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渗透仪渗透性能对比分析
1
作者 刘洋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为提高辽宁地区水利工程、河道堤防防渗设计的合理性,本文采用透水试验方式对变水头和垂直型渗透仪进行了渗透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变水头渗透仪的渗透性能好于垂直型渗透仪,适合于水利工程中水泥硬土渗透系数的测定。研究成果对于渗透... 为提高辽宁地区水利工程、河道堤防防渗设计的合理性,本文采用透水试验方式对变水头和垂直型渗透仪进行了渗透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变水头渗透仪的渗透性能好于垂直型渗透仪,适合于水利工程中水泥硬土渗透系数的测定。研究成果对于渗透仪的选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渗透性能 渗透系数 试验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渗透仪下渗透性能对比测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赫荣富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取室内观测试验的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渗透仪的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柔壁渗透仪由于可调节试验高度和直径范围,其渗透系数测定结果准确度最高,渗透性能测试效果最佳。变水头渗透仪适用于渗透系数低于2.0×10^-5cm/s的水泥土... 采取室内观测试验的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渗透仪的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柔壁渗透仪由于可调节试验高度和直径范围,其渗透系数测定结果准确度最高,渗透性能测试效果最佳。变水头渗透仪适用于渗透系数低于2.0×10^-5cm/s的水泥土以及渗透系数低于2.0×10^-6cm/s的硬土的渗透性能测试。研究结果对于渗透性能的试验测定仪器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观测试验 渗透系数 渗透性能对比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渗透仪下渗透性能对比分析及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2期93-98,共6页
文章定量分析了两种类型渗透仪的透水性能,结果表明变水头渗透仪由于可调节滤层高度及滤网半径,渗透系数测定效果好于垂直型渗透仪。变水头渗透仪适合于水泥硬土的渗透系数测定,而垂直型渗透仪一般适用于松散土层渗透系数的测定。研究... 文章定量分析了两种类型渗透仪的透水性能,结果表明变水头渗透仪由于可调节滤层高度及滤网半径,渗透系数测定效果好于垂直型渗透仪。变水头渗透仪适合于水泥硬土的渗透系数测定,而垂直型渗透仪一般适用于松散土层渗透系数的测定。研究结果对于渗透性能测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能 垂直型渗透 变水头渗透 对比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渗透性能对地下工程稳定性影响的水文地质分析
4
作者 孙伟 马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48-151,共4页
我们研究了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岩土体的渗透性能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我们先定义了什么是岩土体的渗透性能,以及它是如何分类的,还有影响它的因素。接着,我们探讨了这种渗透性能是如何影响地下水位、土体的强度,以及水流的分布。通过... 我们研究了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岩土体的渗透性能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我们先定义了什么是岩土体的渗透性能,以及它是如何分类的,还有影响它的因素。接着,我们探讨了这种渗透性能是如何影响地下水位、土体的强度,以及水流的分布。通过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如果岩土体的渗透性很强,那么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就会降低,这可能会增加滑坡和侵蚀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比如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岩土体的性质,以及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控制岩土体的渗透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如何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渗透性能 地下工程 稳定性 水文地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渗透性能模型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娟 艾宏儒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混合基质膜(MMMs)通过结合无机填料的优异选择性和聚合物基质的卓越渗透性,展现出超越传统聚合物膜的气体分离性能。针对目前流行的用于预测混合基质膜的有效介质(EMA)渗透模型,讨论了其基本假设和局限性。通过对渗透模型预测值与实验... 混合基质膜(MMMs)通过结合无机填料的优异选择性和聚合物基质的卓越渗透性,展现出超越传统聚合物膜的气体分离性能。针对目前流行的用于预测混合基质膜的有效介质(EMA)渗透模型,讨论了其基本假设和局限性。通过对渗透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这些模型在预测MMMs渗透性能时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模型发展的方向,旨在为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膜 气体分离 数学模型 有效介质法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渗透性能及水化微观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曾鲁平 乔敏 +5 位作者 赵爽 王伟 陈俊松 朱伯淞 冉千平 洪锦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聚及局部成膜作用,降低了速凝阶段水化产物钙矾石的数量并延缓了水泥C_(3)S的早期水化过程,造成速凝浆体凝结时间的明显延长以及早期强度降低,其以乳液形态掺入带来的早期水化延缓作用更强。硬化喷射混凝土内部直径130μm以上的圆形气泡数量受聚合物掺入影响而明显增多,造成硬化孔隙率增大同时降低了后期强度,但以乳胶粉形态掺入时EVA共聚物带来的引气作用及硬化气泡球形度改善效果更强。水化28 d,EVA共聚物在速凝浆体中可形成连续聚合物膜状结构,并充分分散、填充在钙矾石骨架与浆体孔隙之间,显著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抗水渗性能与弯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喷射混凝土 水化微观结构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复合沥青再生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岳淼 方泽然 +1 位作者 王睿欣 卢嘉成 《建筑与装饰》 202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为了提高再生剂在废旧沥青中的渗透能力,本文通过将芳烃类油分和渗透剂进行混合制备出具有渗透性的复合再生剂,研究了芳烃类油分和渗透剂掺量对再生剂物理性能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芳烃类油分能够降低再生剂的60℃的黏度和闪... 为了提高再生剂在废旧沥青中的渗透能力,本文通过将芳烃类油分和渗透剂进行混合制备出具有渗透性的复合再生剂,研究了芳烃类油分和渗透剂掺量对再生剂物理性能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芳烃类油分能够降低再生剂的60℃的黏度和闪点,而且随着芳烃类油分掺量增加,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在满足沥青再生剂技术规范的条件下,芳烃类油分最佳掺和比例200%;渗透剂的加入能够提高再生剂在废旧沥青中的渗透能力,显著改善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性能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 再生剂 渗透性能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建岚 王晓敏 张建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0-115,共6页
采用纳米SiO_(2)溶液浸泡含氯再生骨料以降低骨料含氯量,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复掺矿物掺合料,设计16组配合比以制备C40再生骨料混凝土,测定其7 d、28 d的抗压强度与28 d的电通量、Cl^(-)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再生骨料中的Cl^(-)可提高混凝土... 采用纳米SiO_(2)溶液浸泡含氯再生骨料以降低骨料含氯量,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复掺矿物掺合料,设计16组配合比以制备C40再生骨料混凝土,测定其7 d、28 d的抗压强度与28 d的电通量、Cl^(-)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再生骨料中的Cl^(-)可提高混凝土7 d的抗压强度,少量降低其28 d的强度,但会大幅度破坏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纳米SiO_(2)溶液改性后骨料含氯量显著降低,与矿物掺合料联合作用将有效提升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抗Cl^(-)渗透性能;其中,30%粉煤灰与8%硅灰复掺优化效果最佳,Cl^(-)渗透系数较未掺掺合料组降低85.6%。基于含氯再生骨料多重界面与Cl^(-)扩散机理,推导“内渗型”Cl^(-)扩散模型,并将其用于含氯再生骨料混凝土构件服役任意龄期的Cl^(-)含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 纳米SiO_(2)溶液浸泡 矿物掺合料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粉煤灰合成防渗材料的渗透性能分析
9
作者 马喆 方樟 +1 位作者 孙晓庆 郝洋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2期35-37,41,共4页
粉煤灰由于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可以应用在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通过采集白城和吉林热电厂的粉煤灰进行合成防渗材料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粉煤灰与氯化钠掺和料配比,以确定防渗性能最优的掺和比,并分析不同地区... 粉煤灰由于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可以应用在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通过采集白城和吉林热电厂的粉煤灰进行合成防渗材料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粉煤灰与氯化钠掺和料配比,以确定防渗性能最优的掺和比,并分析不同地区粉煤灰聚合物渗透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水力除灰方式不同,粉煤灰含水量不同,粉煤灰含水率越高,相对密度越小,防渗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掺和比 防渗聚合物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纤维复合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10
作者 张勤 解雨璇 +2 位作者 顾仁杰 梁熙 张正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6,共9页
为研究不同尺度纤维复合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单掺和复掺碳酸钙晶须、聚乙烯醇(PVA)纤维的水泥基材料分别进行电通量试验、电镜扫描观测及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不同纤维尺度、掺量及复合比例对水泥基材料抗氯离子渗透... 为研究不同尺度纤维复合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单掺和复掺碳酸钙晶须、聚乙烯醇(PVA)纤维的水泥基材料分别进行电通量试验、电镜扫描观测及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不同纤维尺度、掺量及复合比例对水泥基材料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多纤维复合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氯离子侵蚀深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纤维可在不同结构层次上发挥对水泥基材料的增强作用,使得多纤维复合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多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与氯离子侵蚀深度及电通量大致呈反比例关系;当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13.6%时,其氯离子侵蚀深度和总电通量则分别降低39.1%和44.7%;建立的氯离子侵蚀深度计算模型,可用于多纤维复合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和侵蚀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水泥基材料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电通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和表面防护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郭自利 康迎杰 +1 位作者 祝小靓 张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0,共4页
提升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关键在于提高其抗渗性能,涂抹表面防护材料和掺加粉煤灰是两种常用的技术手段,为研究两种技术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协同提升效果,设计了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对部分试件进行了无机表面防护材料喷涂,研究其... 提升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关键在于提高其抗渗性能,涂抹表面防护材料和掺加粉煤灰是两种常用的技术手段,为研究两种技术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协同提升效果,设计了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对部分试件进行了无机表面防护材料喷涂,研究其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受粉煤灰掺量的显著影响,而受表面防护剂的影响不大;涂抹防护剂对无掺加粉煤灰或掺加少量(9.5%)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对掺量较大(19%)的粉煤灰混凝土,测试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时,建议以长龄期的结果为主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粉煤灰 表面防护剂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掺杂玄武岩纤维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12
作者 姜天华 赵新洲 +1 位作者 卢旭刚 李素珠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研究掺杂玄武岩纤维的橡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得出最佳配合比,本文确定橡胶颗粒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玄武岩纤维长度三个因素,进行6 h电通量试验,通过比较电通量的大小对9组混凝土试件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试件电通量... 为研究掺杂玄武岩纤维的橡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得出最佳配合比,本文确定橡胶颗粒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玄武岩纤维长度三个因素,进行6 h电通量试验,通过比较电通量的大小对9组混凝土试件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试件电通量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掺量从15%到20%时的增大幅度明显大于掺量从10%到15%时的减小幅度;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电通量亦先减小后增大,且变化幅度较为平均;随着玄武岩纤维长度的增加电通量持续减小且幅度由小变大。推荐配合比为:橡胶颗粒体积取代率15%、玄武岩纤维掺量0.10%、玄武岩纤维长度1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玄武岩纤维 正交试验设计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分离膜材料从空气中分离氙气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陈占营 刘蜀疆 +3 位作者 常印忠 盛毓强 王建龙 黑东炜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大气放射性氙监测对于核试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从空气中分离浓缩氙为应用背景,实验测试了N_(2)、O_(2)、CO_(2)和Xe 4种气体在不同类别膜材料中的渗透性,评价了不同膜材料对4种气体之间的分离性能;考察了温度、压力等操作条件变化对... 大气放射性氙监测对于核试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从空气中分离浓缩氙为应用背景,实验测试了N_(2)、O_(2)、CO_(2)和Xe 4种气体在不同类别膜材料中的渗透性,评价了不同膜材料对4种气体之间的分离性能;考察了温度、压力等操作条件变化对氙气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酰亚胺(PI)、聚苯醚(PPO)和聚砜(PSf)3类材料中,PI具有明显优于其他两类材料的氙气分离性能;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氙气分离性能的影响均不明显.上述研究工作对于气体分离膜从空气中分离氙气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放射性氙 渗透性能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修饰对透氢用Pd膜的性能影响
14
作者 范爱玲 张浩天 +2 位作者 李瑞廷 刘一楠 李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6,共8页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浆料浸渍-提拉-烧结的方法对多孔氧化铝(传统)基体进行修饰,以克服基体缺陷提高Pd膜的氢氮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传统基体经修饰后再镀Pd膜的氢氮选择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773 K、0.1 MPa时,Pd膜的氢氮分离系数高达14000,远优于基体修饰前Pd膜(氢氮分离系数1000)的氢氮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 纳米氧化铝 钯膜 修饰 化学镀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A及致孔剂PEG400改性PVDF膜的结构及其渗透性能
15
作者 薛禹 谭妍妍 +3 位作者 张道海 罗筑 秦舒浩 武晓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6-1614,共9页
为了调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孔状结构和性能,以乙烯丙烯酸(EAA)为添加剂、PEG400为致孔剂,通过浸入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EAA复合膜。采用SEM、FTIR表征了其结构和成分;对复合膜的渗透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不同EAA、PE... 为了调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孔状结构和性能,以乙烯丙烯酸(EAA)为添加剂、PEG400为致孔剂,通过浸入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PVDF/EAA复合膜。采用SEM、FTIR表征了其结构和成分;对复合膜的渗透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不同EAA、PEG400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EAA的PVDF膜(E-0)相比,PVDF/EAA复合膜表现出更高的渗透性能、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EAA可以改善复合膜表面的亲水性,PEG400可以提高铸膜液和凝固浴之间的亲和性,加快成膜速率,从而在膜表面形成更多的孔洞。当EAA质量分数为3%,PEG400的质量分数为4%时,PVDF/EAA复合膜(E-3)的纯水渗透通量和牛血清白蛋白截留率分别为271.57L/(m^(2)·h)和64.83%,比E-0分别提高了486.42%和116.10%;通量恢复率和总污染率分别为75.97%和46.51%,比E-0分别提升了19.37%和降低了26.92%。当EAA的质量分数为3%,PEG400的质量分数为3%时,PVDF/EAA复合膜(P-3)的孔隙率为53.33%,平均孔径为4.55 nm,比未加PEG400的PVDF/EAA复合膜(P-0)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分别提高了33.33%和8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乙烯丙烯酸 致孔剂 渗透性能 抗污染性能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制备及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臻林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6-5071,5100,共7页
以水性环氧树脂E51为原料、二乙烯三胺(DETA)为固化剂,制备出了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研究了DETA用量对灌浆材料凝结时间、黏度、力学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DETA质量分数的增加,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初凝时间逐... 以水性环氧树脂E51为原料、二乙烯三胺(DETA)为固化剂,制备出了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研究了DETA用量对灌浆材料凝结时间、黏度、力学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DETA质量分数的增加,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初凝时间逐渐降低,黏度持续增大,粘接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提高,热失重速率减慢,残炭率提高,渗透时间增多。当DETA质量分数为30%时,灌浆材料的初凝时间最短为8.0 h,对应时刻的黏度最大为80334 mPa·s;当DETA质量分数为25%时,灌浆材料的粘接强度和抗压强度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2.94和59.9 MPa,对应的断裂延伸率为13.82%;在800℃时,DETA质量分数为25%的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残炭率为9.3%,渗透时间为1709 s,热稳定性和渗透性能较好。综合分析可知,DETA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灌浆材料 固化剂 初凝时间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浪 王一鹤 崔云鹏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39-442,480,共5页
抗渗混凝土是一种价格低廉,体积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的一种工程复合材料,在研究在桥梁、大坝等建筑工程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研究,加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为抗渗混凝土的应用发挥更好的优势。文中从... 抗渗混凝土是一种价格低廉,体积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的一种工程复合材料,在研究在桥梁、大坝等建筑工程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研究,加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为抗渗混凝土的应用发挥更好的优势。文中从粉煤灰、硅灰、矿渣、纤维对其改善渗透效果进行总结,为抗渗混凝土在重点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渗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继祖 路荣波 王汉增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研究了涂覆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和硅烷乳液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氯离子在C-S-H凝胶孔道中的传输模型,分析了复合乳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涂覆复合乳液与硅烷乳液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 研究了涂覆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和硅烷乳液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氯离子在C-S-H凝胶孔道中的传输模型,分析了复合乳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涂覆复合乳液与硅烷乳液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其中,复合乳液的效果更好;乳液中的分子与C-S-H界面通过静电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成键等方式互相结合,改变了C-S-H界面性能,减缓了水分子进入孔道中的速度,也降低了氯离子的渗透速度;乳液分子在孔道中通过吸附作用吸附周围的分子,形成较大体积的团簇体,阻塞了孔道,抑制了孔道中氯离子与水分子的传输,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氧化石墨烯复合乳液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国星 《广东建材》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对风积沙及再生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使用风积沙取代率为20%、40%、60%,再生骨料取代率为25%、50%、75%制备自密实混凝土,对其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积沙掺入可以填充再... 对风积沙及再生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使用风积沙取代率为20%、40%、60%,再生骨料取代率为25%、50%、75%制备自密实混凝土,对其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积沙掺入可以填充再生骨料与混凝土中微小孔隙,同时再生骨料具有一定活性,可以帮助混凝土进一步水化,两者适量掺入可使自密实混凝土更加密实,抗渗透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再生骨料 自密实混凝土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余金虎 李强 +2 位作者 刘学应 周曙光 王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3-2513,共11页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氯离子传输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介绍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氯离子传输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介绍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介绍了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其与普通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机理的区别。文章最后指出高温、冻融等单一因素影响下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模型、碱掺量和水玻璃模数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以及氯离子的显色边界浓度的准确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 氯离子 渗透性能 传输机理 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