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头翁汤通过HMGB1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1
作者 朱维娜 马春华 +3 位作者 阮杰 周芙琼 张亚杰 隆红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美沙拉嗪组(5-ASA)(800 mg·kg^(-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美沙拉嗪组(5-ASA)(800 m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7 d构建UC模型,造模d 5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 d。观察小鼠体质量,肠道大体观形态、结肠长度、生存率、结肠质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肠道HMGB1、免疫球蛋白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肽酶9(MMP-9)、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白头翁汤有效减轻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下调炎症因子IL-6和IL-1β、VCAM和ICAM、MMP-9,下调HMGB1。此外,它还抑制核Nrf2/HO-1通路。结论白头翁汤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水平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结肠黏膜的屏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Nrf-2/HO-1信号通路 HMGB1 氧化应激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虚浊毒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及治疗
2
作者 许向前 王小嘉 +5 位作者 赵寒 张玉峰 许二平 赵卫卫 李波 王宇亮 《中医研究》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脾虚化浊成毒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脾虚是浊毒形成的病理基础,浊毒是脾虚的病理产物,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浊毒为病进之关键,两者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基于“脾虚浊毒”论述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致病... 脾虚化浊成毒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脾虚是浊毒形成的病理基础,浊毒是脾虚的病理产物,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浊毒为病进之关键,两者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基于“脾虚浊毒”论述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临证特色,从脾虚-肠道免疫功能失衡/微生态的紊乱-浊毒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在临床中使用健脾化浊解毒基础方进行治疗,根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治疗、随症加减,必要时联合使用中药灌肠疗法以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浊毒理论 致病特点 关联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安肠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帅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4,I0006,F0003,共8页
目的基于DIA蛋白定量组学技术挖掘安肠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靶点和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自由饮用DSS溶液建模,给药组给予浓度为1.5 g/mL中药灌... 目的基于DIA蛋白定量组学技术挖掘安肠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靶点和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自由饮用DSS溶液建模,给药组给予浓度为1.5 g/mL中药灌胃并进行大鼠行为学观察。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长度,对各组进行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HPS),DIA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大鼠造模前后和药物干预前后结肠黏膜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 d后,模型组大鼠精神极度倦怠,活动度差,肛门可见黏附大量的新鲜血液,表明造模成功。应用安肠愈疡汤进行干预后,精神状态改善,肉眼血便逐渐消失,病理学评分降低。差异蛋白结果显示,安肠愈疡汤能够调节的差异蛋白共19个,其中ATP6V1F、PRKAB1、PDK1蛋白水平显著上调,EIF2B3、KRT17、MCM4等蛋白水平下调。GO注释结果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应激、药物代谢、负向翻译、细胞内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主要位于细胞内空间及细胞表面,具有蛋白激酶活性、解旋酶活性及结合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结果显示,安肠愈疡汤治疗UC涉及了多条信号通路,其中Phagosome通路富集的差异蛋白数量最多。结论安肠愈疡汤治疗UC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发挥抗炎、调节能量代谢、抑制结肠黏膜炎-癌转化及靶向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等作用有关,并有可能参与了脑肠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安肠愈疡汤 蛋白组学 Phagosome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旭东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探析
4
作者 李彦龙 刘顺庆 田旭东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为难治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田旭东教授认为在临床辨治中应注意: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因湿与积,与外感、七情亦相关;病机多滞瘀,理气化瘀是关键;病性有寒热,虚实夹杂应细辨;辨证分型论治,中西医优势... 溃疡性结肠炎为难治病,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田旭东教授认为在临床辨治中应注意: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因湿与积,与外感、七情亦相关;病机多滞瘀,理气化瘀是关键;病性有寒热,虚实夹杂应细辨;辨证分型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选择合适的治则方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治验 中医药 田旭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5-ASA的尤特奇S100包衣氧化铁-壳聚糖纳米复合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张丹丹 王燕 +1 位作者 赵冉 谭学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 探讨载5-氨基水杨酸(5-ASA)的尤特奇S100包衣氧化铁-壳聚糖纳米复合物(ES-IOCS/5-ASA)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NBS)模型组、5-ASA组和ES-IOCS/5-AS... 目的 探讨载5-氨基水杨酸(5-ASA)的尤特奇S100包衣氧化铁-壳聚糖纳米复合物(ES-IOCS/5-ASA)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NBS)模型组、5-ASA组和ES-IOCS/5-ASA组。通过TNB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ASA组和ES-IOCS/5-ASA组于TNBS造模后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灌胃7 d。7 d后处死小鼠,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小鼠肠道组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道组织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ASC)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BS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01),DAI评分显著升高(P<0.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01),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增加(P<0.001),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升高(P<0.05),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与TNBS模型组相比,ES-IOCS/5-ASA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01),肠道缩短被抑制(P<0.001),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下降(P<0.001),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降低(P<0.05),但两组间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1)。5-ASA对小鼠肠道炎症无明显缓解作用。结论 ES-IOCS/5-ASA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来改善TNB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水杨酸 三硝基苯磺酸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炎症小体 纳米复合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
6
作者 李瑾 韩惠淑 +1 位作者 王云 刘向东 《浙江医学》 202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IgA肾病(IgAN)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公布的与UC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与另一GWAS研究的IgAN数据进行两样本MR分析。主...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IgA肾病(IgAN)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公布的与UC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与另一GWAS研究的IgAN数据进行两样本MR分析。主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逆方差加权(IVW)法进行分析,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艾格(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WME)法对IVW分析结果进行补充验证。Cochran Q检验、MR-Egger回归法、逐一法分别检验MR结果的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及稳定性。结果排除连锁不平衡后,获得71个与UC独立相关的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W法、MR-Egger回归法、WME法分析结果显示OR值及95%CI分别为1.082(1.063~1.104)、1.043(1.013~1.094)、1.071(1.055~1.096),均P<0.05,提示UC与IgAN发病存在因果关系。Cochran Q检验表明,MR结果不存在异质性(P>0.05)。水平多效性检验中,截距项=0.009,P=0.780,提示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逐一法分析显示P>0.05,提示所有工具变量中未检出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单一SNP,MR分析结果稳定可信。结论UC与IgAN发病存在因果关系,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IGA肾病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晓彤 柳越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37-40,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肠道连续性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西药干预存在着治疗作用有限,服药时间长,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缺点。随着现代对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肠道连续性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西药干预存在着治疗作用有限,服药时间长,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缺点。随着现代对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针灸疗法方便操作,不良反应小,适应范围广,独到优势越来越明显,该文就针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为之后针灸治疗UC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溃疡性结肠炎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IL-4/STAT6/SPDEF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胡晓妹 易细芹 +4 位作者 展立芬 李芊 丁强盛 邓石峰 张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IL-4/STAT6/SPDEF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肠黏液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 目的观察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IL-4/STAT6/SPDEF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肠黏液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每组12只。电针组针刺“关元”“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每日20 min,SASP组每日予SASP混悬液(500 mg/kg)灌胃,空白组不干预,模型组仅捆绑,连续7 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6、上皮特异性ETs转录因子(SPDEF)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黏液便、便血,饮食饮水量减少,体质量下降,DAI、CMDI评分明显升高(P<0.01),肠绒毛脱落坏死,结肠隐窝-绒毛结构破坏,伴有严重中性粒细胞浸润,黏液层变薄,杯状细胞萎缩、数量减少(P<0.01),结肠组织MUC2表达明显降低(P<0.01),血清TNF-α、INF-γ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IL-4、STAT6、SPDE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SASP组小鼠黏液便、便血减轻,体质量升高,DAI、CMDI评分明显降低(P<0.05),肠上皮形态基本正常,腺体结构改善,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轻微水肿,黏液层厚度有所恢复,杯状细胞萎缩减轻、数量增加(P<0.05),结肠组织MUC2表达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IL-4、STAT6、SPDE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UC模型小鼠肠黏液屏障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IL-4/STAT6/SPDEF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电针 黏液屏障 IL-4/STAT6/SPDEF通路 杯状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败酱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浅析
9
作者 刘登科 魏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188-191,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学“久痢”范畴。此病发作期多以湿热为主,乌梅败酱方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大肠湿热型久痢的经验方,此方方小药专,组方思路体现其“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学“久痢”范畴。此病发作期多以湿热为主,乌梅败酱方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大肠湿热型久痢的经验方,此方方小药专,组方思路体现其“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久痢 乌梅败酱方 路志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铁素2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屏障损伤中的细胞定位研究
10
作者 李光 张一驰 +4 位作者 邓宛青 李鑫宇 李佳颐 李晨 刘心娟 《中国医刊》 202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抑铁素2(LCN2)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差异表达细胞的种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3—9月收治的4例3个月内未接受过治疗的活动期左半结肠型UC患者的病变部位组织和右半结肠正常... 目的探讨抑铁素2(LCN2)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差异表达细胞的种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3—9月收治的4例3个月内未接受过治疗的活动期左半结肠型UC患者的病变部位组织和右半结肠正常黏膜组织(自身对照),以及4例健康对照的正常肠黏膜组织(健康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中LCN2的表达情况,单细胞测序技术鉴定LCN2差异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LCN2在UC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自身对照和健康对照。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与自身对照及健康对照比较,LCN2均是UC病变组织中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祖细胞、杯状细胞、杯状细胞祖细胞及LGR5+干细胞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且杯状细胞、杯状细胞祖细胞及LGR5+干细胞中LCN2的表达差异更加明显。结论LCN2介导的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损伤及其修复缺陷可能参与了UC的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抑铁素2 上皮细胞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汤联合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张西洁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应用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汤联合灌肠疗法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集的86例UC患者,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治疗方案... 目的 本研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应用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汤联合灌肠疗法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集的86例UC患者,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治疗方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研究组治疗方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辅以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汤灌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肠镜观察黏膜状况,记录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86.05%)高于对照组(67.44%)(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疾病活动指数(Sutherland DAI)、组织病理评分、肠镜检查积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积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白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白介素-1β(IL-1β)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TGF-β水平比对照组更高,IL-1β水平更低(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16.28%)和研究组(9.30%)无显著差异(P>0.05);关于复发率,研究组(6.98%)低于对照组(34.88)(P<0.05)。结论 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辅以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汤灌肠治疗UC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缓解炎症,推荐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汤 灌肠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肠溶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方、脏腑图点穴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石鹏岩 曹江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脏腑图点穴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浊毒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化浊解毒方及...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脏腑图点穴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浊毒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化浊解毒方及脏腑图点穴治疗,均治疗6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和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半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浊解毒方、脏腑图点穴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浊毒内蕴型UC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化浊解毒方 脏腑图点穴 浊毒内蕴型 美沙拉嗪肠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殷萱 徐世芬 郭修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86-191,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紊乱及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针灸治疗因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炎症而得到重视。本文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肠道菌群等方面梳理针灸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紊乱及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针灸治疗因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炎症而得到重视。本文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肠道菌群等方面梳理针灸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其与改善T淋巴细胞间的免疫平衡,抑制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8等促炎因子表达,调节肠道不同种属菌的丰度,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以及抗氧化应激等有关。通过归纳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炎症性肠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溃疡性结肠炎 机制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叶草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
14
作者 徐超 谭小平 +3 位作者 李杰 艾明华 卢月月 刘超勇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车叶草苷(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UC组),ASP低、高剂量组[Asp-L、Asp-H组,Asp 35、70 mg/(kg·d)],ASP高剂量+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 目的探讨车叶草苷(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UC组),ASP低、高剂量组[Asp-L、Asp-H组,Asp 35、70 mg/(kg·d)],ASP高剂量+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Asp-H+Compound C组,Asp 70 mg/(kg·d)+Compound C 0.2 mg/(kg·d)],每组12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均以肠腔灌入50%乙醇(0.25 mL)+5%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2 mL/kg)的方式构建UC模型。造模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或(和)尾静脉注射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称定各组大鼠体重,测量其结肠长度,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检测其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IL-1β、IL-6]水平,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检测结肠组织中焦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及通路相关蛋白[腺苷一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UC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受损,炎症细胞浸润、水肿明显;体重、结肠长度及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DAI、CMDI评分,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caspase-1、GSDMD、TXNIP、NLRP3、ASC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或上调(P<0.05)。与UC组比较,Asp-L、Asp-H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各定量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Asp-H组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Compound C可显著逆转高剂量Asp对UC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Asp可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炎症性损伤,抑制其肠上皮细胞焦亡,上述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进而抑制TXNIP/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叶草苷 溃疡性结肠炎 肠上皮细胞 焦亡 AMPK/TXNIP/NLRP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查尔酮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5
作者 刘芸芸 张冬娜 +6 位作者 李善智 朱羿龙 方瑞康 朱光泽 李一权 宗宇平 韩继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目的:从调节Th17/Treg平衡途径阐述4'-羟基查尔酮(4-HC)对结肠炎小鼠的干预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葡聚糖硫酸钠(DSS)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模型,通过HE染色等对结肠组织的病理学特点进行了细致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及Western blo... 目的:从调节Th17/Treg平衡途径阐述4'-羟基查尔酮(4-HC)对结肠炎小鼠的干预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葡聚糖硫酸钠(DSS)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模型,通过HE染色等对结肠组织的病理学特点进行了细致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分化情况。结果:DSS诱导小鼠体重减轻,腹泻,便血,DAI积分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4-HC治疗组小鼠体重初步下降后,呈现恢复趋势,腹泻及便血症状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DAI评分明显下降,结肠长度增加。4-HC能明显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肠道内杯状细胞的数目以及小鼠的肠道隐窝结构。Wester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4-HC处理后,ZO-1和occludin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分化情况,发现相较于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h17分化率明显下降,而Treg细胞分化率明显上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验证了4-HC对STAT1和STAT3磷酸化水平的显著抑制作用,并上调了STAT6的磷酸化水平,提示4-HC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CD4+T细胞功能。结论:4-HC延缓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病情进展、改善结肠组织损伤,调节Th17/Treg平衡可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查尔酮 溃疡性结肠炎 Th17/Treg体内平衡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毒邪学说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16
作者 段丽敏 袁媛 +1 位作者 赵强 韩捷 《医学综述》 CAS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难以根治。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毒损肠络”是UC发生的关键病机,且以不同的形式影响UC的发展及预后,如湿热瘀毒久积损伤肠络使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难以根治。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毒损肠络”是UC发生的关键病机,且以不同的形式影响UC的发展及预后,如湿热瘀毒久积损伤肠络使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认为UC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损伤肠黏膜这一病理机制与“毒损肠络”高度吻合。中医治疗方面提出UC治法,通过解毒通络恢复各免疫细胞之间的平衡,减轻肠道炎症,促进肠黏膜愈合,以期为临床防治UC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毒邪学说 络病学说 毒损肠络 免疫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红娟 李彦龙 +4 位作者 田旭东 陈振东 王培鑫 海杰 张宗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6,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复方能够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复方能够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Janus激酶/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修复肠道屏障等来减轻UC症状,改善肠道功能。该文基于信号通路系统总结了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内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单体 复方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陈天 王泽惠 +4 位作者 彭云花 王清园 裴艳妮 羊琪琪 杨巍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57,共5页
目的考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培菲康胶囊及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疗程1个月。检测... 目的考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培菲康胶囊及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炎症因子(IL-6、IL-8、TNF-α)、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IBDQ评分、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炎症因子、IgG、IgM降低(P<0.05),IBDQ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针刺可改善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葛根芩连汤 针刺 培菲康胶囊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于中成药等中医药疗法接受度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9
作者 卜志军 刘芳 +13 位作者 侯文斌 苏娟萍 刘艳迪 苏晓兰 王建云 李军祥 孙屿昕 陈韵如 郑酉友 王雪惠 刘冯双 田园春 刘建平 刘兆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83-187,I0020,I0021,共7页
目的调研溃疡性结肠炎(UC)门诊患者对于中医药治疗的接受度,分析患者接受或不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因。方法调研北京地区部分医院门诊就诊的UC患者,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问卷236份,有效问卷208份... 目的调研溃疡性结肠炎(UC)门诊患者对于中医药治疗的接受度,分析患者接受或不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原因。方法调研北京地区部分医院门诊就诊的UC患者,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问卷236份,有效问卷208份。中位年龄40(32,50)岁,男性123人(59.13%),女性85人(40.87%)。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53,95%CI:1.07~6.01)、既往使用过五味苦参肠溶胶囊(OR=5.08,95%CI:1.05~24.67)以及在过去的2周内,UC患者有1 d或某几天忘记服用药物(OR=0.27,95%CI:0.09~0.82)与是否选择中医药治疗U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针对患者是否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原因进行了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在175例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选择接受的主要原因是中医药的不良反应较小;而在33例拒绝中医药治疗的患者中,主要原因是认为中医药无法预防或治疗UC。结论性别、既往用药经历是影响UC患者对中医药治疗接受度的关键因素。此外,药物依从性和中医药价格的合理性也是UC临床实践中需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 中医药价格 服药依从 中医药治疗接受度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调控视域下脾与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陈亚莉 文颖娟 +5 位作者 王捷虹 林洁 仝武宁 胥冰 张锦虹 贺伊涵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结直肠慢性复发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致使结直肠黏膜屏障持续损伤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持续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失调是UC发病的核心环节。脾为后天之本、...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结直肠慢性复发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致使结直肠黏膜屏障持续损伤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持续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失调是UC发病的核心环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亦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功能的正常与否影响着机体免疫力。研究认为UC发病是以脾虚为本,湿邪、瘀毒等为标,病机虚实夹杂以致UC缠绵难愈。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唯一可激活初始T细胞且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发生发展的关键,在免疫环节中的炎症反应中扮演主体角色。文章基于免疫视角,探讨从脾对DC进行调控干预治疗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