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渭干河流域绿洲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1
作者 魏光辉 李金柱 +3 位作者 李江 陈红川 张靓 尚松浩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本文以新疆渭干河绿洲为例,基于四水转化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规划水平年,保持现状灌溉面积且满足生态、灌溉需求的适宜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648~0.686,对应节水总量为5.07×10^(8)m^(3),但不满足用水总量控制要... 本文以新疆渭干河绿洲为例,基于四水转化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规划水平年,保持现状灌溉面积且满足生态、灌溉需求的适宜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648~0.686,对应节水总量为5.07×10^(8)m^(3),但不满足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减少灌溉面积时,适宜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72~0.675,节水总量为12.4×10^(8)m^(3),基本满足红线要求;规划水平年,绿洲平水年适宜节水量上限为12.31×10^(8)m^(3),该水量与2030年“三条红线”接近。下限节水约5.07×10^(8)m^(3),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相差近一倍。在休耕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基础上,绿洲仅在最严格节水条件下才能达到红线要求。研究成果为指导绿洲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流域 荒漠绿洲 不同情景 节水潜力 四水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渭干河流域蒸散发量演变特征与灌溉效率评价
2
作者 宫宇 杨鹏年 +4 位作者 杨一飞 单劲松 王永平 王永鹏 周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我国西北干旱区监测站点稀疏、实测资料不足,导致区域尺度的蒸散耗水及农业用水效率难以精确评估。利用HTEM模型计算了近20 a渭干河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降水量与引水量数据评价了2000-2020年膜下滴灌实施前后流... 我国西北干旱区监测站点稀疏、实测资料不足,导致区域尺度的蒸散耗水及农业用水效率难以精确评估。利用HTEM模型计算了近20 a渭干河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降水量与引水量数据评价了2000-2020年膜下滴灌实施前后流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表明:①蒸散发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受植被分布等影响,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呈现显著的互补效应。②灌区蒸散发量总体随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农田蒸散发量为563.6 mm。其中,多年平均植被蒸腾为400.2 mm,占总蒸散发的71%;多年平均土壤蒸发为163.5 mm,占总蒸散发量的29%。③2000-2020年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增加趋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342、0.365、0.437、0.503、0.561。随着膜下滴灌的推广,渭干河流域灌区节水效果已逐渐显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节水灌溉面积同步扩大的趋势是确定近远期灌区规模、优化节水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HTEM模型 渭干河流域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土壤水盐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3
作者 郑柳娜 江红南 孙梦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1139,共9页
基于土壤样本实测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及相关、中介效应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0~50 cm不同深... 基于土壤样本实测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及相关、中介效应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0~5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盐含量与FVC的关系,可为干旱区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定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FVC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少。(2)各土层含水量均呈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土层含盐量均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趋势,且不同深度水盐含量呈中等及以上变异性。(3)仅10~20 cm土壤含水量、FVC和0~10 cm土壤含水量间有中介效应的存在。深层10~20 cm、10~30 cm和30~50 cm土壤含盐量、FVC和0~1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间有中介效应,即深层土壤含盐量通过影响表层土壤含盐量而对FVC产生影响。(4)0~1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对FVC的影响最大,47.90%以上的FVC空间变异会受到该层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且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对FVC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盐量 植被覆盖度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流域下游水生态问题与对策研究
4
作者 程勇 李江 +1 位作者 张环 魏光辉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7期214-217,共4页
开展绿洲水生态治理是实现绿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新疆渭干河流域下游存在的绿洲耕地扩张显著,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土壤盐渍化危害,农田排水存在面源污染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水而定,合理确定绿洲适宜规模,优化绿洲水... 开展绿洲水生态治理是实现绿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新疆渭干河流域下游存在的绿洲耕地扩张显著,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土壤盐渍化危害,农田排水存在面源污染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水而定,合理确定绿洲适宜规模,优化绿洲水土资源管理;减少人为活动对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扰动,促进过渡带植被自然恢复;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好节水、蓄水、调水与增水;系统推进流域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综合应用盐渍化生态修复措施5个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流域水生态系统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生态良好发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生态 盐渍化 渭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灌排管理与水盐平衡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小兵 杨劲松 +2 位作者 杨朝晖 胡顺军 刘广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5,共7页
灌排管理不当是干旱地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该文以新疆渭干河灌区为例,利用多年的水盐监测资料,采用水盐平衡方法,确定了渭干河灌区的临界排灌比为9.19%,并深入讨论了确定排灌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在灌区灌排实际... 灌排管理不当是干旱地区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该文以新疆渭干河灌区为例,利用多年的水盐监测资料,采用水盐平衡方法,确定了渭干河灌区的临界排灌比为9.19%,并深入讨论了确定排灌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在灌区灌排实际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对耕地和新垦荒地盐分动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干排盐措施在渭干河灌区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节水条件下的灌区土壤盐分管理,指出在灌溉规模的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田间水分利用效率和保持必要的淋洗比是实现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的关键。该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均衡 排灌比 干排盐 渭干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尺度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以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为例 被引量:57
6
作者 高婷婷 丁建丽 +2 位作者 哈学萍 张飞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95-2705,共11页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发展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存在的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土壤含盐量)的空间...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发展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存在的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各层土壤的合理采样数为在95%置信水平,20%误差下的合理采样数目。高斯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10-30cm及>30-5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各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受到结构性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呈强空间相关性。套合结构模型考虑到0-10cm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能够更好的拟合0-1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Kriging插值以及空间等值线分布趋势图能够直观的表现研究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和变化情况。研究为土壤特征变量空间变异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土定量动态监测模型以及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 空间变异性 KRIGING插值 合理采样数 套合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土壤水盐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顺军 康绍忠 +2 位作者 宋郁东 田长彦 王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2,20,共4页
根据直线和网格布点法布置的150个取样点的测定资料,应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垦荒地土壤电导率和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及精度要求下两者的合理取样数目。应用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了土壤电导率... 根据直线和网格布点法布置的150个取样点的测定资料,应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垦荒地土壤电导率和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及精度要求下两者的合理取样数目。应用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一步讨论了土壤电导率及土壤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半方差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垦荒地土壤电导率和重量含水率的空间变异都是有结构的,土壤电导率的最大相关域为9m,土壤重量含水率的最大相关域为6.4m。两者的半方差函数可用有基台的线型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灌区 土壤水盐 空间变异性 重量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宏卫 刘勤 +1 位作者 柴春梅 赵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3,共6页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在阐述人口、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机理上,建立渭库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绿洲1995-2012年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进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综合得分和人口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经济综合得分增长速度远大于人口综合得分增长速度,环境综合得分则呈下降趋势。(2)1995-2007年发展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中仅1995年、2003年、2005年人口发展超前。2008-2009年人口效益滞后,2010-2012年环境效益滞后。(3)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低水平耦合水平转为颉颃耦合,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失调衰退类的转化历程。虽然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所改善,但是耦合协调程度都较低。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以期为提高绿洲发展质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渭干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苏里坦 宋郁东 张展羽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4-860,共7页
对面积约3 408 km2的渭干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进行取样检测,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取得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1998、1999年地下水含盐量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1997年、2000年地下水含盐量变异函数曲线... 对面积约3 408 km2的渭干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进行取样检测,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取得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1998、1999年地下水含盐量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1997年、2000年地下水含盐量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有基台线性模型。通过对1997年、1998年、1999年及2000年水样的分析,得出该地区地下水含盐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皆存在明显变异性的结论。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含盐量从研究区的西北向东南方向有增加的趋势。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地下水含盐量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东南部高于西北部。在时间尺度上,研究区东南部地下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盐渍化加重方向发展。本文利用软件Geopack与Surfer7.0软件绘制了地下水含盐量的时空分布图,为该地区地下水盐分的管理与今后的防止盐渍化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渭干河流域 地下水 含盐量 时空变异 克立格方法 盐渍化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绿洲种植业系统可持续性及敏感性评价——以新疆渭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新焕 杨德刚 刘云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68-6076,共9页
利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2000~2006年新疆渭干河流域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总投入逐年上升,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与可更新自然资源能是种植业系统主要的能值投入类型,地均能值投入在上、... 利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2000~2006年新疆渭干河流域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总投入逐年上升,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与可更新自然资源能是种植业系统主要的能值投入类型,地均能值投入在上、中、下游呈递增趋势;(2)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总产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地均能值产出在上、中、下游依次增加,棉花是中游与下游重要的能值产出作物,玉米、小麦是上游主要的能值产出作物;(3)中游种植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近年来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上游与下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并且表现为连续下降的趋势,形成上、下游可持续发展指数偏低的本质原因差别较大;(4)种植业系统对可更新自然资源能的变化响应较弱,对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变化的响应最为明显;下游种植业系统在环境改善或恶化的情景下响应最为敏感,上游种植业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绿洲 种植业 可持续 敏感性 渭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丹丹 于志同 +3 位作者 程猛 赵成义 丁建丽 张小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9-357,共9页
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与监测,是实现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的必要前提。运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 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与监测,是实现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的必要前提。运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O_3^(2-)和HCO_3^-变化不明显,整个剖面表现为:Na^++K^+>Ca^(2+)>Mg^(2+),SO_4^(2-)>Cl^->HCO_3^->CO_3^(2-),具有中-强变异性,除了HCO_3^-、CO_3^(2-)和Ca^(2+)外,其他盐分离子变异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具有显著差异垂向分布,耕地、荒地和草地、林地分别呈现为平均型、表聚型和底聚型盐分剖面,且各类型表层土壤(0~40 cm)含盐量依次为荒地(38.42 g·kg^(-1))>草地(16.30 g·kg^(-1))>耕地(5.37 g·kg^(-1))>林地(4.62 g·kg^(-1))。渭干河绿洲土壤属于重盐土类型,自然因素(蒸降比和地下水波动等)是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而人为干扰(土地利用方式、灌排、施肥等)则促进了土壤盐渍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盐渍化 渭干河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大波 杨德刚 +2 位作者 唐宏 张豫芳 夏文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农业用水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体,通过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探索干旱区农业用水情况及进一步挖掘其节水潜力,对实现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法,从区域和种植作... 农业用水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体,通过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探索干旱区农业用水情况及进一步挖掘其节水潜力,对实现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法,从区域和种植作物类型分析了2000-2009年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特征;而后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分析法从不同地域空间探讨了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种植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最后选取了可能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相关指标,运用SPSS回归分析了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09年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不同流域空间下降幅度大小为上游(-0.99)、中游(-0.29)、下游(-0.22),不同作物水资源消耗强度减幅大小为:其他作物(苜蓿、甜菜和薯类等)(-2.91)、瓜果类(-0.90)、蔬菜(-0.86)、小麦(-0.60)、油料作物(-0.36)、玉米(-0.32)、棉花(-0.20)、林果业(-0.09)。(2)10 a间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为95.41%,但种植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的贡献在不同地域空间表现出差异性。(3)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影响显著,其中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值呈负相关;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与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呈正相关。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 种植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影响因素 渭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坡渭干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段建军 曹晓莉 +2 位作者 沈永平 高前兆 王顺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1219,共9页
渭干河流域由木扎提河、卡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5条支流汇合而成,支流均发源于天山南坡,单独出流,汇集于拜城盆地的克孜尔水库,始称渭干河.渭干河是天山南麓三大河流之一,主要支流木扎提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东坡... 渭干河流域由木扎提河、卡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5条支流汇合而成,支流均发源于天山南坡,单独出流,汇集于拜城盆地的克孜尔水库,始称渭干河.渭干河是天山南麓三大河流之一,主要支流木扎提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东坡的冰川集结区,河流源头多接冰川,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5条支流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27.98×108m3,干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31.59×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6.05×108m3.从渭干河流域的河川径流量组成可以看出,集水区河水来源于冰川融水、融雪径流、降雨径流,冰川融水量变化和降水量的波动,控制着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变化.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粗估分析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变化趋势,预计近、中期径流量会相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可利用量 变化趋势 渭干河流域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宏 乔旭宁 +1 位作者 杨德刚 黄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1990—2008年流域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沼泽、未利用地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加。(2)因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但近年有明显提高。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长,拜城县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长。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效益均逐年增长,后期增长率远大于前期。(3)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单位面积GDP和空间城市化水平越高。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大影响。(4)人类活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等因子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空间城市化 时空差异 渭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计算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顺军 艾尼瓦尔.吾买尔 +7 位作者 宋郁东 周宏飞 田长彦 王永平 蒋庆华 艾则孜 黄文山 吐尔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6,共5页
利用Penman公式 ,根据位于渭干河灌区内的库车、沙雅、新和三县气象站 1992~ 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 ,计算了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并建立了参考作物潜在蒸发量与其它气象要素的经验关系。根据这些经验关系进行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估算 ,其... 利用Penman公式 ,根据位于渭干河灌区内的库车、沙雅、新和三县气象站 1992~ 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 ,计算了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并建立了参考作物潜在蒸发量与其它气象要素的经验关系。根据这些经验关系进行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估算 ,其结果可供该地区作物耗水量等研究时参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灌区 参考作物 潜在蒸发量 Penman公式 气温 水面蒸发 饱和差 潜在腾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分析渭干河流域绿洲耗水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生霞 叶柏生 +2 位作者 周兆叶 秦甲 李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利用NOAA/AVHRR NDVI遥感资料提取渭干河流域绿洲区1982―2006年NDVI数据,将绿洲区NDVI值和绿洲面积指标作为绿洲区以农业活动为主的人类活动综合因素,结合流域地表径流,分析了1982―2006年渭干河流域绿洲耗水与流域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 利用NOAA/AVHRR NDVI遥感资料提取渭干河流域绿洲区1982―2006年NDVI数据,将绿洲区NDVI值和绿洲面积指标作为绿洲区以农业活动为主的人类活动综合因素,结合流域地表径流,分析了1982―2006年渭干河流域绿洲耗水与流域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5年来,渭干河流域绿洲区来水量、绿洲总耗水均呈增加趋势,且绿洲总耗水在1995年发生突变,相对绿洲来水量的突变点滞后1年;流域绿洲NDVI值相对研究初期增加94%,表现为持续增加,绿洲面积相对研究初期扩张73.7%,表现为持续扩张;从流域绿洲NDVI值和地表径流变化关系看,绿洲降水对绿洲植被生长有较大作用,冰川径流起了调节绿洲来水量和维持绿洲稳定的功能;从绿洲面积和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看,绿洲降水对绿洲规模的贡献为22%,冰川径流对绿洲的贡献为44%,绿洲来水量中降水径流对绿洲的贡献为34%。由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情景假设得出,未来冰川径流对绿洲贡献除气温不变外均呈减速增加趋势,绿洲降水对绿洲的贡献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耗水 绿洲来水量 NDVI 地表径流 渭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耕地适宜面积确定与减灾研究——以新疆渭干河灌区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小兵 杨劲松 +2 位作者 乔晓英 刘春卿 胡顺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干旱区,以农田为核心的绿洲规模过大,对绿洲的稳定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论文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渭干河为例,分析渭干河灌区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风沙灾害,揭示了绿洲规模过大、农业耗水量过大。生态用水被侵占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 在干旱区,以农田为核心的绿洲规模过大,对绿洲的稳定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论文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渭干河为例,分析渭干河灌区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风沙灾害,揭示了绿洲规模过大、农业耗水量过大。生态用水被侵占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水热平衡、水盐平衡理论分别计算了灌区适宜的规模与耕地面积。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控制耕地规模、确保生态用水的宏观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平衡 耗水量平衡 绿洲规模 风沙危害 减灾对策 新疆渭干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平原绿洲灌区合理灌排比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顺军 艾尼瓦尔.吾买尔 +7 位作者 田长彦 周宏飞 宋郁东 王永平 蒋庆华 艾则孜 黄文山 吐尔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根据灌区盐量平衡原理 ,采用实际监测资料 ,对渭干河及其所属的库车、沙雅、新和县平原绿洲灌区进行盐均衡分析 ,深入探讨了临界灌排比的影响因素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灌排比的概念简捷明了 ,体现了干旱区水利建设、灌溉农... 根据灌区盐量平衡原理 ,采用实际监测资料 ,对渭干河及其所属的库车、沙雅、新和县平原绿洲灌区进行盐均衡分析 ,深入探讨了临界灌排比的影响因素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灌排比的概念简捷明了 ,体现了干旱区水利建设、灌溉农业的特点 ,可作为衡量干旱区绿洲灌区水盐运动状况的一个指标 ,同时亦是进行灌排管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据。 (2 )临界灌排比与灌溉引水量、排水量、河水含盐浓度、排水含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渭干河、库车、沙雅、新和灌区临界灌排比分别为 10 .80 ,6 .5 5 ,2 0 .0 9,2 1.48。若没有特殊的地形地貌 ,干旱区绿洲灌区临界灌排比为 2 1左右。 (3)在干旱区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制定灌溉制度以及进行灌溉排水管理时 ,应保证有一定量的深层渗漏 ,便于淋洗盐分 ,同时应完善排水系统 ,使灌区在小于临界灌排比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灌区 平原绿洲 盐均衡 灌排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乔旭宁 顾羊羊 +1 位作者 唐宏 杨永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00—2010年间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下游冲洪积平原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 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00—2010年间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下游冲洪积平原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呈中游山间盆地>上游山区>下游冲洪积平原的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则表现为上游山区>下游冲洪积平原>中游山间盆地;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其中上游山区增加了3.86亿元、中游山间盆地增加了2.26亿元、下游冲洪积平原增加了6.02亿元;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上游山区、中游山间盆地及下游冲洪积平原年均分别增加0.56亿元、0.61亿元和0.75亿元;使用化肥等导致农田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农业耗水损失价值方面,上游山区和中游山间盆地年均分别减少0.19亿元和0.35亿元,下游冲洪积平原变化较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渭干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由农业现代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流域不同地貌单元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渭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4-1261,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是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流域为靶区,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通过调查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来反映该区域的生态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是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流域为靶区,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通过调查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来反映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支付意愿与社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渭干河流域居民每户每年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6.22元,该结果与国外及国内东部地区流域的研究成果相比偏低,与国内西北地区流域的研究结果接近。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443.46万元。2)渭干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及户籍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支付方式负相关,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各因素在流域上下游间表现出差异性。3)社会经济因素中,收入水平对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标准化系数达到0.604,其次是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知及支付方式,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小。4)CVM方法在相近区域的研究结果接近,与运用遥感手段及相应方法计算结果一致;不同方法计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距甚大,同时就多元回归方法存在的共线性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丰富了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WTP) 渭干河流域 社会经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