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变异性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
1
作者 刘艳 王文君 +1 位作者 周欢 杨梦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0,1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8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根据患者随访期间盆腔淋巴囊肿发生情况进行分组,统计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8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根据患者随访期间盆腔淋巴囊肿发生情况进行分组,统计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监测患者术后48 h内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水平及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血糖变异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糖变异情况对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84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有21例患者出现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为25.00%;两组患者年龄、BMI、病理类型、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FIGO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除范围、CV、MAGE、SDBG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除范围、CV、MAGE、SDBG均是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CV、MAGE、SDBG值预测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AUC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FIGO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除范围、血糖变异情况均是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因素,且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对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需控制宫颈癌术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减少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 盆腔淋巴囊肿 血糖变异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丹附延颗粒联合大青盐外敷在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叶婷婷 涂云霞 +4 位作者 李珺 华金仁 刘荣芳 罗美 潘玫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6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金丹附延颗粒联合大青盐对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金丹附延颗粒联合大青盐对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青盐进行外敷,试验组采用金丹附延颗粒联合大青盐治疗。比较两组的盆腔淋巴结大小情况、下腹部及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及肿胀症状改善情况、下肢周径差、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盆腔淋巴肿瘤大小情况、下腹部及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及肿胀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段、B段下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情况,通过金丹附延颗粒联合大青盐治疗可缩小淋巴囊肿的大小,改善疼痛症状,并促进其水肿的吸收,利于其病情的康复,提高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丹附延颗粒 大青盐 恶性肿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入联合个体化管理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周伶 付湘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79-084,共6页
分析超声介入联合个体化管理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均自浙江省金华市广福肿瘤医院中选取,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完成选例... 分析超声介入联合个体化管理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均自浙江省金华市广福肿瘤医院中选取,于2022年4月~2024年4月完成选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常规治疗)和对照组(25例,超声介入联合个体化管理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和囊肿直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展现出更高的显著性(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周期,两组的黄体生成素浓度、雌二醇水平以及囊肿直径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SF-36量表各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更低的趋势(P<0.05)。结论 超声介入联合个体化管理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还可降低性激素水平和囊肿直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入 联合 个体化管理 妇科 恶性肿瘤 盆腔淋巴囊肿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iR-1260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复制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马嘉霖 战盈瑾 +3 位作者 周杰 黄鉴涛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1260(cid-miR-1260),分析cid-miR-1260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特性,揭示ci...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1260(cid-miR-1260),分析cid-miR-1260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特性,揭示cid-miR-1260对其靶基因znf574和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LCDV-cn感染的GCO细胞,通过茎环RT-PCR和测序鉴定cid-miR-1260;采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260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id-miR-1260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靶基因;通过转染cid-miR-1260 mimic和cid-miR-1260 inhibitor使cid-miR-1260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并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260、靶基因znf574、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应用Reed-Muench法测定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结果】cid-miR-1260与其他已知miR-1260仅有一个碱基差异,且cid-miR-1260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变化,72 h时表达量最高(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nf574为cid-miR-1260的靶基因;重组质粒pmirGLO-znf574-WT与cid-miR-1260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证实znf574为cid-miR-1260的靶基因;cid-miR-1260过表达后,靶基因znf574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LCDV-cn mcp的表达和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显著上升(P<0.05);抑制cid-miR-1260表达后,靶基因znf574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LCDV-cn mcp的表达量和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LCDV-cn感染GCO细胞后,cid-miR-1260的表达显著上调;在LCDV-cn感染中,cid-miR-1260对其靶基因znf574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且cid-miR-1260表达与LCDV-cn的复制呈正相关,起促LCDV-cn感染作用,而锌指蛋白ZNF574具有抗LCDV-cn作用。本研究为淋巴囊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草鱼卵巢细胞系 cid-miR-1260 锌指蛋白基因znf574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术后伴发淋巴囊肿辅助放疗时不同靶区勾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章玲玲 胡本辉 +2 位作者 刘雅雯 涂海燕 李凌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伴发淋巴囊肿给予辅助放疗时不同靶区勾画对淋巴囊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伴发淋巴囊肿并具有放疗指征的患者79例,均应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根据临床靶区(CTV)勾画范围分对照组37例,观察组42例。对...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伴发淋巴囊肿给予辅助放疗时不同靶区勾画对淋巴囊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伴发淋巴囊肿并具有放疗指征的患者79例,均应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根据临床靶区(CTV)勾画范围分对照组37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的CTV按指南规范勾画放疗靶区但未包全淋巴囊肿,观察组的CTV包全淋巴囊肿。评估两组膀胱、小肠、直肠放疗剂量体积,并观察相关的放射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淋巴囊肿放疗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淋巴囊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TV体积及淋巴囊肿照射剂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VH图显示两组危及器官(膀胱、小肠、直肠)受照最大剂量DOSE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膀胱、小肠、直肠V40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1.8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伴发淋巴囊肿需辅助放疗的患者,放疗可有效控制淋巴囊肿,即使部分包全淋巴囊肿,其所受照射剂量也较大,有效率较高,故临床靶区勾画时不需刻意包全淋巴囊肿,避免增加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从而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囊肿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与聚桂醇硬化治疗盆腔淋巴囊肿:有效性及安全性
6
作者 牟川 胡敏 +2 位作者 谢琴 李进 岳文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 观察利用无水乙醇与聚桂醇硬化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对其中50例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组)、48例以聚桂醇(聚桂醇组)为硬化剂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并根据... 目的 观察利用无水乙醇与聚桂醇硬化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对其中50例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组)、48例以聚桂醇(聚桂醇组)为硬化剂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并根据治疗后3个月症状改善情况及超声、CT或MRI评估疗效。结果 对2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无水乙醇组20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疼痛(n=5)、醉酒样反应(n=2)、囊肿感染并耐药(n=1)、肠道穿孔(n=1)及免疫力降低(n=6),其中2例属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1级不良反应、18例为CTCAE 2~3级不良反应;聚桂醇组2例出现轻微疼痛,均为CTCAE 1级不良反应;无水乙醇组CTCAE 2~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桂醇组[36.00%(18/50) vs. 0(0/48),χ^(2)=21.168,P<0.001]。2组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无水乙醇组4例痊愈、40例好转、6例无效,聚桂醇组7例痊愈、40例好转、1例无效,组间囊肿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0%(44/50) vs.97.92%(47/48),χ^(2)=4.178,P=0.128]。结论 以无水乙醇与聚桂醇硬化治疗盆腔淋巴囊肿效果相当,而后者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淋巴囊肿 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颈部淋巴囊肿1例报告
7
作者 曹科达 李静 +1 位作者 王绪凯 白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淋巴囊肿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系统疾病,颈部手术造成的医源性创伤是其主要病因,而自发性淋巴囊肿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颈部自发性淋巴囊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结合文献探讨淋巴囊肿的病因、治疗及预后。
关键词 淋巴囊肿 自发性 淋巴系统 淋巴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盆腔淋巴囊肿临床研究
8
作者 孙梦莹 张爱琴 +2 位作者 于爱军 刘敬芳 陈莎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的淋巴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5月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收治的53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确诊淋巴囊肿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2∶3的比例...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的淋巴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5月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收治的53例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确诊淋巴囊肿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2∶3的比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桂枝茯苓汤内服,囊肿局部由大黄玄明粉外敷;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保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淋巴囊肿消退程度、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治疗4 w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随访1年内继发感染和下肢水肿发生情况以及淋巴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淋巴囊肿消退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30.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象及肝肾功能异常(P>0.05)。治疗组1年内继发感染率15%,下肢水肿率20%;对照组1年内继发感染率41.4%,下肢水肿率51.7%,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内囊肿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率2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治疗淋巴囊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囊肿 桂枝茯苓汤 大黄玄明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李明霞 刘秀玲 余静丽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76-2179,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8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56例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者作为观察组,233...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8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56例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者作为观察组,233例术后未并发盆腔淋巴囊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分期为Ⅱa期、手术方式为开腹、使用器械为单极电刀、合并糖尿病、淋巴结切除范围为盆腔+腹主动脉旁、引流时间>7 d、盆腔淋巴结清扫数>20枚、术后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放疗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Ⅱa期、手术方式为开腹、使用器械为单极电刀、合并糖尿病、淋巴结切除范围为盆腔+腹主动脉旁、引流时间>7 d、盆腔淋巴结清扫数>20枚、术后辅助进行化疗、血清Hb水平≤110 g/L均为早期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降低其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早期 根治术 盆腔淋巴囊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黄胶囊联合生大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影响
10
作者 纪贤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西黄胶囊联合生大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PL)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湿热瘀结型P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大黄治疗,... 目的:探究西黄胶囊联合生大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PL)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湿热瘀结型P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大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黄胶囊联合生大黄治疗。比较术后第90天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90 d后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结果:治疗90 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90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PL患者中,使用西黄胶囊联合生大黄治疗效果确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根治术 盆腔淋巴囊肿 西黄胶囊 生大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病理和病原分离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2 位作者 杨冰 史成银 张立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应用常规显微和亚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患淋巴囊肿病养殖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其病原———淋巴囊肿病毒,并利用牙鲆鳃组织细胞系FG-9307为感染基质,观察淋巴囊肿病毒引起的... 应用常规显微和亚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患淋巴囊肿病养殖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其病原———淋巴囊肿病毒,并利用牙鲆鳃组织细胞系FG-9307为感染基质,观察淋巴囊肿病毒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患病牙鲆的囊肿组织是一些淋巴囊肿细胞的集合体,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00μm,细胞近圆形,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囊肿细胞内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其衣壳外形呈六角或五角形,直径为150~230nm,大多数病毒粒子中央有一致密的核,核外周包围着一双层核衣壳,核衣壳的表面可见一圈把手样亚单位。以患病牙鲆囊肿物制备的上清液接种细胞,7d内未见细胞异常,经盲传2~3代后,细胞出现较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淋巴囊肿 病理学变化 淋巴囊肿病毒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效果观察
12
作者 李伟 谢灵彦 +2 位作者 王春焕 宗伟 付文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83-0185,共3页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将3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分成两组,采用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术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腹腔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减少淋巴结、减少淋巴结、减少留置引流管、缩短...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将3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分成两组,采用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术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腹腔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减少淋巴结、减少淋巴结、减少留置引流管、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此外,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较开腹手术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超声介入治疗,腹腔镜术是一种安全而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入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 盆腔淋巴囊肿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淋巴囊肿误诊为腹腔脓肿
13
作者 刘先军 吴清明 +1 位作者 刘重贞 谢国建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5期359-359,共1页
关键词 腹腔淋巴囊肿 误诊 腹腔脓肿 淋巴囊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手术中开放后腹膜与关闭后腹膜对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文悦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6期87-87,89,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盆腔后腹膜对于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方法:2009-2012年收治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研究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囊肿发生率、淋巴囊肿大小... 目的:探讨开放盆腔后腹膜对于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方法:2009-2012年收治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研究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囊肿发生率、淋巴囊肿大小。结果:开放后腹膜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及淋巴囊肿大小与关闭后腹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开放后腹膜可缩短手术时间,较少淋巴囊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淋巴囊肿清扫术 淋巴囊肿 妇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修勤 黄捷 +3 位作者 刘允坤 曲凌云 洪旭光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94,共6页
使用本实验室设计的PCR引物 ,在标记反应体系下 ,通过PCR反应合成了碱基数为 172bp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 ,LCD)的地高辛标记探针。在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172bp处有明显的亮带 ,由软件分析得出 ,... 使用本实验室设计的PCR引物 ,在标记反应体系下 ,通过PCR反应合成了碱基数为 172bp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 ,LCD)的地高辛标记探针。在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172bp处有明显的亮带 ,由软件分析得出 ,合成探针的浓度为 5 0 0ng/ μl,此结果证明 ,该产物确是所需的探针 ,且具有很好的合成效率。通过实验证明本文采用的核酸探针 杂交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定性和定位LCDV。实验结果还提示 ,LCDV是通过血液在牙鲆体内传播的、并可能同时存在垂直和水平两种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 诊断技术 牙鲆 LCD 探针-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12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畅智慧 郑加贺 +4 位作者 马羽佳 赵健 王传卓 张军 刘兆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 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介入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囊肿穿刺引流... 目的 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介入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囊肿穿刺引流,硬化固定淋巴囊肿,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回收,下肢静脉支架植入等。术后观察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复查随访观察症状是否复发。结果 12例患者均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淋巴囊肿穿刺引流,累计共行18次穿刺引流(5例患者为双侧,7例患者为单侧,1例单侧患者行2次)。7例患者行滤器回收。1例患者行左侧髂静脉支架植入。1例患者术中穿刺损伤股动脉,压迫止血24 h后再行穿刺;1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堵塞,更换引流管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3~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所有患者淋巴囊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无复发。结论 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 深静脉血栓 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在牙鲆鳃细胞系FG-9307中的增殖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修勤 洪旭光 +3 位作者 张进兴 张士璀 汪敏 童尚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94-96,共3页
向已建立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鳃细胞系[1] (FG 930 7)中接种淋巴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 ,LCDV)、探讨其是否可支持LCDV的增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接种 3天后 ,呈纤维状的鳃细胞隆起、立体感加强 ;之后细胞逐... 向已建立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鳃细胞系[1] (FG 930 7)中接种淋巴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 ,LCDV)、探讨其是否可支持LCDV的增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接种 3天后 ,呈纤维状的鳃细胞隆起、立体感加强 ;之后细胞逐渐变圆 ,一周左右绝大部分鳃细胞变圆、呈现了细胞病变 (cytopathiceffect ,CPE)现象。将CPE细胞制作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内有大量具囊膜、直径 133~ 186nm的LCDV。CPE细胞的核变形、线粒体增加且空洞化 ,出现了与淋巴囊肿细胞相同的特征。本实验证明 :FG 930 7是可支持LCDV增殖的鱼类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鳃细胞系 LCDV 增殖 淋巴囊肿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PCR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允坤 孙修勤 +1 位作者 黄捷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7-89,共3页
以中国养殖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淋巴囊肿病毒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LCDVcn)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的中间保守序列为目标基因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可扩增出 172bp的病毒DNA片段 ,其最小DN... 以中国养殖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淋巴囊肿病毒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LCDVcn)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的中间保守序列为目标基因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可扩增出 172bp的病毒DNA片段 ,其最小DNA检出量为 0 0 183ng。用PCR法从人工感染淋巴囊肿病毒 3天的牙鲆血、鳃、肝、脾、肠、胃及自然发病牙鲆的肿瘤中 ,分别检测到了LCDV的存在。本实验结果证明 ,PCR法对于早期检测LCDV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诊断方法 淋巴囊肿病毒 PCR 鱼病诊断 人工感染 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徐洪涛 朴春爱 +1 位作者 姜忠良 王文兴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近几年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病鱼鳍、鳃及体表皮肤出现乳头瘤样赘生物。将发病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 表皮瘤组织进行超薄切片 ,电镜下在病变组织明显肥大的细胞胞浆内发现大量球状病毒 ,呈二十面体对称 ,具包膜 ,... 近几年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病鱼鳍、鳃及体表皮肤出现乳头瘤样赘生物。将发病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 表皮瘤组织进行超薄切片 ,电镜下在病变组织明显肥大的细胞胞浆内发现大量球状病毒 ,呈二十面体对称 ,具包膜 ,直径约 2 10nm。根据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 (majorcapsidprotein ,MCP)基因中间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应用PCR方法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长 6 36bp的片段。经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 ,该段核苷酸序列与欧洲分离的淋巴囊肿病病毒 1型 (lymphocysticdiseasevirustype 1,LCDV - 1)MCP基因相应序列有 77%的同源性 ,表明该病毒属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淋巴囊肿病毒属 (Lymphocystivirus) ,但与欧洲分离株有一定差异。将该病毒暂命名为淋巴囊肿病病毒中国分离株 (lymphocystisdiseasevirus-Chineseisolate ,LCDV -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虹彩病毒 淋巴囊肿 DNA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何秀丽 兰竹 +4 位作者 孔德娜 王阳 李伟娟 李芳芳 周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68-669,共2页
目的:通过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卵巢癌30例(双侧18例,单侧12例)、内膜癌16例、宫颈癌14例术后出现的96个盆腔淋巴囊肿,囊肿大小≤5.0cm... 目的:通过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分析,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卵巢癌30例(双侧18例,单侧12例)、内膜癌16例、宫颈癌14例术后出现的96个盆腔淋巴囊肿,囊肿大小≤5.0cm、无任何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正常(A)组60例,囊肿大小〉5.0cm、有疼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分为感染(B)组36例,两组均进行超声介入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结果:经7天~3月随访观察,盆腔淋巴囊肿治愈率A组达100%,B组达86.1%,有显著差异(P〈O.05)。硬化剂治疗前A组无不良反应,B组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微创优势及满意疗效,将成为临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