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泥孔隙率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及有机质扩散分析
1
作者 李洋 刘志 +5 位作者 宰学荣 黄翔 陈岩 曹亚俐 张怀静 付玉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7-1574,I0003,共9页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海泥孔隙率影响阳极表面水平方向有机质扩散,进而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功率输出.通过人工调节孔隙率在实验室模拟并研究孔隙率对MSMFC的影响,建立孔隙率与MSMFC产电量和水平扩散系数之间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升高,阳极动力学活性先降低后升高,最高动力学活性是最低动力学活性的3.85倍;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在孔隙率为45.2%时,达到最大值206.8 mW/m^(2).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升高,并与MSMFC产电量存在线性关系.当孔隙率为45.2%时,扩散系数为0.48 m^(2)/s,MSMFC产电量达到804.04 J.该研究结果将为MSMFC在不同海域布放选址、阳极结构设计及电池长期产电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泥孔隙率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特性 电池功率 稳态扩散 有机质水平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位泡沫石墨改性阳极及其在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卢志凯 付玉彬 +2 位作者 徐谦 刘媛媛 张业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泡沫石墨是一种新型阳极材料,对其进行改性是提高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混酸改性泡沫石墨阳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泡沫石墨表面生成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改性阳极接触角降低了24.5°,润... 泡沫石墨是一种新型阳极材料,对其进行改性是提高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混酸改性泡沫石墨阳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泡沫石墨表面生成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改性阳极接触角降低了24.5°,润湿性提高,有利于微生物附着;交换电流密度达到6760.8 mA/m2,动力学活性提高了53.7倍。研究还发现改性后阳极电位降低了100 mV,电池开路电位达到865 mV(未改性750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358.1 mW/m2,提高了2.4倍。三个月放电测试显示,改性阳极和电池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能。同时,本文初步分析了改性后阳极动力学活性增加和电位降低的原因。该研究结果为构建高输出电压和功率的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改性泡沫石墨 低电位阳极 高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材料阳极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业龙 付玉彬 +2 位作者 董青 刘媛媛 卢志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5-58,共4页
分别以相同投影面积的不同碳材料作阳极,以最大功率、阳极电势和内阻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碳材料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产电性能影响,利用塔菲尔曲线比较不同碳材料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碳纤维、碳毡、泡沫碳、碳棒做阳极时,稳定... 分别以相同投影面积的不同碳材料作阳极,以最大功率、阳极电势和内阻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碳材料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产电性能影响,利用塔菲尔曲线比较不同碳材料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碳纤维、碳毡、泡沫碳、碳棒做阳极时,稳定电位和启动时间基本相同;抗极化性能依次减弱;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5.79、22.16、16.85、6.17 mW/m2;电池内阻分别为:213、257、312、358Ω;最大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0.33、0.13、0.11、0.01 A/m2;组成电池的稳定输出功率分别为0.72、0.61、0.51、0.32 mW。阳极物质传递分析表明,BMFCs产电性能受阳极材料表面附着微生物数量和底物转移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阳极材料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锰盐改性及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魁忠 付玉彬 +2 位作者 徐谦 赵仲凯 刘佳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阳极是限制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改性阳极,可望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本文利用MnSO4氧化还原介体修饰石墨阳极,研究了MnSO4含量对阳极和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离子可有效加速电子转移,当阳极MnSO4的... 阳极是限制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改性阳极,可望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本文利用MnSO4氧化还原介体修饰石墨阳极,研究了MnSO4含量对阳极和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离子可有效加速电子转移,当阳极MnSO4的含量为4%时,阳极性能最好,电池内阻最小,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51.64 mW/m2,是普通石墨电极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改性 锰盐氧化还原介体 电池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复合阳极在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仲凯 付玉彬 +3 位作者 宰学荣 徐谦 李魁忠 刘佳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1年第4期33-37,45,共6页
制备了一种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PANI-(D-CSA))新型复合阳极,研究了其最佳配比,并在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中测定其电化学性能。采用XRD衍射、热失重对聚苯胺阳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PANI-(D-CSA)为部分结晶,热稳定性较好... 制备了一种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PANI-(D-CSA))新型复合阳极,研究了其最佳配比,并在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中测定其电化学性能。采用XRD衍射、热失重对聚苯胺阳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PANI-(D-CSA)为部分结晶,热稳定性较好。性能测试表明,PANI-(D-CSA)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阳极具有最小的内阻,最低的阳极极化曲线斜率,同时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显著提高,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233.9 mW/m2,是BMFC-石墨阳极的3.7倍。这种新型复合阳极有望应用在BMFC中以得到较高的输出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 复合阳极 电化学性能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催化降解有机碳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业龙 付玉彬 +3 位作者 卢志凯 刘媛媛 于建 王丹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3,28,共5页
利用混酸[V(质量分数32%HNO3)∶V(质量分数49%H2SO4)=1∶1]和Fenton试剂分别改性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阳极,与未改性的BMFCs(P-BMFC)作对比,研究了BMFCs的产电性能,探索了BMFCs对海底沉积层中有机碳的电催化降解作用。系统运行50 ... 利用混酸[V(质量分数32%HNO3)∶V(质量分数49%H2SO4)=1∶1]和Fenton试剂分别改性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阳极,与未改性的BMFCs(P-BMFC)作对比,研究了BMFCs的产电性能,探索了BMFCs对海底沉积层中有机碳的电催化降解作用。系统运行50 d后测定显示,混酸改性BMFC(H-BMFC),Fenton试剂改性BMFC(F-BMFC)和未改性BMFC(P-BMFC)产生的电量分别为6213,5521,4969 C;对海泥中有机碳的降解率分别为58.9%,39.2%,26.7%,分别是有机碳自然降解效率的58.9倍,39.2倍,26.7倍。结果表明:BMFCs对海底沉积层有机碳电催化加速降解效果明显;BMFCs的产电量与有机碳降解效果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为海底污染物绿色化及监测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催化降解 有机碳 电池性能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邻苯二酚紫修饰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苏佳 付玉彬 宰学荣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了提高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的功率,尝试利用邻苯二酚紫(PCV)修饰电池阳极,分析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阳极表面的接触角由129.1°减小到了63.3°,亲水性增加。表面附着可培养异氧细菌数由6.8×105/cm2增加... 为了提高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的功率,尝试利用邻苯二酚紫(PCV)修饰电池阳极,分析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阳极表面的接触角由129.1°减小到了63.3°,亲水性增加。表面附着可培养异氧细菌数由6.8×105/cm2增加到1.6×106/cm2,数量提高1倍。改性阳极具有很好的抗极化性能,交换电流密度(i0)由1.337×10-3 A/m2提高到2.999×10 A/m2,动力学活性显著提高。电池最大功率密度(Pm)由28.5 mW/m2提高到55.1 mW/m2。同时,PCV具有生物活性,从理论上分析了PCV的生物催化性能,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改性 邻苯二酚紫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钯改性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晓培 宰学荣 +2 位作者 刘建敏 邹晓娜 付玉彬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阳极性能是限制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重要因素,通过阳极改性有望提高电池性能。利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方法在电池阳极沉积钯颗粒,并研究了钯改性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钯改性阳极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钯改性阳极构建的电... 阳极性能是限制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重要因素,通过阳极改性有望提高电池性能。利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方法在电池阳极沉积钯颗粒,并研究了钯改性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钯改性阳极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钯改性阳极构建的电池内阻较低,输出功率密度较高。2 mmol/L的Pd Cl2溶液改性阳极性能较好,交换电流密度是未改性阳极的1.18倍,电池功率密度是未改性的4.9倍。在电子向阳极传递过程中,推测钯粒子分别接收细胞色素和胞外氢化酶传递的电子,加速电子跨膜转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转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改性阳极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型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亓振莲 贾玉红 +1 位作者 马珊珊 尤宏 《生物技术进展》 201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底物丰富、可长期运行、维护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低的功率密度输出和长期运行的不稳定性,使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尚未得到广泛地实际应用。选取海底沉积泥用于实...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底物丰富、可长期运行、维护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低的功率密度输出和长期运行的不稳定性,使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尚未得到广泛地实际应用。选取海底沉积泥用于实验室构建的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中,比较了在不同阳极材料、阴阳极面积比、阳极修饰、阳极泥下深度条件下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输出及其电化学性能,得出最佳的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为碳毡;阴极及电极最佳面积比为1∶1;最佳阳极修饰为氨水浸渍;最佳阳极泥下深度为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 电极面积 阳极深度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物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加速降解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孟瑶 付玉彬 +2 位作者 梁生康 陈伟 柳昭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80-3085,共6页
海底石油污染物在缺氧环境下导致其生物降解过程缓慢,对海洋环境造成长期危害.本文利用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原理,尝试通过电催化作用提高海底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对比测试了含油电池装置(BMFCs-A)与无油电池装置(BMFCs-B)的电... 海底石油污染物在缺氧环境下导致其生物降解过程缓慢,对海洋环境造成长期危害.本文利用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s)原理,尝试通过电催化作用提高海底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对比测试了含油电池装置(BMFCs-A)与无油电池装置(BMFCs-B)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含油通路(BMFCs-A)和断路状态下(BMFCs-C)的石油降解率和细菌聚集量,分析了BMFCs对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加速作用.结果表明,BMFCs-A和BMFCs-B阳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1.37×10-2A·m-2和1.50×10-3A·m-2,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是105.79 m W·m-2和83.60 m W·m-2,BMFCs-A装置的抗极化能力增强,交换电流密度提高近9倍,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提高1.27倍.BMFCs-A和BMFCs-C阳极表面的异养菌数量分别是(66±3.61)×107CFU·g-1和(7.3±2.08)×107CFU·g-1,细菌数量增加了8倍,高的异养菌数量导致石油降解加速进行,BMFCs的石油降解率是自然条件下的18.7倍.BMFCs在电化学性能提高的同时,加速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本文同时提出了一种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石油污染物加速降解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石油污染物 降解率 电化学性能 异养菌数量
原文传递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改性阳极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健 宰学荣 +3 位作者 刘建敏 柴方刚 庄晓培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5年第3期61-67,共7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掺杂剂,氯化高铁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PPy/MWCNTs)复合材料,并以该复合材料制备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并测试了改性阳极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聚吡咯紧密包裹在MWC...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掺杂剂,氯化高铁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PPy/MWCNTs)复合材料,并以该复合材料制备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并测试了改性阳极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聚吡咯紧密包裹在MWCNTs表面,改性阳极最大交换电流密度0.66 m A/cm2,是未改性的3.6倍。改性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408.8 m W/m2,是未改性电池的5倍多。改性电极的电容是赝电容和双电层电容协同作用的结果,显著提高了电子传递效率和抗极化性能。提出了一种阳极/生物膜界面电子传递的新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改性阳极 电化学性能 功率密度
原文传递
聚苯胺及其高温碳化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洋 李佳 +5 位作者 毛楚儒 侯少鑫 郝耀康 宰学荣 江飞逸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0年第4期62-68,90,共8页
利用苯胺(ANI)为前驱体,制备复合改性阴极PANI/ACFC和PANI/ACF,研究改性阴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ANI/ACFC和PANI/ACF阴极交换电流密度分别是空白样的4.2倍和157倍,达到1.905×10-5A/m2和7.122×10-4A/m2。MSMFCs最大功率密度... 利用苯胺(ANI)为前驱体,制备复合改性阴极PANI/ACFC和PANI/ACF,研究改性阴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ANI/ACFC和PANI/ACF阴极交换电流密度分别是空白样的4.2倍和157倍,达到1.905×10-5A/m2和7.122×10-4A/m2。MSMFCs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50.54 mW/m2(PANI/ACFC)和205.92 mW/m2(PANI/ACF),较空白样提高3.2倍和4.3倍。MSMFCs阴极性能的提高可能与PANI作为电子转移中介体有关,并提出改性阴极表面电子消耗新途径。本研究结果可服务于MSMFCs阴极设计及其深海条件电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聚苯胺 复合改性阴极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钴硫化物MOF改性阴极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飞逸 李铁 +5 位作者 毛楚儒 郝耀康 侯少鑫 李洋 李佳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0年第4期54-61,共8页
阴极改性是提高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输出功率的方式之一.钴硫化物MOF作为一种有效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可望显著提高MSMFC阴极和电池性能.将钴硫化物MOF应用于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改性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钴硫化... 阴极改性是提高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输出功率的方式之一.钴硫化物MOF作为一种有效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可望显著提高MSMFC阴极和电池性能.将钴硫化物MOF应用于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改性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钴硫化物MOF改性阴极具有最佳的抗极化能力、最高的反应动力学活性和最高的输出功率.其交换电流密度为11.11mA/m^2,是空白碳毡的2.14倍;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是8.27 mW/m^2,约是空白碳毡阴极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改性 钴硫化物MOF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碳毡阴极氨气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
14
作者 李佳 李洋 +5 位作者 毛楚儒 赵鸿浩 郝耀康 侯少鑫 宰学荣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0年第4期69-75,共7页
在不同温度(650℃、800℃、950℃)下对碳毡阴极进行氨气热处理,比较改性前后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950℃改性阴极的电容密度(172.53 F/cm^2)是Blank组的3.03倍,交换电流密度是空白组的1.53倍,说明950℃氨气... 在不同温度(650℃、800℃、950℃)下对碳毡阴极进行氨气热处理,比较改性前后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950℃改性阴极的电容密度(172.53 F/cm^2)是Blank组的3.03倍,交换电流密度是空白组的1.53倍,说明950℃氨气改性后阴极的抗极化能力更高;电荷转移电阻(34.09Ω)为Blank(90.96Ω)组的0.37倍,输出功率密度(569 mW/m^2)为Blank组(337 mW/m^2)的1.69倍.故950℃氨气处理碳毡阴极具有最佳的氧还原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氨气热处理 氮掺杂阴极 电化学性能 电池性能
原文传递
聚苯胺基改性阳极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金枝 赵文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在碳毡表面沉积制备聚苯胺基改性阳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成分表征,用光学显微镜对改性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和聚吡咯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电池的抗极化...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在碳毡表面沉积制备聚苯胺基改性阳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成分表征,用光学显微镜对改性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和聚吡咯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电池的抗极化性能得到提高,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提高了3倍左右,电池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最后探讨了聚苯胺基改性阳极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改性阳极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栅栏结构阳极的构建及其在海底沉积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评价
16
作者 张宇 邱峥辉 +2 位作者 赵婷 郑纪勇 蔺存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55-159,共5页
研究了模拟实海环境下的阳极材料、阳极面积以及阳极埋置深度对海底沉积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ll,BMFC)产电性能的影响。优选出碳板为阳极材料,并基于碳板材料设计了具有栅栏状结构的阳极,将其应用于BMFC中,电... 研究了模拟实海环境下的阳极材料、阳极面积以及阳极埋置深度对海底沉积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ll,BMFC)产电性能的影响。优选出碳板为阳极材料,并基于碳板材料设计了具有栅栏状结构的阳极,将其应用于BMFC中,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3.7 mW,结合升压模块将电池两端的输出电压提高到5.2 V,成功驱动了小型温湿度传感器。此外,栅栏状结构的阳极具有体积小易部署,便于构建电池单元组等优点,为BMFC在实海环境中的应用及扩大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结构 升压转换器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韩金枝 赵文元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5期70-73,75,共5页
聚苯胺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阳极改性材料。本文论述了聚苯胺的各种合成机制以及分子结构,对影响聚苯胺电化学性质的各种因素做了分析介绍。结合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讨论分析了... 聚苯胺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阳极改性材料。本文论述了聚苯胺的各种合成机制以及分子结构,对影响聚苯胺电化学性质的各种因素做了分析介绍。结合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特点,讨论分析了聚苯胺在这类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聚合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电化学氧化阳极对含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及其加速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长阳 张皓爽 +4 位作者 陈伟 柳昭慧 孟瑶 宰学荣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87-95,共9页
制备了3种阳极(未改性阳极、氨水改性阳极、NH_4HCO_3电化学氧化改性阳极)组建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探究阳极的不同氨改性方法对含油MSMFCs电化学性能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改性阳极的电容特性是未改性... 制备了3种阳极(未改性阳极、氨水改性阳极、NH_4HCO_3电化学氧化改性阳极)组建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探究阳极的不同氨改性方法对含油MSMFCs电化学性能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改性阳极的电容特性是未改性阳极组的1.78倍,并且其抗极化能力最强,交换电流密度为2.57×10^(-2)A·m^(-2),是未改性的5.00倍;由电化学氧化改性阳极组建的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是1.53×102m W·m^(-2),较空白组的增加3.56倍,且该电池阳极沉积物中石油的降解率是空白组的10.40倍,这是因为改性阳极表面连入了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的酰胺基团和氨基基团,提高了电池电化学性能并加速了石油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海底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氨改性阳极 电化学性能 石油降解
原文传递
氨气处理碳毡阳极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志伟 付玉彬 +4 位作者 郭满 李佳 李洋 郝耀康 宰学荣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9年第3期22-33,共12页
选取500℃、650℃、800℃对石墨碳毡阳极进行氨气处理,分别构建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结果表明:改性后其微生物活性和电化学活性均明显提高。500℃改性阳极表面微生物数量(10.420×10^11 cfu/m^2)是Blank组的2.9倍,说... 选取500℃、650℃、800℃对石墨碳毡阳极进行氨气处理,分别构建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结果表明:改性后其微生物活性和电化学活性均明显提高。500℃改性阳极表面微生物数量(10.420×10^11 cfu/m^2)是Blank组的2.9倍,说明500℃氨气改性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量。500℃改性阳极循环伏安电容性能(62.1 F/m^2)是Blank组的2.0倍,表明其氧化还原电化学活性显著提高;电荷转移电阻(14.46Ω)为Blank组(62.39Ω)的1/4,交换电流密度是Blank组的1.1倍,说明500℃氨气处理提高了阳极的电子转移动力学活性和抗极化能力。500℃改性阳极的输出功率(60.67 mW/m^2)为Blank组(29.17 mW/m^2)的2.1倍,其长期输出电压达到692 mV且产电更加稳定,电池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氨气改性碳纤维毡 氮掺杂阳极 电化学性能 电池性能
原文传递
四氧化三钴/石墨复合改性阳极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皓爽 周长阳 +4 位作者 郭满 刘志 姬泓巍 宰学荣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7年第4期29-37,共9页
首次将四氧化三钴/石墨(Co_3O_4/G)复合材料用于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阳极改性,并对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3O4/G复合改性阳极表面的微生物附着数量是空白组的6.1倍;其氧化还原电化学活性和电容特... 首次将四氧化三钴/石墨(Co_3O_4/G)复合材料用于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MSMFCs)阳极改性,并对阳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3O4/G复合改性阳极表面的微生物附着数量是空白组的6.1倍;其氧化还原电化学活性和电容特性分别是空白组的16.2倍和31.0倍;交换电流密度达到1.366×10-3m A·cm-2,电子转移动力学活性是空白组的215.6倍,且其抗极化能力最强;电荷转移电阻降至空白组的2/5,并且双电层电容和生物膜电容均得到增加;其组成电池的功率密度为735.1 m W/m2,是空白组电池的4.6倍。机理分析表明,Co_3O_4和石墨的协同作用使复合改性阳极的电容性能和电子转移速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Co3O4/G复合材料 电子转移动力学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