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2 位作者 钟圣赟 曾亚红 卢国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88,共13页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年内可燃性指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的变化特性,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关系,初步阐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可燃性。【结果】1)外来入侵植物的含水率为70.00%~90.00%;2)豆科植物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外来入侵植物的平衡含水率在3月中表现出较大值;3)短柄吊球草(255.75±4.98)℃和飞机草(263.92±4.41)℃的燃点较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点在3月份和12月份表现出较小值,6月和9月表现出较大值;4)野甘草(17.96±0.76)k J/g的热值在全年中表现出较大值,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值较大时期出现在3月,较小的时期出现在6月;5)红毛草的易燃性极高,其次是金腰箭和含羞草,易燃性较低的是银合欢和飞机草。【结论】在海南的干旱季节是防火的重点,其中要注意红毛草、金腰箭和含羞草等外来入侵植物,燃点、热值均表现出较小值,易燃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霸王岭 外来入侵植物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憩机会谱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发展路径探究
2
作者 耿松涛 孙可馨 +1 位作者 宋良安 严荣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促进国家公园游憩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促进国家公园游憩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厘清游憩机会利用与特许经营的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群决策层次分析法,构建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7个片区的游憩机会等级,形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特许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优化资金管理体系、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多元监督体制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路径,旨在为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实现国家公园品牌增值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机会谱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特许经营 指标体系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憩资源普查层次构建
3
作者 王新禹 薛冉 +1 位作者 赵书彬 杨定海 《广东园林》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迅速推进,游憩资源普查成为保育与利用的关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查与评价游憩资源的实践经验,考虑资源分布特征及整体价值,划分“单体-集合-片区”三重资源调查维度;并将初步分区结果载入MCR模型进行边界验证调整...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迅速推进,游憩资源普查成为保育与利用的关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查与评价游憩资源的实践经验,考虑资源分布特征及整体价值,划分“单体-集合-片区”三重资源调查维度;并将初步分区结果载入MCR模型进行边界验证调整,以科学识别核心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与资源整合;最后基于资源认定层次体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域进行游憩资源普查,确定了113处集合和44处片区。选取霸王岭-大广坝流域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建立游憩单元层级体系,认定26处集合和11处片区,划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游憩带状单元3类片区,并着重分析俄贤岭小桂林片区内集合的功能及游憩项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 游憩资源 层次构建 MC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域分析视角下国家公园官网话语对比研究——以英国邱园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
4
作者 吴意 姚欣钰 +2 位作者 卢桦 何乐琪 李芝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196-201,共6页
本文以英国邱园(The Kew Gardens)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各英文版官方网站的相应模块中提取文本样本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在情景特征和语言特征方面的异同。研究结果发现,虽然两者均旨在吸引游客并提供基本信息,但两者... 本文以英国邱园(The Kew Gardens)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各英文版官方网站的相应模块中提取文本样本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在情景特征和语言特征方面的异同。研究结果发现,虽然两者均旨在吸引游客并提供基本信息,但两者有不同的目标受众和交际目标,在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和对科学内容的强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发现对中国国家公园网站建设及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域分析 国家公园 官方网站 邱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公路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维棉 饶胜波 葛天南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公路交通严重威胁沿线野生动物迁徙安全。我国公路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相关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公路工程设计指导性不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何处采用何种交通措施,从而满足民生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是其当下面临的难题。在公路选线... 公路交通严重威胁沿线野生动物迁徙安全。我国公路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相关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公路工程设计指导性不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何处采用何种交通措施,从而满足民生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是其当下面临的难题。在公路选线既定的前提下,依托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论述选取合适的生态敏感性因子指标,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阐述各等级公路穿越不同生态敏感区的六类应对策略。面向生态保护的公路交通策略包含立体和平面,线型和点状,硬件和软件多维度,建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设置隧道3座,桥梁7座,沿线修建横跨生态桥涵通道的路段不低于27 km,沿线修建围挡设施的路段不低于29 km。突破微观点状建设横跨动物通道的传统工程做法,以面带线宏观系统考虑动物迁徙生态廊道。探索在生态保护和公路交通之间的空缺领域架起桥梁,降低高速公路穿越国家公园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生态敏感性 生态保护 野生动物廊道 公路交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交通可达性
6
作者 张哲 李亦祺 +1 位作者 李匡宇 任明迅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47-455,共9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的有力保障。以海口和三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乡镇或区域的公路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8对其公路交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的有力保障。以海口和三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乡镇或区域的公路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8对其公路交通可达性进行量化。主要结果如下:三亚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主要乡镇及各区域的公路交通平均旅行时间均显著低于海口;国家公园内公路交通可达性系数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交通平均旅游时间及可达性系数较低,交通便利性较好;国家公园内不同区域公路交通可达性系数上,鹦哥岭区域、五指山区域、毛瑞区域、黎母山区域可达性系数小于1,表明这些区域较尖峰岭区域、吊罗山区域和霸王岭区域具有更好的交通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道路规划提供参考和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交通可达性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河流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周梦君 陈英转 +4 位作者 潘亮 詹才驰 伍灿 常双双 温旭丁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植物数量为807个(硅藻门416、蓝藻门114、绿藻门126、甲藻门45、隐藻门44、裸藻门33和金藻门29);浮游动物共鉴定出5类,动物数量为564个(原生动物109、轮虫类249、枝角类88、甲壳类29、桡足类89)。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导,平均生物密度为0.420×10^(6)ind./L和0.040×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0.83 mg/L和0.05 mg/L,居于领先地位;浮游动物属轮虫类最为活跃,平均生物密度高达129.430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4 mg/L,仅次于桡足类(0.11 mg/L)。浮游生物在不同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明显,其中计架河的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Simpson、Pielou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相反,南渡江的多样性均较低,与浮游动物呈现负相关关系(南渡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计架河的多样性均较低)。研究可丰富区域内的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本底数据,为保护管理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断面 浮游生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调查及利用策略
8
作者 佘若晨 莫艺娴 宫春亭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154-158,共5页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保护性利用的方法及策略,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资源 调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晴 刘冬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热带雨林是海南岛最具标志性的生态系统之一。2021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正式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名列其中。本人曾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进行实地采风,体验了海南热带雨林的壮美,其中的特色动植... 热带雨林是海南岛最具标志性的生态系统之一。2021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正式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名列其中。本人曾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进行实地采风,体验了海南热带雨林的壮美,其中的特色动植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希望能将海南雨林特色动植物以工笔绘画的形式加以创作,为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的宣传推介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向国内外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和魅力。本文重点探讨了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的过程,希望能通过本研究推动海南热带雨林保护与艺术创作的融合,促进公众对海南热带雨林保护的关注,传达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和传承海南热带雨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 动植物 工笔画 创作 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要传粉昆虫无刺蜂资源保护意识调查
10
作者 陈歆 赵珊 +4 位作者 李霖明 武华周 张哲 高景林 王释婕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8-1746,共9页
2020年7月—2021年6月,采用参与式人物访谈、随机拦截式抽样等方法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及周边社区群众的无刺蜂资源保护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91份。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群众主要是黎、苗等世居民族,其... 2020年7月—2021年6月,采用参与式人物访谈、随机拦截式抽样等方法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及周边社区群众的无刺蜂资源保护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91份。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群众主要是黎、苗等世居民族,其生产和生活方式仍主要依赖传统的自然资源,对无刺蜂的保护意识非常薄弱。其中,养蜂经验、对无刺蜂蜂产品的了解、对养蜂技术的需求是社区群众是否愿意并能够保护无刺蜂的3个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64.04%的社区居民对无刺蜂及其产品的价值缺乏基本了解,91.67%的人没有无刺蜂饲养经验,39.06%的人不愿学习无刺蜂养殖技术。这些结果也侧面反映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在无刺蜂的保护上存在相关保护法律规范不完善、知识普及工作不全面、养殖技术存在壁垒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无刺蜂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无刺蜂资源,需重视和加强无刺蜂保护科普和宣传教育,培育公众积极的保护态度,鼓励和引导无刺蜂原地保护和居民自主保护,从而促进无刺蜂人工养殖与野生保护的平衡以及无刺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刺蜂 参与式人物访谈 随机拦截式抽样 保护意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圣天 付晖 +2 位作者 杜彦君 付广 陈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8-1699,共12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资源富集,探究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对维护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2015年和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表覆盖数据,建立景观分布格局体系,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单一景观动态度和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资源富集,探究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对维护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2015年和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表覆盖数据,建立景观分布格局体系,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单一景观动态度和景观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10类土地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体景观破碎度呈现降低趋势,空间集聚性增加,综合动态度较小,景观类型整体较稳定。(2)雨林优势种常绿阔叶林面积不断增加,破碎度减小,呈正向增长态势;针叶林与灌木林面积减少;部分水体转化为湿地等,面积减小;其余景观类型面积占比较小,按自然演替方向发展变化。(3)景观格局演变主要以雨林自然演替为主,其次受政策、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综上所述,自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其景观格局趋于稳定。政策引导发挥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热带雨林景观保护及修复工作,有助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演变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影响因素 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夜宿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玮璐 金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目的】探究海南长臂猿与夜宿生境的关系,了解其对夜宿生境的选择和利用,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与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区,以海南长臂猿4个家庭群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海南长臂猿与夜宿生境的关系,了解其对夜宿生境的选择和利用,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与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区,以海南长臂猿4个家庭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夜宿树及夜宿地的选择。利用样方调查法共调查了74个夜宿地样方和515棵夜宿树,确定了夜宿树种类及其生态因子特征。利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e U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影响海南长臂猿夜宿树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选择指数和选择系数分析海南长臂猿对夜宿地生态因子的选择偏好。【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夜宿树种类有83种,隶属于38科62属,均是乔木。夜宿树中数量最多的树种是公孙锥和杏叶柯,数量最多的科是壳斗科,有3属分别是锥属、青冈属和柯属。与非夜宿树相比,海南长臂猿偏好选择胸径更大,高度更高,冠幅更大,枝下高更高的乔木夜宿。在影响海南长臂猿夜宿树选择的生态因子中按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胸径、乔木冠幅、乔木高度、乔木枝下高。海南长臂猿对夜宿地的选择上,其喜欢在海拔800~1000 m区域、坡度15°~30°之间、半阴半阳坡、山坡夜宿。海南长臂猿喜欢夜宿在山地雨林、乔木密度667~1000株/hm2、乔木胸径20~30 cm、乔木高度15~20 m、乔木枝下高5~15 m、藤本密度≤56株/hm^(2)、藤本胸径5~10 cm、郁闭度50%~75%的生境。海南长臂猿喜欢夜宿在距道路距离2~4 km、距居民点距离≤10 km、距离水源≤500 m范围内的生境。【结论】因此可以看出海南长臂猿对夜宿树和夜宿地都有一定的选择偏好。其对夜宿生境的选择是多种生态因子综合影响的,对于生态因子的选择可能和环境的稳定、舒适、食物的可获得性、减少捕食风险和体温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长臂猿 夜宿生境选择 夜宿树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兰科植物重点保护与优先监测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大程 宋希强 +3 位作者 张哲 陈枳衡 张中扬 周康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2期136-148,F0003,共14页
为摸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制定合理的保育策略,笔者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兰科植物保护紧迫性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致濒危原因,并筛选出重点保护... 为摸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制定合理的保育策略,笔者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兰科植物保护紧迫性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致濒危原因,并筛选出重点保护物种。结果表明:在调查到的81属230种兰科植物中,需优先监测保护的物种共98种,筛选出排名前10物种共12种(其中3种并列第10);狭域物种共14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09%;极危种7种、濒危种26种、易危种48种,合计占已调查种数的35.22%;受威胁兰科植物148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4.35%;共筛选出17个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研究区域内的兰科物种多样性较早年研究数量增多,生境破坏对兰科植物影响最大。本研究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野生兰科植物建立了优先保护监测区域,利用较少的资源保护更多的物种,对制定合理、科学和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本底资料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兰科植物 指示种 致濒因子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毋茜 傅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6期97-102,129,共7页
为了评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贡献,特别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积极的政策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财政保障,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一... 为了评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贡献,特别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积极的政策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财政保障,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一定程度提高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现象,此外当地人参与相关决策和培训机会较少。因此,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授权当地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尖峰岭自然保护地 尖峰镇 当地居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组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唐玮璐 毕玉 金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5-685,共11页
2019年4—10月,利用访问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食源植物展开调查,确定了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海南长臂猿采食的食源植物有166种,隶属于52科99属。在雨季(5—10月),海南长臂猿... 2019年4—10月,利用访问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食源植物展开调查,确定了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海南长臂猿采食的食源植物有166种,隶属于52科99属。在雨季(5—10月),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有47科88属148种。在旱季(11月至翌年4月),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有39科61属90种。在雨季,海南长臂猿可采食成熟果实的植物种类较多,相对更容易获得食物。而在旱季能够取食果实的植物种类减少,结果量较低、且分布不集中,因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因此会增加对植物嫩叶和花取食的策略或增加食物的摄入来弥补所消耗的能量。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种类丰富,食性和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是海南长臂猿对生境以及气候变化长期适应的结果,也体现了其食性的可塑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海南长臂猿取食策略,制定该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长臂猿 食源植物 季节性变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与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洁 李艳朋 +3 位作者 许涵 洪小江 李意德 刘世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6期106-111,共6页
综述了目前已有的国家公园监测与管理评估体系优缺点,并结合海南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色提出了适合评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成效与管理效率的生态监测与管理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形成了涵盖生态系统自然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综述了目前已有的国家公园监测与管理评估体系优缺点,并结合海南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色提出了适合评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成效与管理效率的生态监测与管理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形成了涵盖生态系统自然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包括管理基础、管理措施、管理效果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的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本生态监测指标体系获得的数据库将为准确评估国家公园管理效果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提升生态监测与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机结合。借鉴“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思路,将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和地面调查等不同技术手段相结合,基于技术优势互补、指标分类监测的原则,初步提出了各项指标的监测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稳定地实施标准化监测与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评价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指导生态系统保护与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监测体系 监测指标 监测技术 管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子薇 张玉钧 杜松桦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国家公园新型保护地政策下,社区居民生计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在英国国际发展署(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方法(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SLA)框架基础上,引入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构建... 在国家公园新型保护地政策下,社区居民生计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在英国国际发展署(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方法(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SLA)框架基础上,引入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构建了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并选取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作为案例地,对周边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情况、生计策略和影响生计策略等因素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形成了农林业主导、务工主导、半工半农林、公职收入、自营工商和多种兼业型等6种生计策略类型;影响霸王岭周边社区居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有自然、人力以及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社区 可持续生计 霸王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道路分布及其对景观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挺勋 姚小兰 任明迅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2期101-111,F0003,共12页
为揭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不同类型道路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2000、2010和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涉及的道路分布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缓冲区分析法获取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景观变化趋势。... 为揭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不同类型道路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2000、2010和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涉及的道路分布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缓冲区分析法获取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景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道路长度增加2134.6 km,道路密度增加了0.500 km·km^(-2)。2010年,乡道及以下道路长度增加2030 km;2019年,新增高速公路,省道310升级为国道361。(2)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的斑块密度指数及景观形状指数分别在0~500、0~300和0~250 m范围呈下降趋势,随后趋向于平缓,聚集度指数则表现相反;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500、300和250 m。(3)2000—2019年,道路影响范围内的耕地、有林地、草地、疏林地面积减少,其中高速公路、省道附近的有林地、草地面积降幅最大,国道附近的耕地面积降幅最大;水域、灌木林、建设用地、其他林地(含果园)面积增加,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周边的其他林地(含果园)面积增幅最大。(4)道路影响范围内,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略有增加,蔓延度指数则稍有下降;目前道路对国家公园景观的影响较小,但由于道路存在较明显的累加效应及传播作用,仍然需要注意道路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可能影响,建议加强大型道路如高速公路道路径流的汇流与净化、道路两侧生态廊道、长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高速公路 景观格局 生境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效管理与绿色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6
19
作者 臧振华 王楠 +2 位作者 赵磊 徐卫华 刘艳玲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4期232-237,共6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具有极重要的保护价值,关乎整个海南岛的民生福祉,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临的重大挑战。系统梳理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正式设立以来...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具有极重要的保护价值,关乎整个海南岛的民生福祉,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临的重大挑战。系统梳理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正式设立以来的政策文件、规划制度、工作台账等资料,通过实地勘察、座谈交流等方式,调研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进展,分析了现阶段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受到管理机构不健全、事权划分不明确、监管执法不顺畅等制约,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绿色产业顶层设计不足、旅游业态单一化、基础配套不完善等短板,在支撑保障方面存在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资金保障不充分、科研监测体系不完善等瓶颈。为加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与绿色发展,建议:加快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细化“园”“地”事权划分、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化解体制机制制约;完善绿色产业顶层设计、推动旅游业态升级、强化基础配套体系建设,补足绿色发展短板;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资金保障、提升监测监管和科研能力,突破保障体系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管理体制 有效保护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旗舰种海南长臂猿保护的历史与未来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常悦 钟旭凯 +1 位作者 王昱心 范朋飞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的保护是国家公园体系下,整合政府、非政府组织(NGO)、科研机构、社区与媒体等多方力量,拯救濒危物种的精彩案例。研究回顾了海南长臂猿分类地位的变动和该物种的保护与研究历史;综述了与海南长臂猿保护...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的保护是国家公园体系下,整合政府、非政府组织(NGO)、科研机构、社区与媒体等多方力量,拯救濒危物种的精彩案例。研究回顾了海南长臂猿分类地位的变动和该物种的保护与研究历史;综述了与海南长臂猿保护相关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信息,包括种群历史与现状、种群结构与繁殖参数、家域与食性、栖息地选择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列举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HTRNP)成立后,实施的海南长臂猿保护措施;从种群动态、繁殖、健康监测及栖息地的识别、修复与管理等方面展望了海南长臂猿保护的未来。研究指出,国家公园调动了空前的资源投入到海南长臂猿的研究与保护中,目前的种群恢复状况也肯定了这一举措。然而,该物种仍面临遗传多样性下降、栖息地破碎化、人为干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多方面的威胁,须加强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并重视科研成果对保护行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海南长臂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濒危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