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被引量:
6
1
作者
祁亮
刘亮清
+2 位作者
邱爱华
赵同宾
童宗鹏
《船舶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大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发展方向,对我国...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大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发展方向,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选配、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动力系统
电力推进
柴电混合
低噪声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燕平
吴寅生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开发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装置,分析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打开和关闭时封盖的受力以及侧推螺旋桨工作时侧推筒体封盖的受力,提出了两种工况下的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方法,为侧推筒体封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驱动功率计算方...
开发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装置,分析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打开和关闭时封盖的受力以及侧推螺旋桨工作时侧推筒体封盖的受力,提出了两种工况下的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方法,为侧推筒体封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驱动功率计算方法,为封盖强度计算提供了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侧推装置
筒体封盖
载荷
原文传递
“东方红2”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管理与运行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心顺
陈永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1-74,共4页
海洋科学是以调查为基础开展的科学,获取有效、高质量的海洋探测数据是认知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科学考察船是获取海洋探测数据的重要基础平台,其管理与运行水平,决定了其运行效率。先进的船舶性能是基本的先决条件;...
海洋科学是以调查为基础开展的科学,获取有效、高质量的海洋探测数据是认知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科学考察船是获取海洋探测数据的重要基础平台,其管理与运行水平,决定了其运行效率。先进的船舶性能是基本的先决条件;完善的科考设备是获取精准海洋科考资料的关键技术支撑;规范的船舶管理是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技术队伍是获取科学、准确调查资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管理与运行
海洋
科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考虑
被引量:
3
4
作者
何崇德
《上海造船》
2003年第1期33-40,2-3,共8页
“大洋一号”船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研究开发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该船于2 0 0 2年进行了高起点的增改装工程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增设动力定位系统。
关键词
“大洋一号”
海洋科学考察
船
船舶设计
动力定位系统
增改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轴密封系统试验研究
5
作者
胡燕平
吴文波
《机械工程师》
2013年第9期6-8,共3页
设计了密封试验装置,对准80×116×15规格的无骨架密封圈在其正面和反面受水压的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轴的偏心量、更换轴套和箍紧弹簧,进行了密封圈的密封试验,确定了各个因素对密封的综合影响,从而得到了密封安全区域,为海洋...
设计了密封试验装置,对准80×116×15规格的无骨架密封圈在其正面和反面受水压的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轴的偏心量、更换轴套和箍紧弹簧,进行了密封圈的密封试验,确定了各个因素对密封的综合影响,从而得到了密封安全区域,为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轴密封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台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科学考察船电力推进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博
《船电技术》
2019年第A01期16-23,共8页
本文针对某型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从电站分系统、推进分系统、能量管理和监控分系统、动力定位分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论证与分析各分系统在电力推进船舶中的设计以及应用特点,体现了电力推进系统在海洋科学考察船中...
本文针对某型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从电站分系统、推进分系统、能量管理和监控分系统、动力定位分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论证与分析各分系统在电力推进船舶中的设计以及应用特点,体现了电力推进系统在海洋科学考察船中的先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电力推进系统
吊舱推进
功率管理
主推进控制
动力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水线面海洋科学考察监测船
7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3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小水线面
海洋科学考察
监测船
设计
技术规格
科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科学考察船智能化体系的规划分析方法
8
作者
时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第16期13-13,15,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海洋科学考察船智能化建设可以解决以往船舶系统功能方面的不足,应用计算机技术满足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考察需求和自动化考察需要。论文主要针对科考船智能化体系的规划分析方法进行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海洋科学考察船智能化建设可以解决以往船舶系统功能方面的不足,应用计算机技术满足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考察需求和自动化考察需要。论文主要针对科考船智能化体系的规划分析方法进行探究,指出智能化应用开发与持续演进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智能化体系
规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建立初期海洋科学考察船档案资源建设策略浅析
9
作者
沈东芳
《兰台世界》
2023年第S01期215-216,共2页
海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线的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活动,海洋科学考察船是海洋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我国走向海洋强国必不可少的“行动双腿”,是海洋事业赖以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载体。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对大洋的探测、调查和研究几乎是...
海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线的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活动,海洋科学考察船是海洋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我国走向海洋强国必不可少的“行动双腿”,是海洋事业赖以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载体。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对大洋的探测、调查和研究几乎是一张白纸,为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原国家海洋局组建了一批舷号为“向阳红”系列的海洋科学考察船,担起了海洋科考的重任。这些船舶满载着海洋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大洋上劈波斩浪,筑写了一段共和国海洋事业的光辉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海洋
事业
档案资源建设
工程技术人员
科学
研究活动
国家
海洋
局
新中国建立初期
舷号
原文传递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
被引量:
5
10
作者
徐超
李莎
+2 位作者
陈荣裕
何云开
陈绍勇
《海洋信息》
2016年第1期19-28,共10页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09-2012年不同季节共执行4个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综合考察航次,取得大量宝贵的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化学、地质等大范围、大尺度、多要素的现场观测数据,样品分析数据及其信息产品。按...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09-2012年不同季节共执行4个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综合考察航次,取得大量宝贵的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化学、地质等大范围、大尺度、多要素的现场观测数据,样品分析数据及其信息产品。按照"共建共享"的数据工作方针系统地、规范化地整编了全部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可视化数据管理(VDB)、云端协同工作套件(Duckling)、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等3个网络平台及技术方法,建成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实现了典型断面考察数据的在线共享应用。文章介绍了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航次工作,重点描述了数据工作机制及整编成果,共享系统架构及其功能等,以期通过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的多样化数据资源整编工作实践、管理模式探索和共享服务,推动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
断面
科学考察
数据整编
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
4
11
作者
吴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2-25,共4页
通过对已成功交付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自主开发的船型介绍,结合试验验证总结科考船的设计亮点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
科学
”号
海洋科学考察
科考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与标准计量
12
作者
王英
冯旭文
+1 位作者
赵维三
韩喜球
《东海海洋》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通过2003年参加德国"太阳号"远洋科学考察活动,了解了"太阳号"科考船科学的综合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了标准和计量在德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标准和计量
综合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科考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研究
被引量:
3
13
作者
赵振华
杨宇超
+3 位作者
童代俊
陆伶俐
卫涛
丁筠
《船舶》
2017年第A01期82-91,共10页
为响应我国设计与建造新一轮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未来规划,通过细分特种设备类型、功能及其布置区域,分类研究与挖掘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安装控制要点,并最终较为系统地形成了各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控制要素。通过加强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
为响应我国设计与建造新一轮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未来规划,通过细分特种设备类型、功能及其布置区域,分类研究与挖掘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安装控制要点,并最终较为系统地形成了各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控制要素。通过加强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的长期积累,为我国后续新造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海洋调查研究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特种设备
装船要素
安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固定调查断面概述
14
作者
冷疏影
张宇
+2 位作者
张亮
石洪华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598,共8页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置及其观测方案变化较大,缺乏相对固定的调查断面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加强海洋过程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自202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规划设置了34条固定调查断面,其中10余条固定断面调查要求已在随后的年度申请指南中发布。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提出的固定调查断面遵循了“突出重点、承前启后;科学引领、绩效为本;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设置原则。其中,近海固定断面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干扰、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为重点,聚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维持、陆海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深远海固定断面则以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关联紧密、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强烈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为重点,聚焦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海洋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规划设置的34条固定断面的海域分布及其设置的科学思路,其中,我国近海26条(渤黄海5条、长江口3条、东海4条、台湾海峡5条、珠江口1条、北部湾4条、南海4条)、深远海8条(西太平洋6条、东印度洋2条)。应用实践表明,固定断面海上科考既着眼于长期海洋过程与变化规律研究的数据积累,又能兼顾普惠型航次的搭载项目需求,值得继续推动和优化完善。为加强我国海洋基础研究定位观测能力建设,文章还提出应尽快建立固定断面调查技术规范,加强固定断面航次成果的综合集成和应用,有效实施部门之间观测数据共享,以及推动构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国际大科学计划为载体、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共享航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科学
共享航次计划
固定调查断面
海洋科学考察
中国近海
深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东方红系列科考船沿革浅析海洋科考船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李岩
黄磊
《船舶》
2017年第A01期24-27,共4页
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发展趋势正追随后信息社会的步伐,以合作代替竞争,追求普遍和谐,使得学术思维和创造性技术革新成为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第一需要。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发展趋势
后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积极发挥理事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工作
16
《学会》
1998年第2期13-14,共2页
积极发挥理事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工作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学普及工作是我会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海洋知识、推广海洋技术、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是我会科普工作的宗旨。过去的几年,我会注重发挥理事在普及海洋知识中的...
积极发挥理事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工作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学普及工作是我会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海洋知识、推广海洋技术、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是我会科普工作的宗旨。过去的几年,我会注重发挥理事在普及海洋知识中的作用。在各位理事和科普委员们的共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资源
积极发挥
多种形式
技术培训班
爱国主义教育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海洋
意识
科学
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
海洋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雁鸣
《珠江水运》
2018年第9期61-61,共1页
随着海洋科技发展,精细化和定点化作业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为此而研发的先进调查设备不断投入使用,需要具有动力定位的调查船来提供应用平台。本文从动力定位原理、非DP科学调查船的工作现状和局限性、DP在科学调查船上的实际应用等方面...
随着海洋科技发展,精细化和定点化作业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为此而研发的先进调查设备不断投入使用,需要具有动力定位的调查船来提供应用平台。本文从动力定位原理、非DP科学调查船的工作现状和局限性、DP在科学调查船上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分析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海洋科学考察
调查船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氦氮氧混合气湿度计算及实验研究
18
作者
尚德敏
严家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在海洋科学考察与海洋资源开发的潜水作业中,通常都采用以氦气为主要成分的氦氮氧混合气(以下简称氦混合气)做深潜的呼吸气.氦的热力学性质与空气的有很大差别.氦气的导热系数为空气的五倍多,因此潜水员对氦混合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在海洋科学考察与海洋资源开发的潜水作业中,通常都采用以氦气为主要成分的氦氮氧混合气(以下简称氦混合气)做深潜的呼吸气.氦的热力学性质与空气的有很大差别.氦气的导热系数为空气的五倍多,因此潜水员对氦混合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极为敏感;氦气的质量比热约为空气的六倍,适用于空气的湿度计算式及干湿球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对照表不能用于氦混合气.显然,精确测定并计算氦混合气的湿度,对推动潜水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海洋
资源开发
潜水作业
氦氮氧混合气
湿度计算
导热系数
呼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的认识与实践
19
作者
刘光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5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的认识与实践刘光昌在当前全国各行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强调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培养方法。横向课题有如下...
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的认识与实践刘光昌在当前全国各行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强调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培养方法。横向课题有如下特点:①争取横向课题必须走出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硕士生
横向科研
认识与实践
研究生
横向课题
培养工作
横向科研课题
材料试验机
教学活动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查船、调查方法及仪器设备
20
作者
刁传芳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4-10,11,共8页
“东方红”船是1965年12月28日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该船设有可供94位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或教学实习用的实验室和住房。按全船139人计,自持力为35天,续航力为7000海里。可进行海洋水文、物理...
“东方红”船是1965年12月28日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该船设有可供94位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或教学实习用的实验室和住房。按全船139人计,自持力为35天,续航力为7000海里。可进行海洋水文、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包括高空气象)、地质地貌、重磁和深海沉积物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海洋
考察
调查方法
仪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被引量:
6
1
作者
祁亮
刘亮清
邱爱华
赵同宾
童宗鹏
机构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
出处
《船舶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文摘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大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发展方向,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选配、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动力系统
电力推进
柴电混合
低噪声
发展趋势
Keywords
ocean research ship
power plant system
electric propulsion
diese#electric propulsion
low noise
development trend
分类号
U664.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燕平
吴寅生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文摘
开发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装置,分析了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打开和关闭时封盖的受力以及侧推螺旋桨工作时侧推筒体封盖的受力,提出了两种工况下的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方法,为侧推筒体封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驱动功率计算方法,为封盖强度计算提供了计算依据。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侧推装置
筒体封盖
载荷
Keywords
marine research ship
thruster
tunnel valves
load
分类号
U664.3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方红2”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管理与运行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心顺
陈永兴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船舶中心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1-74,共4页
文摘
海洋科学是以调查为基础开展的科学,获取有效、高质量的海洋探测数据是认知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科学考察船是获取海洋探测数据的重要基础平台,其管理与运行水平,决定了其运行效率。先进的船舶性能是基本的先决条件;完善的科考设备是获取精准海洋科考资料的关键技术支撑;规范的船舶管理是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技术队伍是获取科学、准确调查资料的关键。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管理与运行
海洋
科考
Keywords
marine research ship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rine research
分类号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U676.4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考虑
被引量:
3
4
作者
何崇德
机构
[
出处
《上海造船》
2003年第1期33-40,2-3,共8页
文摘
“大洋一号”船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研究开发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该船于2 0 0 2年进行了高起点的增改装工程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增设动力定位系统。
关键词
“大洋一号”
海洋科学考察
船
船舶设计
动力定位系统
增改装工程
分类号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轴密封系统试验研究
5
作者
胡燕平
吴文波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机械工程师》
2013年第9期6-8,共3页
文摘
设计了密封试验装置,对准80×116×15规格的无骨架密封圈在其正面和反面受水压的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轴的偏心量、更换轴套和箍紧弹簧,进行了密封圈的密封试验,确定了各个因素对密封的综合影响,从而得到了密封安全区域,为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轴密封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试验台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密封
Keywords
test-bed
marine research ship
sealing
分类号
U664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科学考察船电力推进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博
机构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出处
《船电技术》
2019年第A01期16-23,共8页
文摘
本文针对某型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从电站分系统、推进分系统、能量管理和监控分系统、动力定位分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论证与分析各分系统在电力推进船舶中的设计以及应用特点,体现了电力推进系统在海洋科学考察船中的先进性能。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电力推进系统
吊舱推进
功率管理
主推进控制
动力定位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vessel
electrical propulsion system
pod propulsion
power management
main propulsion control
DP
分类号
TM71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水线面海洋科学考察监测船
7
出处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3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小水线面
海洋科学考察
监测船
设计
技术规格
科研设备
分类号
U674.8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科学考察船智能化体系的规划分析方法
8
作者
时勇
机构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第16期13-13,15,共2页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海洋科学考察船智能化建设可以解决以往船舶系统功能方面的不足,应用计算机技术满足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考察需求和自动化考察需要。论文主要针对科考船智能化体系的规划分析方法进行探究,指出智能化应用开发与持续演进方面的前景。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智能化体系
规划分析
Keywords
marin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ship
intelligent system
planning and analysis
分类号
U671.99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建立初期海洋科学考察船档案资源建设策略浅析
9
作者
沈东芳
机构
国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
出处
《兰台世界》
2023年第S01期215-216,共2页
基金
档案科研项目“海洋文化视角下的新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档案资源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YDK-249-2020)
文摘
海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线的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活动,海洋科学考察船是海洋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我国走向海洋强国必不可少的“行动双腿”,是海洋事业赖以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载体。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对大洋的探测、调查和研究几乎是一张白纸,为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原国家海洋局组建了一批舷号为“向阳红”系列的海洋科学考察船,担起了海洋科考的重任。这些船舶满载着海洋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大洋上劈波斩浪,筑写了一段共和国海洋事业的光辉历史。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海洋
事业
档案资源建设
工程技术人员
科学
研究活动
国家
海洋
局
新中国建立初期
舷号
分类号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G273.5 [文化科学—档案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
被引量:
5
10
作者
徐超
李莎
陈荣裕
何云开
陈绍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海洋信息》
2016年第1期19-28,共10页
基金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8FY110100)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科技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重点数据库项目(XXH12504-2-03)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2005DKA32300)-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文摘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09-2012年不同季节共执行4个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综合考察航次,取得大量宝贵的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化学、地质等大范围、大尺度、多要素的现场观测数据,样品分析数据及其信息产品。按照"共建共享"的数据工作方针系统地、规范化地整编了全部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可视化数据管理(VDB)、云端协同工作套件(Duckling)、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KE)等3个网络平台及技术方法,建成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实现了典型断面考察数据的在线共享应用。文章介绍了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航次工作,重点描述了数据工作机制及整编成果,共享系统架构及其功能等,以期通过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的多样化数据资源整编工作实践、管理模式探索和共享服务,推动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能力。
关键词
南海
海洋
断面
科学考察
数据整编
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分类号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
4
11
作者
吴刚
机构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2-25,共4页
文摘
通过对已成功交付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自主开发的船型介绍,结合试验验证总结科考船的设计亮点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
科学
”号
海洋科学考察
科考船
Keywords
KeXue
oceanographic research
research vessel
分类号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与标准计量
12
作者
王英
冯旭文
赵维三
韩喜球
机构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出处
《东海海洋》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基金
深海资源勘查技术资助项目 (DY1 0 5-0 3 -0 1 )
文摘
通过2003年参加德国"太阳号"远洋科学考察活动,了解了"太阳号"科考船科学的综合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了标准和计量在德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标准和计量
综合质量管理
Keywords
oceanographic survey
standards and metrology
integr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分类号
P71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科考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研究
被引量:
3
13
作者
赵振华
杨宇超
童代俊
陆伶俐
卫涛
丁筠
机构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船舶》
2017年第A01期82-91,共10页
文摘
为响应我国设计与建造新一轮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未来规划,通过细分特种设备类型、功能及其布置区域,分类研究与挖掘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安装控制要点,并最终较为系统地形成了各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控制要素。通过加强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的长期积累,为我国后续新造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海洋调查研究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特种设备
装船要素
安装控制
Keywords
marine research vessel
special equipment
key element of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control
分类号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U674.94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固定调查断面概述
14
作者
冷疏影
张宇
张亮
石洪华
庄志猛
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崂山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598,共8页
文摘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置及其观测方案变化较大,缺乏相对固定的调查断面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加强海洋过程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自202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规划设置了34条固定调查断面,其中10余条固定断面调查要求已在随后的年度申请指南中发布。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提出的固定调查断面遵循了“突出重点、承前启后;科学引领、绩效为本;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设置原则。其中,近海固定断面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干扰、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为重点,聚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维持、陆海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深远海固定断面则以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关联紧密、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强烈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为重点,聚焦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海洋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规划设置的34条固定断面的海域分布及其设置的科学思路,其中,我国近海26条(渤黄海5条、长江口3条、东海4条、台湾海峡5条、珠江口1条、北部湾4条、南海4条)、深远海8条(西太平洋6条、东印度洋2条)。应用实践表明,固定断面海上科考既着眼于长期海洋过程与变化规律研究的数据积累,又能兼顾普惠型航次的搭载项目需求,值得继续推动和优化完善。为加强我国海洋基础研究定位观测能力建设,文章还提出应尽快建立固定断面调查技术规范,加强固定断面航次成果的综合集成和应用,有效实施部门之间观测数据共享,以及推动构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国际大科学计划为载体、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共享航次。
关键词
海洋
科学
共享航次计划
固定调查断面
海洋科学考察
中国近海
深远海
Keywords
oceanography
NSFC Shiptime Sharing Project
repeated observation section
ocean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fshore waters
open sea waters
分类号
P7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东方红系列科考船沿革浅析海洋科考船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李岩
黄磊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船舶中心
出处
《船舶》
2017年第A01期24-27,共4页
文摘
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发展趋势正追随后信息社会的步伐,以合作代替竞争,追求普遍和谐,使得学术思维和创造性技术革新成为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第一需要。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发展趋势
后信息社会
Keywords
marine research vessel
developmenttrend
post information society
分类号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积极发挥理事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工作
16
机构
国海洋学会
出处
《学会》
1998年第2期13-14,共2页
文摘
积极发挥理事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工作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学普及工作是我会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海洋知识、推广海洋技术、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是我会科普工作的宗旨。过去的几年,我会注重发挥理事在普及海洋知识中的作用。在各位理事和科普委员们的共同...
关键词
海洋
资源
积极发挥
多种形式
技术培训班
爱国主义教育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海洋
意识
科学
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
海洋
世界
分类号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雁鸣
机构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珠江水运》
2018年第9期61-61,共1页
文摘
随着海洋科技发展,精细化和定点化作业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为此而研发的先进调查设备不断投入使用,需要具有动力定位的调查船来提供应用平台。本文从动力定位原理、非DP科学调查船的工作现状和局限性、DP在科学调查船上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分析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动力定位
海洋科学考察
调查船
海洋
分类号
U664.82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U674.8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氦氮氧混合气湿度计算及实验研究
18
作者
尚德敏
严家騄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基金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在海洋科学考察与海洋资源开发的潜水作业中,通常都采用以氦气为主要成分的氦氮氧混合气(以下简称氦混合气)做深潜的呼吸气.氦的热力学性质与空气的有很大差别.氦气的导热系数为空气的五倍多,因此潜水员对氦混合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极为敏感;氦气的质量比热约为空气的六倍,适用于空气的湿度计算式及干湿球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对照表不能用于氦混合气.显然,精确测定并计算氦混合气的湿度,对推动潜水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海洋
资源开发
潜水作业
氦氮氧混合气
湿度计算
导热系数
呼吸气
分类号
TH765.5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的认识与实践
19
作者
刘光昌
机构
暨南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5年第3期55-57,共3页
文摘
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的认识与实践刘光昌在当前全国各行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强调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培养方法。横向课题有如下特点:①争取横向课题必须走出学校,...
关键词
应用型硕士生
横向科研
认识与实践
研究生
横向课题
培养工作
横向科研课题
材料试验机
教学活动
海洋科学考察
船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查船、调查方法及仪器设备
20
作者
刁传芳
出处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4-10,11,共8页
文摘
“东方红”船是1965年12月28日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该船设有可供94位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或教学实习用的实验室和住房。按全船139人计,自持力为35天,续航力为7000海里。可进行海洋水文、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包括高空气象)、地质地貌、重磁和深海沉积物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海洋科学考察
船
海洋
考察
调查方法
仪器性能
分类号
P715.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祁亮
刘亮清
邱爱华
赵同宾
童宗鹏
《船舶工程》
北大核心
2014
6
原文传递
2
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载荷计算
胡燕平
吴寅生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原文传递
3
“东方红2”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管理与运行
郭心顺
陈永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考虑
何崇德
《上海造船》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海洋科学考察船侧推筒体封盖轴密封系统试验研究
胡燕平
吴文波
《机械工程师》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洋科学考察船电力推进系统设计与分析
刘博
《船电技术》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小水线面海洋科学考察监测船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洋科学考察船智能化体系的规划分析方法
时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新中国建立初期海洋科学考察船档案资源建设策略浅析
沈东芳
《兰台世界》
2023
0
原文传递
10
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
徐超
李莎
陈荣裕
何云开
陈绍勇
《海洋信息》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
吴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德国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与标准计量
王英
冯旭文
赵维三
韩喜球
《东海海洋》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海洋科考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研究
赵振华
杨宇超
童代俊
陆伶俐
卫涛
丁筠
《船舶》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固定调查断面概述
冷疏影
张宇
张亮
石洪华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东方红系列科考船沿革浅析海洋科考船的发展趋势
李岩
黄磊
《船舶》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积极发挥理事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工作
《学会》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析动力定位在海洋科考中的应用
孙雁鸣
《珠江水运》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氦氮氧混合气湿度计算及实验研究
尚德敏
严家騄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通过横向科研培养应用型硕士生的认识与实践
刘光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调查船、调查方法及仪器设备
刁传芳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