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7
1
作者 施瑶 王忠强 +4 位作者 张心昱 孙晓敏 刘希玉 何念鹏 庾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43-4949,共7页
选取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进行连续6a氮磷添加试验,采用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技术,研究6个氮添加水平N0(0 kg N hm-2a-1)、N1(56 kg N hm-2a-1)、N2(112 kg N hm-2a-1)、N3(224 kg N hm-2a-1)、N4(392 kg N hm-2a-1)、N5(560 kg N ... 选取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进行连续6a氮磷添加试验,采用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技术,研究6个氮添加水平N0(0 kg N hm-2a-1)、N1(56 kg N hm-2a-1)、N2(112 kg N hm-2a-1)、N3(224 kg N hm-2a-1)、N4(392 kg N hm-2a-1)、N5(560 kg N hm-2a-1)和6个磷添加水平P0(0 kg P hm-2a-1)、P1(15.5 kg P hm-2a-1)、P2(31 kg P hm-2a-1)、P3(62 kg P hm-2a-1)、P4(93 kg P hm-2a-1)、P5(124 kg P hm-2a-1)对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土壤细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放线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G+/G-呈增加趋势;各氮添加水平对土壤真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无显著差异,随氮添加量增加,土壤真菌/细菌比降低。(2)随磷添加量增加,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土壤细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放线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真菌PLFA生物标记数量及真菌/细菌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P3水平(62 kg P hm-2a-1)处理最高,说明适宜的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繁殖和菌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典型草原 氮磷添加 磷脂脂肪酸(PLFA)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盛期温带典型草原光能利用率变化
2
作者 王军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552,共7页
光能利用率(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LUE或ε)是表征植物光合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基于遥感的生产效率模型(Production efficiency model,PEM)的概念基础和核心参数。LUE的模拟是影响PEM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索LU... 光能利用率(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LUE或ε)是表征植物光合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基于遥感的生产效率模型(Production efficiency model,PEM)的概念基础和核心参数。LUE的模拟是影响PEM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索LUE的季节波动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在内蒙古草原生态定位站对温带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进行了地面观测。结果表明:在生长盛期,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的LUE在时间上波动性非常明显,在LUE的各个相关因子中,降水量是决定因子,温度在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均会影响植被光能利用效率,羊草和大针茅群落最适温度为16℃,高于20℃时,也会限制羊草和大针茅光合作用。水分对植被光能利用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土壤含水量同步测定研究。本研究结果对于模型参数本地化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为提高基于光能利用率的遥感模型的精度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典型草原 羊草 大针茅 光能利用率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温带典型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宋洁 王凤歌 +4 位作者 温璐 王立新 李金雷 武胜男 徐智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4-1701,共8页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毛登牧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围封、中度放牧、重度放牧3个放牧强度的试验样地,运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性,采用典范对应分...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毛登牧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围封、中度放牧、重度放牧3个放牧强度的试验样地,运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揭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受放牧强度影响变化显著,部分优势种重要值降低;放牧强度增大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围封样地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大于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样地(P<0.05);围封样地土壤全钾(0~20 cm)、土壤有机质(0~40 cm)含量显著(P<0.05)大于中度放牧、重度放牧样地,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含量在不同强度放牧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干扰下温带典型草原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全钾、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含量呈正相关,多年生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多样性与硝态氮、全磷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典型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养分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氮添加14年对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碳氮组分及物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贺佩 李悦 +4 位作者 江明兢 刘颖慧 杜薇 张家琦 景海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08-1823,共16页
全球氮沉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长时间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长效机制的理解。通过连续14年长期施加N0(0 g N m^(-2) a^(-1))、N2(2 g N m^(-2) a^(-1))、N4(4 g N m^(-2... 全球氮沉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长时间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长效机制的理解。通过连续14年长期施加N0(0 g N m^(-2) a^(-1))、N2(2 g N m^(-2) a^(-1))、N4(4 g N m^(-2) a^(-1))、N8(8 g N m^(-2) a^(-1))、N16(16 g N m^(-2) a^(-1))、N32(32 g N m^(-2) a^(-1))六种浓度尿素模拟氮沉降,并将土壤分成0—10、10—20和20—40 cm三个深度土层,研究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组分及物理结构对氮添加的响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降低0—10 cm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32相比N0分别下降了27.63%和58.40%(P<0.05);各土层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氮添加处理无显著响应,0—10 cm土层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2)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梯度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离子含量(P<0.05),0—1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N32相比N0增加了88.72%,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N32相比N0增加了19.55倍,土壤深度与氮添加对无机氮离子含量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3)同一土壤深度不同梯度氮添加处理土壤粒度分形维数及土壤团聚体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元素含量与土壤结构显著相关。土壤碳氮组分在适宜浓度氮添加的增加趋势说明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氮添加对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温带典型草原 土壤理化性质 碳氮组分 土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25
5
作者 邬嘉华 王立新 +6 位作者 张景慧 卓义 武胜男 王凤歌 徐智超 祁瑜 温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2-840,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放牧梯度:对照(围封)、28只羊每月放牧3天(轻度)、6天(中牧)、12天(重牧),采用控制实验分析了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 为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放牧梯度:对照(围封)、28只羊每月放牧3天(轻度)、6天(中牧)、12天(重牧),采用控制实验分析了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和土壤深度均对土壤pH值、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总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受放牧强度极显著影响(P<0.01),轻牧处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含量受放牧强度影响显著(P<0.05)。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MBP含量与土壤因子F1(TN,AN,NO-3-N,TOC,AP,NH+4-N)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MBN含量与土壤因子F1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MBN和MBP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具有统一性,微生物量氮、磷可以灵敏地反映出放牧强度变化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放牧强度 温带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典型草原土壤总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7
6
作者 齐玉春 彭琴 +6 位作者 董云社 肖胜生 孙良杰 刘欣超 何亚婷 贾军强 曹丛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73-3082,共10页
2008年5月~2011年10月,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0 g·(m2·a)-1]、高氮[20 g·(m2·a)-1]这4个净氮输入量处理... 2008年5月~2011年10月,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0 g·(m2·a)-1]、高氮[20 g·(m2·a)-1]这4个净氮输入量处理,模拟研究了大气氮沉降水平变化对土壤总有机碳(TOC)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外,土壤TOC与D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4 a的连续施氮并未改变土壤TOC与DOC的垂直分布规律,但施氮降低了土壤TOC的垂直变异,增加了土壤DOC的垂直变异;施氮4 a对于草地表层0~20 cm土壤TOC与DOC含量的变化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在3.9~5.6 kg·m-2之间变动,试验前两年不同氮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接近,试验后两年,施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密度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的差异仍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0~20 cm土层DOC/TOC约为0.32%~1.09%,氮输入增加普遍降低了DOC在整个TOC中所占的比例;草地土壤TOC与DO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处理草地土壤DOC随时间的变异均远大于TOC,与TOC相比,草地土壤DOC的变化更为迅速,是研究草地土壤碳库对氮沉降变化响应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典型草原 氮沉降 土壤 总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原文传递
磷不是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Yumeng Guo Meng Zhou +4 位作者 Jun Sheng Yujia Yuan Guangyuan Yuan Wen-Hao Zhang Wenming Ba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5-24,共10页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然而,温带典型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是否受到磷的限制仍存在争议。为探讨磷添加在自然条件和氮添加条件下对温带典型草原ANPP和不同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位于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然而,温带典型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是否受到磷的限制仍存在争议。为探讨磷添加在自然条件和氮添加条件下对温带典型草原ANPP和不同功能群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位于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的16年氮磷添加实验平台,对植物群落ANPP、禾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效氮、磷含量进行了连续5年(2016–2020)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添加磷对ANPP和禾草、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添加氮的条件下,添加磷显著增加了ANPP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ANPP与土壤速效磷浓度无显著相关,而与土壤速效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磷不是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在添加氮的条件下添加磷可以提高温带典型草原的ANPP并改变植物群落组成。本研究为指导温带典型草原的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植物群落组成 植物功能群 温带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分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先华 韩苑鸿 李凌浩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3-298,共6页
本文应用统计学研究放牧率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的羊草、大针茅、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分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率对典型草原物种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羊草与大针茅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减小,空间自相关... 本文应用统计学研究放牧率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的羊草、大针茅、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分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率对典型草原物种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羊草与大针茅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减小,空间自相关尺度逐渐增大。而在退化过程中入侵的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空间分布的随机性逐渐增大,空间自相关尺度亦呈增大趋势。在放牧率胁迫超过一定程度时,冷蒿空间分布的自相关开始下降,而星毛萎陵菜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强烈的随机性。2)格局图谱法反应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矛盾,对于草原,格局图谱不受啃食和小尺度生境变化的影响,适用于不同放牧下群落之间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率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 温带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矿区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对覆土厚度的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永秀 严成 +1 位作者 徐海量 姚艳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修复库尔木图矿区受损草原植被群落,对矿区受损草原实施覆土0,10,14和18cm恢复措施,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覆土厚度对矿区受损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土厚度在14和... 为修复库尔木图矿区受损草原植被群落,对矿区受损草原实施覆土0,10,14和18cm恢复措施,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覆土厚度对矿区受损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土厚度在14和18cm时,矿区草地植物种类和数量频度最多,物种组成最为丰富,且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覆土14和18cm草地的植物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2)在4种覆土厚度样地中,覆土14cm草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均匀度指数最低,具体表现为: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排列顺序为覆土0cm>覆土18cm>覆土10cm>覆土14cm,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为覆土14cm>覆土10cm>覆土18cm>覆土0cm,群落多样性指数(D和H′)为覆土14cm>覆土18cm>覆土10cm>覆土0cm。3)不同覆土厚度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之间呈弱正相关关系。因此,综合考虑该地区恢复受损草原的经济投入和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草原植被生态恢复的适宜覆土厚度为1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木图矿区 温带典型草原 覆土厚度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亟待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岩 才淑艳 李萌 《吉林畜牧兽医》 2007年第12期59-59,共1页
我省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为584.22万hm^2,其中中西部草地面积187.71万hm^2;中东部宜牧草山草坡面积为108.15万hm^2;林间林下草地及农闲隙地288.36万hm^2。丰富的草地孕育了多种植物,西部是温带典型草原和湿润的温带森林的过度... 我省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为584.22万hm^2,其中中西部草地面积187.71万hm^2;中东部宜牧草山草坡面积为108.15万hm^2;林间林下草地及农闲隙地288.36万hm^2。丰富的草地孕育了多种植物,西部是温带典型草原和湿润的温带森林的过度地带,具有独特的草原、草甸、沙地和湿地的复合植被景观,东部长白山区被誉为“立体资源宝库”,是地球上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野生牧草 吉林 温带典型草原 草地面积 保护 自然博物馆 物种基因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内蒙古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马涛 董云社 +3 位作者 齐玉春 徐福利 彭琴 金钊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0-1046,共7页
采用静态暗箱法,比较测定了放牧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水热等相关环境因子与土壤呼吸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没有改变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幅度;生长季放牧样地土壤呼吸速... 采用静态暗箱法,比较测定了放牧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水热等相关环境因子与土壤呼吸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没有改变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但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幅度;生长季放牧样地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低于封育样地,非生长季两样地土壤呼吸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出现负通量的现象,放牧使羊草群落土壤呼吸年总量下降了约33.95%;从全年来看,无论是围栏还是放牧样地,封育样地和放牧样地土壤呼吸与温度因子均显著正相关(p<0.01,n=15),其中与10cm处地温相关性最好,但放牧降低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生长季水分影响作用高于温度,围栏封育样地0~1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87.4%,放牧样地10~20cm和20~3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共同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温带典型草原 羊草群落 土壤呼吸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牧草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忠宽 王艳芬 +2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陈佐忠 《中国草地》 CSCD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紫花苜蓿和混合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不同刈割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粗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风干失水方式,平摊晒干失水方式最差;从可... 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紫花苜蓿和混合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不同刈割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粗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风干失水方式,平摊晒干失水方式最差;从可溶性糖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平摊晒干失水方式,风干失水方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温带典型草原 羊草 紫花苜蓿 牧草 营养品质 干燥失水方式 刈割期 风干失水 平摊晒干失水方式 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