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水色卫星遥感二类水体反演算法的国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巩彩兰 樊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3,共7页
根据国际海洋水色卫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现状,回顾了国际海洋水色卫星遥感二类水体现有反演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提高反演精度需要的技巧。指出二类水体反演算法相对一类水体算法的复杂性,要建立全球通用的反演算法还要继... 根据国际海洋水色卫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现状,回顾了国际海洋水色卫星遥感二类水体现有反演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提高反演精度需要的技巧。指出二类水体反演算法相对一类水体算法的复杂性,要建立全球通用的反演算法还要继续研究更好的光学模型,使得各种反演算法具有实验室之外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水体 海洋水色遥感 反演算法 光学模型 海洋水色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卫星的用途和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培中 《国际太空》 2000年第3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海洋水色探测 海洋水色卫星 轨道 平台 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工作在海洋水色卫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中的保障作用
3
作者 周虹丽 杨立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21期65-66,69,共3页
文章总结了海洋水色卫星发展现状和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工作基础,结合现场主要数据产品测量要素,概括了常用的产品检验各类现场仪器设备,分析了计量工作在产品检验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加强计量工作在数据产品真实性检... 文章总结了海洋水色卫星发展现状和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工作基础,结合现场主要数据产品测量要素,概括了常用的产品检验各类现场仪器设备,分析了计量工作在产品检验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加强计量工作在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中应用的具体方法,表明计量工作是保障数据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真实性检验 计量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器特性参数探讨
4
作者 于连生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80,共5页
为了评价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器特性参数的优劣 ,确定仪器的计量特性及其使用价值 ,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义仪器的特性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曾有幸参加了海洋水色卫星的立项论证工作 ,本文就作者的一些工作体会 。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遥感器 特性参数 刈幅 偏振度 信噪比 曝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日海洋水色卫星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劳友 《国际太空》 2002年第7期11-13,14,共4页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现状 SenStar系列 海洋监测 IRS-P3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水色卫星的需求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建强 《中国航天》 1997年第5期3-5,共3页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中国 海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卫星及其社会需求
7
作者 荆公 《海洋信息》 1995年第3期27-28,共2页
海洋水色卫星通过专用水色传感器,进行海洋水体光谱辐射率定量测量,获得海水中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浓度、可溶性有机物含量等海洋水色要素,在海洋产业和海洋科学前沿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本世纪最后几年。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海洋水色遥感 传感器 叶绿素浓度 社会需求 海洋产业 悬浮泥沙浓度 气象卫星 光谱辐射率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遥感卫星及应用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蒋兴伟 林明森 +1 位作者 张有广 马毅 《卫星应用》 2018年第5期10-18,共9页
海洋卫星能够对全球海洋大范围、长时期的观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其他观测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数据源.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遥感器来探测海洋环境信息,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 海洋卫星能够对全球海洋大范围、长时期的观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其他观测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数据源.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遥感器来探测海洋环境信息,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功能的对地观测卫星近百颗.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海洋卫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遥感卫星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展望 应用 海洋环境信息 海洋水色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海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海洋卫星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涛 《太空探索》 2018年第11期16-19,共4页
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球观测卫星,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
关键词 海洋卫星 卫星应用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国外 地球观测卫星 陆地资源卫星 海洋水色卫星 气象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计划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将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监测
10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18期7-7,共1页
9月5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在此间举行的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间隙透露,按照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9月5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在此间举行的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间隙透露,按照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环境遥感监测 数字海洋 西沙群岛 近海域 钓鱼岛 发射 岛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11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1期12-12,共1页
12月22日,国家海洋局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预计研制与发射海洋水色卫星里座、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3个系列海洋卫星,并实现同时在轨组网运... 12月22日,国家海洋局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预计研制与发射海洋水色卫星里座、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3个系列海洋卫星,并实现同时在轨组网运行、协同观测,基本建成系列化的海洋卫星观测体系、业务化的地面基础设施和定量化的应用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业务发展 规划 国防科技工业 海洋水色卫星 卫星观测 国家海洋 监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将发8颗海洋卫星监测钓鱼岛三沙等
12
《卫星与网络》 2012年第9期49-49,共1页
日前,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 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 日前,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 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在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的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海洋 卫星监测 钓鱼岛 海洋水色卫星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环境遥感监测 监测能力 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科工委举行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
13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7年第10期31-31,共1页
国防科工委举行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正式交付给国家海洋局使用。 海洋一号B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已具备了实时接收我国海岸带、海岛、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以及获取周边海域、热点... 国防科工委举行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正式交付给国家海洋局使用。 海洋一号B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已具备了实时接收我国海岸带、海岛、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以及获取周边海域、热点地域、极地动态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色卫星 国家海洋 国防科工委 交付 专属经济区 自主研制 在轨测试 环境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写真
14
作者 张俊杰 《中国船检》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前不久,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正式成立,我国于2002年上半年将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从而结束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被命名为HY-1卫星,是一颗试验型业务卫星,这颗卫星将在798公里的高空,以可见光和红外探测海洋,有效... 前不久,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正式成立,我国于2002年上半年将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从而结束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被命名为HY-1卫星,是一颗试验型业务卫星,这颗卫星将在798公里的高空,以可见光和红外探测海洋,有效实时探测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区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水色、水温,为航运及相关行业提供所需的空间探测卫星图像数据.记者来到北京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采访了该中心主任、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蒋兴伟研究员以及其他科研人员,向人们揭开了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神秘的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国家海洋 应用中心 总设计师 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海洋水色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将拥有自己的海洋卫星
15
作者 书方 《海洋世界》 1998年第2期8-8,共1页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68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宇宙空间奏响《东方红》乐曲的情景。3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多种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可迄今还未有一颗海洋卫星。在国外,已发射或即将发射的海洋卫星已...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68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宇宙空间奏响《东方红》乐曲的情景。3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多种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可迄今还未有一颗海洋卫星。在国外,已发射或即将发射的海洋卫星已多达12颗,其发展之快,技术之尖端,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刚刚走步,与我们这个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对于提高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科技水平极其不利。可喜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开发与管理 海洋水色卫星 卫星发射 气象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实验卫星 通讯卫星 宇宙空间 科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
16
作者 陈荣发 《科学24小时》 2002年第10期4-6,共3页
2002年5月15日上午9时45分,在黄土高原航天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和第六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捆绑在一起,成功地送入太空轨道.这颗海洋卫星是由我国科学... 2002年5月15日上午9时45分,在黄土高原航天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和第六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捆绑在一起,成功地送入太空轨道.这颗海洋卫星是由我国科学家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卫星上天,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研究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海洋水色卫星 水色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调查和GOCI卫星遥感下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淑娟 杨萌萌 沈盎绿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9-516,共8页
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是赤潮频发的显著地区之一。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利用世界首个海色静止卫星COMS(communication, 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上搭载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传感器数据,分析了2016年5月... 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是赤潮频发的显著地区之一。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利用世界首个海色静止卫星COMS(communication, 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上搭载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传感器数据,分析了2016年5月洞头和南麂列岛附近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根据现场调查浮游植物绝对优势种东海原甲藻细胞丰度,将现场调查区域爆发的东海原甲藻赤潮过程分为生长阶段(5月9日至5月12日)、维持阶段(5月13日至5月18日)和消散阶段(5月19日和20日) 3个阶段,赤潮维持阶段现场叶绿素a(Chl a)浓度显著高于生长阶段和消亡阶段。通过GOCI卫星反演的Chl a浓度、赤潮指数(red tide index,RI>2.8定义为赤潮爆发面积),显示了赤潮的发展趋势,即从洞头群岛的东北方向逐步向南麂列岛西南方向迁移。另外,从5月12日Chl a日变化图像分析结果来看,东海原甲藻赤潮日变化主要中由潮汐和藻类本身垂直迁移共同决定。因此,根据GOCI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可以有效地监测东海原甲藻赤潮的短期(日变化)和长期(赤潮的整个过程)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赤潮 静止海洋水色卫星 遥感 叶绿素A 赤潮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和开发海洋的福星
18
作者 杭添仁 《自然与科技》 2012年第6期18-21,共4页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陆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陆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目前,我国已发射3颗海洋卫星,包括2颗海洋1号系列水色卫星和1颗海洋2号系歹U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实现了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海域的海洋环境观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海洋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海洋水色卫星 福星 开发 保卫 海洋监测 环境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和开发海洋的福星
19
作者 杭添仁 《太空探索》 2012年第12期16-19,共4页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最近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洋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最近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洋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海洋 海洋水色卫星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福星 开发 保卫 环境遥感监测 海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悬浮泥沙浓度SeaWiFS遥感定量模式研究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李四海 唐军武 恽才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8,共8页
利用海洋水色卫星 Seastar/SeaWiFS数据和准同步实测表层含沙量资料,建立长江口区悬浮泥沙遥感定量模式.通过“exact closed-form”算法对多时相SeaWiFS数据进行几何定位,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简化理论对其进行大气校正,求得各波段遥感反... 利用海洋水色卫星 Seastar/SeaWiFS数据和准同步实测表层含沙量资料,建立长江口区悬浮泥沙遥感定量模式.通过“exact closed-form”算法对多时相SeaWiFS数据进行几何定位,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简化理论对其进行大气校正,求得各波段遥感反射率;在完成投影变换和几何精校正之后,建立遥感参数与含沙量相关关系,得到长江口区悬浮泥沙遥感定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IFS 几何定位 大气校正 泥沙遥感 河口 悬浮泥沙 海洋水色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