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毒副产物人群内暴露及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姝楠 杨丽 +1 位作者 陈丽梅 丁新良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因其引起的毒性和健康风险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收集相关文献,介绍了消毒副产物人群内暴露评估相关内暴露标志物的选择,汇总了近年来基于人体生物监测技术获取的人群尿液、全血... 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因其引起的毒性和健康风险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收集相关文献,介绍了消毒副产物人群内暴露评估相关内暴露标志物的选择,汇总了近年来基于人体生物监测技术获取的人群尿液、全血、呼出气中消毒副产物内暴露水平及其与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以期为消毒副产物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产物 内暴露 健康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和5种消毒副产物
2
作者 魏静 董德泉 《化学分析计量》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ClO_(4)^(-)和ClO_(2)^(-)、ClO_(3)^(-)、BrO_(3)^(-)、DCAA、TCAA 5种消毒副产物。样品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体积为500μL,以8~6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流量为1.0 mL/min,用InoPac A...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ClO_(4)^(-)和ClO_(2)^(-)、ClO_(3)^(-)、BrO_(3)^(-)、DCAA、TCAA 5种消毒副产物。样品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体积为500μL,以8~6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流量为1.0 mL/min,用InoPac AS19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测定。ClO_(2)^(-)、ClO_(3)^(-)的质量浓度在0.05~2.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4;ClO_(4)^(-)、BrO_(3)^(-)、DCAA、TCAA的质量浓度在0.005~0.2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0.9999。6种阴离子的方法检出限为1.1~6.0μg/L。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0%~101%,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7%~2.01%。该方法检测效率高,可同时测定ClO_(4)^(-)和ClO_(2)^(-)、ClO_(3)^(-)、BrO_(3)^(-)、DCAA、TCAA 5种消毒副产物,适用于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饮用水 高氯酸盐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不同年龄组儿童饮用水中重金属和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黄锦焘 郭雨欣 +2 位作者 刘梦霏 孙启元 王菲凤 《福建轻纺》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重金属(HMs)和消毒副产物(DBPs)是影响饮用水安全广泛存在的两类污染物,对人类饮水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不同年龄组儿童经饮用水途径造成的HMs和DBPs健康风险亟待研究。文章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择中国4个典... 重金属(HMs)和消毒副产物(DBPs)是影响饮用水安全广泛存在的两类污染物,对人类饮水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不同年龄组儿童经饮用水途径造成的HMs和DBPs健康风险亟待研究。文章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择中国4个典型城市(北京、南京、成都和广州)饮用水中6种HMs(As、Cd、Cr^(6+)、Pb、Cu和Zn)和6种DBPs(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4个城市As和DBPs暴露的总致癌风险(TCR)范围为1.4×10^(-6)~2.04×10^(-5),均处于USEPA可接受水平,其中成都、南京和广州地区18岁以下儿童饮用水中As暴露的致癌风险(CR)分别是DBPs暴露的0.64~0.73倍(北京)、3.65~5.06倍(南京)、0.49~0.66倍(成都)、1.71~2.13倍(广州)。4个城市均存在危险指数(HI)>1的情况,主要集中在6~9月龄、9~12月龄和1~2岁;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儿童饮用水As和DBPs暴露总致癌风险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 重金属 消毒产物 儿童 健康风险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稀释-UPLC-MS/MS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和高氯酸盐
4
作者 侯婧 刘双德 《化学试剂》 CAS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氯酸盐、亚氯酸盐和溴酸盐5种消毒副产物以及高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过膜后加入同位素内标,采用Torus DEA色谱柱(100 mm... 利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氯酸盐、亚氯酸盐和溴酸盐5种消毒副产物以及高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过膜后加入同位素内标,采用Torus DEA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0.5%氨水-1 mmol/L乙酸铵和乙腈为流动相洗脱,多反应监测(MRM)负模式(ESI-)测定,内标法定量。6种化合物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检出限为1.5~2.1μg/L,定量限为5.0~7.0μg/L,应用该方法对399份水样进行测定,检出率为16.04%。该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稀释直接进样,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数据准确适用于饮用水国家标准(GB/T 5750.5—2023和GB/T 5750.10—2023)检测限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消毒产物 高氯酸盐 Torus DEA色谱柱 同位素内标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健康风险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刘梦洁 俞文正 《未来与发展》 2025年第2期6-17,共12页
文章全面评估了全国31省自来水水质,重点研究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现状。探讨了自然(如降水)与人为因素(如经济发展、污染排放)对水质及其健康风险的影响。发现降水显著影响自来水中有机物含量,而DBPs浓... 文章全面评估了全国31省自来水水质,重点研究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现状。探讨了自然(如降水)与人为因素(如经济发展、污染排放)对水质及其健康风险的影响。发现降水显著影响自来水中有机物含量,而DBPs浓度虽与有机物相关,但其毒性种类分布也受人为因素调控。纳滤终端处理技术被验证为有效减少公共供水中DBPs不良影响的技术。鉴于自来水中的DBPs是全球长期挑战,文章强调需关注并应对自来水潜在健康风险。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强化水源保护、优化生产工艺及增设终端保障3个方面的策略,以提升自来水水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消毒产物 水质安全 有机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零价金属铜和铅对氯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6
作者 王东羽 孙良敏 +6 位作者 胡玉娜 洪巧 李佳媛 饶琳 贺绍鑫 连军锋 秦欣欣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饮用水输配水管道及配件中的零价金属会对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造成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材料,对于复合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明。本文以零价金属铜、铅及铜-铅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系的自由氯衰减... 饮用水输配水管道及配件中的零价金属会对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造成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材料,对于复合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明。本文以零价金属铜、铅及铜-铅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系的自由氯衰减和三卤甲烷生成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氯衰减在零价铜体系的速率最快,随pH的降低和金属含量的增多而加快,混合体系下的微电池效应会加速表明氧化膜的生成,从而抑制自由氯的衰减。三卤甲烷的生成基本不受pH(6~8)影响,但随金属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体系中添加1 g/L零价铜时,目标三卤甲烷生成总量降低33%;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腐殖酸浓度呈正相关,与溴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本研究为金属管材中消毒副产物的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铜 零价铅 氯衰减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非甾体抗炎药与消毒副产物复杂混合物对2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比较
7
作者 纪广振 张瑾 +5 位作者 张颖 赵远帆 桂一心 代碧雅 王馨悦 成潜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共15页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可能对暴露其中的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但不同的生物响应不同。因此,以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钠、萘普生钠、...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可能对暴露其中的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但不同的生物响应不同。因此,以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钠、萘普生钠、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它们的复杂六元混合物体系(2个体系,每个体系含7条射线U1~U7),运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系统测定混合物体系分别对2种指示生物青海弧菌(Q67)和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数据,采用浓度加和(CA)与绝对残差(dCA)2种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六元混合物体系对2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六元混合物对Q67和C.pyrenoidosa均具有时间和浓度比依赖毒性,但变化规律不同,对Q67的毒性除U2和U4随时间先减弱后增强外,其余射线均减弱,而对C.pyrenoidosa除U1、U4和U5毒性随时间减弱外,其余射线均增强。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指标,各条射线对Q67和绿藻的毒性差异不明显,对Q67的毒性强弱顺序在12 h为U5>U4>U6>U7>U2>U3>U1,对C.pyrenoidosa毒性强弱顺序在96 h为U5>U7>U4>U6>U2>U3>U1。混合物体系对Q67和C.pyrenoidosa毒性相互作用均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也具有浓度比和时间依赖性,但变化规律不同,对Q67协同作用较对绿藻的明显,且出现在8 h的射线U5,而对C.pyrenoidosa的拮抗作用较强,出现在96 h的U1射线,但对2种生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差异不显著。六元混合物体系均会不同程度的损坏Q67和C.pyrenoidosa的细胞结构,造成细胞内过氧化物过量累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膜,胞内电导液外泄,但Q67细胞的受损程度较C.pyrenoidosa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消毒产物 青海弧菌Q67 蛋白核小球藻 混合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消毒副产物的监测技术研究
8
作者 刘冰逸 谢芩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2期037-040,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监测消毒副产物的应用,分析了技术参数优化、样本预处理改进、仪器稳定性和重复性提升以及自动化程度提高等方面。结果 表明,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和样本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本文深入探讨了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监测消毒副产物的应用,分析了技术参数优化、样本预处理改进、仪器稳定性和重复性提升以及自动化程度提高等方面。结果 表明,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和样本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升仪器稳定性和重复性,以及增加自动化程度,对于提高监测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强调了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监测消毒副产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的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技术 消毒产物 环境监测 技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暴露对女(雌)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邓艳玲 曾强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饮用水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原水中的有机前体物或无机物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类与消毒目的无关的污染物。目前,在已鉴定的DBPs中,三卤甲烷类和卤代乙酸类的含量和检出频率通常最高,并可通过...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饮用水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原水中的有机前体物或无机物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类与消毒目的无关的污染物。目前,在已鉴定的DBPs中,三卤甲烷类和卤代乙酸类的含量和检出频率通常最高,并可通过饮水、洗澡与游泳等日常用水活动进入人体。DBPs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饮用水中并具有潜在健康高风险的污染物,其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综述了DBPs暴露对女(雌)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今后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DBPs的女(雌)性生殖健康风险评估与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产物 女(雌)性生殖健康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毒副产物DBPs安全性与经济性 研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消毒工艺的选择
10
作者 罗本福 张彬 都友元 《城镇供水》 2013年第4期77-79,共3页
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域和维管水平与城市水厂不同,消毒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原水水质、原料运输与运行维护等因素合理选择,本文以四川某8000m3/d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例,对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臭氧四类消毒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域和维管水平与城市水厂不同,消毒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原水水质、原料运输与运行维护等因素合理选择,本文以四川某8000m3/d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例,对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臭氧四类消毒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1)根据消毒工艺消毒副产物(DBPs)的毒理学和病理学研究成果,有机污染严重的水质采用"二氧化氯预消毒+氯胺后消毒"对控制前驱物THMFP和DBPs较有利,为控制Cl2-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一般不宜超过2mg/L;(2)测算了四类消毒工艺的成本,电解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成本约0.03元/m3,介于传统液氯与臭氧消毒之间;(3)因地域交通特点农村水厂采用原料采购方便、安全的电解法制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具有特定优势,在原水有机污染不严重时采用电解法制次氯酸钠是传统液氯消毒的优良替代方案。最后指出,优化与组合各类消毒工艺对控制消毒副产物影响、降低成本负担和克服管理水平短板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建得起、用得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消毒产物 成本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巧玲 王良超 +1 位作者 余薇薇 陈杰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04-108,共5页
液氯消毒工艺在制水生产中产生的DBPs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分别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对重庆市某常规加氯消毒工艺水厂出厂水的DBPs浓度变化进行监控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出厂水中DBPs浓度较低,无饮水风险;夏季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液氯消毒工艺在制水生产中产生的DBPs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分别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对重庆市某常规加氯消毒工艺水厂出厂水的DBPs浓度变化进行监控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出厂水中DBPs浓度较低,无饮水风险;夏季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会随着清水池中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逐渐超标,分别在反应0.5 d和1.5 d达到峰值0.049 3 mg/L和0.079 2 mg/L。同时分析了不同气温和原水水质条件下,出厂水余氯值与TOC、高锰酸盐指数和菌落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建议夏季丰水期该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或可降低DBP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氯消毒 消毒产物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芳 赖玮毅 汪海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6-2213,共8页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毒性、遗传毒性、生物毒性进行了概述.这些内容旨在为深入探讨HBQs的毒理学机制和全面评估其暴露所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及癌症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产物 环境暴露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转化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瑞 彭建和 丰顺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饮用水中消毒剂浓度以及消毒剂与水中有机物反应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直接影响水质是否达标,开展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影响因素研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从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工艺的特点和管网布局特征出发... 饮用水中消毒剂浓度以及消毒剂与水中有机物反应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浓度直接影响水质是否达标,开展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影响因素研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从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工艺的特点和管网布局特征出发,将氯酸钠、亚氯酸钠作为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代表物质,选取温度、pH值、管材、光照和消毒剂类型及投加浓度等因素开展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衰减试验研究,探析饮用水中消毒剂副产物转化因素的规律,研究认为,氯酸钠的转化受残余二氧化氯浓度、二价铁离子的影响,亚氯酸钠则受残余二氧化氯浓度、管网材质、亚铁离子的影响,农村饮水存在消毒剂余量不合格的情况。分析结果对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消毒效果及降低消毒剂副产物具有重要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消毒 产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戚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4期99-99,共1页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消毒剂和一些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等,文章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对DBPs的种类与分布状况、生成影响因...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消毒剂和一些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等,文章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对DBPs的种类与分布状况、生成影响因素、毒性与健康效应、饮水DBPs控制方法的研究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消毒产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副产物五十年:探索认知与未来展望
15
作者 楚文海 杨文源 +3 位作者 肖融 方超 董圣焜 张迪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1974年,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首次被发现.由于其在饮用水中广泛存在,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潜在危害,迅速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焦于过去五十年来国内外DBPs研究的进展,从分析识别、健康风险、前体来... 1974年,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首次被发现.由于其在饮用水中广泛存在,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潜在危害,迅速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焦于过去五十年来国内外DBPs研究的进展,从分析识别、健康风险、前体来源、生成机制、控制技术及管理策略六个方面系统回顾了DBPs的研究发展历程,并评述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此外,对如何精准识别与管控高风险DBPs,追溯多源污染背景下其关键前体物质的来源,以及创新发展更高效绿色的DBPs控制技术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水处理技术和提升污染物管控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产物 分析识别 前体来源 生成机制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监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张利明 李刚 +3 位作者 夏瑜 张付刚 许红睿 辜艳琴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109-113,共5页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污染情况,为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2020—2022年共采集苏州市生活饮用水样852份,其中出厂水276份、末...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污染情况,为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2020—2022年共采集苏州市生活饮用水样852份,其中出厂水276份、末梢水396份、二次供水180份,对水样中12种DBPs进行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22)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外,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中其他DBPs均有检出,但均在限值标准内,水样的总体合格率为100%;不同类型水样DBPs浓度和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苏州市生活饮用水总体情况较好,但相关部门应仍需加强DBPs监测,做好其健康风险评估工作,为生活饮用水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消毒产物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氯胺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
17
作者 浣晓丹 罗岳平 《净水技术》 CAS 1999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达到消毒目的,同时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需要对有关水质的变量,如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温度、pH和总有机碳(TOC)等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了在氯胺为残余消毒剂且接触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温度等水质变量对三卤甲烷(THM... 为达到消毒目的,同时控制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需要对有关水质的变量,如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温度、pH和总有机碳(TOC)等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了在氯胺为残余消毒剂且接触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温度等水质变量对三卤甲烷(THMs)和卤代乙酸(HAA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OC和液氯接触时间对DBPs的影响最大,加氯量、pH和温度也影响DBPs的生成。有些变量的反应呈线性,有些则是非线性的。大多数情况下;THM浓度高于HAA浓度,相反情况也存在。应调查DBPs在不同条件下的生成量,从而确定用氯消毒的最佳方式,降低DBPs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胺 消毒 产物控制 消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天然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港胜 侯嫔 +8 位作者 储文斌 王艳 段书乐 强志民 刘丁伟 许谦 蒋菱 蒋才芳 董慧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8-1149,共12页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水样进行预氧化后,水样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特征参数和荧光组分等的变化情况,及氯化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水源水水样DOM的来源主要为陆源与内源混合且具有一定的腐殖质化程度,Mn(Ⅶ)和Fe(Ⅵ)预氧化不仅对荧光DOM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腐殖质类DOM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DBPs的生成势方面,Mn(Ⅶ)预氧化对三氯甲烷(TC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对二氯乙腈(DCAN)的生成势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Fe(Ⅵ)预氧化对三氯丙酮(1,1,1-TCP)、溴氯乙腈(BCAN)、二溴乙腈(DBAN)和DCAN的生成势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二氯一溴甲烷(DCBM)、二溴一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研究结果推动了水源水氧化消毒工艺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预氧化 消毒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机制
19
作者 孙鹏 王文冰 +1 位作者 何航 张伟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9,共11页
消毒已成为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与消毒剂反应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从而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探究水处理系统中曝气生物滤池(BAF)对DOM去除与DBPs生成的影响,以某水厂的BAF单... 消毒已成为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与消毒剂反应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从而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探究水处理系统中曝气生物滤池(BAF)对DOM去除与DBPs生成的影响,以某水厂的BAF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结合光谱技术和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探究了BAF对DBPs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机制,并通过质量差网络分析探究了DBPs的生成途径。结果表明:BAF去除了部分进水中的类芳香蛋白质,降低了消毒后产生的三卤甲烷、卤乙酸和卤乙腈的浓度,但消毒后卤代硝基甲烷的浓度有所升高,这些常规DBPs仅能解释不到60%的总有机氯化物的浓度;在分子水平上,BAF处理倾向于将低氧化程度和高饱和度的分子转化成高氧化程度和高不饱和度的分子,导致后续消毒过程中生成的低不饱和度DBPs更少,高不饱和度DBPs更多,这可能会促进水厂后续的混凝沉淀单元对DBPs及其前体物的去除;质量差网络分析显示,氯取代(+Cl—H)、氯加成(+HClO)和羟基化与氯取代(+ClO—H)这3种反应类型是生成DBPs的最主要途径,参与加成反应的DBPs前体物的不饱和度要比参与取代反应的DBPs前体物高。研究结果可为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控制提供基础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BAF) 溶解性有机质(DOM) 消毒产物(dbps) 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体系对水中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预测评价
20
作者 郭雨欣 黄锦焘 +3 位作者 刘梦霏 孙启元 王菲凤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9,共9页
卤代苯醌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选用两种代表性的卤代苯醌--2,6-二氯苯醌(2,6-DCBQ)和2,6-二溴苯醌(2,6-DBBQ)为目标污染物,探究UV/H_(2)O_(2)体系对2,6-DCBQ、2,6-DBBQ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Gaussian模型及其热力学反应计算... 卤代苯醌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选用两种代表性的卤代苯醌--2,6-二氯苯醌(2,6-DCBQ)和2,6-二溴苯醌(2,6-DBBQ)为目标污染物,探究UV/H_(2)O_(2)体系对2,6-DCBQ、2,6-DBBQ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Gaussian模型及其热力学反应计算结果表明,HO·倾向于先通过争夺DCBQ和DBBQ分子苯环上C-H键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然后通过C-Cl键脱卤而继续降解;ECOSA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DCBQ和DBBQ降解产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普遍低于其母体化合物,说明UV/H_(2)O_(2)体系对于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能有效降解且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产物 降解产物 高级氧化 Gaussian模型 ECOS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