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天气陆地河流面源污染对珠江河口叶绿素分布的影响——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靖雯 孟钊 +5 位作者 冯青郁 马伟伟 万修全 周巍 李佳俊 冯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1-1923,共13页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江流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食品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流域上游省份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下游省份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导致含农业化肥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幅度增加。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进...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珠江流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食品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流域上游省份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下游省份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导致含农业化肥的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幅度增加。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进入珠江河口,导致河口海域赤潮发生频率明显增高。此外,全球变暖加剧了南海和西太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大量的台风在珠江口附近登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营养盐在海水中再分布产生较大影响。现场及卫星观测表明,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水的垂直混合、流域的降水增加、河流淡水及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及风场变化。但是,尚未对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叶绿素分布进行过清晰阐释。研究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陆海气集成模拟系统,一方面通过控制实验来对模式敏感性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以台风“天鸽”过境珠江口为例,来对台风过境期间海表叶绿素时空变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陆地模式径流分辨率的提高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台风“天鸽”过境时,向岸的风抑制了珠江冲淡水排出,促进外海水涌入,提高海表盐度,降低叶绿素浓度。而台风所致的陆地降水在过境后四天(8月27日)通过径流输出至河口,此次剧烈的增水向珠江口输入大量的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持续生长,使叶绿素浓度在台风过境两周(9月1日)后仍在增加。研究所构建的集成模拟系统可适于其它受河口面源污染影响的海湾及近海系统。为未来实现赤潮、缺氧等生态灾害预报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陆海气集成模式 台风“天鸽” 海表叶绿素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台风对海表温度及水色环境影响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付东洋 丁又专 +1 位作者 雷惠 潘德炉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2期64-70,共7页
利用SeaWiFS及NOAA卫星资料,基于均值合成算法,分析了“百合”台风对海表温度(SST)、海表叶绿素a浓度及海水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海域(22°~30°N、121°~131°E)的平均SST从台风前的25.48℃下降... 利用SeaWiFS及NOAA卫星资料,基于均值合成算法,分析了“百合”台风对海表温度(SST)、海表叶绿素a浓度及海水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海域(22°~30°N、121°~131°E)的平均SST从台风前的25.48℃下降到22.45℃,平均下降幅度为12.95%。在台风盘旋的中心区域(26°~28°N、123°~127°E),SST平均下降了5.40℃,下降幅度达21.20%,SST下降最大的是9月14日,整个研究海域平均SST仅为13.48℃。整个研究海域海表叶绿素“浓度在台风期间有较大的增加,从台风前的0.425mg/m^3(平均值)上升到0.537mg/m^3,平均增长26.35%。除浙江近海外,台风核心区域海表叶绿素a浓度增幅最大,达1.695倍,表明台风风力越强,台风停留时间越长,对海表叶绿素a浓度增加的贡献就越大。这一增加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初级生产力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在“百合”台风期间,海水透明度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台风前的16.84m(平均值)下降至台风后的12.67m,平均降幅为24.76%,降幅最大的是24°~26°N、125°~127°E区块,平均下降了7.96m,降幅高达47.6%;总体上台风核心区域南部的海水透明度降幅大于区域北部,台风核心区域东南部的海表叶绿素a浓度增幅大于区域东北部。同时,对整个研究海域分割成2°×2°大小的区块,以每个区块的海表叶绿素“浓度、SST和海水透明度的均值代表该区块的值,对台风前、后海表叶绿素a浓度、SST和海水透明度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海表叶绿素“浓度的变化与SST和海水透明度均呈负相关性,且台风期间海表叶绿素a浓度增加的百分比与相应区块海水透明度下降的百分比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台风 NOAA SEAWIFS 海表温度 海表叶绿素a浓度 海水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自然源气溶胶沉降引起的海洋初级生产响应
3
作者 刘畅 毛志华 +1 位作者 陈焕焕 王云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4,共12页
大气沉降是陆源物质向海洋输入营养盐的重要方式,沙尘、野火和火山喷发均能够产生气溶胶,这些典型的自然源气溶胶在风场的作用下,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输运,期间由于沉降作用进入海洋,为上层海洋提供限制性营养盐促进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提升... 大气沉降是陆源物质向海洋输入营养盐的重要方式,沙尘、野火和火山喷发均能够产生气溶胶,这些典型的自然源气溶胶在风场的作用下,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输运,期间由于沉降作用进入海洋,为上层海洋提供限制性营养盐促进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提升海洋的初级生产力,促进碳循环过程。以海表叶绿素浓度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海表叶绿素浓度的响应,探究沙尘、野火和火山这三种典型自然源气溶胶的传输路径及其沉降对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初级生产对气溶胶沉降的响应不仅与气溶胶排放类型有关,也与温度、动力过程、光合有效辐射等海域初级生产影响因素有关,体现了海洋初级生产对自然源气溶胶的敏感性,自然源气溶胶沉降所驱动的海洋初级生产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源气溶胶 传输与沉降 营养盐 海表叶绿素浓度 海洋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two typhoons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5
4
作者 付东洋 栾虹 +5 位作者 潘德炉 张莹 王立安 刘大召 丁又专 李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71-884,共14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 fects of two typhoons(Nari and Wipha) 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chlorophyll- a(Chl- a) concentration. Typhoons Nari and Wipha passed through the Yellow Sea on September 13, 20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 fects of two typhoons(Nari and Wipha) 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chlorophyll- a(Chl- a) concentration. Typhoons Nari and Wipha passed through the Yellow Sea on September 13, 2007 and the East China Sea(ECS) on September 16, 2007, respectively. The SST and Chl- a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qua/Terra MODIS and NOAA18, respectively,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study area were observed in situ from Argo. The average SST within the study area dropped from 26.33°C on September 10 to a minimum of 22.79°C on September 16. Without the usual phenomenon of ‘right bias', the most striking response of SST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typhoons' tracks, near to coastal waters. Strong cooling of the upper layers of the water column was probably due to increased vertical mixing, discharge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heavy rainfall. During the typhoons, average Chl-a increased by 11.54% within the study area and by 21.69% in the off shore area near to the southeast ECS. From September 1 to 13, average Chl-a was only 0.10 mg/m^3 in the of fshore waters but it reached a peak of >0.17 mg/m^3 on September 18. This large increase in Chl-a concentration in of fshore waters might have been triggered by strong vertical mixing, upwelling induced by strong typhoons, and sedimentation and nutrient infl ux following heavy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chlorophyll-α concentr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