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霞 谭胜兵 +1 位作者 田纪春 王宪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5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籽粒所含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为研究其在小麦支链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非变性PAGE与HPLC技术,对糯麦1号、关东107、鲁麦21和济南16四个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 【目的】研究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籽粒所含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为研究其在小麦支链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非变性PAGE与HPLC技术,对糯麦1号、关东107、鲁麦21和济南16四个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的淀粉去分支酶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灌浆中期活性最大;淀粉去分支酶对底物支链淀粉均具有相似的酶解活性;对灌浆中期小麦淀粉去分支酶进行的纯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胚乳中也存在2种类型的淀粉去分支酶,一种是以极限糊精为特异性底物的极限糊精酶(Limit dextrinase),另一种是以支链淀粉为底物的异淀粉酶(Isoamylase)。【结论】虽然小麦淀粉组分含量不同,但所含的淀粉去分支酶却具有相似的活性变化,在体外对底物——支链淀粉也有相似的酶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淀粉去分支酶 非变性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去分支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会 张军杰 黄玉碧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共4页
淀粉去分支酶(Starchdebranchingenzyme,DBE)对淀粉最终结构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DBE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释淀粉生物合成机理。对近年来DBE在遗传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 淀粉去分支酶(Starchdebranchingenzyme,DBE)对淀粉最终结构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DBE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释淀粉生物合成机理。对近年来DBE在遗传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DBE在支链淀粉合成中作用机理的2种假设,其本质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去分支酶(DBE) 极限糊精(ZPU) 淀粉(ISA) 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类型、活性及其纯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云飞 赵法茂 +2 位作者 李天骄 鞠倩 王宪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40-1844,共5页
以小麦品种鲁麦21和烟优361(低支链淀粉含量)、鲁麦1号和济宁13(中支链淀粉含量)、济南16和糯麦2号(高支链淀粉含量)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麦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异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的活性变... 以小麦品种鲁麦21和烟优361(低支链淀粉含量)、鲁麦1号和济宁13(中支链淀粉含量)、济南16和糯麦2号(高支链淀粉含量)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麦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异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的活性变化、类型特征及酶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层析(G-100)和阴离子交换柱层析(DEAE)分别对两种淀粉去分支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两种淀粉去分支酶均存在于淀粉合成过程中;在灌浆成熟过程中,6个品种的两种淀粉去分支酶活性都在15 d左右达最高值,且异淀粉酶活性呈单峰曲线,而极限糊精酶活性呈波浪形曲线,在25 d左右又出现另一峰值;纯化后的异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分子量分别为83和100 kD。高效液相色谱图谱表明,以支链淀粉为底物时生成葡萄糖和糊精,以普鲁蓝为底物时只生成麦芽三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去分支酶 淀粉 极限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弱光对水稻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天 大杉立 +1 位作者 山岸徹 佐佐木治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50,共6页
选用IR72(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开花后进行遮光处理,对弱光条件下籽粒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弱光条件下,两品种籽粒的淀粉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降低,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变... 选用IR72(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开花后进行遮光处理,对弱光条件下籽粒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弱光条件下,两品种籽粒的淀粉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降低,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较小,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可溶性淀粉分支酶Q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分支酶活性增强,淀粉去分支酶活性因品种而异,IR72表现为减弱,日本晴则为增强。相关分析表明,遮光下蔗糖输入量的减少量和淀粉合成量的下降量呈显著正相关;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分析指出,遮光下淀粉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淀粉合成量的下降有关,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升高是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比率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 淀粉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 淀粉合成 淀粉分支 淀粉去分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骨干自交系种子萌发时淀粉分解酶类活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胡育峰 文迪 张军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间淀粉分解酶类活性动态变化,为玉米种子淀粉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4个玉米自交系萌发期间不同天数的4个淀粉分解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以及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间淀粉分解酶类活性动态变化,为玉米种子淀粉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4个玉米自交系萌发期间不同天数的4个淀粉分解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以及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除了β-淀粉酶以外,其他3种淀粉分解酶活力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都在萌发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并且总淀粉酶的活性高于淀粉磷酸化酶和淀粉去分支酶活性。【结论】玉米加工行业,可以将萌发第3天的淀粉酶活性作为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萌发 淀粉 淀粉磷酸化 淀粉去分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淀粉品质控制酶基因ISO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结红 张明洲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059-14060,14065,共3页
淀粉的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酶的调控,淀粉去分支酶是一个重要的调控酶。综述了高等植物中淀粉去分支酶基因ISO的特征、功能和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ISO基因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淀粉生物合成 基因功能 淀粉去分支酶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异淀粉酶聚合体的结构及酶学性质
7
作者 赵法茂 齐霞 +3 位作者 张天英 李天骄 毕建杰 王宪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阐明小麦淀粉去分支酶(Debranching enzyme,DBE)的结构和酶学特性,为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糯麦2号为材料,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超滤、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异淀粉酶(Isoamylase,ISA)同工... 【目的】阐明小麦淀粉去分支酶(Debranching enzyme,DBE)的结构和酶学特性,为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糯麦2号为材料,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超滤、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异淀粉酶(Isoamylase,ISA)同工酶聚合体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ISA聚合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小麦籽粒胚乳中异淀粉酶(ISA)形成2种不同聚合体,即ISA1同源四聚体和由4个ISA1与1个ISA2组成的异源五聚体,分子量分别约为320 kD和380 kD。ISA1同源四聚体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40℃处理10 min后完全失去活性;ISA1/ISA2异源五聚体的最适温度为35℃,50℃处理10 min后仍有50%的活性。纯化后的ISA1和ISA2进行Native-PAGE检测证明,ISA2单独存在没有催化活性,将ISA2加入到ISA1中可检测到与ISA1/ISA2异源聚合体相同的ISA活性。【结论】小麦胚乳中存在2种形式的ISA多亚基聚合体;在40℃和50℃高温条件下,ISA1/ISA2异源聚合体的热稳定性高于ISA1同源聚合体;ISA2可显著增强ISA1聚合体的酶活性,可能在支链淀粉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去分支酶 淀粉聚合体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USIBA2-lik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结红 张明洲 +2 位作者 刘军 王雪艳 孙传信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2-446,475,共6页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水稻中淀粉去分支酶1(isoamylase1,ISA1)和SUSIBA2-like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ORF分别编码了811个和572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USIBA2-like与SUSIBA2氨基酸同源性为80.7%,同属于第1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且...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水稻中淀粉去分支酶1(isoamylase1,ISA1)和SUSIBA2-like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ORF分别编码了811个和572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USIBA2-like与SUSIBA2氨基酸同源性为80.7%,同属于第1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且三级结构相似,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ISA1基因在灌浆期12d胚乳中的表达量达到了1个峰值,在叶、根、茎中不表达;SUSIBA2-like基因也在灌浆期12d胚乳中的表达量达到了1个峰值,在根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在叶、茎中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去分支酶 转录因子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