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泡石黏土建筑调湿材料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明玉 付超 +1 位作者 吴琼 刘章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8-413,432,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无机改性掺合料对海泡石黏土调湿材料强度、耐水性和调湿性能的影响,并根据X射线衍射(XRD)研究掺合料对海泡石调湿材料强度和耐水性的改性机理;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分析了海泡石调湿材料的调湿... 通过试验研究了无机改性掺合料对海泡石黏土调湿材料强度、耐水性和调湿性能的影响,并根据X射线衍射(XRD)研究掺合料对海泡石调湿材料强度和耐水性的改性机理;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分析了海泡石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研究表明:改性掺合料掺量(质量分数)为15%~25%时,调湿材料60d抗压强度达10.3~12.8MPa,软化系数为0.56~0.73,最大平衡含湿率18.3%~21.5%,最大吸、放湿速率分别为0.064~0.075,0.044~0.050kg/(kg·d),强度、耐水性和调湿性良好;改性掺合料与海泡石中的SiO_2,Al_2O_3及MgO反应生成的Ca·1.7MgO·3SiO_4,Ca_3Mg(SiO_4)_2,2CaO·Al_2O_3·SiO_2和2Ca_2SiO_4·CaCO_3等新产物,以及改性掺合料中α-C_2S和γ-C_2S水化生成的C-S-H凝胶,使材料产生强度和耐水性.海泡石黏土对空气中水分子的表面化学和物理吸附以及毛细孔道效应,使其具有很好的调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黏土 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 平衡含湿率 吸放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黏土接枝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继红 彭成松 +1 位作者 甘颖 李广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以海泡石黏土(ST)、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ST-g-P(AMPS-co-AM)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并利... 以海泡石黏土(ST)、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ST-g-P(AMPS-co-AM)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和TG等方法分析了该树脂的结构及其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AMPS中和度70%、m(AM)∶m(AMPS)=1.7、MBA用量0.06%(w)(用量均基于单体总质量)、KPS用量0.6%(w)、ST用量12.5%(w),在此条件下合成的ST-g-P(AMPS-co-AM)树脂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 280 g/g和90 g/g。适量ST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树脂的吸水倍率、耐盐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黏土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丙烯酰胺 高吸水性树脂 微波辐射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海泡石黏土协同等离子体降解甲苯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奇 刘鑫 +1 位作者 陈佳尧 钟方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7-1363,1370,共8页
利用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结合后置的Fe/海泡石黏土(SEP)催化剂,开展了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的研究。通过盐酸活化的SEP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负载量的Fe/SEP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 利用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结合后置的Fe/海泡石黏土(SEP)催化剂,开展了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的研究。通过盐酸活化的SEP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负载量的Fe/SEP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氢气程序升温化学吸附(H_(2)-TPR)等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和组分分析,探讨了改变Fe负载量、湿度时,甲苯降解率、矿化率、二氧化碳选择性、臭氧残留浓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EP作为载体可以降低Fe_(2)O_(3)的还原温度,Fe/SEP催化剂有着良好耐湿性及催化活性,5%(以Fe质量分数计)Fe/SEP催化剂因具有较高的Fe_(2)O_(3)分散度和比表面积,获得了最佳催化效果。恒定能量密度(850 J/L)及湿度(0.1%,以水蒸气体积分数计)下持续放电48 h,5%Fe/SEP催化剂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双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剂 甲苯 海泡石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湘潭县毛塘矿区海泡石黏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正福 陈必河 +1 位作者 杜云 陈友峰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通过在湘潭县毛塘海泡石黏土矿区留君庵矿段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泡石黏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区海泡石黏土矿赋存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含泥质段”风化层中,矿体形态平面上呈长条带状,剖面上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似层状,矿床规... 通过在湘潭县毛塘海泡石黏土矿区留君庵矿段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泡石黏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区海泡石黏土矿赋存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含泥质段”风化层中,矿体形态平面上呈长条带状,剖面上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似层状,矿床规模为小型。根据X衍射定量测试分析和化学分析,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海泡石、石英、方解石、滑石和蒙脱石等组成;矿石化学成分总体富硅、镁、低钾、钠。矿石中海泡石含量与MgO、SiO_(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CaO含量总体呈负相关,结合矿石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区内海泡石形成于沉积过程的新生作用。综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矿石物理化学特点,矿区位于古陆边缘局限性的富Mg^(2+)、Si^(4+)及高pH值的浅海环境中,海泡石经原生沉积于钙镁质页岩、泥灰岩,再经长期化学风化改造,在表生条件下不断富集形成海泡石黏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风化残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黏土 矿床特征 成矿机理 湖南湘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接枝P(AMPS-co-AM)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继红 谭德新 +1 位作者 李忠 颜凌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海泡石黏土(ST)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ST接枝P(AMPS-co-AM)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海泡石用量、无机盐溶液金属离子价态和浓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吸水速...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海泡石黏土(ST)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ST接枝P(AMPS-co-AM)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海泡石用量、无机盐溶液金属离子价态和浓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用FTIR、XRD、SEM对吸水性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盐溶液中,树脂的吸水倍率顺序为NaCl>CaCl2>FeCl3,在体系中适量地引入ST能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水能力,树脂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和良好的保水性能。FTIR和XRD表明,ST和有机单体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部分单体插入到ST的层间形成插层型复合高吸水性树脂,SEM显示树脂具有多孔的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黏土 复合高吸水树脂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吸水速率 耐盐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接枝PAMPS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和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陶俊 徐继红 +1 位作者 甘颖 朱文龙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海泡石黏土(ST)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ST-g-PAMPS耐盐性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无机盐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对树脂... 以海泡石黏土(ST)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ST-g-PAMPS耐盐性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无机盐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吸水倍率、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和反复吸水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盐溶液中,树脂的吸水倍率大小顺序为NaCl、CaCl2、FeCl3;树脂在pH值为4-9能保持较高的吸水倍率。适量ST的引入能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水倍率、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反复吸水性能和pH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黏土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复合高吸水树脂 吸水速率 pH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g-PAMPS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继红 陶俊 +1 位作者 李忠 彭成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74,共3页
以海泡石黏土(ST)和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接枝共聚合成了ST-g-PAMPS耐盐性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ST用量、中和度、微波功... 以海泡石黏土(ST)和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接枝共聚合成了ST-g-PAMPS耐盐性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ST用量、中和度、微波功率和时间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用FTIR对树脂官能团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TIR表明ST和有机单体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在最佳合成条件下树脂对去离子和生理盐水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026g/g和110g/g,树脂中引入适量ST能够显著提高复合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和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黏土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复合高吸水树脂 微波辐射 耐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