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微生物组学研究
1
作者 黄平 兰康云 +4 位作者 梁炎春 陈勍 金瑛 陈光元 牛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23-3030,共8页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微生物组学,为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深部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子宫内膜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纳入研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n=10)、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微生物组学,为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深部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子宫内膜正常健康育龄期女性纳入研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正常组,n=10)、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DIE在位内膜组,n=14)及病灶(DIE病灶组,n=10),进行16s rRNA测序。使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算法(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距离矩阵算法(Bray-Curtis和Unifrac矩阵)、生物学标识算法(LeFSe)找出组间微生物组学差异,相关的差异细菌及KEGG功能富集。结果3组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病灶组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相对较低,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相对增加。在属水平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普雷沃特拉菌属(Prevotella)丰度相对增加。LEFse分析提示病灶组中微生物菌群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伽马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占主要优势。3组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键差异物种有伽马变形菌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结论相较于正常组及DIE在位内膜组,DIE病灶组梭杆菌门、变形菌门、伽马变形菌纲、肠球菌属和普雷沃特拉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组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tL蛋白同系物1/MutS蛋白同系物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炎焱 古骏 +2 位作者 邹俊伟 吴兆映 韩艳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97-99,106,共4页
目的探讨MutL蛋白同系物1(MLH1)/MutS蛋白同系物2(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H1/MSH2表达缺失... 目的探讨MutL蛋白同系物1(MLH1)/MutS蛋白同系物2(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H1/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57例患者中,MLH1/MSH2表达缺失16例,缺失率为10.19%。低分化、Ⅲ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LH1/MSH2表达缺失率高于中高分化、Ⅰ~Ⅱ期、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MLH1/MSH2表达未缺失患者生存曲线优于MLH1/MSH2表达缺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术后并发症、MLH1/MSH2表达缺失为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LH1/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且MLH1/MSH2表达缺失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L蛋白同系物1/MutS蛋白同系物2 弥漫浸润型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联合MRI和妇科检查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田翔宇 周广丽 +2 位作者 周彪 于艳美 王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MRI和妇科检查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DIE患者,均经TVS、MRI及妇科检查。以腹腔镜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VS、MRI、妇科检查和三项联合检查的检出结果,以及在不...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MRI和妇科检查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DIE患者,均经TVS、MRI及妇科检查。以腹腔镜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VS、MRI、妇科检查和三项联合检查的检出结果,以及在不同部位DIE的检出情况,分析上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和在DIE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诊断DIE的准确率为78.33%、灵敏度91.49%,均高于妇科检查的25.00%、25.00%和TVS的56.67%、6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S诊断DIE的准确率、灵敏度高于妇科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诊断DIE的准确率95.00%、灵敏度98.18%,均高于单独TVS、妇科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诊断DIE的准确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三项联合检查对双侧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DIE的诊断灵敏度高于TVS、妇科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输尿管DIE的诊断灵敏度高于TVS、妇科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查对直肠-乙状结肠、输尿管DIE的诊断灵敏度高于TVS、MRI、妇科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S联合MRI和妇科检查在DIE中的诊断效果显著,可提高术前DIE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且在双侧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直肠-乙状结肠、输尿管4处DIE累及情况的诊断灵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深部浸润型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择选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疑似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以腹腔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择选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疑似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以腹腔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诊断灵敏度63.8%(51/80),特异度55.6%(5/9);经阴道超声诊断灵敏度93.8%(75/80),特异度88.9%(8/9)。经阴道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一致性,Kappa=0.734(P>0.05)。结论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能准确定位病变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异位症 深部浸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术后12年颅骨转移1例
5
作者 陈琦 周嫔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47-48,共2页
在2017年版WHO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分类中,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EAFTC)被单独分类,不再属于微小浸润型甲状腺滤泡癌中的一种。EAFTC骨转移发生率低,尤其是轻微血管侵犯的EAFTC。本文回顾性分析EAFTC局部切除术后12年颅骨转移1例资... 在2017年版WHO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分类中,甲状腺包裹型血管浸润型滤泡癌(EAFTC)被单独分类,不再属于微小浸润型甲状腺滤泡癌中的一种。EAFTC骨转移发生率低,尤其是轻微血管侵犯的EAFTC。本文回顾性分析EAFTC局部切除术后12年颅骨转移1例资料,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EAFTC的随访重视,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71岁,主诉“发现枕部占位两月余”于2022年3月8日收入我院神经外科。患者两个月前发现枕部肿块,约“鸽子蛋”大小,期间自觉肿块较前缓慢增大,无疼痛、头晕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包裹血管浸润型滤泡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与辅助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6
作者 陆幸菲 唐羽霞 +1 位作者 李佳昳 林开清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细胞浸润盆腔器官壁层或腹膜后深度≥5mm。DIE的诊断难度较大,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需根据病史、妇科检查、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手术和术...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细胞浸润盆腔器官壁层或腹膜后深度≥5mm。DIE的诊断难度较大,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需根据病史、妇科检查、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手术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诊。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病灶配合术后药物维持治疗为主,但其低治愈率、高复发率及较大副作用已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为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种辅助手术方式不断出现,为DIE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DIE的诊断、分型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手术治疗中可采取的辅助手术方式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辅助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AI-1、Flk-1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赵冰 赵萌 黄丹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胎肝激酶-1(Flk-1)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及其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保守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 目的 分析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胎肝激酶-1(Flk-1)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及其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保守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DIE分为DIE组(n=48)和非DIE组(n=72)。比较DIE组与非DIE组的年龄、病程、癌抗原125(CA125)、美国生育学会修正分期法(r-AFS)评分、血清PAI-1及Flk-1表达水平;分析DIE患者血清PAI-1、Flk-1表达水平与病程、CA125、r-AFS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AI-1、Flk-1对腹腔镜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DIE组病程为(7.42±4.56)年,长于非DIE组[(5.12±2.18)年],CA125水平、r-AFS评分及PAI-1、Flk-1表达水平分别为(61.42±8.75) kU/L、(47.57±6.08)分、(231.47±46.87) mg/L、(52.42±10.17) ng/mL,均高于非DIE组[(43.08±4.67) kU/L、(34.25±4.26)分、(156.24±16.93) mg/L、(21.65±4.53)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CA125、r-AFS评分、PAI-1、Flk-1均是DI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DIE患者血清PAI-1、Flk-1表达水平均与病程、CA125水平、r-AFS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48例DIE患者中,腹腔镜保守治疗无效6例,占12.50%;无效患者血清PAI-1、Flk-1表达水平均高于有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I-1联合Flk-1预测DIE患者腹腔镜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结论 血清PAI-1、Flk-1与DIE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腹腔镜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腹腔镜 深部浸润型 胎肝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在浸润型肺结核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李玉萍 徐晶晶 +2 位作者 韩春巧 李圆 樊仕娥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对浸润型肺结核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3)予常规护...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对浸润型肺结核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3)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则予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浸润型肺结核患者采取协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浸润型肺结核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钡餐造影诊断浸润型胃癌的有效性评价
9
作者 代亚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4-0107,共4页
探讨X线钡餐造影诊断浸润型胃癌的有效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选取了在医院就诊的135例怀疑发生浸润型胃癌的病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X线钡餐、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两个检查项目应用到入选的病例中,将浸润型胃癌诊断的... 探讨X线钡餐造影诊断浸润型胃癌的有效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选取了在医院就诊的135例怀疑发生浸润型胃癌的病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X线钡餐、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两个检查项目应用到入选的病例中,将浸润型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设为手术病理诊断,依照诊断金标准计算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浸润型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对计算得到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关于X线钡餐造影、螺旋CT两个检查项目诊断浸润型胃癌的结果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两种检查方法关于浸润型胃癌患者各类病理特征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入选的135例疑似浸润型胃癌患者中,经由手术病理诊断有95例浸润型胃癌患者得到确诊,其余40例患者经由手术病理诊断则排除浸润型胃癌。关于浸润型胃癌诊断结果,X线钡餐造影、螺旋CT的诊断结果五项指标如灵敏度、特异度等进行比较后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关于两项检查诊断浸润型胃癌的结果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进行分析后发现,二者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的水平均达到高度。关于浸润型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诊断结果,螺旋CT检查在白线征、胃周脂肪间隙浸润方面的诊断符合率优于X线钡餐造影(P<0.05),而X线钡餐造影在近侧胃腔扩张、胃壁僵硬方面的诊断符合率优于螺旋CT(P<0.05)。结论 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应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取得与螺旋CT相当的诊断准确性,X线钡餐造影在胃腔扩张、胃壁僵硬方面具有优势,可与螺旋CT互补,联合用于诊断浸润型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型胃癌 诊断 X线钡餐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缓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适
10
作者 黄季华 肖星婷 《健康向导》 2024年第4期27-28,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常引起盆腔的慢性疼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其组织学、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可分为浅表型、卵巢型及深部浸润型。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常引起盆腔的慢性疼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其组织学、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可分为浅表型、卵巢型及深部浸润型。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症状是疼痛,直接困扰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工作:除了医学治疗,日常护理对于该病患者的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医学治疗 育龄期女性 慢性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 特殊类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1
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3 位作者 秦新裕 孙益红 牛伟新 陈惠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 ,评价CT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浸润型胃癌患者接受了CT检查 ,经胃镜和 /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经动态增强或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结果  32例CT检出病变 31例 ,... 目的 观察和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 ,评价CT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浸润型胃癌患者接受了CT检查 ,经胃镜和 /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经动态增强或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结果  32例CT检出病变 31例 ,2 9例得到正确诊断。根据CT主要表现 ,浸润型胃癌分为 4型 :胃壁局限性增厚型 4例 ;弥漫性增厚型 5例 ;局限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 10例 ;弥漫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 12例。强化方式为 :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8/ 2 3)或明显强化 (9/ 2 3) ;门脉期渐进性显著强化 (2 5 / 31) ;平衡期病灶延迟显著强化 (17/ 2 3)。其他表现 ,腹水 8例 ,网膜侵犯和腹腔种植 11例。结论 使用服水低张 ,螺旋CT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CT在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型胃癌 CT表现 诊断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累及阴道后穹窿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附14例报告)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羽 冷金花 +1 位作者 郎景和 戴毅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88,292,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累及阴道后穹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 etriosis,DIE)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到200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侵犯阴道后穹窿DIE患... 目的:评价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累及阴道后穹窿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 etriosis,DIE)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到200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侵犯阴道后穹窿DIE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腹腔镜切除盆腔所有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及受累的部分阴道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通过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症状改善的主观感觉(改善显著、满意和无改善)。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0±5.7岁(26~45岁)。14例手术指征均为盆腔疼痛,包括痛经(13/14),性交痛(7/14),慢性盆腔痛(3/14),6例合并不育。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平均随诊22.0±8.4月(12~36月)。13例痛经患者中,除1例术后20天出现阴道出血,在外地医院行阴道填塞止血无效后行全子宫切除术,不计入痛经改善评价外,手术后痛经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6.2±3.1vs0.8±1.4)(P<0.001),4例痛经症状改善显著(33.3%),8例改善满意(66.7%)。7例性交痛患者中,5例症状改善显著,2例改善满意。慢性盆腔痛3例患者症状均改善显著。6例(42.9%)不孕患者中术后3例妊娠。13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切除侵及阴道后穹窿的DIE病灶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有效性的评价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阴道后穹窿 腹腔镜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单孔腹腔镜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立 徐臻 +3 位作者 任琛琛 李飞燕 靳冬冬 王武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单孔腹腔镜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单孔腹腔镜下DIE病灶切除术且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荧光显影情况、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单孔腹腔镜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单孔腹腔镜下DIE病灶切除术且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荧光显影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术中腹腔镜下DIE病灶均能被吲哚菁绿荧光显影,但部分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显影不佳。中位手术时间17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75.0 mL,中位荧光显影时间45.0 s,中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12.0 g/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4.0 d,中位术后排气时间1.0 d,中位术后12 h、24 h VAS评分分别为2.0分和1.0分。均无手术并发症,无输血,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用于单孔腹腔镜下DIE病灶切除术切除范围的确定有助于完整切除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 单孔腹腔镜手术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清海 纪建磊 +9 位作者 李红 贺平丽 宋丽霞 赵阳 王洪阳 黄涛 孙晓霞 曹延炜 董震 石冰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 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结果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T1期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微浸润型腺癌与原位腺癌的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华奇峰 郑建军 +1 位作者 胡碧波 舒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讨同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的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与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应对肺小结节的临床处置。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72例(均为周围型、直径〈2.5cm),术前... 目的探讨同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的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与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应对肺小结节的临床处置。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72例(均为周围型、直径〈2.5cm),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经多方位薄层重建,观察病灶的HRCT表现。结果72例患者中68例均为单发结节,4例为多发(两个)。其中纯磨玻璃结节47个,混杂磨玻璃样结节29个,病灶直径为0.6—2.4cm,平均(1.5±0.9)cm;量化分型中Ⅰ型0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16例,V型47例;混杂GGO边缘清晰24个,分叶4个,毛刺征2个;胸膜凹陷征3个;空气.细支气管扩张征1个;支气管狭窄、截断征0个,血管集束征1个。结论HRCT检查发现GGO影时,特别是纯GGO,大小在0.6~1.0cm之间,实性成份小于25%(量化分型较高),病灶边缘清晰,不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及毛刺征时,应考虑原位腺癌,可以随访复查,余均要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微浸润型肺腺癌),建议尽早择期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腺癌 浸润型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切除盆腔后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全子宫的方法改良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波 逯彩虹 +3 位作者 李萍 李秀娟 周爱玲 霍江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切除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全子宫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由同一手术医师进行的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改良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病例98例,其中,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切除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全子宫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由同一手术医师进行的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改良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病例98例,其中,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46例,改良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5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常规组手术时间(122.4±28.6)min,改良组为(102.2±38.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为(234.4±102.6)m L,改良组为(222.4±111.8)m 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规组中转开腹3例,改良组无1例中转开腹,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后的方法,提高了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扩大了腹腔镜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神经手术联合GnRH-a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刚 史欣 +1 位作者 王恒 韦君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手术联合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88例DI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保留神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GnRH-a...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手术联合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88例DI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保留神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GnRH-a,对照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复发率及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CA199、MMP-9、MMP-9/TIMP-1、白介素(IL)-4、IL-6、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IMP-1、γ干扰素(IFN-γ)、IL-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vs 90.24%,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vs.53.66%,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vs.21.62%,P<0.05),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4.44%vs.20.00%,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神经手术联合GnRH-a治疗DIE安全、有效,能够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和MMP-9/TIMP-1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保留神经手术 GNR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激光和传统电切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开杰 刘丽霞 +1 位作者 范晋海 贺大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78-483,共6页
目的分析和对比经尿道激光和传统电切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Googl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国外数据库相关英文文献,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 目的分析和对比经尿道激光和传统电切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Googl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国外数据库相关英文文献,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评价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尿道狭窄和肿瘤复发等指标。结果纳入相关文献10篇(经尿道激光手术61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6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尿道狭窄及肿瘤复发率上无差异,但激光手术组术后留置尿管(P=0.0001,95%CI:-1.58^-0.51)和住院时间(P=0.000 1,95%CI:-1.58^-0.51)显著缩短,术中膀胱穿孔(P=0.000 5,OR=0.14,95%CI:0.04~0.42)、闭孔神经反射(P<0.000 01,OR=0.04,95%CI:0.01~0.12)和术后膀胱刺激征(P<0.000 01,OR=0.14,95%CI:0.08~0.24)显著减少。结论经尿道激光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在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术后恢复速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电切,但两者在肿瘤预后和手术时间方面相似。然而,这一结论尚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 激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浸润型肾盂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姚伟根 孙东方 +2 位作者 杨汉卿 王鸿林 黄国来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髓交界期和实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髓交界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的患肾位于右侧6例。左侧3例;8例患肾形态无明显改变,另1例患肾隐约隆起;浸润型肾盂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肾盂壁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窦脂肪均消失。CT平扫病灶呈等高密度5例,等或稍低密度4例;有钙化或结石3例,出血2例,肾盂内均无明显肿块;CT值17.6~31.5Hu。平均24.6Hu。CT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呈相对较低密度,CT值29.4~55.2Hu。平均39.8Hu;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CT值38.2~73.2Hu,平均51.0Hu。结论浸润型肾盂癌从肾盂壁向肾实质浸润生长,患肾肾盂、肿瘤和肾实质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灶呈轻中度进行性持续强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浸润型肾盂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61例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蔡柏岑 彭超 +2 位作者 孙笑 杨秀丽 周应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55例(随访率90.2%),平均随...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55例(随访率90.2%),平均随访时间42.7个月(12~74个月)。术后痛经缓解率分别为1年53.1%、2年51.1%、3年66.7%,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非经期下腹痛、肛门或直肠痛和性交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有生育要求者13例妊娠(44.8%);其中8例合并不孕症者4例妊娠(50%)。结论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