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美颜与社交平台“成年的消逝”现象研究
1
作者 张香萍 刘柯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伴随数字美颜的流行,社交平台出现“成年的消逝”现象,其特征表现为成年人拥有“儿童化”的外表,语言和行为呈现“儿童化”特征。“成年的消逝”的产生是技术助力、娱乐需求、利益诱惑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成年的消逝”引发的消极后果... 伴随数字美颜的流行,社交平台出现“成年的消逝”现象,其特征表现为成年人拥有“儿童化”的外表,语言和行为呈现“儿童化”特征。“成年的消逝”的产生是技术助力、娱乐需求、利益诱惑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成年的消逝”引发的消极后果,学校、家庭、社会应协同发力,积极引导青年走出美颜幻象,做线上线下两种生活状态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美颜 社交平台 “成年的消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创作与空间生产的耦合实践
2
作者 金鑫 徐嘉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出圈并不是一个内在因素的抵达,接续近年深化叙事的创作革新,坚持思想引领的哲学内涵,融合了红色与现代的作品意识,在空间建构的形式上产生质的卓然。本文在“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探究该剧的舞剧创作空间生产,发...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出圈并不是一个内在因素的抵达,接续近年深化叙事的创作革新,坚持思想引领的哲学内涵,融合了红色与现代的作品意识,在空间建构的形式上产生质的卓然。本文在“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探究该剧的舞剧创作空间生产,发现其创作空间分为地缘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通过条屏景片、高位侧光、全息投影等革新科技应用复现地缘空间;通过在舞蹈叙事中描摹人物虚实群像,编织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生成虚实结合的社会空间;通过象征符号、舞蹈意象、文化价值对民族记忆的承载、唤醒、形塑,搭建精神空间,对舞台空间属性的创造性利用和转化,以及这种空间与社会关系互动的具体化,最终实现舞剧创作在空间领域的三重建构架构起其空间属性、舞蹈特质与红色文化的深层次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剧创作 空间生产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山水中的“精神超越”——《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理趣”与“情趣”赏析
3
作者 陈灿 剑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创作于冯至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的超越”隐匿于对山林景物的书写,表现为“人生观”的转变与“山水观”的成型。“纷扰”与“滋养”是作品中两个关键词,结合冯至的人生经历阐释“纷扰”的成因和“滋养”...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创作于冯至思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的超越”隐匿于对山林景物的书写,表现为“人生观”的转变与“山水观”的成型。“纷扰”与“滋养”是作品中两个关键词,结合冯至的人生经历阐释“纷扰”的成因和“滋养”的内涵,可以窥见作者心中理想的人生状态以及“山水”与“生命”之间复杂的交融关系,也能透视作品独特的“理趣”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趣 情趣 知人论世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46-48,共3页
革命历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问世便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大众的热烈追捧,成为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杰出代表。本文首先探究该舞剧的叙事方式,对其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和叙事空间进行深入探析,进而总结作品的内在叙事原... 革命历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问世便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大众的热烈追捧,成为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杰出代表。本文首先探究该舞剧的叙事方式,对其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和叙事空间进行深入探析,进而总结作品的内在叙事原则,并挖掘其叙事特征在舞剧创作方面的价值体现与创作启示。笔者希望此论文可以为舞蹈工作者们在舞剧叙事方面带来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叙事特征 叙事结构 叙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艺术价值与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奋颖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3-5,共3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创编以来,已经累计演出近600场,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优秀舞台作品。该剧由罗怀臻编剧,韩真、周莉亚执导,上海歌舞团出演,主创团队大多为“80后”。该剧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创编以来,已经累计演出近600场,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优秀舞台作品。该剧由罗怀臻编剧,韩真、周莉亚执导,上海歌舞团出演,主创团队大多为“80后”。该剧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和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创作了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舞台作品。与此同时,也探讨了艺术呈现、情感传达、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显著特点及价值,为当代舞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艺术价值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憾”的电影艺术:论4K彩色修复版《永不消逝的电波》 被引量:1
6
作者 韩蕙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于1958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2021年,通过新技术手段将那时的黑白画面进行上色,重映了4K彩色修复版的影片。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一直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在促使电影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不免带给新老观众一...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于1958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2021年,通过新技术手段将那时的黑白画面进行上色,重映了4K彩色修复版的影片。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一直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在促使电影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不免带给新老观众一些“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彩色修复 原作性 技艺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尔·波兹曼童年论与媒介批判——《童年的消逝》与媒介隐喻力量
7
作者 梁芷藤 杨红旗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14-16,25,共4页
从形成到消逝之间审视童年,在发明与发现之间解析童年,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提出印刷术建构了童年而电子媒介摧毁了童年,其所论的童年是其理论视野的发明,也具有一种媒介批判视野的洞见。这种洞见是菲力浦·阿利... 从形成到消逝之间审视童年,在发明与发现之间解析童年,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提出印刷术建构了童年而电子媒介摧毁了童年,其所论的童年是其理论视野的发明,也具有一种媒介批判视野的洞见。这种洞见是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奠定的儿童构建观的延续,也是尼尔·波兹曼媒介环境学派媒介批判的起点。波兹曼童年论述的核心是“媒介即隐喻”,是波兹曼对技术作用于人、文化、社会的批判性思考。其媒介批判观奠定了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发展的基石,并成为后世研究的路径指引和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波兹曼 童年的消逝 童年论 媒介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点深入,挖一口“深井”——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文学短评写作指导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奚素文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文学短评”牵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文本解读、深入探究、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非一日之功。在一次具体的文学短评写作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聚点深入”,教师该如何作为?以针对冯至先生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文... “文学短评”牵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文本解读、深入探究、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非一日之功。在一次具体的文学短评写作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聚点深入”,教师该如何作为?以针对冯至先生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文学短评写作为例,引导学生因文梳理,沿着语脉走向深处,保证解读方向的准确;母题聚合,类文比读明晰文章特色;在写作后,引导学生审视亮点,在答辩交流中多视点省察,进一步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短评 深入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艺术表现特征
9
作者 王雨 《艺术家》 202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中国首部红色革命谍战舞剧,该舞剧诠释了李侠与兰芬的潜伏故事。本文之所以选择该舞剧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种谍战舞剧题材作为中国当代舞剧创新的先行者,在年代上与现代人有一定的距离感,创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中国首部红色革命谍战舞剧,该舞剧诠释了李侠与兰芬的潜伏故事。本文之所以选择该舞剧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种谍战舞剧题材作为中国当代舞剧创新的先行者,在年代上与现代人有一定的距离感,创作者想要把过去那个年代所经历的故事和所处的环境呈现给观众。因此,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运用独特新颖的舞蹈创作手法,运用情感与观众形成契合,是该舞剧所呈现的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歌舞团 《永不消逝的电波》 艺术表现特征 中国当代舞 谍战 距离感 独特新颖 舞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逢川:永不消逝的电波
10
作者 汪月 《共产党员》 2024年第10期40-41,共2页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影响了几代人,剧中主人公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传递情报,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其实,抗战胜利前后,在大连地区曾上演了一部真实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是大连情报小组组...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影响了几代人,剧中主人公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传递情报,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其实,抗战胜利前后,在大连地区曾上演了一部真实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是大连情报小组组长刘逢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事业 中共党员 抗战胜利前后 大连地区 消逝 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台美术设计的突破性创意
11
作者 方舟 《新丝路》 2024年第28期0094-0096,共3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近年来最成功的红色题材舞剧,其舞台美术设计被认为具有突破性创意和优秀表现力,时至今日依旧影响深远。文章从该剧突破性的创意入手,探析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特征,即拼贴式的条屏景片运用、电影质感的多媒体...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近年来最成功的红色题材舞剧,其舞台美术设计被认为具有突破性创意和优秀表现力,时至今日依旧影响深远。文章从该剧突破性的创意入手,探析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特征,即拼贴式的条屏景片运用、电影质感的多媒体设计、手法丰富的灯光运用以及引人入胜的文化符号提炼。这四项特征造就了红色舞剧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台美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舟难载许多愁——儿童影视动画全龄化网络营销下“童年的消逝”
12
作者 孟龑 杨帆 《视听》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当下,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中国电影电视营销的兵家必争之渠道,并因此掀起一股以小博大的“微营销”影视宣发神话热潮。当儿童影视动画被裹挟进“微营销时代”,往往以“全龄化”的营销姿态走歪了儿童影视产业化道路,在模糊了... 当下,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中国电影电视营销的兵家必争之渠道,并因此掀起一股以小博大的“微营销”影视宣发神话热潮。当儿童影视动画被裹挟进“微营销时代”,往往以“全龄化”的营销姿态走歪了儿童影视产业化道路,在模糊了成人话语与儿童话语的新媒体平台上,“童年的消逝”正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影视动画 网络微营销 “童年的消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
13
作者 刘全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同的呈现方式,梳理以其为核心的散文创作的不同类型,展现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风物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14
作者 李玥葶 《剧影月报》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本文研究从编导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遵循舞蹈艺术信息的传播路径,探讨这部舞剧的情感表达,进而对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从选材情感的激发、结构时空的营造、舞剧动作的编排、舞剧... 本文研究从编导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遵循舞蹈艺术信息的传播路径,探讨这部舞剧的情感表达,进而对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从选材情感的激发、结构时空的营造、舞剧动作的编排、舞剧人物的塑造等方面来论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作,探索其舞剧创作情感的内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剧创作 人物的塑造 舞蹈艺术 传播路径 情感表达 归纳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童年:反思成人中心主义——基于《童年的消逝》文本解读
15
作者 邓超 张家琼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4年第9期30-35,共6页
1982年,尼尔·波兹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一书,提出了“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正在导致童年在北美地区的消逝”的命题。四十年来,《童年的消逝》一书引发众多思考,学界多是赞扬尼尔·波兹曼... 1982年,尼尔·波兹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一书,提出了“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正在导致童年在北美地区的消逝”的命题。四十年来,《童年的消逝》一书引发众多思考,学界多是赞扬尼尔·波兹曼对电子媒介泛滥下童年世界存在的文化危机的敏感与批判,以及经由他的警醒对儿童和童年进行反思,探寻教育的拯救之道,但也有学者对其命题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的消逝 电子媒介 媒介环境 尼尔·波兹曼 文本解读 北美地区 中心主义 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与科技融合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16
作者 刘丽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6期152-154,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舞蹈艺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技术与舞蹈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更为舞台呈现提供了全新可能。本文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研究个案,分析多媒体技术、智能舞美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舞蹈创作中的运...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舞蹈艺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技术与舞蹈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更为舞台呈现提供了全新可能。本文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研究个案,分析多媒体技术、智能舞美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探讨科技如何重塑舞蹈的创作方式、表演形态、传播途径及观演关系。研究发现,科技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既能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又可突破传统舞台局限,但也面临技术依赖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科技 艺术创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多媒体叙事 舞台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时空中向英雄致以永恒的爱——观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17
作者 王曦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82-84,共3页
改编自同名电影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上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年轻的主创团队将对英雄、对上海、对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倾洒在精致的编舞、简洁的戏剧结构和华丽的舞美中,不仅致敬了1958年的电影作品,也重新召唤了观众对... 改编自同名电影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上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年轻的主创团队将对英雄、对上海、对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倾洒在精致的编舞、简洁的戏剧结构和华丽的舞美中,不仅致敬了1958年的电影作品,也重新召唤了观众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美的热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一作品图式,在背景里已有经典电影如高峰秀美长青,在前景里有新颖舞剧如山泉活泼清冽,尤其是舞剧重新开启了舞台上的中国传统美学,肆意运用抽象空间,在虚实之间自由来去。因此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令人充满好奇,如何置身这已趋近完整的作品图谱中,和前景和背景招呼?电影、舞蹈和舞台的时空将如何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不消逝的电波》 中国传统美学 抽象空间 主创团队 电影作品 戏剧结构 经典电影 舞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学生品鉴冯至散文的诗性内涵——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为例
18
作者 何宗学 魏玉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冯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通过解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从语言、意境、哲思三方面品鉴冯至散文特点,说明其诗性内涵。
关键词 冯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诗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思与诗——《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互文性阅读
19
作者 郑卫通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散文,冯至将含蓄隽永的诗意笔触和丰厚深沉的人生哲思浸润在字里行间。教师可以互文性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打破文本的孤立状态,从教材与其他文本的互文关联中引导学生读出自然风...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散文,冯至将含蓄隽永的诗意笔触和丰厚深沉的人生哲思浸润在字里行间。教师可以互文性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打破文本的孤立状态,从教材与其他文本的互文关联中引导学生读出自然风物描写中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对历史、自然、路、生命的观照,领略冯至散文诗意与理性交织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互文性阅读 哲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结构D形光纤消逝场传感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庄须叶 吴一辉 +1 位作者 王淑荣 宣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36-1941,共6页
为提高D形光纤消逝场传感器的灵敏度并改进制作工艺,对D形光纤的结构和制作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加大D形光纤的研磨深度,增大了传感器的有效探测面积,并使消逝场能量可以直接与被测物质作用,避免了能量耦合的损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为提高D形光纤消逝场传感器的灵敏度并改进制作工艺,对D形光纤的结构和制作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加大D形光纤的研磨深度,增大了传感器的有效探测面积,并使消逝场能量可以直接与被测物质作用,避免了能量耦合的损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出了采用机械研磨制作D形光纤的新方法,降低了制作成本。改进结构后,D形光纤消逝场传感器的灵敏度比旧结构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是具有相同光程长度的直接光探测方法的1.2倍。测量亚甲基蓝时的灵敏度达到0.0435,最低测量浓度在10-7mol/L数量级,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快,适合实时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结构的D形光纤传感器灵敏度高,可以实时地反映被测物的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形光纤 光纤消逝场传感器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