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式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文斌 谢志勤 王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利用火烧油层燃烧管物理模拟技术 ,对胜利油区河口油田稠油进行了湿式燃烧实验。研究了湿式燃烧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子比、燃烧前缘推进速度和空气需要量等参数 ,以及注水量与注空气的比值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湿... 利用火烧油层燃烧管物理模拟技术 ,对胜利油区河口油田稠油进行了湿式燃烧实验。研究了湿式燃烧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子比、燃烧前缘推进速度和空气需要量等参数 ,以及注水量与注空气的比值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湿式燃烧较干式燃烧可以更有效地回收已燃区的热量 ,并大大降低燃料消耗与空气需要量 ,提高了采收率。通过湿式燃烧的实验研究 ,为火烧油层在现场进行湿式燃烧实验提供了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燃烧 湿式燃烧 模拟实验 设计参数 胜利油区 稠油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油层湿式燃烧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毅 周志齐 谢志勤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5期34-36,共3页
在干式模型管燃烧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湿式燃烧的实验室研究 .与干式燃烧对比后发现 ,即使在较低的水 /空气比率条件下 ,湿式燃烧的燃烧前缘速度大于干式燃烧 ;随着水 /空气比率的增加 ,燃烧前缘速度也增加 .对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进行了... 在干式模型管燃烧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湿式燃烧的实验室研究 .与干式燃烧对比后发现 ,即使在较低的水 /空气比率条件下 ,湿式燃烧的燃烧前缘速度大于干式燃烧 ;随着水 /空气比率的增加 ,燃烧前缘速度也增加 .对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进行了优选 ,得出最佳注水时间 .试验研究还发现 ,湿式向前燃烧较干式燃烧可以更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 ,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 ,显著地降低了燃料消耗与空气需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湿式燃烧 干式燃烧 热力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燃烧动力学模型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楠 赵法军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942-1944,1982,共4页
原位燃烧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它包括将空气注入储层中,通过油与氧气的接触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一系列的反应,高温氧化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氧气与热解形成的类似焦炭的材料发生反应,该反应生成的热量可以维持燃烧前缘的传播,在... 原位燃烧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它包括将空气注入储层中,通过油与氧气的接触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一系列的反应,高温氧化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氧气与热解形成的类似焦炭的材料发生反应,该反应生成的热量可以维持燃烧前缘的传播,在高温下驱替和改质稠油。湿式燃烧是该过程的变形,在湿式燃烧中,水与空气同时或交替注入,由于水的比热容高,蒸发的潜热可以使蒸汽能够更高效的将热量传播至燃烧前缘。对于湿式反应来说,还会发生水热裂解反应。介绍了将水热裂解反应考虑在内的全部湿式燃烧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 动力学模型 水热裂解 湿式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湿式燃烧法探析
4
作者 郭晓燕 《山西建筑》 2004年第21期116-117,共2页
结合污泥湿式燃烧及其发展过程 ,就湿式燃烧反应的原理及产物作了介绍 ,阐述了污泥湿式燃烧的工艺流程及催化燃烧法 ,指出该方法适应性较强 。
关键词 湿式燃烧 污泥 无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湿式火驱注入井温度场及腐蚀规律研究
5
作者 张智 敬耘博 杨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针对湿式火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变化大、不同阶段腐蚀速率难以确定这一问题,以典型湿式火驱注入井进行研究,建立井筒温度场,计算各个阶段的井筒温度,通过氧腐蚀预测模型对管柱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注气、注水下的油管腐蚀速率。研究结果表... 针对湿式火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变化大、不同阶段腐蚀速率难以确定这一问题,以典型湿式火驱注入井进行研究,建立井筒温度场,计算各个阶段的井筒温度,通过氧腐蚀预测模型对管柱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注气、注水下的油管腐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井筒温度主要受注入蒸汽温度、日注气量、日注水量和油层燃烧影响,注入蒸汽温度达到350℃时,井底温度高达266.1℃;管柱腐蚀速率随注水量增大快速上升,日注水量达30 m^(3)时,井底附近的腐蚀速率高达1.23 mm/a。研究结果可为湿式火驱注入井腐蚀规律分析提供一定参考并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注入井 湿式正向燃烧 温度场 氧腐蚀 腐蚀规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循环富氧燃烧碱性元素对煤炭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司梦婷 于敦喜 +1 位作者 陈军 徐明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3-618,共6页
利用等温热重方法,在湿式循环富氧燃烧气氛下研究了典型碱性元素Na和Ca对煤炭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和900℃下,φ(O2)分别为21%、27%和32%的湿式循环富氧燃烧过程中,水蒸气的存在均会加速煤粉燃烧,而且煤炭的燃烧反应性随水蒸... 利用等温热重方法,在湿式循环富氧燃烧气氛下研究了典型碱性元素Na和Ca对煤炭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和900℃下,φ(O2)分别为21%、27%和32%的湿式循环富氧燃烧过程中,水蒸气的存在均会加速煤粉燃烧,而且煤炭的燃烧反应性随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升高而提高;在燃烧过程中,Na和Ca同时对气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增大了煤炭的燃烧平均反应速率,Ca的催化效果要优于Na;在较低含量条件下Na的催化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在较高含量条件下Na的催化作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循环富氧燃烧 煤炭反应性 碱性元素 气化反应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火驱燃烧关键参数的计算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席长丰 赵芳 +2 位作者 关文龙 高成国 黄继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火驱试验为例,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高温燃烧条件下地下燃烧参数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火驱过程中原油、岩石骨架、次生水体等的热量分配,对H1井区地下燃烧温度、空气消耗量、空气油比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 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火驱试验为例,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高温燃烧条件下地下燃烧参数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火驱过程中原油、岩石骨架、次生水体等的热量分配,对H1井区地下燃烧温度、空气消耗量、空气油比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层空气消耗量为350~400 m^3/m^3,地下燃烧温度约为550℃,对实验室数据进行了重新标定。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火驱开发效果,对湿烧注入方案进行计算,当空气消耗量为350 m3/m3时,湿烧水空气比为0.000779 m^3/m^3,日注冷水量为49.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火烧油层 能量守恒 空气消耗量 燃烧温度 空气油比 湿式燃烧 计算方法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特征分析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士宝 任梓寒 +3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宋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合火驱协同增效作用,并对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产增效的主要机理是湿蒸汽吸收已燃区中滞留的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并被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穿过燃烧前缘,使冷油区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增大了蒸汽冷凝带的宽度、燃烧波及体积和火线推进速度;注入参数的优化能提高复合火驱的开发效果,水气比越大,产能越高,而采用段塞注入会降低产能,为满足经济效益开发,最佳水气比应为3.0×10^(-3)m^(3)/m^(3)左右,最佳注汽段塞间隔应为90~120 d。该研究成果对火驱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湿式燃烧 燃烧特征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期转火驱技术 被引量:106
9
作者 关文龙 席长丰 +5 位作者 陈亚平 张霞 木合塔尔 梁金中 黄继红 吴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62,共11页
通过室内一维、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稠油油藏注蒸汽后期转火驱开发的机理和相关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表明:注蒸汽后期地层次生水体的存在会降低火驱燃烧带峰值温度、扩大热前缘波及范围,其干式注气过程同样具有湿... 通过室内一维、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稠油油藏注蒸汽后期转火驱开发的机理和相关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表明:注蒸汽后期地层次生水体的存在会降低火驱燃烧带峰值温度、扩大热前缘波及范围,其干式注气过程同样具有湿式燃烧的机理,由次生水体造成的高含水饱和度对单位体积地层燃料沉积量、氧气消耗量等燃烧指标影响不大。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火驱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65%,火驱过程中有明显的气体超覆现象,油层最底部存在未发生燃烧的结焦带,但结焦带中大部分原油已被驱扫,剩余油饱和度低于20%。结合稠油油藏注蒸汽后期的储集层特征和现有井网条件,对火驱驱替模式、井网、井距和注气速度等进行了优化,并筛选了点火、举升、防腐等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结果应用于新疆H1井区火驱矿场试验中,目前矿场试验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烧油层 注蒸汽 湿式燃烧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油田注汽后火烧油层开发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杜殿发 姚军 +1 位作者 邱国清 李迎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0,共4页
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 ,但在油藏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可通过分析开发参数的敏感性并设计其合理值来提高火驱的经济效益。以乐安油田火烧试验区为例 ,在注蒸汽热采历史拟合及蒸汽驱预测的基础上 ,利用工程计算及数值模拟方法 ,... 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很多 ,但在油藏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可通过分析开发参数的敏感性并设计其合理值来提高火驱的经济效益。以乐安油田火烧试验区为例 ,在注蒸汽热采历史拟合及蒸汽驱预测的基础上 ,利用工程计算及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射孔层位、射开厚度、注气速度、燃烧方式、转湿烧时机、湿烧水气比等参数对火烧效果的影响 ,分析了火烧前缘推进速度 ,优选了开发参数。结果表明 ,底层射孔可减轻火线超覆 ,射开厚度大可提高地层吸气能力。由空气油比和采收率来确定分阶段变速率注气开采效果较好 ,最大注气速度为 80 0 0 0m3 /d。湿式燃烧能提高采收率 ,降低空气油比 ,其合理的转湿时机为燃烧距离达到 2 5 % ,水气比为 2 .0kg/m3 。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 ,为火驱试验的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油田 注汽 火烧油层 开发参数 敏感性 蒸汽吞吐 湿式燃烧 干式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
11
作者 王梦娜 《科技风》 2019年第20期173-173,共1页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开采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稠油开采。基于此,本文分别就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方法两方面展开分析,给出开采高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以及干式正向燃烧、湿式正向燃...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开采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稠油开采。基于此,本文分别就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方法两方面展开分析,给出开采高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以及干式正向燃烧、湿式正向燃烧、反向燃烧等内容,以期通过分析为技术后续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火驱开采技术 湿式正向燃烧 反向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冷采油藏的注空气开发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R.G.Moore 刘林 +2 位作者 刘玉 宋毅 牛宝荣 《国外油田工程》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阐述了重油油藏冷采后采用注空气法(地下燃烧)的潜在应用状况。由于冷采油田在冷采的经济界限内仍遗留大量的能源,而且蚯蚓洞型的通道处于衰竭油藏之中,因此它是注空气的理想候选油藏。作者认为,蒸汽短时期进入衰竭油藏,会破坏“蚯... 本文阐述了重油油藏冷采后采用注空气法(地下燃烧)的潜在应用状况。由于冷采油田在冷采的经济界限内仍遗留大量的能源,而且蚯蚓洞型的通道处于衰竭油藏之中,因此它是注空气的理想候选油藏。作者认为,蒸汽短时期进入衰竭油藏,会破坏“蚯蚓洞”,从而使受热通道产生较高的渗透率。受热的通道为可流动的原油到达生产井提供流路后,随即实施油藏点火和注空气。蒸汽/燃烧法的综合应用可在薄油藏,且持续注蒸汽无经济效益的油藏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该方法涉及到重油燃烧项目中失败的三个技术问题:无效点火、不适当的注空气速率以及由于流体的高饱和度造成的阻碍使地层临时性堵塞。本文概述了稠油冷采和稠油地下燃烧技术,并对推荐的注空气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采 重油油藏 注空气 高温点火 干式燃烧 湿式燃烧 提高采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