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作流的构件和Web Services混合组装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燕 陈明 王智广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根据微软和IBM公司提出的BPEL Web服务合成规范,文中加入相关的构件元素,提出构件与Web服务的混合组装规范,形成经过改进的企业流程执行语言(EFEL),并且创建合理的企业应用工作流程,设计流程执行引擎,实现了构件与Web服务快捷、规范的... 根据微软和IBM公司提出的BPEL Web服务合成规范,文中加入相关的构件元素,提出构件与Web服务的混合组装规范,形成经过改进的企业流程执行语言(EFEL),并且创建合理的企业应用工作流程,设计流程执行引擎,实现了构件与Web服务快捷、规范的混合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 工作流 BPEL规范 混合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从头组装及系统发育研究
2
作者 李伟 朱明玉 +6 位作者 曾宇灵 文萱 黄楚彤 法欣悦 森林 胡志刚 刘义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目的使用混合组装技术对采集的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差异,探究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并解析黄精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Unicycler软件混合组装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绿体... 目的使用混合组装技术对采集的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差异,探究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并解析黄精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Unicycler软件混合组装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通过序列比对、共线性分析、边界分析等方法评价这5种黄精属植物的种间差异,利用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其及近缘物种的高变异位点,预测不同长重复序列及SSRs的分布情况,随后分析黄精密码子使用偏性,最后与其余47种黄精属及其近缘物种的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本研究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5种黄精属植物组装得到155408-155623 bp的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132-133个基因,并检测出369个长重复序列和1553个简单重复序列。(2)8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在IRs边界的收缩与扩张不明显,个别位于LSC-IRs-SSC边界的基因如ndhF基因和ycf1基因的大小和分布存在细微差异,8种黄精植物未出现种间或种内重排现象。(3)8种黄精叶绿体基因组高变异区主要位于两个单拷贝区,重复拷贝区相对保守,编码区相对于非编码区更加保守,高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ps16-trnQ、trnS-trnG、trnT^(UGU)-trnL、ndhF-rpl32和rpl32-trnL均位于单拷贝区且大多为基因间隔区。(4)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5种黄精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相似且主要受选择压力影响,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起主导作用且主要是以A/U结尾。RSCU聚类热图显示PK和PZ、PCB和P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5)系统发育关系树将52种黄精属植物及其近缘物种分为Ⅰ、Ⅱ、Ⅲ、Ⅳ、Ⅴ五支,PS、PK、PCB、PCZ和PZ被分到第Ⅳ、Ⅴ支中,其中PK和PZ的亲缘关系最近,PCZ的亲缘关系相对其他4个较远,被单独分到第Ⅴ支中。结论本研究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叶绿体基因组 混合组装 密码子偏好性 紫杆多花黄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抗滴定法测定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表面酸度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传银 姜灵彦 +2 位作者 郑第 李业梅 陆光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的表面酸性基团的离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阻抗滴定曲线得出了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的表面酸度。研究了混合组装电极中其他组分含量的变化、支持电解质的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表... 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的表面酸性基团的离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阻抗滴定曲线得出了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的表面酸度。研究了混合组装电极中其他组分含量的变化、支持电解质的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表面酸度移动的影响,用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滴定法 巯基乙酸 组装 表面酸度 混合组装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状混合自组装膜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4
作者 沈广宇 沈国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6-2200,共5页
结合纳米金及混合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网状混合膜,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器.首先,将纳米金溶胶、巯基丙酸和1,6-二巯基己烷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得网状混合自组装膜,... 结合纳米金及混合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网状混合膜,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器.首先,将纳米金溶胶、巯基丙酸和1,6-二巯基己烷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得网状混合自组装膜,然后将此膜组装到压电石英晶振的金电极表面,经EDC/NHS活化后,再将抗原固定到电极上,实现对抗精子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明显提高抗体抗原结合效率,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降低传感界面的非特异性吸附.将此传感器应用于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800 mU/mL,检出限为7 mU/mL.此传感器为抗精子抗体的临床检测提供了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网状混合组装 压电免疫传感器 抗精子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自组装膜的选择性解吸及聚吡咯的电化学沉积
5
作者 刘传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对十二硫醇和巯基乙酸不同比例的混合自组装膜解吸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利用解吸后的自组装模板电聚合吡咯 .交流阻抗研究表明随着十二硫醇量的增大 ,交流阻抗高频区的半园直径不断增大 ,对应于电子转移电阻 ... 采用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对十二硫醇和巯基乙酸不同比例的混合自组装膜解吸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利用解吸后的自组装模板电聚合吡咯 .交流阻抗研究表明随着十二硫醇量的增大 ,交流阻抗高频区的半园直径不断增大 ,对应于电子转移电阻 ( Rct)的增大 ;循环伏安研究表明不同比例的十二硫醇和巯基乙酸在组成自组装膜时形成几乎相同的一相 ,解吸时并不出现相分离 ,聚吡咯选择性地在解吸后的针孔缺陷中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组装 还原解吸 交流阻抗 吡咯 电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志文 徐国华 +1 位作者 安越 何潮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9-1517,共9页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进行了表征,对采用分步法利用C8TES分子空间位阻制备C8TES/OTS均相混合SAM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TES/OTS均相混合SAM表面接触角为105°,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对样品表面电势进行分析后发现,混合SAM表面电势分布均匀,电势频率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在均相混合SAM的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电势的分布始终十分均匀,电势频率分布均为典型的正态分布;C8TES/OTS均相混合SAM是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分子排列密度不同的膜结构的单分子膜,其内部结构至少在500 nm×500 nm到20μm×20μm尺度上是高度均匀一致的,膜内没有明显的特征结构,具有典型的均相混合SAM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混合组装单分子膜 分子空间位阻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静电力显微镜 表面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用混合微系统数字化组装生产线建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龙 姜威 +2 位作者 王峰 张婷 刘媛萍 《电子工艺技术》 2019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分析了星用混合微系统组装生产线的特点及不足,通过信息化系统、智能仓储及自动化物料配送、MCM混合柔性数字化组装生产线及全自动T/R数字化组装生产线等的实施和有机结合,实现了星用混合微系统数字化组装生产线的建设,年产能由当前的2... 分析了星用混合微系统组装生产线的特点及不足,通过信息化系统、智能仓储及自动化物料配送、MCM混合柔性数字化组装生产线及全自动T/R数字化组装生产线等的实施和有机结合,实现了星用混合微系统数字化组装生产线的建设,年产能由当前的2万只模块迅速提升至20万只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微系统组装 信息化系统 智能仓储及配送 MCM柔性组装生产线 全自动数字化T/R组装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微组装生产线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秦丽娜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混合微组装生产线是现今制造业的关键生产环节,具有减小制造规模、加快制造效率、提升智能化水平等优势。但其也增加了生产线协同控制的困难程度。本研究基于多Agent技术设计了混合微组装生产线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数学模型描述生产... 混合微组装生产线是现今制造业的关键生产环节,具有减小制造规模、加快制造效率、提升智能化水平等优势。但其也增加了生产线协同控制的困难程度。本研究基于多Agent技术设计了混合微组装生产线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数学模型描述生产线协同控制目标,搭建混合微组装生产线信息采集与集成框架,并获取生产线信息。结合多Agent技术具有的动态协调性能构建生产线协同控制模型,以加工成本最低作为协同控制目标,求解最佳协同控制方案,实现混合微组装生产线的协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此方法后的协同控制任务分配时间较短,有效降低了生产线加工成本,证明此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技术 生产线 调度 协同控制 混合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离子对效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广军 于化忠 +2 位作者 邵会波 夏南 刘忠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141-1146,共6页
详细研究了10-二茂铁-1-癸硫醇(HSC10Fc)在金基底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HSC10Fc在金基底上能形成稳定的自组装膜,并且在0.1mol/L的HCIO4溶液中表现出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但其氧化还原峰的峰形和峰位极易受溶... 详细研究了10-二茂铁-1-癸硫醇(HSC10Fc)在金基底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HSC10Fc在金基底上能形成稳定的自组装膜,并且在0.1mol/L的HCIO4溶液中表现出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但其氧化还原峰的峰形和峰位极易受溶液中阴离子种类和浓度的影响.考察了二茂铁自组装膜及通过后置换形成的二茂铁硫酸/十二烷基硫醇混合膜在混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直接比较了两种不同阴离子与二茂铁阳离子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硫醇 组装 混合组装 SAM 离子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SAMs包裹的纳米团簇和SPA的抗体固定方法用于糖化血红蛋白免疫场效应型传感器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茜男 边超 +3 位作者 佟建华 孙楫舟 张虹 夏善红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77-48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体固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免疫场效应型传感器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首先,纳米金颗粒由混合自组装膜(SAMs)包裹形成一种功能化的纳米团簇.然后这种纳米团簇以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在传感器金电极表面.之后...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体固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免疫场效应型传感器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首先,纳米金颗粒由混合自组装膜(SAMs)包裹形成一种功能化的纳米团簇.然后这种纳米团簇以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在传感器金电极表面.之后,葡萄糖球菌蛋白A(SPA)被固定在纳米团簇表面用来定向固定抗体.利用该方法,纳米团簇可在金电极表面均匀分布.由此形成的多层生物膜可定向固定抗体,与抗体具有稳定的结合力,能较好地屏蔽噪声干扰,且与场效应型传感器兼容.利用该传感器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52.8μV.ng-1.mL和13.5μV.ng-1.mL.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度,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微型的用于糖尿病监控的糖化血红蛋白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组装 纳米金 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传感器 葡萄糖球菌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突发组装机制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波 《数字通信》 2009年第3期54-56,共3页
研究了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关键技术之一的突发组装机制,介绍了基于时间门限组装、基于长度门限组装和混合门限组装3种典型的突发组装机制,并对比分析了三种组装机制对网络汇聚性能(突发大小、组装时延)的影响以及自相似性能的改善情况,得... 研究了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关键技术之一的突发组装机制,介绍了基于时间门限组装、基于长度门限组装和混合门限组装3种典型的突发组装机制,并对比分析了三种组装机制对网络汇聚性能(突发大小、组装时延)的影响以及自相似性能的改善情况,得出混合门限组装机制能获得更好的网络汇聚性能和自相似性能的改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突发交换网络 突发组装机制 混合门限组装 自相似业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装配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刘春磊 姚茜 +1 位作者 韦正波 谢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类装配体可弥补类器官无法完全重现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互作关系的缺点,但处于发展初期的类装配体构建方式种类繁多,更无统一标准。目的:综述目前类装配体的构建方法、应用和优缺点,为促进体外细胞模型...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类装配体可弥补类器官无法完全重现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互作关系的缺点,但处于发展初期的类装配体构建方式种类繁多,更无统一标准。目的:综述目前类装配体的构建方法、应用和优缺点,为促进体外细胞模型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方法:以“assembloids,organoids,tumor microenvironment,organoids AND assemble,organoids AND microenvironment”为英文检索词,以“类装配体、类器官、类组装体、肿瘤微环境、类器官重组、多细胞模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在排除无关文章及去重后筛选出9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根据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将类装配体的构建方法分为自体组装、直接组装及混合组装3种;根据细胞培养方式的差异,又可分为悬浮培养法、“基质”培养法、器官芯片培养法和3D生物打印法。②自体组装过程涵盖细胞和组织的发育等早期过程,因此,在器官发育和发育障碍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而分化成熟细胞的功能相对较完善,由它们直接组装成的类装配体在功能障碍及细胞损伤性疾病的研究中更具潜力;自体组装或在器官移植方面更胜一筹,直接组装将更适用于组织损伤的修复,混合组装综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多用于探索微环境中细胞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筛选等领域。③虽然不同的类装配体各具优势,但都面临脉管系统不完善的难题;每种类装配体构建方法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自体组装形成的类装配体中细胞分化程度与体内的差异,直接组装模型的细胞种类固定、无法完全反映复杂的体内微环境等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④将来随着类装配体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研究者们可以在体外组装出具有更复杂组织结构的仿生类器官,为研究人类组织和器官生理及病理过程提供无限趋近真实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装配体 类器官 自体组装 直接组装 混合组装 悬浮培养 基质培养 器官芯片 3D生物打印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时效下Sn/SnPb混装焊点的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斌 李勋平 +3 位作者 恩云飞 卢桃 何小琦 姚若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4,共7页
针对Sn/Sn Pb混合组装焊点在工艺兼容性和长期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带菊花链结构的板级电路,采用回流焊接工艺对无铅方形扁平封装(QFP)器件和Sn Pb焊料实现混合组装,对组装样品进行1500 h的高温老化实验。通过对高温老化前后混... 针对Sn/Sn Pb混合组装焊点在工艺兼容性和长期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带菊花链结构的板级电路,采用回流焊接工艺对无铅方形扁平封装(QFP)器件和Sn Pb焊料实现混合组装,对组装样品进行1500 h的高温老化实验。通过对高温老化前后混装焊点显微组织的分析和电、力学性能的研究,探讨混装焊点两侧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焊点电、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6Sn5和Cu3Sn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均与老化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混装焊点界面的Cu6Sn5分解反应是Cu3Sn化合物的主要生长机制;老化过程中富铅相在焊接界面的聚集,切断了焊点内Sn原子的扩散通路,形成阻碍IMC层进一步生长的抑制区;焊点基体β-Sn的尺寸粗化、Pb的富聚以及具有本质脆性的IMC层状生长降低了焊点的抗拉强度,层状IMC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焊点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组装 焊点 高温老化 金属间化合物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电极上植酸钠/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混合自组装层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巍 纪佳华 +5 位作者 马晓玲 孙一平 朱璇 段国萍 陆玉婷 杨海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8,共6页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银电极上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和植酸钠混合自组装单层结构和缓蚀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SERS光谱表明,银电极表面形成AMT膜后,再组装植酸钠分子能够弥合AMT膜的缺陷.交流阻抗和...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电化学方法,对银电极上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和植酸钠混合自组装单层结构和缓蚀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SERS光谱表明,银电极表面形成AMT膜后,再组装植酸钠分子能够弥合AMT膜的缺陷.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实验表明,形成的混合自组装层比单一AMT自组装层表现出更好的缓蚀性能.AMT膜层的等效电路为R(Q(R(Q(RW))));混合膜层电路图为LR(Q(R(Q(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植酸钠/2-氨基-5.巯基-1 3 4-噻二唑 混合组装 交流阻抗 极化曲线
原文传递
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与三代测序数据的混合校正和组装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东娜 张兴坦 +4 位作者 魏柳锋 李仪莹 钟伟民 赵茜 尤民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47-1555,共9页
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是一种通量高、速度快、读长长的新型测序技术,但是和二代测序技术相比,这种测序方法因错误率较高而限制了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为了能有效的降低错误率、提高组装质量,本研究以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模拟等生信手... 第三代单分子测序是一种通量高、速度快、读长长的新型测序技术,但是和二代测序技术相比,这种测序方法因错误率较高而限制了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为了能有效的降低错误率、提高组装质量,本研究以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模拟等生信手段比较评估了不同软件对三代测序的纠错效率以及在不同测序深度下的混合组装效果,以期找到最佳混合组装效果的测序深度及混装软件。通过比较四种混合校正软件PBc R、Lo RDEC、Jabba、Proovread对二代和三代数据的矫正效果。我们发现,Lo RDEC以最快的速度将核酸准确性从85%提高到99%,为评估软件中最佳选择。在Lo RDEC矫正结果的基础上,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测序成本,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测序深度的二代(25×~100×)和三代(20×~50×)混合组装效果,以期找到成本最低、混装效果最好的测序策略。结果表明,混合组装软件DBG2OLC和三代组装软件canu能够产生更长的组装序列和更好的基因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DNA测序技术 第三代DNA测序技术 混合校正 混合组装
原文传递
烯丙基硫脲和十二烷基硫醇对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春涛 陈慎豪 +1 位作者 赵世勇 李德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用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上制备了纯烯丙基硫脲自组装膜 ,并以十二烷基硫醇进一步修饰得到混合自组装膜 .最后 ,将混合膜覆盖的铜电极浸入NaCl溶液中 ,进行交流电处理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测定表明 ,经过交流电处理后 ,在 0 .5... 用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上制备了纯烯丙基硫脲自组装膜 ,并以十二烷基硫醇进一步修饰得到混合自组装膜 .最后 ,将混合膜覆盖的铜电极浸入NaCl溶液中 ,进行交流电处理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测定表明 ,经过交流电处理后 ,在 0 .5mol·dm- 3NaCl溶液中 ,电荷传递电阻增大 ,腐蚀电流密度下降 ,膜的最大覆盖度为 98.6% ,对金属铜腐蚀的缓蚀效率为 98.5 % .而且 ,不论交流电处理与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硫脲 十二烷基硫醇 缓蚀作用 组装技术 混合组装 金属 腐蚀 防护 电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17
作者 车宏莉 张云 +2 位作者 汪世平 吴朝阳 沈国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采用混合自组装单层膜技术在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制备巯基丙酸(MPA)和巯基乙醇(ME)混合功能基底膜,通过偶联剂盐酸1-乙基-3-(3-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及N-... 提出了一种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采用混合自组装单层膜技术在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制备巯基丙酸(MPA)和巯基乙醇(ME)混合功能基底膜,通过偶联剂盐酸1-乙基-3-(3-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及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混合膜上富含的羧基基团用于日本血吸虫抗原(SjAG)的高效共价固定.通过夹心式免疫反应,将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固定到晶体表面,利用HRP催化H202氧化底物4-氯-1-萘酚在晶振表面形成不溶性沉积物,使免疫检测信号得以显著放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可灵敏检测感染兔血清样中日本血吸虫抗体(SjAb)浓度(稀释比)的线性范围是1:10000~1:100,可望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日本血吸虫 混合组装 酶催化沉积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广 陈龙聪 +3 位作者 李贤 杨萌 陈萌梦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6,156,共4页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测法可以检测到393ng/L的IMA,而抑制检测法检测限小于5.0 ng/L。与现有的IMA检测方法相比,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检测下限低以及检测耗时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混合巯基自组装 缺血修饰白蛋白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模板法制备相分离结构二元混合自组装膜
19
作者 胡海龙 张琨 +2 位作者 高志伟 杨光成 刘永刚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第一种分子的组装饱和度,以及中间有序化处理过程,得到混合自组装模板,成功的组装出具有相分离结构的五碳硫醇和巯基苯胺二元分子混合自组装膜.这种混合自组装方法对二元相分离结构的混合自... 利用分子自组装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第一种分子的组装饱和度,以及中间有序化处理过程,得到混合自组装模板,成功的组装出具有相分离结构的五碳硫醇和巯基苯胺二元分子混合自组装膜.这种混合自组装方法对二元相分离结构的混合自组装分子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发现,在两步法混合自组装膜中,随着第一种分子的沉积时间增长,第二种分子的组装面积减小.另外对第一种分子膜进行有序化处理以及不同的处理温度对二元混合自组装膜的质量和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组装 相分离 组装模板法
原文传递
DOMINO-Ⅱ型组合式开关柜
2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995年第1期56-56,共1页
DOMINO-Ⅱ型组合式开关柜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工作电压660V 及以下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电能转换和电能消耗设备的控制。其特点是:采用模数化镶嵌式组装设计,按不同要求设计成各种功能单元,并有抽屉、固定及混合组装几种结构形式,外... DOMINO-Ⅱ型组合式开关柜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工作电压660V 及以下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电能转换和电能消耗设备的控制。其特点是:采用模数化镶嵌式组装设计,按不同要求设计成各种功能单元,并有抽屉、固定及混合组装几种结构形式,外壳防护等级高。也适合现代工厂配电中心的计算机与模拟屏的控制。采用间隔式布置,每一电气单元均占据一个独立的单元隔室,抽屉具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开关柜 额定工作电压 电能消耗 组装设计 输配电 混合组装 功能单元 结构形式 配电中心 模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