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糯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发育和淀粉体积累的比较
1
作者 杨凯博 孙家涛 +3 位作者 李静 仇会霞 王瑞雪 刘娟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小麦籽粒发育与穗位和粒位密切相关,为探明糯小麦胚乳细胞发育及淀粉体积累特征,本实验以全糯性小麦品种石麦19-N为试验材料,采用半薄树脂切片技术观察不同发育天数强、弱势籽粒胚乳细胞和淀粉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强势粒胚乳细胞发... 小麦籽粒发育与穗位和粒位密切相关,为探明糯小麦胚乳细胞发育及淀粉体积累特征,本实验以全糯性小麦品种石麦19-N为试验材料,采用半薄树脂切片技术观察不同发育天数强、弱势籽粒胚乳细胞和淀粉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强势粒胚乳细胞发育较弱势粒更快,A-型大淀粉体的充实程度更高;相比背部中心胚乳区,腹部中心胚乳区的淀粉体均积累多且快;B-型小淀粉体出现较晚,在背部胚乳中心区和弱势粒中积累较多。表明A-型大淀粉体是影响小麦籽粒粒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强势粒 弱势粒 胚乳 淀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4
2
作者 汤圣祥 江云珠 +2 位作者 余汉勇 张云康 李双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9-272,共4页
对4个早籼品种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结构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早籼胚乳细胞内存在两种淀粉体,即单粒淀粉体,直径2.6~7.0μm,平均4.4μm;复合淀粉体,由多个单粒淀粉体结合构成,直径6.0~14.0μm,平均9.5μm.有... 对4个早籼品种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结构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早籼胚乳细胞内存在两种淀粉体,即单粒淀粉体,直径2.6~7.0μm,平均4.4μm;复合淀粉体,由多个单粒淀粉体结合构成,直径6.0~14.0μm,平均9.5μm.有垩白胚乳单粒淀粉体多数为椭圆形或圆球形,大小差异较大,排列疏松,淀粉体间空隙大;无垩白胚乳单粒淀粉体基本为晶状多面形,发育良好,大小较为一致,排列紧密,淀粉体间空隙小而少.胚乳背部淀粉体的发育和排列结构优于腹部和中部.早籼胚乳垩白的出现是由于淀粉体发育不良、排列疏松造成.在育种中对无垩白胚乳的选择应早期进行,且重点放在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胚乳 淀粉体 垩白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专用小麦胚乳细胞淀粉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熊飞 王忠 +2 位作者 陈刚 王珏 李波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两种不同优质专用小麦(扬麦9号,烟2801)为研究对象,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成熟籽粒结构,分析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胚乳细胞淀粉体均为单粒淀粉,淀粉体形状可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Ⅰ型为饼形大淀粉体,Ⅱ型为椭... 以两种不同优质专用小麦(扬麦9号,烟2801)为研究对象,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成熟籽粒结构,分析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胚乳细胞淀粉体均为单粒淀粉,淀粉体形状可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Ⅰ型为饼形大淀粉体,Ⅱ型为椭圆形中型淀粉体,Ⅲ型为近圆球形小淀粉体,大淀粉体通过网状膜与小淀粉体相连;两品种颖果的腹部和背部以Ⅰ、Ⅱ型淀粉体较多且排列紧密,发育较好,而中部以Ⅰ、Ⅲ型淀粉体为主且排列疏松,发育较差;烟2801胚乳细胞淀粉体发育较好,淀粉充实度高,蛋白质体多且与淀粉体结合更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体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1 位作者 王维金 兰盛银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8-184,共7页
对 3个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分布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3个品种胚乳细胞淀粉体均为单粒淀粉 ,可根据淀粉体的大小分为三种类型 :Ⅰ、Ⅱ、Ⅲ型。Ⅰ型为椭球形 ,大粒淀粉 ;Ⅱ型为椭球形或橄榄... 对 3个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分布和发育等特性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3个品种胚乳细胞淀粉体均为单粒淀粉 ,可根据淀粉体的大小分为三种类型 :Ⅰ、Ⅱ、Ⅲ型。Ⅰ型为椭球形 ,大粒淀粉 ;Ⅱ型为椭球形或橄榄球型、中粒淀粉 ;Ⅲ型为近圆球形 ,小粒淀粉。鄂恩 1号Ⅱ型淀粉体多为橄榄球型 ,明显异于其它品种。各品种颖果腹部Ⅰ、Ⅱ型淀粉体多 ,排列紧密 ;背部Ⅲ型淀粉体较多 ;中间胚乳细胞淀粉体以Ⅰ、Ⅲ型为主 ,排列疏松。颖果腹部淀粉体的发育和排列明显优于背部和中间。小粒型品种胚乳细胞淀粉体发育好 ,淀粉充实度高 ;大粒型品种相反 ,淀粉体排列疏松 ,发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乳淀粉体 品种库容特征 粒重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中、弱筋小麦籽粒中淀粉、蛋白质积累和淀粉体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孟秀蓉 熊飞 +4 位作者 孔妤 陈永惠 马守宝 陆巍 王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2-966,共5页
以强、中、弱筋小麦品种烟农19、扬麦16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动态及差异,比较了三者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小麦成熟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宁麦13、扬麦16、烟... 以强、中、弱筋小麦品种烟农19、扬麦16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动态及差异,比较了三者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小麦成熟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宁麦13、扬麦16、烟农19。蛋白质含量积累变化"V"形曲线,表现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中大、小淀粉体的发生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发育前期大淀粉体比例高,后期小淀粉体比例高。3种类型小麦相比,细胞中大淀粉体数目由多到少依次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而小淀粉体数目的排序恰好相反。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积累速率呈抛物曲线变化,积累量和积累速率表现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在成熟胚乳细胞中烟农19大淀粉体多,小淀粉体少,且结合紧密,而宁麦13大淀粉体少,小淀粉体多,胚乳结构疏松。扬麦16结构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淀粉体 蛋白质 小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内胚乳细胞及其淀粉体的发育 被引量:10
6
作者 荆彦平 刘大同 +4 位作者 李栋梁 李小刚 曾惜 顾蕴洁 王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824,共7页
为了探明小麦内胚乳细胞发育和淀粉体生长的规律,以不同发育天数的小麦颖果为材料,利用树脂半薄切片和胚乳细胞分离等方法研究了内胚乳细胞及其淀粉体的形态、数目和生长过程。结果如下:(1)小麦内胚乳细胞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形态,内含大... 为了探明小麦内胚乳细胞发育和淀粉体生长的规律,以不同发育天数的小麦颖果为材料,利用树脂半薄切片和胚乳细胞分离等方法研究了内胚乳细胞及其淀粉体的形态、数目和生长过程。结果如下:(1)小麦内胚乳细胞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形态,内含大、小两种淀粉体,大淀粉体呈鹅卵石形,小淀粉体呈圆球形;(2)内胚乳细胞的生长呈"S"型曲线,花后16~24d是细胞生长最快的时期;(3)大淀粉体的增殖和生长主要在花后4~16d进行,小淀粉体在花后16d大量出现并快速增殖,至胚乳发育后期小淀粉体数量占内胚乳细胞淀粉体总量的90%以上;(4)内胚乳细胞核在颖果发育中、后期发生衰亡,淀粉体在核衰亡过程中仍然能增殖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内胚乳细胞 淀粉体 发育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垩白度粳稻胚乳淀粉体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福 宋惠 +1 位作者 崔喜艳 高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08,T002,共4页
关键词 垩白度 粳稻 胚乳细胞 淀粉体发育 扫描电镜 淀粉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种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胚乳淀粉体发育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莉 潘烨 +3 位作者 王永平 汪琼 徐小勇 陈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2-695,共4页
对银杏胚乳发育过程进行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1)发育成熟的银杏胚乳包括糊粉层与内胚乳2个部分,淀粉体主要积累在内胚乳细胞中,均为单粒淀粉,发育成熟的淀粉体可分为大粒和小粒2种;2)根据淀粉体的形状、大小和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淀粉... 对银杏胚乳发育过程进行连续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1)发育成熟的银杏胚乳包括糊粉层与内胚乳2个部分,淀粉体主要积累在内胚乳细胞中,均为单粒淀粉,发育成熟的淀粉体可分为大粒和小粒2种;2)根据淀粉体的形状、大小和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淀粉体发生期、淀粉体体积与数量快速增长期、淀粉体发育成熟期3个时期;3)胚乳淀粉体的发生时期及充实部位表现出很大差异,合点端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体发生早,充实快,而珠孔端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体发生迟,充实速度慢;内胚乳外围细胞中淀粉体的充实要高于内部;颈卵器周围的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充实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胚乳 发育 淀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块根生长及其淀粉体发育过程的解剖结构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荆彦平 李栋梁 +4 位作者 刘大同 余徐润 胡慕兰 顾蕴洁 王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15-2422,共8页
为了探明甘薯块根的生长及其淀粉体的发育规律,该试验以甘薯品种‘徐薯22’为材料,采用树脂半薄切片等方法对甘薯块根的生长及其淀粉体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甘薯块根完成初生生长的时间短,块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构... 为了探明甘薯块根的生长及其淀粉体的发育规律,该试验以甘薯品种‘徐薯22’为材料,采用树脂半薄切片等方法对甘薯块根的生长及其淀粉体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甘薯块根完成初生生长的时间短,块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构成,块根横截面上皮层所占比例比中柱大。(2)甘薯移栽后10d块根开始次生生长,次生生长形成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随着块根次生生长,位于次生木质部分散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脱分化,通过平周分裂产生副形成层;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副形成层的共同作用使块根快速膨大。(3)淀粉体在块根进入次生生长时首先在皮层细胞产生,随后大量出现在次生生长产生的薄壁细胞中,块根中淀粉体的发生及发育总体上表现出由外向内的顺序。(4)块根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有单粒和复粒两种类型;块根生长早期,薄壁细胞中主要以复粒淀粉为主,生长后期主要以单粒淀粉为主;块根生长过程中,包含复粒淀粉的淀粉体可通过分裂形成包含单粒淀粉的淀粉体。(5)淀粉可在块根生长的整个时期积累,其中以块根生长中期积累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块根 淀粉体 增殖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杂交中籼稻灌浆期淀粉体发育及胚乳透明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雪梅 邵继荣 +1 位作者 杨文钰 任正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0-795,共6页
以E优540和Ⅱ优162两杂交中籼稻为材料,通过人工控温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籽粒灌浆期中的含水率、淀粉合成、可溶性糖转化、Q酶活性,以及淀粉体发育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稻米淀粉体发育及胚乳透明度,既受品种遗传因素控制,又与环... 以E优540和Ⅱ优162两杂交中籼稻为材料,通过人工控温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籽粒灌浆期中的含水率、淀粉合成、可溶性糖转化、Q酶活性,以及淀粉体发育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稻米淀粉体发育及胚乳透明度,既受品种遗传因素控制,又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适温条件下(26℃22℃,平均24℃),主要由品种遗传特性决定;而高温条件下(36℃30℃,平均33℃),则明显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加速了籽粒含水率下降,使淀粉合成和Q酶活性峰值比适温下的分别提前10d和5d;可溶性糖转化,呈现灌浆中、前期加速,中、后期抑制的状况;同时,在不同温度下,花后10d的水稻籽粒胚乳中央的淀粉体,其形态发育出现明显差异。这表明高温改变了稻米淀粉体的发育进程,导致了稻米淀粉体(粒)结构疏松,折光率下降,胚乳透明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淀粉体 胚乳透明度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乳淀粉体被膜的降解和复粒淀粉粒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韦存虚 张军 +2 位作者 周卫东 陈义芳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7-384,共8页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水稻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发育、淀粉体被膜的降解和复粒淀粉粒的形态。多个淀粉粒可以同时在1个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淀粉粒形态从近球形到椭球形,最后彼此接触,接触面呈多角形。淀粉体被淀粉粒充实后,...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水稻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发育、淀粉体被膜的降解和复粒淀粉粒的形态。多个淀粉粒可以同时在1个淀粉体内发生与发育,淀粉粒形态从近球形到椭球形,最后彼此接触,接触面呈多角形。淀粉体被淀粉粒充实后,淀粉体被膜开始降解,降解的被膜片段发生卷曲包裹细胞质基质形成环形被膜结构。发育良好的呈多角形的淀粉粒在淀粉体内排列紧密,淀粉体被膜降解后,这些淀粉粒仍聚集在一起维持淀粉体的轮廓,胚乳细胞不易被断开,成熟籽粒表现为透明性状。发育不良的呈球形或椭球形的淀粉粒在淀粉体内排列疏松,淀粉体被膜降解消失后,这些淀粉粒不能维持淀粉体的轮廓,胚乳细胞易被断开,成熟籽粒表现为垩白性状。还对复粒淀粉粒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淀粉体被膜 复粒淀粉 垩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乳细胞的分离及其淀粉体的计数 被引量:27
12
作者 顾蕴洁 王忠 吴月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4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胚乳 细胞 分离 淀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乳发育中淀粉体和蛋白体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竹青 兰盛银 +1 位作者 徐珍秀 杨泽敏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5,共9页
利用ATPase定位技术,对水稻品种(OryzasativaL.cv.Minghui63)胚乳细胞发育中后期淀粉体和蛋白体的ATPase活性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淀粉体内外膜上、淀粉粒间的通道上和淀粉体四周的无定形物上呈现显著的ATPase活性。蛋... 利用ATPase定位技术,对水稻品种(OryzasativaL.cv.Minghui63)胚乳细胞发育中后期淀粉体和蛋白体的ATPase活性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淀粉体内外膜上、淀粉粒间的通道上和淀粉体四周的无定形物上呈现显著的ATPase活性。蛋白体Ⅰ和蛋白体Ⅱ的膜上和四周的囊泡、小泡上均出现ATPase活性产物。另外,胚乳细胞的胞壁和质膜,糊粉层和亚糊粉层细胞的胞壁、质膜、细胞核和胞间连丝上也有定位的ATPase活性产物分布。根据ATPase活性产物分布特点,推测淀粉体内的网状通道是便于养分进入淀粉体内部的转运通道。淀粉体膜和蛋白体膜上的ATPase主要是为养分进入内部提供跨膜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ASE活性 淀粉体 养分 胚乳细胞 胚乳发育 质膜 水稻 蛋白 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胚乳淀粉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玲玲 王忠 顾蕴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28-31,35,共5页
[目的]研究高粱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发育情况。[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观察高粱胚乳细胞。[结果]发育前期,高粱胚乳中的淀粉体主要由前质体发育形成,此时主要为单粒淀粉,少部分为复粒淀粉。发育中后期胚乳细胞中1... [目的]研究高粱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的发育情况。[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观察高粱胚乳细胞。[结果]发育前期,高粱胚乳中的淀粉体主要由前质体发育形成,此时主要为单粒淀粉,少部分为复粒淀粉。发育中后期胚乳细胞中1个或多个淀粉体发生中心出现,淀粉体发生中心处有许多质体,质体以先形成环状膜结构、后积累淀粉的方式形成淀粉体,此时胚乳细胞中的淀粉主要为单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也有少部分为复粒淀粉。[结论]该研究为高粱胚乳淀粉体的发生和发育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胚乳 淀粉体 淀粉体发生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优质中籼稻籽粒灌浆及淀粉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雪梅 邵继荣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52-155,167,共5页
通过对优质中籼稻E优540在适温24℃(26℃/22℃)和高温33℃(36℃/30℃)条件下的籽粒含水率变化及灌浆动态的测定表明,高温加速籽粒含水率下降,缩短了品种的灌浆时间,使籽粒的灌浆物质积累减少,原有灌浆进程改变,最终导致粒重下降,品质变... 通过对优质中籼稻E优540在适温24℃(26℃/22℃)和高温33℃(36℃/30℃)条件下的籽粒含水率变化及灌浆动态的测定表明,高温加速籽粒含水率下降,缩短了品种的灌浆时间,使籽粒的灌浆物质积累减少,原有灌浆进程改变,最终导致粒重下降,品质变劣,扫描电镜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扫描电镜观察还发现:随温度不同,稻米淀粉体形态发育及胚乳透明度建成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中籼稻 籽粒灌浆 淀粉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乳淀粉体分离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荆彦平 刘大同 +4 位作者 郝亚芳 王萍 李金萍 顾蕴洁 王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4,共2页
以小麦、玉米为材料分离胚乳淀粉体,采用切割胚乳、低速离心法从胚乳中分离出淀粉体,利用0.5%I2-KI溶液对淀粉体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小麦胚乳淀粉体呈近圆球形或椭球形,玉米胚乳淀粉体呈圆球形。玉米胚乳淀粉体形状较规则,淀粉体长、短... 以小麦、玉米为材料分离胚乳淀粉体,采用切割胚乳、低速离心法从胚乳中分离出淀粉体,利用0.5%I2-KI溶液对淀粉体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小麦胚乳淀粉体呈近圆球形或椭球形,玉米胚乳淀粉体呈圆球形。玉米胚乳淀粉体形状较规则,淀粉体长、短轴差异较小,圆度较高。小麦胚乳淀粉体形状变化比较大,淀粉体长、短轴值差异较大,圆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胚乳 淀粉体 低速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显微分光光度术测定莲子叶细胞中淀粉体DNA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德兰 赵玉锦 苏秀珍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1期44-47,共4页
用显微分光光度术测定莲子叶细胞中淀粉体DNA含量孙德兰赵玉锦苏秀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MICROPHOTOMETRICDETERMINATIONOFAMYLOPLASTDNACONTENTIN... 用显微分光光度术测定莲子叶细胞中淀粉体DNA含量孙德兰赵玉锦苏秀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MICROPHOTOMETRICDETERMINATIONOFAMYLOPLASTDNACONTENTINCOTY┐LEDONCELLO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淀粉体 叶细胞 莲子 显微分光光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中的淀粉体和多糖动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琦 肖娅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8-391,共4页
以防风体细胞胚的发生体系为材料,通过半薄切片技术研究了培养物中淀粉体的组织化学定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培养阶段的多糖含量.结果发现在胚性细胞内积累了大量的淀粉体;含4%蔗糖的培养基中的胚性愈伤组织阶段多糖含量最高.... 以防风体细胞胚的发生体系为材料,通过半薄切片技术研究了培养物中淀粉体的组织化学定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培养阶段的多糖含量.结果发现在胚性细胞内积累了大量的淀粉体;含4%蔗糖的培养基中的胚性愈伤组织阶段多糖含量最高.研究表明糖类物质的活跃代谢为胚性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直接提供了物质和能源;大量淀粉体的存在可作为胚性细胞分化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细胞胚发生 淀粉体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预热对马铃薯淀粉体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赖健 张渭 吴冰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2,85,共3页
采用酶水解法及X -射线衍射法等就马铃薯淀粉体经搅拌预热对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对马铃薯淀粉体进行搅拌预热 ,可明显增加微波辐射对样品α度及结晶度的作用效果 ;与未进行搅拌预热的马铃薯淀粉体相比 ,搅拌... 采用酶水解法及X -射线衍射法等就马铃薯淀粉体经搅拌预热对微波糊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对马铃薯淀粉体进行搅拌预热 ,可明显增加微波辐射对样品α度及结晶度的作用效果 ;与未进行搅拌预热的马铃薯淀粉体相比 ,搅拌预热后形成了悬乳液状的马铃薯淀粉体 ,经过微波辐射加热后 ,其样品的α度更高 ,结晶度更低。试验结果还显示 ,马铃薯淀粉体的含水量不同 ,经微波辐射加热后 ,其样品的α度及结晶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体 搅拌预热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植物的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珺 马力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4,共3页
以pCAMBIA1305-1载体为基础,构建融合了淀粉体转运肽GB77及淀粉粒结合肽GB20编码序列的马铃薯淀粉体定向表达载体pCAMBIA1305-GB77-GB20,并通过马铃薯块茎专一性GBSSⅠ基因启动子启动其表达。将构建的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蜡质马铃薯突... 以pCAMBIA1305-1载体为基础,构建融合了淀粉体转运肽GB77及淀粉粒结合肽GB20编码序列的马铃薯淀粉体定向表达载体pCAMBIA1305-GB77-GB20,并通过马铃薯块茎专一性GBSSⅠ基因启动子启动其表达。将构建的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蜡质马铃薯突变植株,PCR证实了融合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研究为探讨马铃薯淀粉体定向表达外源蛋白、进一步开发马铃薯淀粉体细胞器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SI基因启动子 马铃薯 淀粉体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