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强度研究
1
作者 王可 王立超 +2 位作者 王文静 王立宁 高立群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载荷工况复杂,为了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对产品结构强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结构特点及载荷工况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计算,研究振动、冲击试验及台架试验方法,并对强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进... 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载荷工况复杂,为了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对产品结构强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结构特点及载荷工况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计算,研究振动、冲击试验及台架试验方法,并对强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试验设备无法满足涡流制动装置的3类振动冲击试验要求,可采用整机2类振动、冲击试验和主体框架强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核产品结构完整性;涡流制动装置强度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产品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的有效性;各工况下涡流制动装置的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研制的产品通过了相关试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线性涡流制动装置 有限元仿真 振动、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涡流制动力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邓楚燕 刘帅 《微电机》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常导高速磁浮的紧急制动方式主要是涡流制动,涡流制动力计算是常导高速磁浮列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前商用软件Ansys maxwell存在maxwell2D计算精度不足,而maxwell3D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商业软件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 常导高速磁浮的紧急制动方式主要是涡流制动,涡流制动力计算是常导高速磁浮列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前商用软件Ansys maxwell存在maxwell2D计算精度不足,而maxwell3D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商业软件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对流扩散方程的3D涡流制动力快速计算方法。基于Matlab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计算模型缩短,然后利用带运动项的磁场方程进行刚度矩阵构建,再结合“迎流的”有限元法对对流项进行高斯点偏移修正,并对扩散项修正因子的选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的修正方案,最后利用磁化曲线实现非线性计算收敛,使用稀疏矩阵实现了方程快速计算。基于常导高速磁浮涡流制动器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将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与maxwell2D和maxwell3D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本文方法计算结果精度明显高于maxwell2D的计算结果,且与maxwell3D的计算偏差最大不超过10%,而计算时长相比于maxwell3D缩短了85.11%,很好的弥补了商用软件计算的不足,非常适合用于计算常导高速磁浮涡流制动力的快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磁浮列车 快速计算 对流扩散方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线性涡流制动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立超 陈钊 +5 位作者 王可 邱浩霖 牛天夏 叶乐志 马忠威 丁福焰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弥补电磁涡流制动系统在重量和发热方面的不足,文中设计了一种永磁式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样机,基于等效磁路法推导制动力及吸力解析公式,并用于指导设计参数初始值的选取。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永磁涡流制动与电磁涡流制动的制动力... 为弥补电磁涡流制动系统在重量和发热方面的不足,文中设计了一种永磁式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样机,基于等效磁路法推导制动力及吸力解析公式,并用于指导设计参数初始值的选取。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永磁涡流制动与电磁涡流制动的制动力及吸力特性。搭建永磁涡流制动试验装置,测试不同速度、不同气隙的涡流制动特性,并与解析法及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原电磁涡流制动装置长度相同的前提下,设计的永磁涡流制动装置样机可以达到与其相当的制动力水平,且在200~400 km/h区间永磁涡流制动力更稳定,吸力更低;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均与试验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有限元仿真精度更高;当气隙达到70 mm时,制动力和吸力均趋于0,此缓解高度与原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的缓解高度一致。从制动力及吸力特性的角度分析,永磁线性涡流制动适合高速列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涡流制动 线性涡流制动 涡流制动 电磁分析 制动性能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对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婧 曾明睿 +2 位作者 张智博 徐佳明 罗俊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6期68-79,共12页
列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对不同动力分配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6M2T和4M4T两种编组方式的列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线路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列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对不同动力分配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6M2T和4M4T两种编组方式的列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线路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时速下的列车在不同动力分配形式下的动力学特性.针对惰行工况、电空制动工况与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的联合制动工况,分别研究了第1、5、8节车厢的Sperling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分配方式、制动特性对车辆动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涉及的关键动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安全限值标准,研究结果将为高速列车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动力分配 制动动力学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悬浮涡流制动系统电磁特性研究
5
作者 吕刚 王耀航 +3 位作者 刘雅青 崔磊磊 张志轩 韩天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69,共8页
针对工程中对高速磁悬浮列车涡流制动系统(Eddy Current Braking System, ECBS)电磁特性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电磁模型并建立制动力与列车运行速度、磁极对数、励磁电流、次级板厚度、励磁线圈匝数、铁芯齿槽结构等参数之间的关系.首... 针对工程中对高速磁悬浮列车涡流制动系统(Eddy Current Braking System, ECBS)电磁特性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电磁模型并建立制动力与列车运行速度、磁极对数、励磁电流、次级板厚度、励磁线圈匝数、铁芯齿槽结构等参数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等效电流层法将涡流制动系统分为3个求解区域,并且计算各求解区域内的磁场分布表达式.其次,建立感应电流密度分布模型,计算趋肤效应对次级板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参数修正.再次,引入次级板材料电导率修正系数,利用各求解区域上的边界条件计算次级板与气隙交界面处的磁通密度表达式.最后,根据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推导出制动力表达式,根据磁悬浮列车涡流制动系统的参数搭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涡流制动力随速度、励磁电流和次级板厚度3种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曲线分析可知,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结果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数学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制动力随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速度为50 km/h时出现峰值;制动力随励磁电流、励磁线圈匝数等参数增加而增大;制动力随磁极极距、次级板厚度等参数增加,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制动力随初级槽深增加先保持平稳,当通过临界点后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等效电流层法 有限元法 电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制动特性试验的纵向端部效应研究
6
作者 王立超 王可 +1 位作者 王立宁 高立群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涡流制动台架试验是研究涡流制动特性的重要手段,当试验使用的磁极个数少于设计数量时,纵向端部效应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故应对纵向端部效应的产生机理及修正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设计不同磁极个数的试验方案,验证端部效应对制动力... 涡流制动台架试验是研究涡流制动特性的重要手段,当试验使用的磁极个数少于设计数量时,纵向端部效应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故应对纵向端部效应的产生机理及修正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设计不同磁极个数的试验方案,验证端部效应对制动力和动态吸力的影响。通过2-D有限元电磁仿真,获得涡流制动磁场、涡流密度及洛伦兹力的分布规律,分析端部效应的产生机理。计算不同速度下,各磁极产生的制动力,获得端部磁极对制动力的贡献度,进而推导出端部效应的修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端部效应对动态吸力的影响较小,对制动力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只需对制动力进行修正;入端磁极的制动力与中间磁极几乎相同,出端磁极的制动力相对较小,且对制动力的贡献与速度近似线性相关;通过出端磁极贡献度函数修正制动力试验数据,修正结果与3-D有限元仿真制动力的相对误差显著减小。研究结果为涡流制动试验设计和试验数据处理提供参考,有利于掌握更准确的涡流制动特性,从而指导产品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永磁涡流制动 端部效应 电磁制动 电磁仿真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7
作者 张智博 黄光来 +2 位作者 李木森 李永增 李婧 《微电机》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技术具有制动力平稳、无摩擦等优势,在连续长大坡道等复杂线路中能维持稳定的制动力输出,是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有力补充。本文针对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了基于分层模型的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技术具有制动力平稳、无摩擦等优势,在连续长大坡道等复杂线路中能维持稳定的制动力输出,是对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有力补充。本文针对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建立了基于分层模型的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解析计算模型,利用实验测试、有限元仿真模型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制动-速度特性;之后结合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优化方法,对影响制动力的制动器的初级绕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将最大制动力从35.7N提升至46.7 N,增加了30.8%,同时将最大临界速度从40 m/s提升至43.4 m/s,增加了8.5%,提升了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拓宽了制动器的适用速度范围,为交流励磁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器的优化设计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有限元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电磁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控制效能研究
8
作者 陈家敏 应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是磁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但该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对涡流制动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建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模型,推导得到总涡流制动力F的计算式。为验证所... [目的]线性涡流制动装置是磁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但该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对涡流制动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建立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模型,推导得到总涡流制动力F的计算式。为验证所设计涡流制动装置的减速效能,研制了涡流制动实物装置,并进行了台架试验。建立了电磁涡流制动力矩控制系统模型,分别基于开环控制算法、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及模糊控制算法,得到这三种控制算法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力特征曲线,进而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电磁涡流制动效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及结论]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列车制动力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由此可认为所推导的数学模型可信度较高。开环控制算法存在明显的超调,模糊控制算法较PID控制算法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列车 制动控制 电磁涡流制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路串联谐振变换单元的涡流制动励磁电源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殷振环 陈嘉楠 +1 位作者 谢冰若 王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涡流制动相比目前动车组上普遍采用的轮轨黏着制动在高速区段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动车组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涡流制动励磁电源是涡流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涡流制动控制和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基于四... 涡流制动相比目前动车组上普遍采用的轮轨黏着制动在高速区段具有一定优势,成为动车组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涡流制动励磁电源是涡流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涡流制动控制和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一种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基于四路串联谐振变换单元的励磁电源进行了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并且采用软开关技术,在功率密度和系统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励磁电源 谐振变换 软开关 交错开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涡流制动对高速列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韩晓东 吕凯凯 +1 位作者 王可 魏庆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为探明线性涡流制动作用下高速列车的轮轨动力作用特征,详细分析了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装备涡流制动的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状态下的涡流制动装置与列车、钢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计算了涡... 为探明线性涡流制动作用下高速列车的轮轨动力作用特征,详细分析了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装备涡流制动的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状态下的涡流制动装置与列车、钢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计算了涡流制动下的轮轨作用力、制动装置与钢轨间的动态间隙变化以及与轴箱间的动态作用力。结果表明,涡流制动装置工作状态时的最大轮轨垂向力约为85 kN、轮轴横向力约为8 kN,较缓解状态和失效状态有所增大;计算工况下的轮轨安全性指标均符合安全限值要求;涡流制动装置与钢轨间隙的减小幅值在1 mm以内,远小于初设的6~9 mm,最大增加幅值约为2.2 mm;涡流制动装置与轴箱间的最大垂向作用力为46 kN,最大横向作用力为13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线性涡流制动 作用状态 轮轨动力作用 振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永磁涡流制动器设计及测试
11
作者 陈树亮 马飞 +4 位作者 王健颖 王明星 王中祥 袁文琦 汤劲松 《铁道车辆》 2024年第4期43-48,100,共7页
以仿真设计的Halbach型永磁涡流制动器为设计模型,确定了涡流制动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固定机构。基于永磁体自励磁、物理、化学特性,分析了永磁体镀层防腐工艺,设计了永磁涡流制动器磁极封装结构、组装模具,有效解决了组装过程中永磁体间... 以仿真设计的Halbach型永磁涡流制动器为设计模型,确定了涡流制动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固定机构。基于永磁体自励磁、物理、化学特性,分析了永磁体镀层防腐工艺,设计了永磁涡流制动器磁极封装结构、组装模具,有效解决了组装过程中永磁体间吸力、斥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作机构,可实现制动缓解状态的正常转换,最终对设计生产的永磁涡流制动器本体样机进行静态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在3%以内,同时测试并分析了永磁涡流制动器电磁辐射的影响,确立了屏蔽材料选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永磁涡流制动 制动 缓解 封装 电磁辐射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涡流制动与电磁涡流制动热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亚鹏 张敏 +1 位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67,72,共6页
电磁涡流制动由于其不受列车黏着限制且衰减较小的优点,常用作高速列车的制动装置,但其结构尺寸和质量较大,磁极温升较高,阻碍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在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的基础上提出永磁涡流制动方案,结合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对比了... 电磁涡流制动由于其不受列车黏着限制且衰减较小的优点,常用作高速列车的制动装置,但其结构尺寸和质量较大,磁极温升较高,阻碍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在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的基础上提出永磁涡流制动方案,结合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对比了相同极距和结构尺寸的2种涡流制动装置的气隙磁场,得出涡流制动力与气隙磁场的关系;计算了相同结构尺寸下永磁涡流制动和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制动力和吸引力大小随速度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了2种装置的磁极平均温度随速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永磁涡流制动和电磁涡流制动的制动力计算方式具有等效性,相同结构下永磁涡流制动的制动力可达标准励磁参数下电磁涡流制动制动力的3.29倍,制动力相同时永磁涡流制动的磁极温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高速列车 气隙磁密 制动 磁极温升 永磁涡流制动 有限元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寇宝泉 金银锡 +2 位作者 张赫 张鲁 张海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2-72,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结构方案,其气隙磁场由初级励磁绕组和永磁体共同产生,因此具有气隙磁感应强度的幅值大、可调节和励磁损耗小等优点。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 提出了一种新型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结构方案,其气隙磁场由初级励磁绕组和永磁体共同产生,因此具有气隙磁感应强度的幅值大、可调节和励磁损耗小等优点。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根据等效磁路法和分层理论推导出了导体板中的涡流损耗与制动力的解析表达式,即建立了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的解析模型。然后,通过二维有限元法验证了解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具体分析了混合励磁涡流制动器的电磁参数对力特性曲线的影响,为混合励磁涡流制动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混合励磁 串联磁路 解析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其一 胡景泰 +1 位作者 路向阳 骆廷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研究了线性涡流制动的特性方程,在低速区和高速区分别推导出特性曲线方程.对方程使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特性曲线方程能很好地吻合试验数据.根据特性曲线方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涡流制动的物理过程,同时也可将其用在磁悬浮涡流制动器的... 研究了线性涡流制动的特性方程,在低速区和高速区分别推导出特性曲线方程.对方程使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特性曲线方程能很好地吻合试验数据.根据特性曲线方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涡流制动的物理过程,同时也可将其用在磁悬浮涡流制动器的优化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涡流制动 特性曲线 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涡流制动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其一 黄世泽 +1 位作者 吴伟银 胡景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电磁涡流制动是磁浮列车安全紧急状况下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通过解析法建立涡流制动过程感应板的温升模型以及温度对涡流制动力的影响作用模型,并结合具体参数分析温升情况和涡流制动力受影响情况。首先,根据磁路定律推导出涡流制动力... 电磁涡流制动是磁浮列车安全紧急状况下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通过解析法建立涡流制动过程感应板的温升模型以及温度对涡流制动力的影响作用模型,并结合具体参数分析温升情况和涡流制动力受影响情况。首先,根据磁路定律推导出涡流制动力与列车速度、励磁电流、气隙、电导率和磁导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从热平衡方程式出发建立制动过程中感应板的温升模型;再以电导率和磁导率为纽带使涡流制动力与感应板温度相关联,据此对涡流制动力进行温度修正;最后,将温度修正后的涡流制动力与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感应板温升 磁导率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式永磁涡流制动装置的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乐志 李德胜 焦兵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为克服传统永磁涡流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热衰退问题,采用水冷散热的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永磁涡流制动装置。介绍两种永磁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着重分析水冷式结构的冷却循环特点。为防止出现磁饱和现象,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电磁场... 为克服传统永磁涡流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热衰退问题,采用水冷散热的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永磁涡流制动装置。介绍两种永磁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着重分析水冷式结构的冷却循环特点。为防止出现磁饱和现象,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电磁场并给出装置的磁场分布图。利用磁路法分析装置静态吸力与磁铁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拟合试验制动力矩与仿真静态吸力数据,得出制动力矩与吸力近似呈线性关系的结论。对两种装置温度场和制动力矩进行试验比较,给出试验曲线和仿真计算曲线,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冷散热方式使永磁涡流制动装置保持较低的工作温度,持续工作时未发生制动力矩热衰退,装置的持续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永久磁铁 水冷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涡流制动器电磁机构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逸成 沈玉琢 +1 位作者 庞乾麟 姚勇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2-27,共6页
简述了旋转涡流制动器的优点后,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导出了涡流制动功率计算的实用公式,该公式反映了电磁机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文中结合初步给定的外部条件,提出了设计旋转涡流制动器的思想方法,并进行了设计计算,得到了结果参数。
关键词 旋转涡流制动 电磁机构 列车 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涡流制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端军 顾晓丹 何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传统的汽车摩擦制动器制动时热衰退性明显,并且会产生制动粉尘和噪声,影响制动器的安全性并污染环境。电磁制动是非接触式涡流制动,具有响应时间快、制动平稳、控制方便、无制动粉尘和噪声产生等特点,所以电磁制动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传统的汽车摩擦制动器制动时热衰退性明显,并且会产生制动粉尘和噪声,影响制动器的安全性并污染环境。电磁制动是非接触式涡流制动,具有响应时间快、制动平稳、控制方便、无制动粉尘和噪声产生等特点,所以电磁制动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汽车上。首先对电涡流制动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分类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电涡流缓速器和永磁缓速器的结构原理与性能特点,最后着重对电涡流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电涡流制动的轻量化、集成化和节能化将是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涡流制动 工作原理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Halbach磁体用于磁浮列车涡流制动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江波 李耀华 严陆光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1,共4页
磁浮列车采用涡流制动摆脱了机械制动中粘着系数对制动性能的制约。电磁涡流制动需要电能供应,存在电能损耗。永磁涡流制动由于不需供电故效率高。永磁Halbach磁体磁感应强度大于普通永磁磁体,且Halbach磁体具有自屏蔽性能,一侧拥有强磁... 磁浮列车采用涡流制动摆脱了机械制动中粘着系数对制动性能的制约。电磁涡流制动需要电能供应,存在电能损耗。永磁涡流制动由于不需供电故效率高。永磁Halbach磁体磁感应强度大于普通永磁磁体,且Halbach磁体具有自屏蔽性能,一侧拥有强磁场,另一侧磁场几乎为零。直线Halbach磁体用于磁浮列车涡流制动的研究,采用解析的方法分析其制动过程中的电磁机理,推导出涡流制动力方程。设计了一套实验系统,对制动力方程进行了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Halbach磁体 涡流制动 磁浮列车 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端部效应的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解析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寇宝泉 金银锡 +2 位作者 张鲁 张赫 张海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7-200,共14页
对于提出的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结构方案,研究了端部效应对其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解析模型。首先,详细介绍了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根据等效磁路法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了串联磁路混... 对于提出的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结构方案,研究了端部效应对其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解析模型。首先,详细介绍了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根据等效磁路法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了串联磁路混合励磁直线涡流制动器的二维解析模型。然后,采用解析法分析了纵向和横向端部效应对涡流制动器制动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一些修正系数考虑了端部效应对制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改进的解析模型,即三维解析模型。最后,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证明了三维解析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三维解析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涡流制动器的制动力特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制动 混合励磁 端部效应 解析模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