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海底山引起的混响杂波联合预报方法
1
作者 杨华 秦继兴 +1 位作者 莫东鹏 高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3,共8页
针对深海复杂海域的主动探测混响杂波干扰的联合工程预报问题,本文基于三维射线-简正波理论建立了深海海底山引起的混响杂波联合预报方法,将海底山当作一类具有强散射特征的体积散射源,提出了对海底山的体积散射函数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 针对深海复杂海域的主动探测混响杂波干扰的联合工程预报问题,本文基于三维射线-简正波理论建立了深海海底山引起的混响杂波联合预报方法,将海底山当作一类具有强散射特征的体积散射源,提出了对海底山的体积散射函数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进行网格划分的数值积分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平方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海底混响和海底山杂波强度特征。实现了小起伏水平海底和海底山地形的深海海底混响和海底山杂波的统一预报。研究结果表明:海底山的体积散射源经过水平和垂直维度的划分后,可以和水平海底的小尺度散射过程形成有效耦合,而海底山杂波的时间尺度和包络强度分别受海底山的水平宽度和垂直高度影响。通过海上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本文所提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混响 海底山 杂波 混响杂波模型 射线理论 主动声呐 体积散射 混响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底山环境下声传播水平折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晟昊 李整林 +1 位作者 李文 秦继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85-294,共10页
声波在深海海底山环境中传播时,海底山会对声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2016年在南海深海进行了一次海底山环境下的声传播实验,观测到了由海底山引起的三维声传播效应,本文利用BELLHOP射线理论解释了海底山环境下的三维声传播机理.结果表明:声... 声波在深海海底山环境中传播时,海底山会对声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2016年在南海深海进行了一次海底山环境下的声传播实验,观测到了由海底山引起的三维声传播效应,本文利用BELLHOP射线理论解释了海底山环境下的三维声传播机理.结果表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与海底山作用后破坏了深海会聚区结构,导致传播损失增大,在海底山后形成具有明显边界的声水平折射区,利用二维声传播模型无法解释实验现象,海底山后声水平折射区实验测量的声场结构与N×2D模型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的传播损失比N×2D模型计算结果大10 dB.通过三维射线模型分析N×2D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原因,发现由于声波水平折射作用,部分声线无法到达接收器,使得三维声传播效应对海底山后一定角度范围内声场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深海海底山会引起明显的三维水平折射效应,应在水下目标探测和定位等应用中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海底山 水平折射 射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三维海底山地形对甚低频声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阳 朴胜春 龚李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64-1470,共7页
复杂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对海洋声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海底山和弹性海底共同作用下的声传播特性可以为水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三维谱元法进行声传播数值模拟,从多途结构、界面波传播特性、三维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该复杂海洋环境... 复杂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对海洋声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海底山和弹性海底共同作用下的声传播特性可以为水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三维谱元法进行声传播数值模拟,从多途结构、界面波传播特性、三维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该复杂海洋环境下的甚低频声场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海底山地形变化会引起传播过程中声信号的耦合转化从而激发深海海底界面波;影区内海底界面波相对能量最强,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界面波幅度呈指数衰减,而其他途径信号在一个波长内幅度几乎不变;海底山环境下的声传播会产生复杂的三维水平折射与散射现象,随着接收深度的增加地形变化引起的水平多途会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海底山 甚低频 时域声场 弹性海底 Scholte界面波 多途结构 三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山”地形的水下声传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引海 江国进 李春风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548,共4页
在声传播测量中,在测线上水深的较大变化,使声传播损失发生显著的变化。海底山和海底凹陷地形对声波的传播有较大影响,使声传播损失出现变大和变小的情况,甚至产生较大的声影区效应,对水声装备的研制和使用有重大影响。对一种特殊海底... 在声传播测量中,在测线上水深的较大变化,使声传播损失发生显著的变化。海底山和海底凹陷地形对声波的传播有较大影响,使声传播损失出现变大和变小的情况,甚至产生较大的声影区效应,对水声装备的研制和使用有重大影响。对一种特殊海底山地形下的声传播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数据对比有无海底山情况下的声传播损失,期望对海洋环境测量和水下武器装备的研制及应用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山 地形 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底山对声波的反射和阻挡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 李整林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7,共8页
2014年在中国南海进行了一次深海海底山环境的声传播实验.本文利用宽带爆炸声信号分析了海底山对声传播的影响.在第一会聚区位置,由于海底山的阻挡,海底山环境下传播损失(TL)增加了30 dB以上.此外,实验观察到在第一影区的位置,由于海底... 2014年在中国南海进行了一次深海海底山环境的声传播实验.本文利用宽带爆炸声信号分析了海底山对声传播的影响.在第一会聚区位置,由于海底山的阻挡,海底山环境下传播损失(TL)增加了30 dB以上.此外,实验观察到在第一影区的位置,由于海底山的反射,海底山环境下的传播损失比无海底山环境下的传播损失减小近7 dB.在28 km附近,海底山环境下的传播损失随着接收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接收深度170与1868 m处的传播损失相差近10 dB.在距离大于30 km时,不同接收深度条件下的声传播损失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大部分距离处的差异小于3 dB.实验得到的传播损失和脉冲达到结构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并利用射线和波动理论解释了由于海山引起的传播损失异常现象和脉冲到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山 声传播 反射 阻挡 射线
原文传递
我国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取得重大进展
6
《海洋世界》 2015年第11期68-69,共2页
2015年1 0月9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了我国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其中太平洋101个、印度洋15个、大西洋8个。海底地理实体是海底可测量并划分界限的地貌单元,赋予其标准名称的行为称为海底命名,海底地... 2015年1 0月9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了我国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其中太平洋101个、印度洋15个、大西洋8个。海底地理实体是海底可测量并划分界限的地貌单元,赋予其标准名称的行为称为海底命名,海底地名包含通名和专名两部分。鉴于地理实体的命名权通常归属于地理实体的主权所有者或发现者,多年来,多国积极开展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体 国际海底 海底地名 国家海洋局 中太平洋 地貌单元 可测量 继承财产 海底山 国际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倾斜矿体开采沉陷预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家源 马凤山 +2 位作者 郭捷 张国栋 李兆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4期522-529,共8页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海底金属矿山,其对开采技术的要求较高,海下开采遇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其中海底移动变形对采矿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金属矿开采所引起的覆岩移动和变形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掌握采空区覆岩体采动岩体移...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海底金属矿山,其对开采技术的要求较高,海下开采遇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其中海底移动变形对采矿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金属矿开采所引起的覆岩移动和变形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掌握采空区覆岩体采动岩体移动规律和实现对覆岩沉陷的有效预测是新立矿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新立矿区井下55线各中段石门巷道顶板位移进行监测,得到了充填法开采倾斜金属矿体的覆岩移动和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倾斜金属矿体充填采矿法引发覆岩内部移动和变形的悬臂梁机制。最后,通过分析顶板位移监测数据和位移曲线特征,提出了倾斜矿体充填法开采覆岩沉陷预测的轮廓函数方法。该方法由几个指数函数组成,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沉陷预测曲线与实测结果十分接近,预测准确率都在85%以上。该研究结果对海底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矿体 覆岩移动 轮廓函数法 沉陷预测 海底金属矿 安全 岛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能量守恒和高阶Padé近似的三维水声抛物方程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传秀 朴胜春 +2 位作者 杨士莪 张海刚 唐骏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4,共8页
为了充分考虑海底地形随三维空间变化的海洋环境中水平方位角耦合效应对声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一种三维柱坐标系下流体高阶抛物方程算法。该算法采用泰勒近似将二维方根算子分裂成一维方根算子,并采用分裂步进的高阶Pade近似将一维方根算... 为了充分考虑海底地形随三维空间变化的海洋环境中水平方位角耦合效应对声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一种三维柱坐标系下流体高阶抛物方程算法。该算法采用泰勒近似将二维方根算子分裂成一维方根算子,并采用分裂步进的高阶Pade近似将一维方根算子写成微分算子有理分式连乘的形式,进而应用Galerkin离散化方法来处理微分算子,最终将微分方程写成矩阵方程的形式;采用能量守恒近似来处理海底边界,以考虑复杂海底对于声传播的影响;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格式,实现了三维声场的步进计算。楔形和海底山等典型海域声场仿真计算表明,相比于已有的声场计算模型,三维柱坐标系下高阶抛物方程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计算楔形海域和海底山区域的三维声场,实现水平方位全空间声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方程 Pad 微分算子 声场分布 海底山 声传播 楔形 离散化方法 传播损失 海洋环境
原文传递
南海深海典型不平整地形对声场垂直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凡辰 胡治国 李整林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5-800,共16页
海底地形变化对深海环境下的声传播和空间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基于2014年南海中南部海域不完全深海声道条件下大跨度垂直阵接收的声信号,选取平坦海底和典型不平整(存在小海底山和海底斜坡)海底两个不同传播方向上传播损失差异较大的距离... 海底地形变化对深海环境下的声传播和空间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基于2014年南海中南部海域不完全深海声道条件下大跨度垂直阵接收的声信号,选取平坦海底和典型不平整(存在小海底山和海底斜坡)海底两个不同传播方向上传播损失差异较大的距离,对声场垂直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射线理论对相关性差异予以定性分析和机理解释。在不平整海底方向,在第一影区内小海底山遮挡区附近:在部分一次海底反射声线被小海底山遮挡的距离处,接收声信号主脉冲多途干涉结构相对平坦海底方向更加简单,垂直相关性增强;而在全部一次海底反射声线被小海底山遮挡的距离处,对声场起主要作用的变为二次海底反射声线,接收声信号主脉冲呈现多途干涉结构,垂直相关性降低。在第一会聚区附近:平坦海底环境下,由于两组水体中反转声线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干涉效应,使得声场的垂直相关随接收深度增加呈现出周期性振荡的现象;而不平整海底方向,在50 km处,海底斜坡阻挡了一组水体反转声线,在大深度上只出现单会聚结构,观测不到垂直相关的周期性振荡现象;在57 km附近对声场起主要贡献的成分从水体中反转声线变成了多次海底反射声线,主脉冲多途展宽变宽,垂直相关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对深海复杂海底地形环境下声场垂直相关性的深入分析及声呐阵列增益估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海底山 海底地形 深海声道 声线 传播损失 射线理论 干涉效应
原文传递
岛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垂直分布和垂直指向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元春 林建恒 +3 位作者 衣雪娟 江鹏飞 孙军平 李娜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4-1123,共10页
依据岛礁海域复杂海底地形、海试期间航船分布和实测风速数据,应用射线声传播理论,建立岛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三维模型。在海试岛礁海域深海声道条件下,采用射线3D算法,仿真计算了32元垂直测量阵所处265〜885 m负声速梯度深度范围内1 kHz... 依据岛礁海域复杂海底地形、海试期间航船分布和实测风速数据,应用射线声传播理论,建立岛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三维模型。在海试岛礁海域深海声道条件下,采用射线3D算法,仿真计算了32元垂直测量阵所处265〜885 m负声速梯度深度范围内1 kHz风关和50 Hz远处航船海洋环境噪声级垂直分布,以及50 Hz航船海洋环境噪声垂直指向性,并与实测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海试实测数据一致性良好。在本例海底起伏、接收点周边存在众多岛礁和海底山的三维环境中,1 kHz风关海洋环境噪声级随深度分布较近于均匀;西南方向较远处航道区海域海底较平坦,航道区至接收阵为缓斜坡海底,50 Hz远处航船海洋环境噪声级随深度有所增加,其噪声垂直指向性无明显水平凹槽。文中建立的岛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三维模型,可较好地表征本例岛礁复杂地形海底起伏海域的风关和航船海洋环境噪声级的垂直分布、及航船环境噪声的垂直指向性,实测和仿真的岛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相关数据,可供实际应用及相关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噪声 三维模型 深海声道 海底山 垂直测量 风关 声传播 深度分布
原文传递
沉东京 浮南澳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君积 《韩山师专学报》 1990年第2期84-84,共1页
这是一句俗语,但它却反映了发生于上新世的喜山运动晚期在我省的地壳变动情况。喜山运动是一次时间最长,范围强度最大的断构运动。这运动的结果使原为高山之地陷为大洋,深洋却变成高山。我省正处于太平洋到喜山之间,所以断裂层多,变动... 这是一句俗语,但它却反映了发生于上新世的喜山运动晚期在我省的地壳变动情况。喜山运动是一次时间最长,范围强度最大的断构运动。这运动的结果使原为高山之地陷为大洋,深洋却变成高山。我省正处于太平洋到喜山之间,所以断裂层多,变动大。南澳岛原为一座海底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海底山 上新世 南澳岛 陈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平洋带构造地层地体
12
作者 D.G.Howell D.L.Jones +1 位作者 E.R.Schermer 陈程远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6-21,共6页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环太平洋边缘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探讨这一假说,我们已经编制了初步的环太平洋地体图。本文的目的是回顾Coney等(1980)和Jones等(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地体 环太平洋 古地磁测量 克拉通 迪勒 基底岩石 仰冲 海底山 外来岩块 大陆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大西洋底的攻击
13
作者 陈泽加 《航海》 1989年第2期32-34,14,共4页
大西洋海面上,风平浪静。一艘驱逐舰在巡航。天空中一架飞机在盘旋。远处是风景如画的海岛。这架飞机和军舰在执行着一项重要的任务,为在水下试航的新一代核潜艇“特里顿号”监视海面和保持联络。此刻,“特里顿号”正在海深1000多米处... 大西洋海面上,风平浪静。一艘驱逐舰在巡航。天空中一架飞机在盘旋。远处是风景如画的海岛。这架飞机和军舰在执行着一项重要的任务,为在水下试航的新一代核潜艇“特里顿号”监视海面和保持联络。此刻,“特里顿号”正在海深1000多米处试航。潜艇装备着德雷克博士设计的超小型原子反应堆。它的功率非常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顿 直接加热 德雷克 海深 唐纳 游来游去 海底山 左冲右突 小型发电机 问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声波测量海洋温度
14
作者 戎平 《海洋世界》 1999年第2期37-37,共1页
美国科学家根据声音在热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冷水中快的原理,研究出了用声波测量海洋温度的方法,并称之为声学测温法,可望作为一种测量大面积海水温度的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一项目的研究小组,在美国旧金山西南100千米水下939米的... 美国科学家根据声音在热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冷水中快的原理,研究出了用声波测量海洋温度的方法,并称之为声学测温法,可望作为一种测量大面积海水温度的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一项目的研究小组,在美国旧金山西南100千米水下939米的先锋海底山上,放置了一台发射器。该装置能发出195分贝的巨响。由布置在太平洋四周的海军声波接收器网络和夏威夷附近的圣诞岛及新西兰的水下传声器负责监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度 声波测量 发射器 海水温度 声波接收器 传播速度 海底山 先进技术 传声器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之最
15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4年第10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德雷克海峡 南极洲 海洋 海底山 南太平洋 南极半岛 莫桑比克海峡 珊瑚礁 阿拉斯加 马达加斯加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海拾零
1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8年第5期41-42,17,共页
科海拾零会产生温室气体的食物垃圾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倾倒在废渣回填地的食物能产生比多数其他家庭垃圾更多的温室气体甲烷。当植物性物质在没有氧的情况下腐烂时,会产生甲烷。在1997年3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北卡罗... 科海拾零会产生温室气体的食物垃圾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倾倒在废渣回填地的食物能产生比多数其他家庭垃圾更多的温室气体甲烷。当植物性物质在没有氧的情况下腐烂时,会产生甲烷。在1997年3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埃利埃泽及其同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现象 温室气体 六氟化硫 海底山 北卡罗来纳州 环境保护论者 电极栅 太平洋 科学家 柏油碎石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omposition of Plant Materials in Upland and Submerged Soils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被引量:3
17
作者 LIZHONG LINXIN-XI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9-92,共4页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materials in soil, along with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has been frequently studied, and much information has been accumulated. Most reports indicat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er...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materials in soil, along with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has been frequently studied, and much information has been accumulated. Most reports indicat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proceeded more slowly in paddy soil than in upland soil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02 supply, the lower soil temperature and the weaker activity of aquatic invertebrates in the former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specific activity decomposition rate plant resid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the lava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Musicians Seamounts
18
作者 李传顺 潘玉成 +1 位作者 李安春 Rodey Batiz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of the lava samples dredged in the southern Bach Ridge and the northern Italian Ridge of the Musicians Seamounts province, northeast of Hawaii. Although most of the samples analyzed are gene... 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of the lava samples dredged in the southern Bach Ridge and the northern Italian Ridge of the Musicians Seamounts province, northeast of Hawaii. Although most of the samples analyzed are generally altered, a few are fresh. The latter exhibits similar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to normal MORB (Mid-Ocean Ridge Basalts). There are systematic geochemical trends from hotspot to mid-ocean ridge in the province. Incompatible element and isotopic variations suggest that the flow field had at least two distinct parental magmas, one with higher and one with lower MgO concentrations. The two parental magmas could be related by a magma mixing model.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modeling shows that the two parental magmas could not have been produced by different degrees of melting of a homogeneous mantle source, but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melting of a generally depleted mantle containing variable volumes of embedded enriched heterogeneity enriched inter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icians Seamounts GEOCHEMISTRY HOTSPOT mid-ocean ridge ridge-hotspot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floor Asymmetry in the Atlantic Ocean
19
作者 S.S. Gao K.H. Li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Measurements of seafloor asymmetry at about 360 000 pairs of conjugate points along 1250 profiles across the mid-Atlantic Ridge (MAR) provide new constraints on models for the upwelling of the buoyant asthenosphere. T... Measurements of seafloor asymmetry at about 360 000 pairs of conjugate points along 1250 profiles across the mid-Atlantic Ridge (MAR) provide new constraints on models for the upwelling of the buoyant asthenosphere. The sign and amplitude of the asymmetry vary systematically and are functions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reading center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inferred location of maximum regional buoyancy (LMRB) in the asthenosphere. The LMRB is a smooth line derived from the observed asymmetry and is more centered at the regional topographic high than the spreading center. These observations are best explained by active upwelling of the underlying buoyant asthenosphere rather than by pressure-release mel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floor topography seafloor asymmetry mid-ocean ridges Atlantic Oce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f Dynamic Variations in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Forthcoming Volcano Eruption
20
作者 V.I. Korochentsev P.P. Sherbakov E.V. Lisunov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6期781-784,共4页
There is expounded the theory of"gravitational" wave propagation from the volcano crater (magma) under changing density of magma mass inside the volcano. It was revealed that while the abruptly accelerated magma m... There is expounded the theory of"gravitational" wave propagation from the volcano crater (magma) under changing density of magma mass inside the volcano. It was revealed that while the abruptly accelerated magma movement during starting period began eruption, the registered "gravitational" waves were being emitted and were propagating with the velocity greater than that of sound and seismic waves velocity. Altera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velocity under the magma movement can be additional feature in prognosis of the start time of volcano eruption. The considered method might be effective when making up prognoses of underwater volcano eru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O EARTHQUAKE gravitational wa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