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深入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序先 《新闻前哨》 2021年第5期75-76,共2页
深入采访是突破事物表面现象后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和一般规律的采访活动,要求记者有探索者的顽强精神,在调查研究上下苦功.通过20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缺少新闻线索,新闻写得不生动活泼,新闻报道失... 深入采访是突破事物表面现象后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和一般规律的采访活动,要求记者有探索者的顽强精神,在调查研究上下苦功.通过20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缺少新闻线索,新闻写得不生动活泼,新闻报道失实,这些都与记者的采访有关,特别是与记者没有深入采访有关.七分采,三分写,只有到现场去,进行深入采访,才能写出精彩、准确、有价值的新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道失实 新闻线索 新闻报道 事物本质 表面现象 记者 深入采访 顽强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忘深入采访的日子
2
作者 段存章 《采写编》 2002年第5期17-20,共4页
6月末,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陆振华同志约我写写记者如何深入采访的文章.他说,时下通讯工具现代化,记者打开网页找资料,守着电脑写稿子,还要不要继续深入采访呢?
关键词 新闻采访 记者 “三个代表” 深入采访 跟踪采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才能出精品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富全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深入采访 新闻精品 新闻价值 通讯员 作者与主人公 采访 事物的本质 社会效应 获奖稿件 农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是报道成功的基石
4
作者 门立新 周子良 《记者摇篮》 2010年第11期23-24,共2页
据报道,媒体每天都有虚假报道,这话乍一听有些危青耸听,但的确这是现状,是事实。因为虚假报道是媒体所报道的各类事实出现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等)或新闻细节(事件细节、人物语言等)与客观不符的报道。
关键词 深入采访 成功 虚假报道 人物语言 新闻要素 新闻细节 媒体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新闻的深入采访
5
作者 陈雷 《记者摇篮》 2009年第1期46-46,共1页
深入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采访出好新闻的必要条件,历来为新闻界所倡导.这种优良的传统让许多的新闻工作者受益匪浅。要发掘电视新闻的新、真、趣、美,想找到这些蕴藏在大干世界里的宝藏,只有沉下去“抓”,沉下去“找”,才有... 深入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采访出好新闻的必要条件,历来为新闻界所倡导.这种优良的传统让许多的新闻工作者受益匪浅。要发掘电视新闻的新、真、趣、美,想找到这些蕴藏在大干世界里的宝藏,只有沉下去“抓”,沉下去“找”,才有可能挖掘到新鲜感人和有价值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工作者 深入采访 必要条件 采访报道 新闻界 新鲜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报道之首要——深入采访
6
作者 王建罡 《新闻传播》 2011年第5期119-119,共1页
采访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劳动,熟悉一般的采访方法固然必要,但若想把新闻写好,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必有做到深入采访,即思想的深入和作风的深入。有人认为深入采访仅仅适用于通讯、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写作,新闻的采访可以简单... 采访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劳动,熟悉一般的采访方法固然必要,但若想把新闻写好,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必有做到深入采访,即思想的深入和作风的深入。有人认为深入采访仅仅适用于通讯、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写作,新闻的采访可以简单些、粗略些,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一般说来,新闻的篇幅比通讯短,报道的速度比通讯快,但就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认识而论,却一点也不应该比通讯逊色。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以深入采访为基础的。深入采访的主要要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采访 新闻报道 采访方法 新闻体裁 思想认识 事实证明 新闻作品 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成就深度监督
7
作者 周岩森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舆论监督 新闻采访 深度报道 深入采访 《河南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深入采访了吗"
8
作者 韩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5-45,共1页
前几天,碰见对门老徐,我问他看没看写自己的稿子,稿子里说他有个“外孙女”,我咋不知道啊。“唁,那是人家给搞错了,哪来什么外孙女,就是孙女。”听此,我心里一沉,这又是一个事实性差错。事实性差错意味着稿件的不真实,不真实... 前几天,碰见对门老徐,我问他看没看写自己的稿子,稿子里说他有个“外孙女”,我咋不知道啊。“唁,那是人家给搞错了,哪来什么外孙女,就是孙女。”听此,我心里一沉,这又是一个事实性差错。事实性差错意味着稿件的不真实,不真实的报道往往不经意问就蒙蔽了读者。不入深海,焉得明珠。记者首先要把涉及的有关事实、情节多加订正,搞明了,才能还原、揭示出事物(件)的本来面目,才能做到出手的稿子无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采访 本来面目 事实性 稿子 孙女 才能 稿件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无秘诀
9
作者 崔永刚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30,共2页
深入问题,如今十分地被重视了。所以重视,是因为现如今,记者写新闻,采访不深入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报社的老总总是对年轻记者们耳提面命:到基层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要想抓“活鱼”,只有到现场。无庸置疑,今天年轻记者在脚底板上的... 深入问题,如今十分地被重视了。所以重视,是因为现如今,记者写新闻,采访不深入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报社的老总总是对年轻记者们耳提面命:到基层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要想抓“活鱼”,只有到现场。无庸置疑,今天年轻记者在脚底板上的功夫的确比过去的老记者们差多了。这也许是条件比过去好的缘故,比如说有了传真有了电话,有些采访活动便省事得多,而不必事必躬亲,非要打跑趟不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采访 记者 脚底板 新闻界 农村 农民 大众日报 报社 基层 活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 用心挖掘——’95江西电视奖社教类作品评选综述
10
作者 周晶星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15,共2页
1995年度江西电视奖评选共收到社教类参评作品37件,分成社会政治、人物、生活服务、专栏系列片等四个小类,共评出一等奖4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5件,单项奖(编辑奖、摄像奖、音响奖、创新奖)4件.从总体上看,参评作品题材广泛,贴近性强,反... 1995年度江西电视奖评选共收到社教类参评作品37件,分成社会政治、人物、生活服务、专栏系列片等四个小类,共评出一等奖4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5件,单项奖(编辑奖、摄像奖、音响奖、创新奖)4件.从总体上看,参评作品题材广泛,贴近性强,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评选 深入采访 电视 江西省 中央苏区 革命传统教育 知识分子 强迫命令 京九铁路 可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设立“不怕风险深入采访奖励基金”
11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37,共1页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设立“不怕风险深入采访奖励基金实施办法”,并决定从1995年起开始执行.该基金是新民晚报记者强荧同志于1994年10月把他随中英联合探险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纪念品拍卖所得的10万元捐献给上海市记协并提出建议的...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设立“不怕风险深入采访奖励基金实施办法”,并决定从1995年起开始执行.该基金是新民晚报记者强荧同志于1994年10月把他随中英联合探险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纪念品拍卖所得的10万元捐献给上海市记协并提出建议的.这次通过的实施办法决定:奖励对象为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评论、通联、读者来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协会 深入采访 奖励基金 塔克拉玛干沙漠 实施办法 怕风 奖励对象 新民晚报 读者来信 探险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到事不难——和青年记者谈深入采访
12
作者 林育栋 《青年记者》 2011年第4期39-40,共2页
当今媒体众多、资讯发达、网络便睫,这是时代和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有些年轻记者编采过程犹如蜻蜒点水,材料不够就去网上搜寻。由于采访作风飘浮,采访不深人,内容核实不到位,稿件带着“硬伤”就刊发出去,不但受到采访对象和... 当今媒体众多、资讯发达、网络便睫,这是时代和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有些年轻记者编采过程犹如蜻蜒点水,材料不够就去网上搜寻。由于采访作风飘浮,采访不深人,内容核实不到位,稿件带着“硬伤”就刊发出去,不但受到采访对象和读者的批评,也影响了媒体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采访 青年记者 年轻记者 采访作风 采访对象 媒体 资讯 编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求从深入采访中发现重大新闻点
13
作者 王自量 《中国地市报人》 2005年第11期43-43,共1页
新闻报道如何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重大新闻价值,捕捉到最新鲜最具生命力最代表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新闻,无论对国家有关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和建设实践提供参照和借鉴,无数实践证... 新闻报道如何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重大新闻价值,捕捉到最新鲜最具生命力最代表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新闻,无论对国家有关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和建设实践提供参照和借鉴,无数实践证明都具有卜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点 深入采访 发现 新闻报道 新闻价值 人民群众 实践 新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领会 深入采访 深入浅出 做好十八大精神宣传报道工作
14
作者 高宇 《新闻论坛》 2012年第6期13-13,8,共2页
2012年11月22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宣讲团的同志“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努力做到了然于胸... 2012年11月22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宣讲团的同志“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努力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所思所想,认真进行宣讲,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这一重要批示精神,对我们新闻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样重要。下面,就党报如何做好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报道谈几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报道工作 精神 深入采访 领会 工作部署 干部群众 新闻单位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一个不老的话题
15
作者 姜琴 《青年记者》 1998年第4期29-29,共1页
记得80年代初自己刚加入新闻队伍那阵,我们报社的记者一年到头大多数时间都是采访在第一线。每次采访归来,大家还都要开会交淡采访过程和感想,以相互启发。在评选先进时,记者的出差采访天数也成了一项硬指际。起初。
关键词 深入采访 采访 记者 新闻队伍 采访过程 新闻单位 新闻发布会 报社 评选 启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功夫用在深入采访上
16
作者 蔡中华 《青年记者》 1997年第2期46-46,共1页
说起来我亦算个“老新闻”了。自打1968年开始,我干过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任过大众日报社记者,又任滨州日报副总编辑。回味这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倍感深入采访之重要。工作在新闻战线上,有幸结识了不少同行前辈、教师。他们都告诫我,有劲... 说起来我亦算个“老新闻”了。自打1968年开始,我干过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任过大众日报社记者,又任滨州日报副总编辑。回味这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倍感深入采访之重要。工作在新闻战线上,有幸结识了不少同行前辈、教师。他们都告诫我,有劲用在采访上,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前辈、教师们讲的乃经验之谈。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地了解到典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采访 基本任务 大众日报 采访对象 新闻生涯 新闻战线 新闻价值 教师 总编辑 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新闻写作的首要条件
17
作者 吴忠琦 《理论观察》 1999年第6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深入采访 新闻写作 采访对象 新闻记者 采访活动 要条 素材 药品管理 医疗事故 新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采访,用心发现
18
作者 单体敏 《青年记者》 2010年第20期52-53,共2页
最近,根据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对新闻业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编辑记者关于"重视新闻调查与特派记者工作"的建议,《青年记者》举办了"深度调查报道"专题研讨会。大众报业集团媒体记者代表在研讨会上做了深入交流。大众... 最近,根据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对新闻业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编辑记者关于"重视新闻调查与特派记者工作"的建议,《青年记者》举办了"深度调查报道"专题研讨会。大众报业集团媒体记者代表在研讨会上做了深入交流。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大众报业集团社委、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张军,参加研讨并做了点评。本期摘要刊发研讨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采访 媒体影响力 调查报道 报道方式 新闻报道 新闻挖掘 深度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深,方能见奇——试论新闻记者的深入采访
19
作者 李仙芝 《新闻爱好者》 1999年第9期40-40,共1页
宋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说:“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意思是说,越往深处走,就越艰苦,见到的景色就越奇妙。如果把这个道理来比作深入采访,不是很恰当吗?著名记者纪希晨同志说:“采访就像石油钻井一样,钻得越深,地... 宋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说:“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意思是说,越往深处走,就越艰苦,见到的景色就越奇妙。如果把这个道理来比作深入采访,不是很恰当吗?著名记者纪希晨同志说:“采访就像石油钻井一样,钻得越深,地下贮油的情况就查得越明,开采的决心就越大。我们采访得越深入,获得的东西就越多,写成的东西就越生动,越有光彩。” 所谓深入采访,就是根据采访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而且认识事物的本质,为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奠定雄厚的基础。 一、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获得新闻源泉的一般规律。新闻来源于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那么,事实存在于哪里?历史唯物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生产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新闻报道最丰富的源泉。要获得新闻,主要的途径是深入到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调查研究。当然,采访领导机关,参加会议,利用现成材料,也可以获得新闻。但那是经过别人选择加工了的事实,是第二手材料。前者比之后者不但在量上更为丰富多彩,而且在质上更为生动、形象、具体。近几年大量出现的现场新闻、目击式新闻之所以比较生动、形象、具体,可信度高,受到受众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记者 新闻工作者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新闻报道 深入实际 深入采访 深入群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现场新闻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倡导现场深入采访——有感于个别记者索要材料写稿
20
作者 侯国政 《记者摇篮》 1999年第7期27-27,共1页
从事了几年的新闻采访工作,我常为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个别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往往将会议材料拿到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根本不做现场采访;还有的记者到某单位采访时,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相反索要一大堆材料,回去后稍加修改就登报,还美... 从事了几年的新闻采访工作,我常为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个别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往往将会议材料拿到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根本不做现场采访;还有的记者到某单位采访时,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相反索要一大堆材料,回去后稍加修改就登报,还美其名曰:信息时代了,没必要再去“死抠”了。这种轻视调查研究的错误认识危害很大。在某报社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位记者将一篇写好了的2000多字科技人物通讯交给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深入采访 记者 采访工作 错误认识 现场采访 信息时代 材料 新闻失实 人物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