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江近岸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冯旭文
段杉杉
+5 位作者
石学法
刘升发
赵美训
杨海丽
朱德弟
王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61,共7页
在210Pb定年的基础上,对取自浙江沿岸泥质缺氧区的柱样沉积物开展了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及比例的分布特征,重建了泥质区110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浙江近岸...
在210Pb定年的基础上,对取自浙江沿岸泥质缺氧区的柱样沉积物开展了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及比例的分布特征,重建了泥质区110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浮游植物生产力百年来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上升,80年代以来有显著增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则均有甲藻比例上升、硅藻比例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浙江沿岸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提高与我国化肥施用量和长江氮的入海通量呈正相关,营养盐N∶P和N∶Si比值的增加导致浮游植物优势种由硅藻向甲藻的转变,说明自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农业快速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浙江沿岸泥质区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提高及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泥质区
富营养化和缺氧
生物标志物
浮游植物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近岸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冯旭文
段杉杉
石学法
刘升发
赵美训
杨海丽
朱德弟
王奎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6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6036
41020164005)
+3 种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6287
Y5110171)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2-02-05
908-01-CJ12)
文摘
在210Pb定年的基础上,对取自浙江沿岸泥质缺氧区的柱样沉积物开展了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及比例的分布特征,重建了泥质区110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浮游植物生产力百年来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上升,80年代以来有显著增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则均有甲藻比例上升、硅藻比例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浙江沿岸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提高与我国化肥施用量和长江氮的入海通量呈正相关,营养盐N∶P和N∶Si比值的增加导致浮游植物优势种由硅藻向甲藻的转变,说明自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农业快速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浙江沿岸泥质区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提高及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浙江沿岸泥质区
富营养化和缺氧
生物标志物
浮游植物生产力
Keywords
Zheiiang coastal mud area
eutrophication and hypoxia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江近岸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响应
冯旭文
段杉杉
石学法
刘升发
赵美训
杨海丽
朱德弟
王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