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和变温培养优化海洋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作国 郑刚 +3 位作者 蔡勇 薛栋升 杨志坚 姚善泾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3-480,共8页
选用响应面法和变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一种海洋黑曲霉生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碳源、氮源、温度、表面活性剂、接种量、装液量以及初始pH;随后选择Plackett-Burman(PB)设计挑选出影响滤纸酶... 选用响应面法和变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一种海洋黑曲霉生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碳源、氮源、温度、表面活性剂、接种量、装液量以及初始pH;随后选择Plackett-Burman(PB)设计挑选出影响滤纸酶活(FPA)的主要成分:麸皮和吐温-80(Tween-80);再通过爬坡实验,使麸皮和吐温-80浓度接近最大酶活区域;接着选择响应面分析快速有效地求得该菌株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最后进行了变温培养实验确定适宜的稳定期培养温度。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为:麸皮5.53%(w),玉米浆0.5%(w),磷酸二氢钾0.2%(w),Tween-80 0.197%(w),初始pH 5.0,接种量8%(mol),装液量40 m L,180 r/min,37℃培养2 d后继续28℃培养2 d。优化后的滤纸酶活为0.566 U/m L,与未优化时的酶活(0.283 U/m L)相比增加了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黑曲霉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优化 变温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海洋黑曲霉耐盐内切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红兵 王荣柱 +1 位作者 陆涛 姚善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0-416,共7页
采用实验室从海底淤泥中筛选得到的海洋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粗酶液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的内切纤维素酶,酶的比活力由37.72 U·mg^(-1)提高到557.27 U·mg... 采用实验室从海底淤泥中筛选得到的海洋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粗酶液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的内切纤维素酶,酶的比活力由37.72 U·mg^(-1)提高到557.27 U·mg^(-1)。SDS-PAGE显示该内切纤维素酶的分子量约为34 kDa。考察了该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4.5,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金属离子对该内切纤维素酶的酶活影响较大,Cu^(2+)、Fe^(2+)对内切纤维素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Mn^(2+)、Ni^(2+)、Zn^(2+)对酶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NaCl浓度为40 g·L^(-1)时具有最佳酶活,在20~60 g·L^(-1)的高NaCl浓度环境下的酶活均高于不含NaCl环境下的酶活,在200 g·L^(-1) NaCl高盐浓度下,该酶尚能保持初始酶活的89%,是典型的耐盐型酶。对该酶的酶促进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其在pH4.5、60℃条件下米氏常数Km为11.7 mg·mL^(-1),Vmax为943.4 U·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切纤维素酶 分离纯化 耐盐 海洋黑曲霉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