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BA能神经系统探究淫羊藿次苷Ⅱ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庭旺 张珏 +3 位作者 孙成新 尹彩霞 陈犀 陈发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基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系统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的抗抑郁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C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小鼠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复制抑郁模型。刺激21 d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抑... 目的基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系统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的抗抑郁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C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小鼠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复制抑郁模型。刺激21 d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NS组)、阳性对照药组[ECS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5 mg/(kg·d)]和ICSⅡ低、中、高剂量组[ICSⅡ-L、ICSⅡ-M、ICSⅡ-H组,ICSⅡ10、20、30 mg/(kg·d)],每组10只。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4 d。检测各组小鼠的糖水偏爱率、运动总距离、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的静止不动时间,观察其海马CA3区神经元及尼氏体形态,检测海马组织中GABA、谷氨酸(Glu)含量、GABA/Glu比值及GABA能神经系统相关蛋白(GABA A受体α1、GABA B受体1、GABA囊泡转运体、谷氨酸脱羧酶67、GABA膜转运体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NS组小鼠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运动总距离显著缩短,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的静止不动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海马CA3区的神经元形态不规则且尼氏体减少,结构完整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GABA/Glu比值和GABA能神经系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NS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均有所改善,上述指标普遍逆转(P<0.05)。结论ICSⅡ能够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A、Glu平衡,增加GABA的合成、转运、释放以及调节相关受体的表达进而改善GABA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抑郁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γ氨基丁酸能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及槲皮素康复治疗睾丸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丁攀 潘建成 +5 位作者 封玉宏 杨永姣 尚芝群 乔鑫 吴长利 辛钟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11-816,共6页
睾丸功能障碍包括精子生成障碍导致的男性不育症和睾酮合成障碍导致的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槲皮素均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及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可修复睾丸损伤性病理改变,对睾丸... 睾丸功能障碍包括精子生成障碍导致的男性不育症和睾酮合成障碍导致的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槲皮素均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及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可修复睾丸损伤性病理改变,对睾丸功能障碍有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对近十年来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槲皮素防治睾丸功能障碍的效果、作用机制、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治疗给药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康复治疗睾丸功能障碍的高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功能障碍 淫羊藿次苷ⅱ 槲皮素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施懿峻 王翠 +4 位作者 闻彩名 肖洪贺 李彤 白家鸣 杨静娴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164-1172,共9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SⅡ组和阳性对照药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0 d。用Morris水迷宫与筑巢实验检测小鼠...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SⅡ组和阳性对照药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0 d。用Morris水迷宫与筑巢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生活能力;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探究其抗凋亡作用与磷脂腺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CSⅡ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及生活能力都明显提高(P<0.01),其海马与皮层的Aβ荧光强度和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说明ICSⅡ能抑制Aβ沉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同时ICSⅡ组小鼠海马PI3K蛋白质表达水平和p-Akt/Akt显著升高(P<0.05,P<0.01),而Bax/Bcl-2明显降低(P<0.01),说明ICSⅡ抗凋亡作用的机制与激活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促凋亡蛋白、提高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结论:ICSⅡ对AD小鼠脑内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小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细胞凋亡 磷脂腺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衍生物YS10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朱亮 蔡启亮 +2 位作者 辛钟成 牛远杰 陈业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77-781,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衍生物YS10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sham组),海绵体神经夹伤组(BCNI组),海绵体神经夹伤-脱水淫羊藿素治疗组(ICAⅡ组),海绵体神经夹伤-YS10治疗组(Y...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衍生物YS10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sham组),海绵体神经夹伤组(BCNI组),海绵体神经夹伤-脱水淫羊藿素治疗组(ICAⅡ组),海绵体神经夹伤-YS10治疗组(YS10组),每组10只。ICAⅡ组及YS10组分别灌胃2.5 mg/(kg·d)对应溶剂,其余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测定四组大鼠茎海绵体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及ICPmax/MAP值评价勃起功能,Masson、HE及透射电镜实验鉴定阴茎组织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ELISA检测相关内皮指标,最后验证PI3K/AKT通路。结果:与BCNI组相比,ICAⅡ组及YS10组ICPmax/MAP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Masson、HE示YS10治疗后平滑肌萎缩、胶原沉积、内皮和神经功能障碍减轻。透射电镜示ICAⅡ组与YS10组显微结构改善。Western blot示ICAⅡ组及YS10组α-SMA、Calponin1在内皮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CNI组(P<0.001);ELISA示ICAⅡ组及YS10组的n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e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较BCNI组呈升高(P<0.001);此外,ICAⅡ组与YS10组PI3K、p-AKT/AKT表达均较BCNI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ICAⅡ、YS10可以修复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胶原纤维比例失调,改善病理结构,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YS10和ICAⅡ恢复阴茎勃起功能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淫羊藿次苷ⅱ 一氧化氮合酶 PI3K/AKT信号通路 海绵体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调节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5
作者 尹彩霞 崔婷 张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8期37-43,共7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抗慢性脑低灌注(CCH)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量,Western blot检...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抗慢性脑低灌注(CCH)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au蛋白在丝氨酸199位点磷酸化(p-Ser 199-tau)、丝氨酸396位点磷酸化(p-Ser 396-tau)、丝氨酸404位点磷酸化(p-Ser 404-tau)及苏氨酸231位点磷酸化(p-Thr 231-tau)的水平。结果:ICSⅡ(16 mg/kg)能改善CCH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增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降低海马p-Ser 199-tau、p-Ser 396-tau、p-Ser 404-tau、p-Thr 231-tau的水平。结论:ICSⅡ具有改善CCH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TAU蛋白 慢性脑低灌注 学习记忆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揭示补骨脂甲素联合淫羊藿次苷Ⅱ导致特异质肝损伤
6
作者 曹波 李蓥滢 +6 位作者 林蒙蒙 徐静 李泰锋 费小非 肖小河 李国辉 李春雨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222-233,I0009,I0010,共14页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是我国治疗骨病的中药大品种,但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其易引起肝损伤。传统毒理学研究很难评价其肝损伤作用,我们前期发现仙灵骨葆肝损伤具有特异质属性,拆方研究发现补骨脂和淫羊藿是其导致特异质肝损...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是我国治疗骨病的中药大品种,但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其易引起肝损伤。传统毒理学研究很难评价其肝损伤作用,我们前期发现仙灵骨葆肝损伤具有特异质属性,拆方研究发现补骨脂和淫羊藿是其导致特异质肝损伤的主要药味,且配伍后其特异质肝损伤加重,呈现七情配伍中“相反”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TNF-α介导的免疫应激是其重要诱因,免疫促进成分和肝损伤易感成分存在是其另一重要诱因。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考察了免疫促进淫羊藿次苷Ⅱ联合肝损伤易感成分补骨脂甲素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借助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评价了两个成分联合对肝损伤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利用16S r RNA测序技术探讨了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TNF-α诱导的免疫应激小鼠模型上发现,单独给药补骨脂甲素能够引起明显肝损伤,而淫羊藿次苷Ⅱ组却无明显变化,但是淫羊藿次苷Ⅱ能够协同补骨脂甲素导致特异质肝损伤;同时代谢组学结果揭示补骨脂甲素联合淫羊藿次苷Ⅱ能够引起小鼠肝脏中甲基氨基甲酰PAF、吲哚-3-醋酸甲酯等代谢物的水平升高,而甘氨酸-酪氨酸(Gly-Tyr)、L-亮氨酰-L-甘氨酸(Leu-Gly)和L-色氨酸-L-丝氨酸(Trp-Ser)等代谢物的水平则下降。这些与肝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在鞘脂代谢、鞘脂信号通路和坏死等代谢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补骨脂甲素联合淫羊藿次苷Ⅱ可以诱导肝损伤小鼠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和脱硫弧菌科丰度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类杆菌科和脱硫弧菌科与甲基氨基甲酰基PAF和吲哚-3-醋酸甲酯呈正相关,而与Gly-Tyr、Leu-Gly和Trp-Ser呈负相关。本研究初步阐明了补骨脂配伍淫羊藿引起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为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甲素 淫羊藿次苷ⅱ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对人胃癌细胞MKN-45和MKN-74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7
作者 孙铭 兰冰雪 +4 位作者 谭琪琪 蒲廷伟 程树强 韦四喜 黄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729-1738,共10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对人胃癌细胞MKN-45和MKN-74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细胞MKN-45和MKN-74各分为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及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 目的探讨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对人胃癌细胞MKN-45和MKN-74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细胞MKN-45和MKN-74各分为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及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检测各组2种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2种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2种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2种细胞的克隆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2种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蛋白-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MKN-45和MKN-74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MKN-45和MKN-74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MKN-45和MKN-74细胞的总凋亡比例增加、Bcl-2表达下调及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MKN-45和MKN-74细胞的G1期细胞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15、30μmol/L IcarisideⅡ组MKN-45和MKN-74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调(P<0.05)。结论IcarisideⅡ可影响MKN-45和MKN-74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及抑制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淫羊藿次苷ⅱ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翟远坤 陈克明 +3 位作者 葛宝丰 马慧萍 明磊国 程国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1457,共7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 mol.L-1的ICSⅡ进行药物干预...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 mol.L-1的ICSⅡ进行药物干预,比较ICSⅡ组、ICI组(ICI 182.78)、ICSⅡ+ICI组、Estrogen组、Esreogen+ICI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雌激素通路相关因子(包括ERα、PR和PS-2)的表达量,同时对比各组之间的成骨性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和Ⅰ型胶原分泌量及钙盐沉积量。提取TotalRNA,Real Time RT-PCR检测Runx-2、Osterix(OSX)、ERα、PR、及PS-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ERα、PR和PS-2的分泌量。结果 ICSⅡ可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促进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和钙盐沉积,与成骨性分化相关的因子OSX和Runx-2的基因表达量也升高,但这些效应均可被雌激素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ICI 182.780所抑制。结论 ICSⅡ可促进rBMSCs的成骨性分化,但采用ICI 182.780阻断雌激素信号通路后,成骨性分化的指标随之降低,提示ICSⅡ是通过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来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I型胶原 雌激素信号通路 雌激素受体Α ICI182.7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与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翟远坤 葛宝丰 +3 位作者 陈克明 马慧萍 明磊国 李志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96-1900,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与其主要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以5×10-5mol/L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rBMSCs的...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与其主要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以5×10-5mol/L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rBMSCs的成骨性分化进行药物干预,比较淫羊藿苷组、淫羊藿次苷Ⅱ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以及钙化结节数量的差异,RTReal-Time PCR法检测bFGF、IGF-1、Osterix和Runx-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增强rBMSCs的ALP活性,促进钙盐沉积和骨钙素的分泌,增加CFU-FALP和钙化结节数量,提高bFGF、IGF-1、Osterix和Runx-2的mRNA水平,但淫羊藿次苷Ⅱ的活性明显高于淫羊藿苷。结论:淫羊藿次苷Ⅱ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的活性高于淫羊藿苷,提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其代谢物是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通过BMP/Runx2/Osx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訾慧 范颖 +2 位作者 蒋宁 谷丽艳 董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0-695,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Ⅰ+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Ⅱ组及淫羊藿次苷Ⅱ+抑制剂组。通过茜素红染色,对各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进行药效学评价; ELISA法检测各组ALP活性、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RT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Ⅱ组均可明显观察到大量的矿化结节的形成;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能明显促进ALP细胞活性及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作用强度均已达到阳性转化液组的80%以上。同时,淫羊藿次苷Ⅰ对ALP活性、 BGP蛋白表达均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Ⅱ,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OL-Ⅰ、BMP-2的蛋白表达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BGP、RunX2,并进一步调节其下游基因Osterix的转录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液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ALP、Osterix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淫羊藿次苷Ⅰ与淫羊藿次苷Ⅱ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Osterix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Ⅰ,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P、BGP、RunX2 mRNA的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均能促进BMSCs定向成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Osx信号通路有关。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作用差异可能与淫羊藿次苷Ⅰ在体内生物转化为淫羊藿次苷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成骨分化 BMP-2/Runx2/OSX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包宇 杨建雄 孙润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目的: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阐明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方法:以抗坏血酸(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BHT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铁氰化... 目的: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阐明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方法:以抗坏血酸(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BHT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力;利用NADH-NBT-PMS系统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2-脱氧-D-核糖降解法测定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样品对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淫羊藿次苷Ⅱ清除DPPH.的能力较淫羊藿苷强(P<0.05)。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梯度范围内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与同浓度的BHT比较,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O2-.的清除率较低,且淫羊藿苷的清除能力略低于淫羊藿次苷Ⅱ。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为0.1~0.5g.L-1时对OH.清除率分别为(16.76±0.35)%~(40.56±1.46)%和(15.65±0.72)%~(28.51±0.91)%。当浓度为0.9g.L-1时,淫羊藿苷、Vc和淫羊藿次苷Ⅱ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58.79±1.56)%、(75.05±2.12)%和(37.82±1.43)%。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不再有显著的增加。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标准品Vc还原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30~120min内淫羊藿次苷Ⅱ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淫羊藿苷和BHT(P<0.05或P<0.01)。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体外抗氧化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Vc和BHT。结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清除DPPH.、O2-.、OH.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程坚 张新民 +3 位作者 陈伟华 应健 蔡外娇 刘闰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次苷Ⅱ与刀豆素A(Concanavalin A,ConA)体外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观察淫羊藿次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确定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次苷Ⅱ与刀豆素A(Concanavalin A,ConA)体外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观察淫羊藿次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确定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然后以最佳浓度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时间点与ConA协同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用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结果:淫羊藿次苷Ⅱ在10-12~10-9mol/L的浓度范围作用48小时,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10-7~10-4mol/L范围出现抑制作用。以10-9mol/L的淫羊藿次苷Ⅱ处理细胞,发现其与ConA在不同时间点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显著优于ConA单独应用;并且促进细胞由G0/G1期进入S与G2/M期,并以第24小时效果更明显;促进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效果以第12小时最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次苷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这种促增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内Ca2+浓度,进而加快细胞由G0/G1期进入S与G2/M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脾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内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测定家兔胆汁中淫羊藿次苷Ⅱ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依 姚志红 +3 位作者 秦子飞 李凯宇 戴毅 姚新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建立能定量分析家兔胆汁中淫羊藿次苷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以水饱和乙酸乙酯萃取为家兔胆汁样本前处理方法,采用OSD柱(150×4.6 mm,i.d.,5μm),以乙腈-水(各含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建立能定量分析家兔胆汁中淫羊藿次苷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以水饱和乙酸乙酯萃取为家兔胆汁样本前处理方法,采用OSD柱(150×4.6 mm,i.d.,5μm),以乙腈-水(各含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二级质谱全扫描,负离子方式下检测.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专属性良好;日内精密度(RSD)不大于10.6%,日间精密度(RSD)不大于8.3%,准确度(RE)在-4.4%~+5.0%范围以内;胆汁样本稳定性良好;基质效应对测定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且提取率较高并稳定.该方法快速而灵敏,可用于家兔灌胃给以淫羊藿总黄酮后胆汁中的活性代谢物淫羊藿次苷Ⅱ的动态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 定量分析 活性代谢物 总黄酮 家兔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晴 刘涛 +2 位作者 余昌胤 李国艳 龚其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12-16,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csⅡ治疗组,每组16只,观察时间点为4、8周,每个时间点8只。取右侧臀部斜切口、距梨状肌5 mm...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csⅡ治疗组,每组16只,观察时间点为4、8周,每个时间点8只。取右侧臀部斜切口、距梨状肌5 mm处钳夹5 min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宽度为3 mm。IcsⅡ治疗组在建模后即日起予以IcsⅡ4 mg/(kg·d)连续灌胃。采用坐骨神经指数(SFI)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结果在4周和8周时:1神经功能:IcsⅡ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快,SFI指数(分)均高于模型组[(-56.77±3.42)比(-79.07±14.44),(-19.52±17.85)比(-75.37±7.23)](P<0.05);2腓肠肌形态学:IcsⅡ治疗组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μm^2)明显高于模型组[(5201.11±453.44)比(2618.81±514.26),(10 784.99±978.20)比(3222.21±400.01)](P<0.05),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高于模型组[(53.86±7.76)比(39.88±9.07),(71.67±15.18)比(48.86±6.71)](P<0.05);3坐骨神经组织学:IcsⅡ治疗组坐骨神经轴突数目(个)高于模型组[(394.50±12.02)比(160.50±9.19),(474.50±33.24)比(289.50±6.36)](P<0.05),平均光密度高于模型组[(0.462±0.036)比(0.455±0.004),(0.484±0.011)比(0.462±0.016)](P<0.05);4免疫组织化学法:IcsⅡ治疗组坐骨神经GAP-43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比模型组高[(0.175±0.012)比(0.166±0.006),(0.196±0.010)比(0.169±0.006)](P<0.05)。以上各项指标,模型组和治疗组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Ⅱ能促进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调节miR-141-3p/Notch/Nrf2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琛 支应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86-2391,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通过调节微核醣核酸-141-3p/Notch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miR-141-3p/Notch/Nrf2)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和ICSⅡ低、...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通过调节微核醣核酸-141-3p/Notch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miR-141-3p/Notch/Nrf2)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和ICSⅡ低、中、高剂量组(4、8、16 mg/kg),每组20只。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24 h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每天2次,连续给药3 d。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miR-141-3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Notch、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中Notch-1、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miR-141-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皮质细胞分布杂乱,可见大量神经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与模型组比较,ICSⅡ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中Notch-1、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miR-141-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皮质细胞排列规则,神经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数明显减少。结论:ICSⅡ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下调miR-141-3p水平,从而激活Notch/Nrf2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微核醣核酸-141-3p NOTCH信号通路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繁兴 李妍 +1 位作者 卢芳 刘树民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鉴定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并进行制备与结构表征。方法:应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对淫羊藿次苷Ⅱ葡糖醛酸结合代谢途径进行鉴定,并应用重组UGT1A1高效制备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最后经NMR对该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淫羊... 目的:鉴定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并进行制备与结构表征。方法:应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对淫羊藿次苷Ⅱ葡糖醛酸结合代谢途径进行鉴定,并应用重组UGT1A1高效制备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最后经NMR对该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淫羊藿次苷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次苷Ⅱ-7-O-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结论:采用体外孵育方法可以高效特异地制备淫羊藿次苷Ⅱ的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人肝微粒体 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下调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Aβ_(1-42)、RAGE蛋白水平并抑制炎症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令荣 尹彩霞 +3 位作者 刘远贵 何莲子 晏灵莉 龚其海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索淫羊藿次苷Ⅱ(ICS 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Aβ_(1-42)、RAGE蛋白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野生型小鼠和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5个组: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高剂量组、APP/PS1转基因组、APP/PS1转基因低剂量组和APP/PS... 目的探索淫羊藿次苷Ⅱ(ICS Ⅱ)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APP、Aβ_(1-42)、RAGE蛋白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野生型小鼠和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5个组: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高剂量组、APP/PS1转基因组、APP/PS1转基因低剂量组和APP/PS1转基因高剂量组,每组15只。野生型小鼠为同月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低、高剂量组每日1次分别灌胃ICS Ⅱ 10、20 mg/kg,野生型对照组和APP/PS1转基因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个月。随后取材,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淀粉样肽1-42(Aβ_(1-42))蛋白水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蛋白表达,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结果 ICS Ⅱ可显著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APP、Aβ_(1-42)、RAGE蛋白水平,降低炎症因子COX-2、TNF-α蛋白水平,增加抗炎因子IL-10蛋白水平(P<0.05)。野生型小鼠给予ICS Ⅱ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ICS Ⅱ可下调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RAGE、APP、Aβ_(1-42)蛋白水平和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淫羊藿次苷ⅱ Β淀粉样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渊 姚晓东 +2 位作者 苏吉 何芋岐 周旭美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制备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并探索其包封率表征方法。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淫羊藿次苷Ⅱ脂质体,Sephadex LH-20微柱-HPLC法测定包封率。分别加磷酸盐缓冲液(PBS,p H=7.4)和甲醇离心,将脂质体和游离的淫羊藿次苷Ⅱ分离。包封的药物浓... 目的制备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并探索其包封率表征方法。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淫羊藿次苷Ⅱ脂质体,Sephadex LH-20微柱-HPLC法测定包封率。分别加磷酸盐缓冲液(PBS,p H=7.4)和甲醇离心,将脂质体和游离的淫羊藿次苷Ⅱ分离。包封的药物浓度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TSKgel ODS C_(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体积比),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制备的淫羊藿次苷Ⅱ脂质体包封率为:95.6%,粒径:86.7 nm,淫羊藿次苷Ⅱ脂质体胶体溶液经Sephadex LH-20微柱吸附后在相对离心力45 g,PBS离心洗脱7次能够实现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的完全分离。结论 Sephadex LH-20微柱离心-HPLC法可用于测定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薄膜分散法可制备包封率高、粒径较小的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纳米脂质体 包封率 葡聚糖凝胶LH-20 薄膜分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的NMR数据解析
19
作者 张海艳 赵天增 +1 位作者 尹卫平 吴鸣建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 licariside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 l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 licariside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 l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的1H、13C NMR数据,通过DEPT和1H-1H 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归属 2D NMR 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调节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18
20
作者 付舒 李叶丽 +3 位作者 吴雨婷 岳云 高杨 杨丹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Ⅱ,ICS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及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Ⅱ,ICS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及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影响。方法将2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SHR)组、ICSⅡ低、中、高剂量组(ICSⅡ-L、ICSⅡ-M、ICSⅡ-H),♂WKY大鼠为阴性对照(WKY)组。ICSⅡ各剂量处理组持续灌胃12周后,检测大鼠收缩血压,处死大鼠分离左心室计算左心质量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含量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左心室组织中MMP-2、MMP-9、TIM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组织中MMP-2、MMP-9、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的表达。结果 ICSⅡ(8、16 mg·kg^(-1))处理组胶原蛋白沉积明显减轻,收缩压和左心质量指数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组织中MMP-2、MMP-9、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TIMP-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ICSⅡ可改善SHR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压,下调MMP-2、MMP-9,上调TIM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心肌纤维化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MMP-2 MMP-9 TIMP-1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