提高了外泌体对心肌损伤的修复作用。目前,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干细胞源外泌体及改良外泌体的研究较广泛,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干细胞源外泌体 改良泌体 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