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页岩生储机理探讨 被引量:102
1
作者 郭旭升 李宇平 +5 位作者 腾格尔 王强 袁桃 申宝剑 马中良 魏富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201,共9页
针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生储机理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和实验分析模拟,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对页岩成烃、成储机制及内在... 针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生储机理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和实验分析模拟,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对页岩成烃、成储机制及内在耦合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热演化程度高、生烃强度大、物质基础好,具有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不仅具有高生物成因硅、高有机碳含量,而且具有相对高孔隙度耦合特征。研究认为:①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高演化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保存条件好,早期原油滞留效率高,其气源主要来自原油滞留裂解气。②深水陆棚相生物成因的硅质(蛋白石A),在埋藏成岩早期转化成高硬度晶态石英,伴生形成大量微米级粒间孔,而生物成因的硅质格架抗压性强,为优质页岩储集层早期原油充注及纳米级蜂窝状有机孔的发育和保持提供了空间和保护,是有机孔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③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脆性好,均质性强,微米级硅质粒间孔与纳米级有机孔共生,是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硅质粒间纳米级有机孔实现高效连通的关键,有利于页岩气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机理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 硅质页岩 四川盆地 孔隙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和深水陆棚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 被引量:41
2
作者 赵培荣 高波 +1 位作者 郭战峰 魏志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发育海陆过渡相和深水陆棚相两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海陆过渡相含煤页岩层系主要分布于成都-南充-广安-石柱-涪陵一线以南的龙潭组,页岩单层厚度薄,但累计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现今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发育海陆过渡相和深水陆棚相两种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海陆过渡相含煤页岩层系主要分布于成都-南充-广安-石柱-涪陵一线以南的龙潭组,页岩单层厚度薄,但累计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现今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储集空间以黏土矿物孔、粒间孔、微裂缝为主,有机质孔不发育,页岩含气性好,但由于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较低,可压裂性较差,需要进一步攻关适应性工程工艺技术。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巴中-宣汉-云阳-石柱一带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其中吴家坪组页岩厚度20~80 m,大隆组页岩厚度10~40 m,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2%,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和粒内孔为主,储集性能好,硅质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较低,页岩可压裂性好,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深水陆棚 页岩 页岩气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陆棚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微相-微地貌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郭伟 李熙喆 +4 位作者 张晓伟 兰朝利 梁萍萍 沈伟军 郑马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9-1106,共18页
根据钻井、测井、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和岩心实验分析资料,结合现代海洋的沉积特征,研究了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矿物含量分布、岩相特征和沉积类型,划分了深水陆棚的沉积微相和微地貌,... 根据钻井、测井、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和岩心实验分析资料,结合现代海洋的沉积特征,研究了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矿物含量分布、岩相特征和沉积类型,划分了深水陆棚的沉积微相和微地貌,分析了深水陆棚沉积微相-微地貌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陆源碎屑来自北侧川中水下高地,其岩相主要包括硅质页岩、含黏土硅质页岩和混合页岩3种类型。②目的层的沉积类型以半远洋沉积和浊流沉积为主。③深水陆棚沉积微相可细分为钙质陆棚、钙-硅质陆棚、钙-硅-泥混合陆棚、硅-泥质陆棚、硅质陆棚和富泥扇6种类型,在研究区以发育硅质陆棚、硅-泥质陆棚和钙-硅-泥混合陆棚为主;沉积微地貌可细分为陆棚高地、陆棚斜坡、陆棚沟、陆棚丘和陆棚平原5种类型,在研究区以发育陆棚平原和陆棚斜坡为主。④深水陆棚沉积微相通过控制储集能力而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的储层质量,钙-硅-泥混合陆棚和硅质陆棚具有最好的储层品质;沉积微地貌通过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的厚度从而影响页岩储层质量,其中以陆棚平原中储层厚度最大。⑤在深水陆棚环境,随着沉积水体加深,沉积微地貌的演化由陆棚高地经陆棚斜坡(陆棚沟、陆棚丘)过渡到陆棚平原(陆棚丘),沉积微相的演化由钙-硅质陆棚经钙-硅-泥混合陆棚过渡到硅-泥质陆棚(富泥扇),并最终演化为硅质陆棚。深水陆棚沉积微相模式可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储层评价与预测提供科学支撑。⑥深水陆棚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在陆棚边缘,其沉积水深可超过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深水陆棚 沉积微相 沉积微地貌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原文传递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页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冰 文华国 +4 位作者 廖义沙 张兵 姚永君 温思宇 杨凯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层系。通过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低温氮气吸附等分析,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海相页岩的沉积相展布、储层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层系。通过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低温氮气吸附等分析,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海相页岩的沉积相展布、储层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对储层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北地区吴二段的沉积受海平面上升和裂陷发育的影响,主要为深水陆棚相,在达州—开江—万州—忠县一带沿北西—南东方向呈连通条带状展布。②研究区吴二段页岩储层中矿物组成复杂,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质量分数为67.9%;与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相似,研究区的石英具有生物成因特征而呈絮凝状,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均较小(小于6.0μm),指示沉积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页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11%,孔隙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粒内孔隙、粒间孔隙及微裂缝,孔隙结构以狭缝孔为主,中孔对孔体积的贡献率最大。③研究区吴二段烃源岩具有高TOC含量、高成熟度特征,TOC平均值为4.80%,R_(o)平均值为2.53%,达到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基本达到Ⅰ类页岩气储层标准。④研究区吴二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改造作用,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页岩储层的形成,石英的抗压保孔作用和有机质生烃作用是页岩储层形成的关键,石英含量、TOC含量和孔隙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开江—梁平、万州地区为吴二段有利页岩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深水陆棚 还原环境 脆性矿物 有机质孔隙 吴家坪组二段 上二叠统 开江—梁平 万州地区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
5
作者 刘超 包汉勇 万云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资源基础得到夯实,而开发地质评价与目标优选是实现储量有效动用第一环。以分析化验、测井解释、地震预测、压裂试气资料为基础,开展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有利层段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发育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深水陆棚硅质页岩是开发最有利层段。明确了地层压力系数、孔隙度、天然裂缝、应力性质是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开发选区地质参数体系,优选白马向斜南部为开发建产第一目标,实现了规模效益建产,对常压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地区 页岩气 常压 开发地质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硅质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学锋 赵圣贤 +5 位作者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共12页
通过岩心观察、实验测试、地球物理解释及生产动态资料评价,对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构造-热演化-压力演化史、断层发育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宁... 通过岩心观察、实验测试、地球物理解释及生产动态资料评价,对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构造-热演化-压力演化史、断层发育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龙一1)发育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平均值大于3.8%,Ro平均值高于3.0%,处于过成熟阶段;优质烃源岩分布于五峰组—龙一13小层,龙一14小层生烃潜力差。(2)研究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储集层条件优越,脆性指数高,平均值大于55%,自下而上呈下降趋势;储集空间有纳米级无机孔和有机孔、构造成因高角度剪切缝和垂直缝;孔隙度为2.20%~5.30%,平均值为3.84%,龙一11—龙一13小层孔隙度较大。(3)研究区页岩气成藏模式为层内自生自储,受控于源-储配置、构造-热演化、断层级别和裂缝发育程度,源-储配置控基础,脆性矿物含量和孔隙度值越高,TOC值越高;构造-热演化调气藏,晚二叠世(250 Ma)以前地层持续埋藏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促进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热解生烃,晚白垩世(66 Ma)至今,构造抬升使气藏发生调整与散失;断层控保存,层内发育的断层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断层规模越大,越不利于页岩气富集;裂缝系统控产能,向斜中部构造变形弱,断层密度低,裂缝发育程度中等,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而向斜周缘构造变形强度大,断层密度大,裂缝系统极为发育,不利于页岩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深水陆棚 自生自储 源-储配置 构造-热演化 断层密度 脆性指数 五峰组—龙马溪组 宁西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沉积演化与页岩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99
7
作者 郑和荣 高波 +2 位作者 彭勇民 聂海宽 杨斐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通过录井、测井、地震、野外剖面与岩心资料的深入剖析,探讨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段的沉积相与总有机碳的关系,预测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一套20~268m厚的黑色页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沉积,在等时框架... 通过录井、测井、地震、野外剖面与岩心资料的深入剖析,探讨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段的沉积相与总有机碳的关系,预测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一套20~268m厚的黑色页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沉积,在等时框架内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即SQ1与SQ2,它们分布稳定、可对比性好。下部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TST)发育一套有利于页岩气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此时期呈现出"北面向次深海敞开、东西南三面受古陆围限、陆棚广布"的沉积格局,深水陆棚相广泛发育,面积为255 000 km2,平均厚度35 m。受海平面下降的影响,从下部层序至上部层序水体变浅,岩相从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向中—浅水陆棚相沙纹层理粉砂质页岩转变。岩相的发育受海平面升降、古陆、海底地形、物源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岩相类型有碳质或硅质或钙质页岩、纹层状页岩、生物扰动粉砂质页岩、沙纹层理的粉砂质页岩、块状砂岩或介壳灰岩薄夹层5类。研究表明,沉积相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内在的控制作用,高TOC含量页岩发育于深水陆棚相、中陆棚相和潟湖相中。目前,已有多口井在龙马溪组页岩获得工业气流,揭示了该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综合分析认为涪陵—赤水—仁怀、威远—长宁、鄂西—渝东为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页岩气勘探的主要方向和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海侵体系域 深水陆棚 岩相 下志留统 中上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3
8
作者 郭旭升 赵永强 +4 位作者 申宝剑 魏祥峰 卢龙飞 潘安阳 李宇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的深刻内涵。该套页岩浮游藻类与浮游硅质生物共生、繁盛,硅质生物骨屑的成岩多孔性有利于藻类所生成烃类的原位滞留和后期裂解形成有机孔隙的大量发育与保存,而顶底板封堵条件与后期构造运动强弱是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关键要素,揭示了海相页岩气"源储一体,早期滞留,原位富集,晚期改造"的富集保存机理,明确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深层、常压和陆相页岩气将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十四五"期间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将有望得到更大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 富集机理 储集机理 保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冯动军 胡宗全 +2 位作者 高波 彭勇民 杜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1532,共12页
上奥陶统五峰组(O_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ll)是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该区位于深水陆棚有利沉积相带,优质页岩(TOC>2.0%)厚度大... 上奥陶统五峰组(O_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ll)是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该区位于深水陆棚有利沉积相带,优质页岩(TOC>2.0%)厚度大,介于20~50 m之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有宜宾—泸州和石柱—建南两个厚度中心,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2.0%),热演化程度适中(2.0%<Ro<3.0%),脆性矿物含量高(平均65.4%),有机质孔发育,以微孔—中孔为主,含气量高(大于2 m^3/t),盆内压力系数普遍高于1.2,保存条件好,页岩埋深普遍在1500~4500 m。综合以上分析,选取优质页岩厚度、页岩埋深及页岩气保存条件3个参数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建立了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标准,评价出涪陵—武隆—彭水、丁山—松坎、五指山—昭通—长宁及威远—富顺—永川共4个有利区带,为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成藏条件 深水陆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的空间展布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27
10
作者 高志勇 张水昌 +3 位作者 李建军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通过对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与其上下地层关系的探地雷达测量,形成反映岩—震关系的地球物理剖面,从而将露头中的页岩准确标定于地震剖面中...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通过对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与其上下地层关系的探地雷达测量,形成反映岩—震关系的地球物理剖面,从而将露头中的页岩准确标定于地震剖面中。以此标定成果为据,追踪阿瓦提凹陷内75条二维地震测线(总长1.8×104km)中的烃源岩,准确地刻画出了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的展布范围。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在阿瓦提凹陷内大面积展布,其西北部受控于沙井子断裂,北部超覆尖灭于胜利1井以南,东部超覆尖灭于满西2井附近台地边缘(此为新发现台缘),南部则止于巴楚断隆,西南部受控于阿恰断裂带。由于萨尔干页岩是中晚奥陶世形成的盆地初期沉积的烃源岩,其分布范围与厚度均小于印干页岩,但其有机质丰度却高于印干页岩。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沉积时属于深水陆棚—盆地相环境,沉积古水深大致在60~200,m,甚至更深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奥陶统 萨尔干页岩 印干页岩 阿瓦提凹陷 深水陆棚 盆地相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优质储层精细刻画与靶窗优选 被引量:42
11
作者 武恒志 熊亮 +3 位作者 葛忠伟 史洪亮 王同 樊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威远页岩气勘查区块的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威远古隆起与自流井背斜所夹持的白马镇向斜,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为深水陆棚相暗色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地球物理测井岩电特征纵向差异明显,储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威远页岩气勘查区块的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威远古隆起与自流井背斜所夹持的白马镇向斜,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为深水陆棚相暗色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地球物理测井岩电特征纵向差异明显,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了指导该区页岩气水平井靶窗优选及钻井轨迹跟踪调整,基于测井小层划分、岩心纹层精细刻画、高精度地球物理预测以及沉积微相成因分析等方法,通过细化储层分类评价其参数指标,预测页岩气储层"甜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靶窗优选及轨迹设计,进而评价水平井靶窗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五峰组—龙一段底部优质页岩段发育3种类型的纹层,纵向上交错叠置,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储层品质的微观差异;②可以将该区的页岩气储层划分为优质储层、较好储层、一般储层和差储层;③龙马溪组底部2—31小层为生物成因沉积微相,储层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孔隙度、高脆性指数、高含气性、低地应力差值等"地质+工程"甜点的特征,确定其为优质储层段;④实钻结果表明,水平井靶窗位置的选择对于单井页岩气产能的影响较大,优质储层钻遇率是获得页岩气高产的关键地质因素。该研究成果支撑了页岩气产能评价工作,为该区块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页岩气区块 深水陆棚 优质储集层 纹层 生物成因 靶窗优选 甜点 生产能力 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表海页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微相分布模式——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红岩 施振生 +4 位作者 孙莎莎 赵群 周天琪 程峰 拜文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4,共14页
针对黑色页岩纹层和层理难识别、粒度难测定、生物遗迹不发育等难题,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综合大薄片全尺度成像、氩离子抛光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干酪根镜检等分析,揭示陆表海浑水沉积页岩的微相类型、... 针对黑色页岩纹层和层理难识别、粒度难测定、生物遗迹不发育等难题,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综合大薄片全尺度成像、氩离子抛光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干酪根镜检等分析,揭示陆表海浑水沉积页岩的微相类型、特征及主要微相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陆表海浑水环境发育三角洲相、潮坪相和陆棚相,其中,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潮间坪的钙质坪和黏土坪微相,浅水陆棚亚相的钙质陆棚和黏土质陆棚微相,深水陆棚亚相的深水斜坡、深水平原和深水洼地微相,重力流沉积亚相的漫溢沉积微相均发育黑色页岩;(2)由近源端向盆地方向,页岩中粉砂纹层减少、泥纹层增加,颗粒粒度由以粗粉砂为主转变为以细粒泥为主,硅质含量由20%左右增加至大于55%,钙质和黏土矿物含量由大于40%降至10%左右,有机质类型由Ⅱ2型转变为Ⅱ1型和Ⅰ型;(3)物源和古地形控制页岩沉积微相类型与分布,物源供给充分区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黏土坪、黏土质陆棚、漫溢沉积等微相页岩,物源供给不足区发育钙质坪和钙质陆棚微相页岩,3级地形坡折将深水陆棚亚相页岩沉积区细分为深水斜坡、深水平原和深水洼地3种微相类型;(4)陆表海不同沉积微相页岩的形成与相对活跃的构造背景、温暖潮湿的古气候及快速上升的海平面密切相关,相对活跃的构造背景造成陆源碎屑供给增加,从而形成浑水细粒沉积,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快速上升的海平面有利于黑色页岩大面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陆表海 深水陆棚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海相碎屑岩中的有效烃源岩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志勇 张水昌 +3 位作者 李建军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40,共9页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碎屑岩中多个泥岩样品的热解有机碳分析、英东2井岩心详细描述及多条二维地震剖面的综合解释表明,在巨厚的却尔却克组碎屑岩地层的中下部存在一套累计厚度约100m的海相烃源岩。这套烃源岩总有机...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碎屑岩中多个泥岩样品的热解有机碳分析、英东2井岩心详细描述及多条二维地震剖面的综合解释表明,在巨厚的却尔却克组碎屑岩地层的中下部存在一套累计厚度约100m的海相烃源岩。这套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可达1.23%;具有较高的自然伽马值和低电阻率值;在地震剖面上具明显的强相位反射特征。该套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均有分布,向东、西两方向分别超覆尖灭于罗西台地边缘和古城—轮古东台地边缘,在南北方向上,分别断失在车尔臣断裂、孔雀河断裂发育处,其中西北缘超覆在孔雀河斜坡处。却尔却克组海相烃源岩是在海侵背景下,大规模海底扇发育间歇期,水体相对安静时沉积的一套深水陆棚—盆地相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奥陶系 却尔却克组 海底扇 深水陆棚 海侵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志留系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红岩 施振生 +1 位作者 孙莎莎 张磊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5,共10页
深层页岩储层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系统开展了X-衍射全岩(XRD)、总有机碳(TOC)、大薄片及氩离子抛光大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浅层页岩,深层页岩储层具有高硅质和低TOC含量、... 深层页岩储层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一段深层页岩,系统开展了X-衍射全岩(XRD)、总有机碳(TOC)、大薄片及氩离子抛光大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浅层页岩,深层页岩储层具有高硅质和低TOC含量、低粉砂纹层含量、高孔隙度和更有效的孔隙网络特征。由浅层至深层,页岩硅质含量由30%增至62%。相应地,碳酸盐含量由32%降至14.3%,粘土矿物含量由33%降至7.8%,TOC含量由7.1%降至4.25%。深层页岩储层发育条带状粉砂纹理,与浅层页岩相比,其粉砂纹层含量减少、单层厚度减薄。黑色页岩发育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由浅层至深层,页岩总面孔率由1.6%增至10.8%,有机孔和无机孔均明显增加,且微裂缝占比由1%增至12%。深层页岩储层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相互连通,形成有效的孔隙网络。深层高硅质含量、高孔隙度和更有效的孔隙网络与生物成因硅有关,低TOC含量与远离物源有关,低粉砂纹层含量与水深较大有关。生物成因硅在成岩过程中可形成大量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且其可有效保存孔隙。有机质的生成受营养物质供给影响,远离物源区营养供给较少。粉砂纹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深层不利于碳酸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制 深水陆棚 储层特征 含气页岩 龙马溪组 志留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有机质差异富集机制与天然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雨 罗冰 +3 位作者 张本健 肖笛 肖文摇 曹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619,共9页
四川盆地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烃源岩的海相高演化天然气系统是全球这一领域的一个典范,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理论认识,拓展勘探领域,针对当前川中、川东北2个热点勘探区块,通过地球化学方法,从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陆源输入三方面入手... 四川盆地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烃源岩的海相高演化天然气系统是全球这一领域的一个典范,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理论认识,拓展勘探领域,针对当前川中、川东北2个热点勘探区块,通过地球化学方法,从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陆源输入三方面入手,对不同区域该套烃源岩质量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展开了差异对比研究,探讨了天然气勘探领域。结果表明:川中GS17井、ZJ2井所在的裂陷槽内深水陆棚相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整体高于川东北小洋坝浅水陆棚相烃源岩,两者有机质富集均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川中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环境,相较于川东北烃源岩所形成的贫氧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川东北烃源岩形成过程中陆源输入对有机质的稀释作用尤为显著,烃源岩质量不如川中烃源岩。筇竹寺组天然气系统的勘探仍需围绕裂陷槽及周缘展开,同时盆地周缘的深水陆棚地区也值得加以重视,且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氧化还原环境 有机质富集机制 裂陷槽 深水陆棚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玺华 陈聪 +4 位作者 黄婕 文龙 谢忱 徐诗薇 高兆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利用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在四川盆地广元—巴中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的槽谷,为上扬子西北缘受海西期拉张作用形成的拉张槽。拉张槽的地质—地震特征明显,呈北西向展布,宽度为70~120km,面积约为2×104km2,根据其中线展布将其... 利用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在四川盆地广元—巴中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的槽谷,为上扬子西北缘受海西期拉张作用形成的拉张槽。拉张槽的地质—地震特征明显,呈北西向展布,宽度为70~120km,面积约为2×104km2,根据其中线展布将其命名为广元—巴中拉张槽。拉张槽控制着中二叠统的烃源岩展布,拉张槽内为深水欠补偿沉积,充填10~30m的深水陆棚相泥质岩,TOC为2%~9%,为优质烃源岩。该拉张槽还控制着中二叠统茅口组台缘带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拉张槽两侧发育台地边缘滩相沉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表明,台缘带宽度为8~10km,面积达3000km^2,受岩溶等成岩作用改造,可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改变了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于长兴期的传统认识,拉张槽内部优质烃源岩与其周缘规模滩相储层构成旁生侧储的源储配置关系,为有利成藏组合,是茅口组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广元-巴中拉张槽 深水陆棚相泥质岩 茅口组台缘带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再认识 被引量:41
17
作者 何希鹏 齐艳平 +4 位作者 何贵松 高玉巧 刘明 张培先 汪凯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该区页岩气成藏认识,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实验分析、物探、钻井、压裂、试气等资料,从控制页岩气富集和高产的关键因素方面入手,通过典型目标解剖...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该区页岩气成藏认识,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实验分析、物探、钻井、压裂、试气等资料,从控制页岩气富集和高产的关键因素方面入手,通过典型目标解剖和机理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富集高产规律,提出了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相带、保存条件、地应力场三因素控制,即深水陆棚相控制资源规模,保存条件控制页岩气富集程度,地应力场影响压裂改造效果、控制单井产量。复杂构造区开展页岩气甜点目标优选和井位部署,首先,评价控制页岩气富集的资源基础,即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发育程度及指标;其次,评价构造作用强度,以明确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富集程度;最后,优选地应力适中的中等曲率带部署实施页岩气井,利于获得高产稳产。研究结果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构造复杂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常压页岩气 地应力 保存条件 深水陆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侯明才 陈洪德 田景春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8-134,共7页
“层序地层学”作为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备受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起源和基本思想 ,总结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海相、盆地分析、层序充填动力学、岩相古地... “层序地层学”作为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备受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起源和基本思想 ,总结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海相、盆地分析、层序充填动力学、岩相古地理编图、层序界面分类、浅水台地与深水陆棚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层序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充填动力学 盆地分析 台地 深水陆棚 沉积响应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美玲 李建明 +2 位作者 郭战峰 孟志勇 张梦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涪陵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O3w-S1l)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在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岩心描述等多种资料,将O3w-S1l下部暗色泥页岩段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暗... 涪陵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O3w-S1l)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在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岩心描述等多种资料,将O3w-S1l下部暗色泥页岩段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暗色泥页岩段主要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种沉积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硅泥质陆棚微相、深水泥质陆棚微相、深水砂泥质陆棚微相、深水混积陆棚微相。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物厚度稳定,研究区向东南或西北方向延伸,沉积相由深水陆棚逐渐向浅水陆棚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深水陆棚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川深层页岩气田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葛忠伟 欧阳嘉穗 +3 位作者 王同 周静 郭卫星 靳利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1期29-37,共9页
永川深层页岩气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油气成果,但总体表现出不同构造区气井测试产能差异大的特征,制约了该区规模增储及效益开发。为落实该区的高产富集区带,明确勘探开发攻关方向,通过开展构造样式及断裂分布... 永川深层页岩气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油气成果,但总体表现出不同构造区气井测试产能差异大的特征,制约了该区规模增储及效益开发。为落实该区的高产富集区带,明确勘探开发攻关方向,通过开展构造样式及断裂分布规律的精细刻画,储层特征精细描述,结合地层压力特征及生产规律分析,总结出该区深层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包括:厚大且稳定展布的优质页岩储层、有利的构造样式、断而不破的小规模断层、相对发育的天然裂缝、相对较大的埋深和良好的顶底板封堵能力。该区整体具有较高的含气丰度和良好的资源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储层特征 优质页岩储层 深水陆棚 深层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