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肌肉刺激与肌电生物反馈干预脑卒中后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和步态的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其明 廖迪 +4 位作者 钟志亮 林利华 郑翔 李琼 单莎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2,共8页
背景: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具有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改善和恢复肌肉顺应性和弹性等作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促进神经恢复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态。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和三维步态分析仪等手段综合评估深层肌肉刺激联合肌电生... 背景: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具有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改善和恢复肌肉顺应性和弹性等作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促进神经恢复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态。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和三维步态分析仪等手段综合评估深层肌肉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及步态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假性深层肌肉刺激,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真性深层肌肉刺激治疗,5次/周,连续4周。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腓肠肌内外侧振荡频率和动态刚度、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胫骨前肌肌电信号、下肢Fugl-Meyer评分量表和三维步态分析相关参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腓肠肌内外侧的振荡频率和动态刚度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踝背屈主动活动度、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和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或提高(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增大或提高更明显(P<0.05);③两组患者步速、步频、步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增大更明显(P<0.05);健患侧支撑相百分比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④除健侧支撑百分比治疗前后变化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量联合组均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⑤结果说明,深层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短期内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改善踝背屈功能和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改善步态,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深层肌肉刺激 数字化肌肉检测仪 痉挛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盐酸普拉克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贺歆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左旋多巴、盐酸普拉克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至2023年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盐酸普... 目的:探究左旋多巴、盐酸普拉克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至2023年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韦氏综合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3.0版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进食评估问卷调查量表-10(EAT-1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左旋多巴、盐酸普拉克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和体征,改善吞咽障碍,提高运动及平衡能力,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借鉴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盐酸普拉克索 深层肌肉刺激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辨证理论采用小针刀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徐霖 赵艳 叶雅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9-0122,共4页
对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病患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再分析其对病患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80例KOA病患进入研究。研究开始于2022年4月,且结束于2024年4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有40例,观察组也有40例。前一组应... 对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病患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再分析其对病患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80例KOA病患进入研究。研究开始于2022年4月,且结束于2024年4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有40例,观察组也有40例。前一组应用关节松动术+西药治疗方法,后一组则在前一组基础上联合基于中医辨证理论下的小针刀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方法。比较2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对照组,P<0.05;从症状改善时间来看,观察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临床有关指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疼痛症状评分)经比较为p>0.05,治疗后P<0.05。结论 基于中医辨证理论采用小针刀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KOA病患时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中医辨证理论 小针刀 深层肌肉刺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深层肌肉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及对皮质血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雷俊芳 范晓华 +2 位作者 臧姝琦 张承栋 汤继芹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8,247,共9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rTMS)与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皮质血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rTMS组、DMS组、联合组各20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rTMS)与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皮质血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rTMS组、DMS组、联合组各20例,四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rTMS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DMS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给予DMS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联合rTMS与DMS治疗,四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大脑氧合血红蛋白(O2Hb)水平。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的MBI、FMA-UE、MAS评分及O2Hb水平变化的S积分与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联合组MBI、FMA-UE、M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1);rTMS组、DMS组、联合组大脑O2Hb水平变化S积分均优于针刺组(P<0.05),且联合组优于rTMS组(P<0.01);rTMS组、DMS组、联合组大脑O2Hb水平变化均值均优于针刺组(P<0.01),且联合组优于rTMS组、DMS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与D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痉挛状态,提高大脑皮质血氧水平可能为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针刺 重复经颅磁刺激 深层肌肉刺激 皮质血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效果
5
作者 梁艳华 张琦 +5 位作者 胡晓诗 李晓松 岳青 周天添 李思佳 冯啊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2-1460,共9页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脑瘫儿童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增加深层肌肉刺激,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脑瘫儿童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增加深层肌肉刺激,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超声诊断系统对腓肠肌行横切和纵切两个方向检查,比较肌纤维长度、肌肉羽状角度、肌肉厚度和肌肉横截面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的D区和E区评价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纤维长度和肌肉羽状角度均显著改善(|t|>6.329, P<0.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t|>2.347, P<0.05);两组MAS评分均降低(t>2.432, 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t=2.140, P<0.05);两组GMFM D区、E区评分均显著增加(|t|>8.473, P<0.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t|>2.191, P<0.05)。结论 深层肌肉刺激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腓肠肌肌纤维长度和肌肉羽状角度,改善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深层肌肉刺激 痉挛 肌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亚希 庞争争 高春华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究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NLBP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NLBP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CNLBP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DMS治疗,观察组CNLBP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指地间距(finger to floor distance,FFD)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并采用肌骨超声成像评定腰部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FFD长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多裂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及FFD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多裂肌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能有效缓解CNLBP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核心肌群训练 深层肌肉刺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仪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唐健 陈文科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21期143-145,共3页
深层肌肉刺激仪(DMS)通过特定频率的机械振动作用于肌肉组织,在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及运动康复和肌肉放松领域被广泛应用。DMS在肌肉骨骼疾病如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颈肩综合征、腰背筋膜炎等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 深层肌肉刺激仪(DMS)通过特定频率的机械振动作用于肌肉组织,在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及运动康复和肌肉放松领域被广泛应用。DMS在肌肉骨骼疾病如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颈肩综合征、腰背筋膜炎等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肌肉功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对脑卒中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及便秘治疗有积极作用。在运动康复和肌肉放松领域,有助于减少肌肉酸痛和疲劳、提高运动表现。目前DMS仍存在依赖专业治疗师等不足,未来或应向智能化与个性化结合方向发展,拓展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肌肉刺激 康复治疗 肌肉骨骼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综合训练应用于早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小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3947-3949,共3页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综合训练应用于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状缓解以及对平衡功能、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早期KOA患者分为刺激组47例与联合组47例,刺...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综合训练应用于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状缓解以及对平衡功能、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早期KOA患者分为刺激组47例与联合组47例,刺激组采用深层肌肉刺激干预,联合组采用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综合训练干预,干预周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膝关节位置觉、运动觉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NRS评分低于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BS评分高于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AAR值、TDPM值小于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综合训练能够缓解KOA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肌肉刺激 本体感觉 膝骨关节炎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黎明 张增乔 +3 位作者 于小明 黄尚军 廖莎 冯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DMS)对梨状肌综合征(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给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每天1次,疗程为2周。在治疗...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DMS)对梨状肌综合征(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给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每天1次,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超声检查下梨状肌厚度的测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梨状肌厚度及OD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梨状肌厚度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t=-14.076)、梨状肌厚度(t=-2.306)、ODI评分(t=-36.653)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在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方面优于推拿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肌肉刺激 推拿 梨状肌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立庄 赵保礼 +1 位作者 成瑜 孙利军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100例NLB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Flexi-bar...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100例NLB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Flexi-bar疗法结合深层肌肉刺激,连续干预2个月。统计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静态及动态腰肌耐力、腰部肌电信号、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预后。结果: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β-EP、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腰肌耐力、RMS高于对照组,M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可有效减轻NLBP患者疼痛,提高腰肌耐力,恢复腰椎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Flexi-bar疗法 深层肌肉刺激 腰肌耐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露露 王安萍 +2 位作者 陈婷婷 杨芳 张梦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拟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康复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拟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康复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程度(VAS)、腰椎疾患综合标准评分(JOA)及脊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ODI)。结果30 d后,研究组患者VAS,JOA,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1年,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应用核心稳定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和腰腿部疼痛程度,改善脊椎功能障碍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稳定性训练 深层肌肉刺激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芳芳 王欣怡 谭丽双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针灸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评估随访2周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针灸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评估随访2周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随访2周后的便秘症状总积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进行为期2周的随访,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0%VS 76.00%,P<0.05);治疗2周及随访2周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总积分逐渐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排便周期长、粪质干硬、排便不畅、舌质紫暗及脉细涩共5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浆P物质(SP)、胃动素(MT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以上指标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等症状,纠正其胃肠激素水平紊乱,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便秘 深层肌肉刺激 针灸 中医证候积分 胃肠激素水平
原文传递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225-227,共3页
目的:观察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热磁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热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热磁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利用颈部残障... 目的:观察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热磁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热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热磁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利用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v index,NDI)指数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VAS)评分及颈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DI、VA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显效19例(6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1例(36.67%),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MS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恢复颈部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肌肉刺激 热磁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及NGF、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灿灿 赵胜秋 赵俊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分析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界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 目的分析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界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结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合组给予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观察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生活能力、肌张力及血清NGF、BDNF水平。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结合组患者FMA、Barthel评分为(20.95±3.21)、(79.32±16.58)分,高于对照组[(15.32±4.13)、(48.95±18.54)分],NIHSS、肌张力评分为(8.21±2.18)、(0.91±0.31)分,均低于对照组[(10.52±2.07)、(1.23±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结合组患者NGF、BDNF水平为(147.65±16.74)、(19.03±2.32)ng/mL,均高于对照组[(135.65±16.50)、(16.39±2.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神经修复,降低患者股直肌张力,从而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与生活能力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颈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舜 郝玉鹏 +1 位作者 王洪宇 季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1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颈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颈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颈肩痛效果显著,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痛 深层肌肉刺激 针刺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在跟痛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娅娜 王会会 +2 位作者 曹岚 刘亚丽 薛枚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4期3792-3793,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DMS)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跟痛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DMS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7、14、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DMS)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跟痛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DMS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7、14、28 d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缓解,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DMS治疗可明显缓解跟痛症疼痛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深层肌肉刺激 跟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补土”针灸辅助深层肌肉刺激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踝关节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道平 《四川中医》 202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辅助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踝关节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辅助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踝关节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为55例、65例,对照组给予DMS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给予“扶正补土”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运动功能、踝关节痉挛状态、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踝关节痉挛状态(CSI)指数、简化自制运动功能量表(FMA-L)评分、RM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FMA-L评分、RMI评分均升高,CSI指数降低,且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独立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辅助DMS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缓解踝关节痉挛状态,促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补土”针灸 深层肌肉刺激 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 Rivermead运动指数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联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澄 陈秀琼 +2 位作者 周红 孟巍巍 叶真凤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0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联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联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深层肌肉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与治疗1、3个月后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角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DASH、N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均呈升高趋势,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角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联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上肢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肩痛 超声 类固醇 深层肌肉刺激 疼痛 上肢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仪辅助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芳芳 王欣怡 柳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1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刺激仪辅助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脑卒中后便秘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研究深层肌肉刺激仪辅助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脑卒中后便秘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为(8.82±2.07)分,WHOQOL-BREF评分为(50.12±4.86)分,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为(2.64±0.83)分,WHOQOL-BREF评分为(59.63±5.56)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为(8.79±2.06)分,WHOQOL-BREF评分为(50.16±4.83)分,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为(4.01±1.22)分,WHOQOL-BREF评分为(55.97±5.06)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及WHOQOL-BREF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在使用深层肌肉刺激仪辅助治疗后,其便秘症状得以缓解,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深层肌肉刺激仪辅助治疗便秘疗效确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肌肉刺激 脑卒中后便秘 便秘症状评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加鹏 王卫宁 +6 位作者 吴军发 李放 刘罡 田闪 徐冬艳 吴毅 朱玉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结合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接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为每日1次,每次1 h,...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结合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接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为每日1次,每次1 h,每周5次,持续训练8周。B组在A组基础上加DMS治疗,选择性刺激患侧下肢痉挛肌肉,刺激部位分别为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刺激频率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1次,每次10min,每周5次,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进行Barthel指数(BI),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评分和Gaitwatch步态参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A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肌群MAS,FMA-L,BI和Gaitwatch步态参数中的双支撑相、双髋伸展最大角度平均值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肌群MAS,FMA-L,BI和Gaitwatch步态参数中的步幅、步速、行走步数、双支撑相、双髋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双髋伸展最大角度平均值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比较,BI、FMA-L、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MAS、Gaitwatch步态参数中除双膝伸展最大角度平均值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治疗前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股四头肌MAS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BI,FMA-L,小腿三头肌MAS,Gaitwatch步态参数中步幅、步速、行走步数、双支撑相和双膝屈曲最大角度平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A型肉毒毒素 深层肌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