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直接液化油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振 王勇 +2 位作者 胡发亭 毛学锋 李军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78-281,共4页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来源于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液化油具有密度大、体积热值高、闪点高、凝点低的独特性质,通过加工利用能制备出多种石油基产品无法替代的油品。介绍了煤直接液化粗油及其加氢精制油的性质特点,...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来源于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液化油具有密度大、体积热值高、闪点高、凝点低的独特性质,通过加工利用能制备出多种石油基产品无法替代的油品。介绍了煤直接液化粗油及其加氢精制油的性质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的分离、加氢改质利用,制芳烃、车用燃料油、特种燃料及特种油品的研发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改善煤直接液化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液化油下游产品结构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煤直接液化油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多元化、高值化、精细化的利用途径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 芳烃 车用燃料 特种燃料 特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烟煤的液化及液化油的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朱继升 Lawrence P.Norcio +6 位作者 Edwin L.Kugler Dady B.Dadyburjor YANG Jian-li LIU Zhen-yu 杨建丽 刘振宇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在 40 0℃、30min、7MPa冷氢压条件下两种煤液化结果表明 ,兖州煤比DECS 6 (美国煤 )煤更容易液化或共液化 ,这可能与兖州煤硫含量比较高有关 ,但DECS 6煤的油收率要高于兖州煤 ,表明EDCS 6煤容易裂解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同种煤液化油的... 在 40 0℃、30min、7MPa冷氢压条件下两种煤液化结果表明 ,兖州煤比DECS 6 (美国煤 )煤更容易液化或共液化 ,这可能与兖州煤硫含量比较高有关 ,但DECS 6煤的油收率要高于兖州煤 ,表明EDCS 6煤容易裂解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同种煤液化油的沸点分布特征基本一致。UV(紫外光谱 )特征表明 ,液化油中单环芳烃主要为烷基取代苯类化合物 ,二环芳烃组分主要是烷基取代萘类化合物 ,三环芳烃主要为渺位缩合的菲类化合物 ,四环芳烃主要为芘、屈艹 类化合物 ,五环芳烃以苯并芘类化合物为主 ,而极性化合物可归属为含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沸点分布 族组成 烟煤 液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的性质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军芳 赵学社 +2 位作者 李文博 石智杰 李伟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以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为原料,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硫/氮化合物分布、烃类组成分布及酚油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部分指标不符合3号喷气燃料规范要求,如密度偏大、热值偏低、酸值偏高、硫/氮含量偏高和芳烃... 以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为原料,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硫/氮化合物分布、烃类组成分布及酚油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部分指标不符合3号喷气燃料规范要求,如密度偏大、热值偏低、酸值偏高、硫/氮含量偏高和芳烃含量高,但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又具有高闪点、低冰点和富含环烷烃等突出优点.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的上述特性将使其通过加氢精制的方法获得合格的大比重喷气燃料.实验通过碱洗酸提方法富集酚,测得煤直接液化油航空煤油馏分中酚油约占26%左右,低级酚含量约占总酚量的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油 航空煤馏分 性质分析 加氢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煤和神华煤直接液化油的组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永刚 周建明 +1 位作者 王彩红 杨正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420℃和7 MPa氢初压下,考察了先锋煤和神华煤的液化反应性,并采用GC/MS,13CNMR对产物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锋煤比神华煤的液化反应性高.液化油的中油馏分产率最高,分别占先锋煤和神华煤油组成的56.4%和63.0%,重油和轻油产率相对较低... 在420℃和7 MPa氢初压下,考察了先锋煤和神华煤的液化反应性,并采用GC/MS,13CNMR对产物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锋煤比神华煤的液化反应性高.液化油的中油馏分产率最高,分别占先锋煤和神华煤油组成的56.4%和63.0%,重油和轻油产率相对较低,分别占34.5%,31.5%和9.1%,5.5%.两种煤液化油烷碳含量均高于芳碳含量,主要含直链烃、环烷烃和烯烃,还有苯、萘、芴、蒽、芘苊类等单环和多环芳烃.先锋煤液化油的烷碳含量髙于神华煤,其芳碳含量低于神华煤.神华煤液化油的直链烷烃种类和含量均髙于先锋煤的液化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液化油 馏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GC/MS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毛学锋 高振楠 +2 位作者 李文博 胡发亭 史士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49-1253,共5页
使用高效碱液抽提法富集煤液化油中酚类组分,并使用衍生化试剂与该组分定量反应,得到挥发性大幅提高、化合物间分离程度显著改善、适于定性定量分析的酚类硅醚化衍生物.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组分主要由苯酚、... 使用高效碱液抽提法富集煤液化油中酚类组分,并使用衍生化试剂与该组分定量反应,得到挥发性大幅提高、化合物间分离程度显著改善、适于定性定量分析的酚类硅醚化衍生物.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组分主要由苯酚、茚酚和萘酚和联苯酚等4类化合物组成,且绝大多数化合物带有烷基侧链.经保留时间指认结合质谱检索,有效鉴定出酚类组分中36种包含1~3环的化合物,并由外标法准确定量出23种化合物的含量.其中苯酚含量为6.24%,甲基苯酚的3个同分异构体含量均超过7.5%.定量结果还显示,烷基苯酚含量最高(57.82%),其次为萘酚(3.29%),再次为茚酚(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油 酚类化合物 碱液抽提 同分异构体 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的蒸发与着火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龚景松 陆奇志 +1 位作者 何裕昆 朴英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挂滴方法实验研究了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单液滴煤液化油的蒸发和着火特性,并与煤油、柴油进行了对比.采用热电偶测量液滴和液滴附近的气相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历程,从而得到液滴的蒸发时间和着火时间,环境温度分别为700,℃、770,℃和820,... 采用挂滴方法实验研究了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单液滴煤液化油的蒸发和着火特性,并与煤油、柴油进行了对比.采用热电偶测量液滴和液滴附近的气相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历程,从而得到液滴的蒸发时间和着火时间,环境温度分别为700,℃、770,℃和820,℃,选择了4种液滴直径:1.1,mm、1.24,mm、1.42,mm和1.56,m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蒸发时间和着火延迟时间缩短,直径的增加会导致蒸发时间和着火延迟时间变长,与煤油和柴油的对比实验表明,煤液化油的蒸发特性介于煤油和柴油之间.煤液化油的着火延迟时间比柴油的着火延迟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液滴 液化油 着火延迟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毛学锋 李文博 +3 位作者 高振楠 谷小会 杜淑凤 史士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煤炭直接液化油中含有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的酚类化合物,研究影响酚类含量和组成的因素,对于深入研究煤液化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考察了煤液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催化剂及添加高分油三种工艺条件对煤... 煤炭直接液化油中含有种类丰富且数量可观的酚类化合物,研究影响酚类含量和组成的因素,对于深入研究煤液化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考察了煤液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催化剂及添加高分油三种工艺条件对煤液化油(41℃-220℃)中酚类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催化剂加入都能增加煤液化油中总粗酚产率,而添加高分油方式则不太明显;另外,升高反应温度和添加高分油两种方式可以促进高级酚类中间体发生裂解、脱烷基及脱羟基等二次反应向生成分子量更小、结构更简单的低级酚类进行转化,而通过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抑制部分高级酚类向低级酚类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油 生成机理 高级酚 酚类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油品加氢改质中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秀章 石玉林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进行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提质加工加氢改质工艺中试试验。中试装置规模为340 kg/h进料,反应器绝热设计。结果表明,采用RGC-1/RNC-2/RCC-1催化剂组合,在冷高分压力约13.0 MPa、精制反应器和改质反应器加权平均温度分别为351.3和362.6℃的... 进行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提质加工加氢改质工艺中试试验。中试装置规模为340 kg/h进料,反应器绝热设计。结果表明,采用RGC-1/RNC-2/RCC-1催化剂组合,在冷高分压力约13.0 MPa、精制反应器和改质反应器加权平均温度分别为351.3和362.6℃的反应条件下,几乎可以全部脱除煤直接液化油中的S、N、O等杂质,同时绝大部分二环以上芳烃被加氢饱和,加氢精制段对芳烃加氢饱和起主要作用。此外,对煤直接液化油品加氢改质试验进行了物料衡算,详尽分析了石脑油和柴油馏分性质,考察了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对加氢改质柴油馏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煤直接液化油 加氢改质 中试 族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上湾煤液化油窄馏分密度和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9
作者 朱肖曼 李培霖 +1 位作者 史士东 王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84,共4页
在0.1 t/d煤液化连续试验装置上对神华上湾煤进行煤液化试验,将得出的煤液化油产品经实沸点蒸馏切割成14个窄馏分.对于每一个馏分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得出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体胀系数E... 在0.1 t/d煤液化连续试验装置上对神华上湾煤进行煤液化试验,将得出的煤液化油产品经实沸点蒸馏切割成14个窄馏分.对于每一个馏分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得出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体胀系数E和线性系数也呈线性关系.根据每一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计算得出对应窄馏分的动力黏度,动力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符合Vogel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油 窄馏分 密度 黏度 实沸点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液化油加氢精制过程中硫氮化合物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澎 张晓静 +1 位作者 毛学锋 李伟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实沸点蒸馏对神府煤液化油及其加氢精制油做了馏分切割,并采用GC-PFPD与GC-NCD对液化油与精制油中的硫氮化合物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液化油加氢精制过程中硫氮化合物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液化油中硫含量随窄馏分的馏程由低到高呈... 采用实沸点蒸馏对神府煤液化油及其加氢精制油做了馏分切割,并采用GC-PFPD与GC-NCD对液化油与精制油中的硫氮化合物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液化油加氢精制过程中硫氮化合物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液化油中硫含量随窄馏分的馏程由低到高呈现"U"型分布,氮的分布基本上随窄馏分沸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氮的含量远高于硫的含量;经过固定床加氢精制后,97%的硫和98.9%的氮得到脱除。液化油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等二环和三环化合物占93.25%;经过加氢处理之后,硫醇、硫醚、噻吩类等低沸点含硫化合物基本消失,难脱除组分主要以苯并噻吩类、二苯并噻吩类为主。液化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以五元杂环中性氮化物为主,占54.96%;碱性氮化物主要以苯胺类为主,占23.22%,喹啉类相对较少;经过加氢处理之后,脂肪胺类含氮化合物被完全脱除,精制油中残留的氮主要以碱性氮化物喹啉类与苯胺类含氮化合物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窄馏分 加氢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的梯度洗脱及芳烃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蔺华林 李永伦 +2 位作者 王国龙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采用梯度洗脱技术对煤液化油进行了分离,并对芳烃部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梯度洗脱技术能够将煤液化油分成轻、中和重芳烃。单环芳烃低场部分质子的特征吸收区域在化学位移(δ)... 采用梯度洗脱技术对煤液化油进行了分离,并对芳烃部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梯度洗脱技术能够将煤液化油分成轻、中和重芳烃。单环芳烃低场部分质子的特征吸收区域在化学位移(δ)为6.9-7.2处,双环和多环芳烃低场部分质子特征吸收区域在δ为7.2-9.0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洗脱 液化油 芳烃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系加氢精制剂用于煤直接液化油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军芳 李文博 +1 位作者 史士东 石智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9,48,共5页
以煤直接液化低分油为原料,对几种国内外的石油系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了不同工艺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Cat-A具有相对好的加氢脱氮率,催化剂Cat-B具有相对好的加氢脱硫率,而催化剂Cat-C具有非常好的加氢脱硫率,但其氮脱除率很低.实... 以煤直接液化低分油为原料,对几种国内外的石油系加氢精制催化剂进行了不同工艺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Cat-A具有相对好的加氢脱氮率,催化剂Cat-B具有相对好的加氢脱硫率,而催化剂Cat-C具有非常好的加氢脱硫率,但其氮脱除率很低.实验得到加氢精制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压力10MPa,温度350℃,氢油体积比800:1左右.实验发现几种催化剂较易失活,在微反装置上连续运转一周后,催化剂Cat-A的活性下降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 加氢精制 催化剂 脱硫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油黏度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海军 凌开成 +2 位作者 申峻 盛清涛 王迎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
为考察神华煤液化油的黏度特性,采用NDJ-79型旋转黏度计,测定神华煤液化油各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获得常压下20℃C和50℃各馏分的黏度数据,测定并讨论了液化油几个馏分的黏度与温度间的关系,并用Excel软件平台对数据点进行拟合... 为考察神华煤液化油的黏度特性,采用NDJ-79型旋转黏度计,测定神华煤液化油各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获得常压下20℃C和50℃各馏分的黏度数据,测定并讨论了液化油几个馏分的黏度与温度间的关系,并用Excel软件平台对数据点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函数曲线,为以后估算其他温度下各馏分的黏度提供了依据.比较几个馏分与几种有机物或有机混合物的黏度,找到240℃~260℃馏分和320℃~340℃馏分的理想模型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液化油 黏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应用于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振楠 刘立麟 朱肖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9,共5页
介绍了多种核磁共振方法应用于分析煤炭直接液化产物中酚羟基含量及酚类化合物组成等方面的情况,逐一评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 液化油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油馏分密度的分析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迎春 凌开成 +1 位作者 申峻 张海军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7,48,共5页
按照GB2540-81提出的密度测定方法,对神华煤液化油各个馏分的密度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各个馏分在常压下,20℃和50℃时的密度.依据这些数据可以对神华煤液化油各馏分进行分类.借鉴原油的密度分类标准,神华煤液化油只有150℃以前的馏分是轻... 按照GB2540-81提出的密度测定方法,对神华煤液化油各个馏分的密度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各个馏分在常压下,20℃和50℃时的密度.依据这些数据可以对神华煤液化油各馏分进行分类.借鉴原油的密度分类标准,神华煤液化油只有150℃以前的馏分是轻质油,其余全部是重质油,没有中质油;液化油各馏分密度随沸点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递减趋势.比较了液化油馏分与四氢萘、喹啉及液体石蜡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程度.同时,以20℃为基准温度,把各馏分密度实测值与一些有机溶剂的密度文献值进行了对比,推测出该液化油各馏分的最佳模型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油 密度 密度与温度关系 模型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分析煤直接液化油族组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文俊 吴美香 +2 位作者 郝建树 冯杰 李文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8-1943,共6页
煤液化油组成的测定方法以色谱法为主,但由于样品沸程长,组分性质不均一,色谱法无法实现简便快速地对液化油族组分进行定性/定量。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煤液化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芳烃、脂肪烃的分析方法,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组成的煤... 煤液化油组成的测定方法以色谱法为主,但由于样品沸程长,组分性质不均一,色谱法无法实现简便快速地对液化油族组分进行定性/定量。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煤液化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芳烃、脂肪烃的分析方法,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组成的煤液化油180-200℃馏分为研究对象,筛选了环己烷、乙醇、氢氧化钠-乙醇(50Wt%,简称碱醇溶剂)三种分离溶剂。通过对煤液化油样品在200-400nm波长间的特征吸收峰分析,发现碱醇溶剂可使芳烃化合物对酚类化合物的干扰减少到最小,可以有效避免吸收峰重叠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苯酚,间甲酚,邻甲酚,对甲酚等标准化合物与液化油酚类混合物在碱醇溶液中紫外吸收的标准曲线,以定量样品组成。选择间甲酚为标准化合物,根据其在290nm处的标准曲线,得到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总量为32.14%,测定结果与宏量样品分离、称重、物料平衡后结果基本一致。在得到酚类化合物含量之后,以四氢萘为标准物,获得液化油中芳烃的总量为44.91%,脂肪烃的含量为22.95%。为确定方法的准确性,油样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间甲酚和四氢萘标准物,酚的加标回收率为104.3-110.75%,芳香烃的加标回收率在84.3-91.75%。综上表明:利用紫外光谱法,以碱醇溶剂排除芳烃对酚吸收的影响,能够快速测定煤液化油中酚类和芳香烃的含量,脂肪烃的含量可差减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液化油 族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油窄馏分的临界性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春雪 冯杰 徐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4-539,共6页
引入Aspen Plus软件,用COAL—LIQ模块计算得到神华煤液化油300℃以前8个窄馏分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同时利用MXXC基团贡献法,以GC—MS数据为基准对8个馏分的临界性质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利用化学结构法测... 引入Aspen Plus软件,用COAL—LIQ模块计算得到神华煤液化油300℃以前8个窄馏分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同时利用MXXC基团贡献法,以GC—MS数据为基准对8个馏分的临界性质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利用化学结构法测定的基本一致。随馏出温度的提高,馏分临界温度逐渐升高,临界压力先升高再降低,临界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转折点出现在180℃~200℃馏分段。通过对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明,馏分中大量极性化合物的富集是造成计算数据点转折及跳跃的原因。为验证两种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引入斯米尔切诺夫统计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总体分布函数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一致,表明对于计算临界性质,Aspen Plus计算方法可以代替基团贡献法估算法。此外,Aspen软件计算简便,其结果可为煤液化反应器的放大及过程优化直接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油 临界性质 Aspen PLUS软件 基团贡献法 斯米尔切诺夫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策 姜元博 +1 位作者 李延红 邹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对比了碱洗提酚法和固相萃取法对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分别用两种方法提取模型化合物、空白加标油样和液化生成油中的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对于液化生成油,采用碱洗提酚法提取的酚类化合物中含有更少的杂质,更适合定性... 对比了碱洗提酚法和固相萃取法对煤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分别用两种方法提取模型化合物、空白加标油样和液化生成油中的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对于液化生成油,采用碱洗提酚法提取的酚类化合物中含有更少的杂质,更适合定性和定量。考察了液化生成油中邻甲基苯酚、邻乙基苯酚、对丙基苯酚和5-茚酚4种酚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在103.7%-108.0%之间,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在1.1%~1.7%之间,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油 酚类化合物 碱洗提酚法 固相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直接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利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毛学锋 陈颖 胡发亭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2,共4页
酚类化合物是煤炭直接液化产物中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主要含氧化合物,也是煤液化油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不仅对油品的提质加工的技术路线有影响,而且也对煤炭直接液化的经济性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借鉴煤... 酚类化合物是煤炭直接液化产物中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主要含氧化合物,也是煤液化油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它不仅对油品的提质加工的技术路线有影响,而且也对煤炭直接液化的经济性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借鉴煤焦油和石油系产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有关分离与利用情况,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和认识,提出了在煤直接液化油中酚类的分离与利用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液化油 酚类化合物 分离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液化油延迟焦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晓苏 王雨 +2 位作者 杜淑凤 郑建国 张帆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8-74,共7页
建立了管弹式微反应试验装置和延迟焦化连续试验装置,进行了重质液化油延迟焦化的基础研究和工艺试验。成功地解决了重质液化油在预热器里结焦的问题。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和比较理想的焦化产品。
关键词 重质 液化油 延迟焦化 焦化产品 煤炭 直接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