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Tc^m-DX淋巴显像对淋巴系统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瑞森 朱继芳 +1 位作者 陆汉魁 朱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99Tcm 右旋糖酐 (DX)淋巴显像对乳糜症、淋巴管炎、肢体淋巴性水肿及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病种及病变部位合理选择99Tcm DX注射部位。根据病种及临床要求 ,选用动态显像、全身显像或局部平面显像。结果 ①99Tc... 目的 探讨99Tcm 右旋糖酐 (DX)淋巴显像对乳糜症、淋巴管炎、肢体淋巴性水肿及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病种及病变部位合理选择99Tcm DX注射部位。根据病种及临床要求 ,选用动态显像、全身显像或局部平面显像。结果 ①99Tcm DX显像对 2 4例乳糜症患者诊断特异性为 80 % ,灵敏度为 89 1%。②对 41例淋巴管炎诊断特异性为 83 3% ,灵敏度为 88 5 % ,淋巴管呈放射性管状浓聚。③对 116例四肢淋巴性水肿的诊断特异性为 85 7% ,灵敏度为 91 5 % ,其影像呈以下几种类型 :水肿肢体呈弥漫性放射性浓集 ;水肿肢体淋巴管及淋巴结放射性浓集 ;水肿肢体淋巴管不显影 ;水肿肢体见淋巴侧支形成。④淋巴瘤有以下几种异常图形表现 :淋巴结融合、淋巴链断裂、淋巴结肿大、淋巴交通支形成。结论 99Tcm DX淋巴显像对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方法简便 ,图像清晰 ,灵敏度、特异性高等优点 ,临床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右旋糖酐类 淋巴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在淋巴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仁贵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417-424,I0001,共9页
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又称淋巴循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之外的具有输送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主导免疫防御功能的重要体液循环系统,组织解剖学上由淋巴管(lymphatic channels)、淋巴液(lymphatic fluid)、... 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又称淋巴循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之外的具有输送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主导免疫防御功能的重要体液循环系统,组织解剖学上由淋巴管(lymphatic channels)、淋巴液(lymphatic fluid)、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器官(lymphatic organs)等构成。淋巴系统相关的病理改变和疾病谱包括两大类:淋巴增生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LPDs)和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lymphatic reflux disease,L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疾病 淋巴回流障碍 免疫防御功能 医学影像学 ORGANS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25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唐坚清 张声 +1 位作者 陈林莺 陈余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5例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结合HE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结果 25例中Castleman病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9例,... 目的探讨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5例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结合HE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结果 25例中Castleman病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9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3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1例、浆细胞瘤1例。结论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生长隐敝,且种类较多,诊断时需仔细观察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甚至必要时行分子检测。DLBCL是最常见的原发于腹膜后的淋巴系统疾病,其次为Castleman病,FL与PTCL位居第3位。部分疾病形态具有相应的部位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腹膜后 原发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教学模式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青 崔晓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137-0142,共6页
探索适合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教学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本科室病理专业研究生、住培学员、进修学员共34人,按照年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人,实验组17人。实验组采用微课嵌入的LBL和PBL联合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LBL和PBL联合的授课... 探索适合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教学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本科室病理专业研究生、住培学员、进修学员共34人,按照年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人,实验组17人。实验组采用微课嵌入的LBL和PBL联合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LBL和PBL联合的授课模式。结果 实验组病理阅片能力(87.12±1.529)显著优于对照组(82.00±1.553)(P=0.0252);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实验组的教学方式认可度高;教师对实验组学员的课堂反馈更满意。结论 采用微课嵌入的LBL和PBL多种教学模式联合的授课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学员对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教学模式 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常英军 张圆圆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2016年血液系统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急慢性白血病靶向治疗新突破以及免疫性血小板治疗再认识等血液病临床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关键词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疾病的肝胆受累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莹韵 钱家鸣 《胃肠病学》 2020年第9期513-520,共8页
肝脏在维持稳态和机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合成多种必须蛋白质、生成胆汁及其载体、调节营养成分、代谢和结合亲脂化合物并通过胆汁或尿液排泌等。认识系统性疾病的肝胆受累表现,对于诊断和鉴别系统性疾病,以及肝胆结构、功能改变... 肝脏在维持稳态和机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合成多种必须蛋白质、生成胆汁及其载体、调节营养成分、代谢和结合亲脂化合物并通过胆汁或尿液排泌等。认识系统性疾病的肝胆受累表现,对于诊断和鉴别系统性疾病,以及肝胆结构、功能改变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危重病(如脓毒症)、心血管系统疾病、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和肉芽肿性疾病累及肝胆的临床表现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肿瘤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危重病 肝胆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腹腔淋巴结活检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卫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活检在不明原因腹腔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为23例临床难以诊断的腹腔淋巴结肿大患者通过腹腔镜检查及活检进行分析诊断,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43.6±21.4)岁。结果:23例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活检在不明原因腹腔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为23例临床难以诊断的腹腔淋巴结肿大患者通过腹腔镜检查及活检进行分析诊断,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43.6±21.4)岁。结果:23例分别取出1-4枚0.7-3.0 cm大的淋巴结,病理结果为炎症性淋巴结肿大10例,腹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6例,淋巴瘤5例,转移性肿瘤1例,无明确诊断1例。手术时间平均(73.2±47.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4.6±11.5)ml,无中转开腹。术后平均住院(3.2±1.7)d。术后1例出现淋巴漏,未出现与腹腔镜检查直接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淋巴结活检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患者康复快等优点,为不明原因的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尤其对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腹腔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疾病诊断、鉴别困难时,腹腔镜检查、活检可提供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腹腔镜检查 活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鹏 刘春晖 孙咏梅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弥散定量技术中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AREA%)在颈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大的病人。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组、淋巴瘤组、结核性淋巴结组、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 目的探讨组织弥散定量技术中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AREA%)在颈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大的病人。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组、淋巴瘤组、结核性淋巴结组、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所有病人均采集常规及弹性超声图像测量感兴趣区内弥散定量参数AREA%,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并分析AREA%与淋巴结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55例病人中,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组20例,淋巴瘤组15例,结核性淋巴结组8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组12例。4组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弹性应变率比值(SR)及ARE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1.82、14.89,P<0.01)。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之间SR与AREA%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组织硬度不同,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能够较灵敏地评估组织硬度差异,为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超声弹性检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用于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
9
作者 张明清 孙兴伟 +2 位作者 张健 白旭明 靳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用于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均接受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记录临床表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2例共接受21次经腹股沟结... 目的观察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用于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患者,均接受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记录临床表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2例共接受21次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其中5例接受单次、6例接受2次、1例接受4次造影;造影技术成功率100%。造影后,12例中,7例(7/12,58.33%)治愈、5例(5/12,41.67%)无效。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3/21),包括慢性腹泻2例次、穿刺点疼痛1例次;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对腹盆腔创伤性淋巴漏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淋巴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与粗针组织学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戴维德 吴明晓 +5 位作者 陈秀华 王川予 陈岚 马卫华 韩秀婕 郭发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与粗针组织学检查对于诊断浅表淋巴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淋巴结病变患者75例,超声引导下分别采用25G细针及18G活检针穿刺取材,所获得标本分别送细胞学检查结...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与粗针组织学检查对于诊断浅表淋巴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淋巴结病变患者75例,超声引导下分别采用25G细针及18G活检针穿刺取材,所获得标本分别送细胞学检查结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两者的诊断结论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细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3.3%(70/75),粗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6.0%(72/75)。70例细针穿刺患者中,64例细胞学检查与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4%(64/70)。72例粗针穿刺患者中,67例组织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3.1%(67/72)。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其穿刺取材成功率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简便实用、安全可靠,与粗针组织学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淋巴结病变80例应用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定性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祯铭 王艳晶 +1 位作者 柳林 赵敬堃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916-1918,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定性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确诊为腹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80例,分为恶性组(52例)与良性组(28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间MR...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定性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确诊为腹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80例,分为恶性组(52例)与良性组(28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间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并对MRI、DWI及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恶性组:52例患者中,单发者16例、多发者3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和肝胃间隙及门腔间隙等区域;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主要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团块状或块状,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良性组:单发者22例、多发者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区域和门腔间隙及肠系膜根部或周围;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中4例为粘连并融合成块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表现为串珠状且边界清晰。恶性组囊变率为78.85%与良性组64.29%比较,χ~2=1.99,P=0.153;环形强化率48.08%,明显高于良性组14.29%,χ~2=8.99,P=0.000。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MRI或DWI定性诊断准确率,P<0.05。良性组淋巴结ADC值平均为(1.691±0.298)×10~3mm^2·s^(-1),明显高于恶性组(1.048±0.192)×10~3mm^2·s^(-1),t=11.71,P=0.00。结论联合磁共振与弥散加权成像对临床定性诊断腹部淋巴结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腹部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腹腔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璐 刘丽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73-2178,共6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A在AIL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2例A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2例,原发...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A在AIL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2例A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2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174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26例,获得随访病例78例。按照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70例,无淋巴结肿大(NLA)组182例。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而诊断的比例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AIH、PB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腹腔LA的发生率分别为21.2%(11/52),26.4%(46/174),50.0%(13/26),AIH-PBC重叠综合征腹腔LA发生率高于AIH和PBC(χ~2=6.771,P=0.009;χ~2=6.039,P=0.014)。LA组ALP、GGT水平高于NL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44、3.169,P=0.003、0.002);PBC患者中,LA组GGT水平高于NLA组(Z=2.136,P=0.033);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中,LA组TBil明显高于NLA组(Z=2.121,P=0.035);AIH患者中,LA组与NLA组各项检查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LA组影像学异常发生率较NLA组高(97.1%vs 81.9%,χ~2=9.863,P=0.002)。获得随访病例78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LA组6例获得完全缓解(23.1%),7例不完全应答(26.9%),1例复发(3.8%),12例治疗失败(46.2%);NLA组21例完全缓解(40.4%),17例不完全应答(32.7%),7例复发(13.5%),7例治疗失败(13.5%),LA组与NLA组药物治疗反应组间分布不同(Z=2.406,P=0.016)。结论AIH-PBC重叠综合征伴腹腔LA的发生率高于AIH及PBC,伴有LA的AILD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更为明显,药物治疗反应较差,提示合并LA可能为疾病严重程度估计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胆管炎 胆汁性 重叠综合征 淋巴系统疾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湛瑛 吴秀娟 曹洪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91枚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91枚淋巴结中良性72枚,...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91枚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91枚淋巴结中良性72枚,恶性19枚,当弹性应变比(SR)为2.08为诊断界值时,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4.7%。以超声评分7分为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71.2%,2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1,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海容 王振常 +3 位作者 闫钟钰 王永哲 赵波 李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恶性22例,良性36例,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CT灌注参数差异。【结果】淋巴结恶性...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恶性22例,良性36例,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CT灌注参数差异。【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TDC多为A型(66.7%),淋巴结良性病变TDC多为C型(54.6%),B型曲线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可见到;淋巴结恶性病变的灌注血流量(BF)值及血容量(BV)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腺癌淋巴结转移灶BF值及BV值高于鳞癌淋巴结转移灶及淋巴瘤,鳞癌淋巴结转移灶的BF值高于淋巴瘤,淋巴瘤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值长于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灶(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有助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彩超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勤 许玉芳 唐玉英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12-413,共2页
关键词 猫抓病 淋巴系统疾病诊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医联合青蒿素抑制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发热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淑范 翟佳佳 《河北中医》 2009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发热 淋巴系统疾病 青蒿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防治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梅洁 吴凯南 苏新良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2期1853-1855,共3页
淋巴漏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淋巴液从循环系统中漏出,常见原因为外科手术中损伤淋巴管。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1.04%-5.20%患者可发生淋巴漏。淋巴液含脂肪、蛋白质、电解质、淋巴细胞等,淋巴漏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水电... 淋巴漏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淋巴液从循环系统中漏出,常见原因为外科手术中损伤淋巴管。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1.04%-5.20%患者可发生淋巴漏。淋巴液含脂肪、蛋白质、电解质、淋巴细胞等,淋巴漏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免疫损害等,严重者可出现皮瓣坏死、大出血,甚至淋巴液进入胸膜腔引起乳糜胸从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因此,防治甲状腺癌手术引起的淋巴漏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系统疾病/病因学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组织切片HE染色的体会
18
作者 熊正文 李春光 +1 位作者 苏红 胡海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组织切片 固定液 组织化学 HE染色 苏木素染色 切片质量 淋巴组织 石蜡切片 淋巴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结果
19
作者 韩治宇 李欣 邵秋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171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良恶性的浅表淋巴结声像图进行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超声检查指标,并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有统计...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171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良恶性的浅表淋巴结声像图进行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超声检查指标,并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前进法逐步回归的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入方程的超声检查指标包括:有无淋巴门结构、长短径比值的赋值、是否有透声区、血流是否丰富、血流类型以及协变量年龄和性别,所有这些指标均为良恶性淋巴结比较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同时显示,血流信号类型变化,淋巴结为恶性可能性也有变化。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元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和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诊断的过程,并能筛选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1例
20
作者 林顺平 郑祥雄 +1 位作者 梁建钢 邹式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