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涉农专业高职生学习适应性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1
作者 宣雄智 朱文婷 郭益红 《河南农业》 2025年第3期92-94,共3页
近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互联网+职业教育”深刻改变了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模式也从线下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转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互联网+职业教育”深刻改变了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模式也从线下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转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偏低,面对课程内容多元、教学资源纷繁的网络学习环境,部分学生感到焦虑、烦躁、不适应,新鲜感消失后,网络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随之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模式 教育信息化 线下教学 教学资源 学习适应性 涉农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专业学生专业志趣调研与探析
2
作者 佟丹丹 刘京京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引导农牧类专业学生培育专业志趣,努力成为知农爱农、立志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型人才。[方法]分析影响学生专业志趣培养的因素,编制调研问卷,对4所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进行调研,运用SPPS主成分分析、T检验、LSD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引导农牧类专业学生培育专业志趣,努力成为知农爱农、立志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型人才。[方法]分析影响学生专业志趣培养的因素,编制调研问卷,对4所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进行调研,运用SPPS主成分分析、T检验、LSD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年级学生专业志趣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高年级学生专业志趣的离散性相对更强,高考一志愿录取、报考时立志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意愿、入学前对专业感兴趣程度与入学后的专业志趣呈正相关,学生的专业志趣与专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正向关系。[结论]涉农专业学生专业志趣较高,从高中到大学有一定的延续性,专业自我效能感评价越高的学生专业志趣越高,专业志趣高的学生对教育环境的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涉农专业 专业志趣 教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对策分析
3
作者 李佳琦 邱青璐 姜妍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1期42-43,共2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民生议题,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随着国家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就业问题逐渐被关注...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民生议题,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随着国家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就业问题逐渐被关注。从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就业趋势及优化策略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提升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可行的对策建议。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10个涉农专业2025届毕业生展开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27份。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了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岗位偏好、地域选择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的特征,体现了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独特性及挑战性。数据显示,参与调查涉农专业毕业生中,有67.17%选择直接就业,反映了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对职业的即时需求。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多数毕业生倾向于进入相对稳定、对口的传统涉农岗位,较少选择进入具有创新性的现代农业领域或进行自主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趋势 就业满意度 高职院校 涉农专业 就业意向 乡村振兴战略 自主创业 就业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嵌入乡村振兴的理据、路径与愿景——以扎兰屯职业学院农林工程系为例
4
作者 康国文 陈申宽 +2 位作者 黎敏 赵洪凯 戚凤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嵌入乡村振兴,一是要履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主责主业,办好学历教育,培育适用人才;加强社会培训,助力人才振兴。二是要发挥科技源作用润农助农,利用涉农资源,组建研究机构;结合地方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利用人才资源,开展... 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嵌入乡村振兴,一是要履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主责主业,办好学历教育,培育适用人才;加强社会培训,助力人才振兴。二是要发挥科技源作用润农助农,利用涉农资源,组建研究机构;结合地方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利用人才资源,开展科技服务;选择熟化成果,推动孵化转化;创办科技实体,带动产业发展。三是要通过强项引领提升富农强农效应,嵌入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明;嵌入生态振兴,推动绿色发展;嵌入组织振兴,助力乡村治理。该文还提出,情感嵌入是保证效果的重要基础,信息赋能是提升嵌入效果的创新途径,能动互动有助于规避松散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涉农专业 乡村振兴 嵌入理论 嵌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5
作者 黄国京 翁小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面临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助力乡村振兴的紧迫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就业适应性,还能推动涉农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然而...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面临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助力乡村振兴的紧迫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就业适应性,还能推动涉农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然而,现阶段中职涉农教育在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资源支持及学生兴趣等方面仍存在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孵化平台,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培养路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支持,助力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中职涉农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涉农专业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时代湖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提质升级与优化布局研究
6
作者 艾金龙 刘祯 王欢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也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湖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服务湖南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的人才支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湖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发展方... 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也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湖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服务湖南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的人才支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湖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缺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以及涉农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另外,涉农专业与数智技术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强与数智技术的结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对湖南现代农业的赋能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初探了数智技术时代下湖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提质升级与优化布局的途径,具体包括深入研究数智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探索涉农专业布局与湖南农业发展的关系,提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提质升级的基本路径,探索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优化布局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涉农专业 提质升级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及培育路径——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
作者 何欢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21-225,共5页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多元化、职业选择现实化,但存在职业认知片面和职业选择行为矛盾的问题。为了促进涉农专业学生的...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多元化、职业选择现实化,但存在职业认知片面和职业选择行为矛盾的问题。为了促进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高职院校应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差异化培养,并通过校政企合作,汲取榜样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这不仅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价值观 乡村振兴 涉农专业 调查 培育路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8
作者 韩立宇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加强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有助于推动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涉农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要以树立强农志向、厚植爱农情怀、推动为农实践为基本内容。高校要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选树典... 加强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有助于推动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涉农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要以树立强农志向、厚植爱农情怀、推动为农实践为基本内容。高校要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选树典型、协同育人等路径不断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专业 大学生 就业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涉农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乔宁 李法君 +2 位作者 张德珍 李宗珍 李守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0-134,共5页
“生物化学实验”是涉农专业重要的基础实验课,该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技能的培养以及科研素养的形成。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及缺乏评估机制等问题,严重... “生物化学实验”是涉农专业重要的基础实验课,该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技能的培养以及科研素养的形成。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及缺乏评估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验课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在潍坊科技学院涉农专业“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重新构建了“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化课程体系和多层次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成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生物化学实验 项目化教学 涉农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涉农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思考——以“农机液压系统检修”课程建设为载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继芳 张敏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4期192-195,共4页
文章以“农机液压系统检修”课程建设为例,剖析了课程思政在涉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深入探究了提高涉农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内涵以及其在涉农专业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论证了课... 文章以“农机液压系统检修”课程建设为例,剖析了课程思政在涉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深入探究了提高涉农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内涵以及其在涉农专业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论证了课程思政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涉农人才中的不可或缺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涉农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涉农专业教育 “农机液压系统检修”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蕾 朱小甫 熊忙利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8期183-186,共4页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项目落地、创新创业类大赛组织实施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以咸...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项目落地、创新创业类大赛组织实施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涉农专业 路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传统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12
作者 李刚华 雷颖 +1 位作者 丁艳锋 刘为浒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传统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为研究主体,通过专创融合、全时空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四方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和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育,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传统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为研究主体,通过专创融合、全时空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四方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和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育,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了传统涉农专业的育人成效,助力了“新农科”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创业;同时,从强化思创融合、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几方面,对传统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传统农学专业提档升级,建设更富有时代特征、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农科教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涉农专业 新农科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本科背景下涉农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13
作者 杜崇 聂堂哲 姜宁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
涉农专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培养的人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一流本科建设对于涉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随着新农科的发展,如何针对农业专业的特点... 涉农专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培养的人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一流本科建设对于涉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随着新农科的发展,如何针对农业专业的特点,培养出高素质的涉农人才,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探索一流本科背景下涉农专业培养新模式,以适应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 涉农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涉农专业融合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14
作者 董淑红 张善芳 侯祥保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10期80-82,共3页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应当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开展双创教育与涉农专业的融合。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涉农专业融合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应当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开展双创教育与涉农专业的融合。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涉农专业融合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与涉农专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院校 双创教育 涉农专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专业跨专业选修课教学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
15
作者 张颖 胡梦丹 +2 位作者 乔家恒 丛胜美 赵明正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6期102-105,共4页
跨专业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养的形成。该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当前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在涉农专业开设... 跨专业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养的形成。该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当前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在涉农专业开设的农业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广、部分内容过于艰深、现有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和教学方法略显陈旧等问题;教师应当从重视讲好第一课、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三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选修课 农业经济学 涉农专业 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涉农专业一流核心课程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16
作者 张立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1期044-047,共4页
该研究以建设和优化高职涉农类一流核心课程为重点,以提高涉农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对目前高职涉农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根据行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研究提出系列课程优化策略。方法方面,研究综合运... 该研究以建设和优化高职涉农类一流核心课程为重点,以提高涉农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对目前高职涉农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根据行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研究提出系列课程优化策略。方法方面,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充分收集国内外涉农专业课程建设先进经验并对其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结论表明,该优化课程体系能较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并增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该研究不仅对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改革具有理论支持作用,而且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涉农专业 一流核心课程 构建 优化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17
作者 张苏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207-210,215,共5页
新农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育模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针对涉农专业实施“实地教学、科研反哺、灵活考核、分类指导”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外专业技术人才... 新农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育模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针对涉农专业实施“实地教学、科研反哺、灵活考核、分类指导”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外专业技术人才的灵活组合,将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大力推向农村基层,既实现了科研反哺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又促进了后期科研成果转化,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用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高职院校 涉农专业 教学模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析——以涉农专业为例
18
作者 李姿蓉 李婷蓉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5期119-126,140,共9页
切实开展好高校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从事农业事业,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剖析高校涉农专业人才要注重培养“三农”情怀、专业能力、“新农人”品质等... 切实开展好高校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从事农业事业,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剖析高校涉农专业人才要注重培养“三农”情怀、专业能力、“新农人”品质等新时代要求,综合高校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困境调研,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机械化和碎片化的“外植”现象、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成效不显著、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以结合成果导向为原则、专业思政带动课程设计,以教学手段为抓手、彰显价值引领功能,以教学评价为保障、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等思路,并以高校涉农专业为例,对课程思政改革提出聚焦立德树人目标、解构人才培养内涵,顶层设计专业思政、系统带动课程思政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强化教学评价、构建长效运行机制等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 涉农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涉农专业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谕彤 朱宇林 +2 位作者 朱艺萍 李东萍 梁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217-220,共4页
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本文以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理念为出发点,对于如何构建涉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涉农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本文以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理念为出发点,对于如何构建涉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涉农专业课程体系现状,阐述了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涉农专业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措施,以期为推动涉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模式 涉农专业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德—技—行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贺 李翠霞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1-134,共4页
我国高校传统农学专业不断适应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逐步深化新农科建设与改革,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农业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先导,立足区域农业特色,依托丰富教学载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探索育人新模式。文章提... 我国高校传统农学专业不断适应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逐步深化新农科建设与改革,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农业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先导,立足区域农业特色,依托丰富教学载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探索育人新模式。文章提出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德—技—行三融通”育人理念与实践经验,旨在为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应用型 涉农专业 德技行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