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颇具慧眼的文学编辑——涂光群
1
作者 白岩 《纵横》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涂光群 文学编辑
原文传递
从翰林、大使到“两弹一星”功臣——黄陂涂家三代谱写百年传奇
2
作者 裴高才 涂光楠 《世纪行》 2014年第6期41-46,共6页
最近,笔者查阅清代以来的《涂氏宗谱》等原始档案,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译审涂光楠与著名作家涂光群,他们给我讲述了涂氏一家三代的奇人、奇事、奇闻:从清末到新中国60年,走出了末代翰林、台湾首位起义"大使&q... 最近,笔者查阅清代以来的《涂氏宗谱》等原始档案,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译审涂光楠与著名作家涂光群,他们给我讲述了涂氏一家三代的奇人、奇事、奇闻:从清末到新中国60年,走出了末代翰林、台湾首位起义"大使"、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杰出贡献奖"得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弹一星” 涂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允檀 第三世界科学院 杰出贡献奖 涂光群 涂光炽 文史春秋 享誉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史料》2004年1—4期总目录 被引量:3
3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新文学史料》 袁水拍 欧阳山 胡风 路翎 陈早春 涂光群 蒋路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文学生产史的建构——论编辑与当代文学生产机制
4
作者 王静静 《文艺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新世纪以来,文学研究倾向于从文学的外部来进行,而在文学外部研究中,文学生产机制又是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也就是文学是怎样由作者写完后到出版得以和读者见面这一环节。而文学生产机制又有两种比较被熟知的研究路径:一是20世纪90年... 新世纪以来,文学研究倾向于从文学的外部来进行,而在文学外部研究中,文学生产机制又是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也就是文学是怎样由作者写完后到出版得以和读者见面这一环节。而文学生产机制又有两种比较被熟知的研究路径: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文学生产的商业市场化,从真正具体的生产机制,比如出版、商业操控、作品市场推广等偏向于当代商业经济社会的规则来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机制 文学生产 当代文学 市场推广 知识考古学 韩少功 涂光群 生产史 《人民文学》 十七年文学
原文传递
描写我们时代人的形象
5
作者 世钦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5-16,共2页
通过散文描写我们时代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描写我们时代的精神。我们时代的有作为的人物,如布满天空的灿烂群星,涌现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岗位,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为人处事,都体现了我们时代人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 通过散文描写我们时代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描写我们时代的精神。我们时代的有作为的人物,如布满天空的灿烂群星,涌现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岗位,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为人处事,都体现了我们时代人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面貌 业余作者 涂光群 细节描写 生活乐趣 地滚 生动感人 一个问题 使人 延安文艺座谈会
原文传递
从翰林、大使到科坛巨匠——涂芥庵、涂允檀、涂光炽一家三代谱写百年传奇
6
作者 裴高才 《湖北文史》 2014年第2期201-220,共20页
笔者查阅清光绪年以来的《涂氏宗谱》发现,湖北黄陂涂家大湾是当地望族,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教育家、外交家、科学家,其中涂光炽荣膺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两弹一星杰出贡献奖"。最近,... 笔者查阅清光绪年以来的《涂氏宗谱》发现,湖北黄陂涂家大湾是当地望族,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教育家、外交家、科学家,其中涂光炽荣膺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两弹一星杰出贡献奖"。最近,笔者又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译审涂光楠教授与著名作家涂光群先生,他们给我讲述了涂氏一门"三杰"的传奇故事。涂芥庵:"末代翰林"育满门精英在涂氏家族中,涂芥庵(字福田)满腹经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允檀 芥庵 涂光炽 涂氏 中科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杰出贡献奖 涂光群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