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残留盆地勘探风险分析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政语 姚根顺 +3 位作者 黄羚 董雍 王鹏万 俞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6,23,共9页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与油气显示分布受古隆起控制,油气成藏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期生油、印支期裂解成气、燕山—喜马拉雅期调整与改造3期以上事件。现今保存的海相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南方海相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技术尚不成熟、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局限等方面的风险,其中常规油气勘探风险相对较高,海陆叠合盆地勘探风险相对较低,非常规页岩气勘探风险最低,并由此对南方海相进行了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风险分析 选区评价 海相残留盆地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旭辉 朱建辉 金晓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5-870,共6页
从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出发,应用"原型控源、叠加控藏"的研究思路,分析了古中国陆、古亚洲陆和新亚洲陆3个地史阶段中陆缘与陆内盆地的形成演化,探索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技术。研究认为中国古生代海相... 从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出发,应用"原型控源、叠加控藏"的研究思路,分析了古中国陆、古亚洲陆和新亚洲陆3个地史阶段中陆缘与陆内盆地的形成演化,探索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技术。研究认为中国古生代海相盆地在纵向上主要发育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和二叠系3套烃源岩。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于被动大陆边缘靠陆一侧,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分布于台内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分布于陆内裂陷-坳陷盆地,被动边缘坳陷是烃源岩最有利发育区。烃源岩主要包括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两类。通过原型盆地约束下的地质作用-油气响应确定性数学模拟方法进行网络整合,提供油气资源评估和位置预测,从而评价了古生代海相盆地原型的发育和后期叠加改造演化的过程及其油气意义。该方法在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潜力的评价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改造 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技术 原型盆地 海相残留盆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荔青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3-489,共7页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这些盆地具有以下特征:a)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b)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3类有效生储盖组合;c)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d)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e)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f)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g)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成藏系统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荔青 杨盛良 张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3期31-38,共8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区及滇黔桂地区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 对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区及滇黔桂地区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具有以下特征: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三类有效生储盖组合;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成藏系统 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一个新领域——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光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第3期151-152,共2页
1951年我正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去陕北作地球物理实习.当时只感到既浪漫又惬意,谁想到这次陕北行竟成为我一生的转折,使我和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 中国 石油天然气 前新生代 海相残留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主要特征
6
作者 博科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67-67,共1页
我国海相残留盆地烃源岩类型主要为:(1)盆地相、陆棚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2)海陆交互相含煤系地层。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主要特征可概括如下三个方面。(1)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海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受构造演化旋回控... 我国海相残留盆地烃源岩类型主要为:(1)盆地相、陆棚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2)海陆交互相含煤系地层。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主要特征可概括如下三个方面。(1)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海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受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了三类有效生储盖组合;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的晚期生烃中心;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的油气运移指向区;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成藏系统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志强 刘丽华 +2 位作者 肖国林 杨金玉 田振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45-2954,共10页
针对南黄海新一轮海相残留盆地调查的需求,采用了地震、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新技术.本文介绍了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坚持多方法联合应用,多技术攻关是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调查的主要途径等启示.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残留盆地 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进展 启示
原文传递
用MT资料解释苏北地区海相残留地层展布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安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 (MT) ,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 ,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 ,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 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了以中、古生界为主要对象的大地电磁测深勘探 (MT) ,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以二维剖面解释为依据 ,探讨了苏北盆地建湖隆起及以北地区的现今构造区划和海相残留地层展布。资料表明 ,海相中、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残存在该区的东部 ,西部仅残存下古生界地层 ,印支 -燕山中期发育于阜宁凹陷南界的NE向逆冲断层和一系列NW向正断层控制了海相地层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技术 海相残留盆地 海相油气勘探 MT测网密度 点距 线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训华 郭兴伟 +3 位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张晓华 朱晓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海相残留盆地 钻前预测 油气发现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外围盆地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守伟 贺君玲 +3 位作者 李本才 刘华 龚华立 杨金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对吉林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了外围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外围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海相沉积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多类型的叠合盆地。综合分析外围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揭示吉林外围盆地存在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 通过对吉林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了外围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外围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海相沉积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多类型的叠合盆地。综合分析外围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揭示吉林外围盆地存在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中、新生代陆相两大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进一步明确吉林外围盆地的勘探方向,坚持海相和陆相勘探并举,古生代与中、新生代兼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外围盆地 构造演化 古生代 海相残留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前景探讨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志强 张训华 +2 位作者 赵维娜 祁江豪 蔡来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8,共13页
南黄海海域的中、古生代海相油气前景广阔,是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基地。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原型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物理勘探精度低,造成对地层与构造认识不清,油气分布规律不明。针对勘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 南黄海海域的中、古生代海相油气前景广阔,是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基地。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原型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物理勘探精度低,造成对地层与构造认识不清,油气分布规律不明。针对勘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的主要对策是:重点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研究与攻关试验工作,提高方法技术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在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开展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有效烃源岩、储层、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工作,对区域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且地层、岩性等特征存在争议的局部构造实施科学钻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残留盆地 生烃潜力 成藏机理 勘探难题 勘探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地震试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与成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志强 高江涛 +9 位作者 陈茂根 刘怀山 于常青 张训华 肖国林 张异彪 孙和清 童思友 何维聪 闫桂京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7期51-59,共9页
基于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开展了针对性的沉放深度与枪阵组合的地震采集参数海上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子波特征、频带、能量、信噪比和F—K频谱的分析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成像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基于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开展了针对性的沉放深度与枪阵组合的地震采集参数海上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子波特征、频带、能量、信噪比和F—K频谱的分析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成像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试验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地震资料批量采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残留盆地 地震勘探 参数试验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情结——中国海相地层找油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光鼎 《科学中国人》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19世纪中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掀起了石油开采热,由此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资源勘探、开采热潮。近几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原油产量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但后备油气资源不足甚为突出。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海相残留盆地”理论,为石油... 19世纪中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掀起了石油开采热,由此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资源勘探、开采热潮。近几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原油产量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但后备油气资源不足甚为突出。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海相残留盆地”理论,为石油勘探开拓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石油勘探 海相残留盆地 海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思考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光鼎 郝天珧 祝靓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559-563,共5页
回顾过去渤海勘探实践的经验 ,对于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0年来渤海地区发现大量新老第三纪陆相石油资源 ,成为中国的重要产油区 ,也积累了丰富的勘探经验 .深化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的探查 ,首先应考虑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 ... 回顾过去渤海勘探实践的经验 ,对于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0年来渤海地区发现大量新老第三纪陆相石油资源 ,成为中国的重要产油区 ,也积累了丰富的勘探经验 .深化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的探查 ,首先应考虑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 .但其勘探是高难度的 ,前景是诱人的 .应该认真贯彻下列认识原则 :(1 )区域指导局部 ;(2 )深部制约浅层 ;(3)在地震处理解释创新的同时 ,大力发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二次创业 前新生代 海相残留盆地 渤海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勘探部署及试验成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3 位作者 张训华 刘怀山 林年添 闫桂京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0期62-70,共9页
构造特征研究是地震测线部署的基础,在对海相残留盆地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选择中部隆起有效反射齐全、品质好的区域,进行了测线方向海上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资料的统一处理与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确定了地震勘探部署方案。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残留盆地 构造特征 地震勘探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2
16
作者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作了重点的介绍.强调了这些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作者指明了在前第三纪海相残留盆地中勘探这些资源,会带来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海的地球物理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光鼎 祝靓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海纵跨42个纬度,与 8 个相邻和相向的国家存在着划界问题。划界谈判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权益,而其中更关键的则是资源,特别是海底油气资源。中国海的油气资源丰富,过去 40 多年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已发现一系列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现在... 中国海纵跨42个纬度,与 8 个相邻和相向的国家存在着划界问题。划界谈判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权益,而其中更关键的则是资源,特别是海底油气资源。中国海的油气资源丰富,过去 40 多年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已发现一系列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现在更进一步认识到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存在,尤其是近年世界油气勘探往深水盆地发展的趋势,都已经向地球物理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与工程必然向地球物理提出更多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保卫中国海还必须大力发展军事地球物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中国海 新生代 海相残留盆地 海底 油气勘探 深水盆地 要求 迅速发展 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光鼎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1期1-3,共3页
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来看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还有巨大的油气潜力 ,尽管其勘探的难度是世界级的 ,但是 ,只要我们切实地依靠科学技术 ,进行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 ,迎着困难上 ,在实践中克服困难 ,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天然气 。
关键词 中国 油气资源 二次创业 新生代 海相残留盆地 大地构造格架 反射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油气勘查项目成果专辑出版
19
作者 孙萍 吴志强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9期70-70,共1页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南黄海油气勘查项目第1批成果论文在《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第7期(专辑)出版。本期"专辑"总结介绍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近年来在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南黄海油气勘查项目第1批成果论文在《海洋地质前沿》2014年第7期(专辑)出版。本期"专辑"总结介绍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近年来在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成果。"专辑"分"基础研究、资源地质和技术方法"栏目,分别刊载了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认识"的研究论文,探讨了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查 南黄海 专辑 出版 地质研究所 海洋地质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资源的第二次创业
20
作者 刘光鼎 《科学》 2001年第6期39-41,共3页
油气资源具有战略意义,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但油气资源问题却越来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陆相沉积盆地 海相残留盆地 构造演化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